03.06 日本軍曹是什麼級別軍官?指揮多少人?

卯時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軍曹就是中士。

二戰日軍的士兵和士官,分為這幾種: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軍曹也就是美軍的中士,解放軍的班長。

誰都知道,美軍中的中士和我軍的班長,都是部隊中堅力量。

比如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雖然小分隊的軍官是米勒上尉,但實際帶隊的是麥克中士。

軍官只是負責指揮,具體執行要靠中士安排士兵執行。

原則上軍官不參戰,只是指揮,但中士是要參戰的。

所以,中士不但有一定指揮能力,還要能打仗。

可以說,中士或者軍曹是任何一支軍隊的骨幹,起到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

如果沒有士官,軍隊有再好的士兵,再好的軍官,也是糅合不到一起去的。

日軍也是非常重視軍曹的。

二戰中,八路軍敵後部隊,尤其是游擊區的地方幹部,往往要和這些軍曹打交道。

日軍在八路軍控制區修建了無數的炮樓,但駐紮兵力並不多。

一般一個炮樓也就駐紮一個班甚至半個班的日軍。

而日軍1個班一般是十二三人,班長就是軍曹或者曹長。

這種軍曹通常都是鬍子兵,也就是參軍作戰多年的老兵。

不要小瞧軍曹。

第一,這些人作戰經驗豐富,非常難對付。

這些軍曹都是侵華老兵,很多人也是身經百戰的,經驗絕對比民兵、土八路豐富的多。

軍曹是日軍炮樓部隊的核心,士兵們都是聽命令。

第二,他們可以指揮很多人。

除了自己的炮樓的1個班以外,這個軍曹往往還能指揮幾十名偽軍,包括自己炮樓和周邊其他炮樓的偽軍。

這樣1個軍曹其實也能指揮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形同連長了。

第三,軍曹有實權。

這些軍曹掌握實權,可以說是土皇帝。他對周邊的中國村子都有很強的控制力,可以肆意燒殺淫掠,毫無顧忌。

對於他的部下,傳承日軍的傳統,軍曹也是可以肆意打罵,士兵被打了也只能服從。

需要說明的是,抗戰中日軍很多殺人放火的暴行,都是炮樓裡面的軍曹帶人做的。

一些炮樓距離縣城比較遠,軍曹肆無忌憚,就像土皇帝一樣,任意禍害中國農民。

一些軍曹甚至利用職權在當地做生意,盜賣緊俏物資甚至軍用物資。

有了錢以後,一些軍曹還在村裡包養了女人。

日本有個很有名的動畫片,就叫做青蛙軍曹。


薩沙


有網友問:日本軍曹是什麼級別軍官?指揮多少人? 日本軍隊裡面的軍曹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士官。日本軍隊這一點比較像歐美軍隊,就是士官權利非常大。

日本軍隊有三級下士官,也就是,伍長,軍曹,曹長,上面還有1個準士官,也就是特務曹長,其實就是准尉。這也是一個日本士兵一般情況下,可以晉升到的最高級別。

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就是軍曹,日本普通士兵都是2年義務兵和預備役,實際戰鬥技能,其實也比較一般。軍官數量又不足,畢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海軍軍校的畢業生數量很有限。

因此,在日本陸軍中隊一級,都有一個指揮班,裡面就有軍曹負責中隊的指揮。此外,軍曹還負責中隊的訓練,內務管理,日常管理。還可以擔任分隊隊長。在海軍,軍曹的責任更大,畢竟海軍是一個技術密集軍種。

日本海軍幾乎所有技術崗位,戰鬥崗位都是軍曹在具體管理,訓練和指揮。另外,日本陸海軍航空兵飛行員也基本都是軍曹。至於一個軍曹可以指揮多少人,從實戰來看,從指揮1個分隊到指揮1箇中隊的例子都有。

在敵後戰場,一個軍曹基本就是1個據點,或者一個炮樓的指揮官。指揮十來個日軍和幾十個偽軍,控制周圍幾個村莊和附近道路。

而且,日本低級軍官是不管具體士兵事務的,在指揮戰鬥的時候,也只是說一個目標。具體的策劃,指揮和士兵管理,其實都是軍曹的任務。另外,軍官是隨時都會被調走的,而軍曹是固定在一個部隊的。

因此,實際上,軍曹的威望很多時候,還超過了小隊和中隊軍官。美軍也與日軍類似,士官的權限非常大。


深度軍事


軍曹其實並不是軍官,也不是官職,軍曹其實就是日軍軍隊中的軍銜而已。

日軍軍銜上和別的國家叫法不太一樣,但是對應起來就是一樣的,全世界都大同小異,差不多。日本兵的軍官是從尉官開始的,以上才能算是軍官,而其他軍銜的,都是士兵。

上面可以看見,軍曹也就是一個說老不老,說新不新的士官,對應的也就是其他國家的中士。日軍中的伍長、軍曹、曹長,都是士官,士官也是士兵,並不是軍官,只不過他們在下級士兵中地位稍高。

二戰日軍軍曹,一般都是班長級別,日本叫分隊,一個分隊十二三個人,分隊長軍銜是軍曹,剩下都是吃瓜步兵。不光軍曹可以當班長,班長裡面也有伍長和曹長,並不只有軍曹。具體什麼軍銜,視該部隊情況而定。

▲南京南京裡的角川就是軍曹

而曹長還有其他職務,當個炮樓樓長啊什麼的,或者在十里八村當個土皇帝之類的。

日軍的士官是非常難對付的,本身日本兵的軍事技能就比較突出,這些有經驗的老兵又是日軍部隊中的中堅力量。他們局部指揮部隊的能力,非常突出。


軍武文齋


  日軍中的軍曹是中士級別士官。

  軍曹這一稱呼最早在中國唐代軍隊出現過。二戰時日軍軍銜分為將,佐,尉,準士官,下士官和兵六等十六級。即: 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準士官(准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兵長、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軍曹一般擔任分隊長,一個分隊是13人,一個軍曹指揮十幾個人,大致可相當於中國軍隊的一個班長。分隊是日軍較小的戰術單位,往上有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

  日軍一個分隊一般包括分隊長一名(即軍曹),四名機槍射手(四名機槍射手有組長、射手、兩名攜彈藥副射手,並各自配備手槍,另外作戰時還配有步槍),八名步槍兵,裝備有輕機槍一挺,另外八人每人都有一支步槍。

  加強分隊的話會多配置一個兩人攜帶擲彈筒。

  這樣一個分隊在抗戰時期火力足以控制一個小鎮子,所以很多遊戲和電視劇中軍曹出現頻率很高。


趙燕雲


日軍內部等級森嚴,最低級別的軍官是少尉。

日軍實行將、佐、尉、士官、士兵五等十六級編制,尉官(大尉、中尉、少尉)以下,不算軍官。日軍在尉官和士官中間有一個“准尉”:地位介於軍官與士官之間。但是,當上准尉了,也不一定能轉正成為“少尉”。

日軍小隊長的軍銜標配就是少尉,在南京搞“百人斬”的兩名日軍軍官,就是少尉小隊長!

1937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日軍第16師團步兵19旅團的兩名小隊長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在從上海向南京進攻的途中展開了殺人競賽。(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百人斬”)。兩人的事在1945年日本戰敗後被揭露出來。這兩人本來已經回到日本,結果,又被引渡回中國。1948年1月28日,兩名少尉儈子手在南京雨花臺刑場被執行槍決。



就算是到了現代,士官也不算軍官。而日本軍曹,就是日軍中的“士官”,相當於我軍的班長,所以,不算軍官。

日軍下士官分為:曹長(上士)、軍曹(中士)和伍長(下士)。在廣義上,下士官階層都可被稱為“軍曹”。狹義上,指的就是軍曹(中士)。


日軍分隊長的軍銜標配就是“軍曹”!這類人也是日軍最底層的指揮‘’官‘’。但是,他們不算軍官。日軍等級森嚴,看似只和少尉差一兩級,而這兩級是非常難跨越的。

日軍一個分隊有13人:一名分隊長,一個4人組成的輕機槍組(一挺輕機槍),8名步槍手。國軍可沒有錢給每個班配上輕機槍。

另外,日軍的軍曹也是有指揮刀的——九五式下士官用刀!這把刀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罪孽最多!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日本軍隊編制和別人不一樣

日本在二戰時期的編制跟全世界都不太一樣,是獨一份,日軍的編制是“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而大部分國家都採取的是“師-旅-團-營-連-排-班”這樣的編制,很多人將日軍的師團等同於其他國家的師,旅團等同於旅,或者分隊等同於班,實際都是錯誤的,實際上除了名稱不一樣,在軍隊人數和構成上也並不是一一對應的。

日軍的軍銜也比較特別,是由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組成,和大部分國家的軍銜差不多,只不過在大佐、中佐、少佐應該是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一級的。

要重點說一下少尉以下的軍銜已經算不上是軍官了。這就要說到軍曹了,日軍在少尉之下整了個准尉,算是預備軍官,其次才是下士官,分別是曹長、軍曹、伍長,曹長相當於上士,軍曹相當於中士,伍長相當於下士。

說到這裡,估計大家已經對日本的軍隊體系有了一定了解了吧!那就是軍曹不是軍官,他屬於世界軍事體系中的士官。

那麼,一個軍曹指揮多少人呢?

軍曹是一種軍銜,軍銜就必然和職務掛鉤,正常來說師團長可以是中將,旅團長可以是少將,聯隊長是大佐,騎兵聯隊長是中佐,大隊長是少佐,大尉是中隊長,少尉是小隊長。(這個不是具體的,在實際當中應該會有差別)

准尉一般是中隊副或者小隊長,曹長一般擔任中隊副,軍曹擔任分隊長,伍長協助分隊副。

日本陸軍一個分隊人數基本是固定的,也就是13個人,包括1個分隊長(軍曹)、4名機槍射手,實際是一個戰鬥小組,包含一個指揮官(應該就是伍長),一個主射手,兩名攜帶彈藥的副射手,8名步槍兵。

也就是說一個軍曹實際指揮不包括自己的12個人

日本曹官的晉升很艱難

這裡面要說的一點就是,別看分隊到中隊只有一級的差別,實際上從分隊長到小隊長是十分艱難的晉升,前面說了,小隊長是少尉軍銜(是軍官),這個應該是從軍校畢業後直接擔任,就像國民黨黃埔軍校畢業的一般都從准尉幹起。

而軍曹即使表現再好,也只能晉升到曹長,曹長不是小隊長,而是中隊副,也就相當於副連長。大家可能會問,副連長難道不比肖隊長大嗎?實際上日軍十分注重管理,一箇中隊會有一個19人的中隊部,除了中隊長,還需要一個執行官,以及三個軍士,很可能就是來協助小隊的。

也就是軍曹升到曹長後,很可能往往是看著從軍校畢業的人從小隊長的職務向上晉升,而他們卻沒有機會。

所以,曹官才是部隊基層最重要的部分,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日本軍營應該是鐵打的曹官流水的兵。

從士兵到軍官從來都是一個特別艱難的過程,因此,現在想想馮玉祥也挺厲害的,馮玉祥是典型的丘八(兵)出身,後來帶兵四五十萬的人,想想都可怕。


史論縱橫


哨兵小虎第747條回答。

軍曹是日本所獨有的軍銜,無論是二戰還是現在的日本自衛隊,日本都保留了“軍曹”這一軍銜稱謂!

雖然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的軍服經歷了3次改革(分別是昭五式、98式、03式),但無論怎麼改革,日軍的軍銜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昭五式軍曹軍裝↑↑↑)

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軍銜和肩章都通通用“星星”和“槓槓”來表示。

那麼如何表示一個軍人的身份高低呢?就看軍銜上黃色和星星⭐的多少了!黃色越多,軍官或士官身份越顯赫,星星越多,同一檔次則級別越高!


但日本的軍曹卻不是軍官,他是實實在在的士兵,相當於我們抗日時期的中士軍銜!

而通常這樣的軍銜授予日軍的班長、副班長一級士兵骨幹!


在日軍內部,通常伍長(下士)以上士兵會在步槍上懸掛膏藥旗,用於提醒士兵班一級指揮員的位置!


而軍曹(中士)作為日軍的班一級指揮骨幹,通常指揮10~12人作戰,在其他班級曹長陣亡情況下,可指揮兩個班級協同戰術作戰!


哨兵小虎


舊日本軍隊中的軍曹不屬於軍官階級,而是屬於“下士官”(Non-commissioned officer),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說的士官,美國稱為Sergeant,相當於是班長一級的兵頭。需要注意的是,在舊日本軍隊中也有“士官”這一階層,不過當時日本所指的“士官”實際上類似於我們所說的軍官,包括將官、佐官、尉官等。

漢字的“軍曹”一詞,是源自古代中國的官職名詞,日本最初是在平安時代(中國的唐宋時代)設立這一官職,是鎮守府的下級武官。

我們現在熟知的舊日本軍隊士官意義上的“軍曹”,設立於明治維新後。日本施行義務兵制度後,於1877年設立“下士官”階層,即士官階層,當時分為曹長一等、曹長二等、軍曹一等、軍曹二等、伍長一等、伍長二等共6級。此後精簡為曹長、一等軍曹、二等軍曹共3級。1899年12月1日又將名稱調整為曹長、軍曹、伍長,後又增加了上級曹長,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

按照這個劃分,大致上可以把“軍曹”理解為中士。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舊海陸軍被廢除,到了20世紀50年代又成立了自衛隊,在今天的日本自衛隊中,仍然有類似“軍曹”這種職名。

對應舊日本軍隊的上級曹長、曹長、軍曹、伍長的4級設定,現代日本海陸空自衛隊中設立有陸曹長(海曹長、空曹長)、一等陸曹(一等海曹、一等空曹)、二等陸曹(二等海曹、二等空曹)、三等陸曹(三等海曹、三等空曹),仍然類似於我們習慣所說的士官性質。


海研會


一說到日軍首先想到的就二戰期間,日軍對於中國的侵略。在現在的抗戰片中我們經常聽到日軍軍曹這個職位。比如說一個炮樓裡面的一般就有一個軍曹,然後還有十幾個日軍,幾十個偽軍的。

那麼日軍的軍曹算什麼官呢?

日軍的軍官制度和世界上大部分的軍隊制度都是不一樣的,還有日軍的編制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都知道很多國家的軍隊編制一般都是:師-旅-團-營-連-排-班”師-旅-團-營-連-排-班這樣的編制。但是日軍採用的卻是: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還有軍官制度,日軍的軍官制度是分成了16個等級,其中16個等級中只有這幾個算是軍官:大將、中將、少將;佐官:大佐、中佐、少佐;尉官:大尉、中尉、少尉。在少尉之下的就不能算是軍官了分別是:準士官、曹長、軍曹、伍長、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軍曹這個職位就相當於別國軍隊中的中士,職位是比較低的,一般可以擔任一個分隊長,從前面的日軍編制我們就知道了,日軍的分隊算是日軍最小的一個作戰部隊了,一般就是13個人,加強分隊有15個人。那麼軍曹就可以管包括自己在內的13個人。一般來說一個班也是十幾個人,所以說日軍的軍曹相當於班長,或者還可以擔任小隊副,日軍的一個小隊一般是50人,六個分隊,但是這個裡面的分隊一般只有8人,加上隊副,隊長就是50個人。隊長一般來說軍曹是不能擔任的。

所以我們一般在抗戰劇看到一個比較大一點的炮樓,有十幾個日軍,加上幾十個偽軍的,也就是一個日軍小分隊,一般最大的指揮官就是這個軍曹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軍曹,是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特有的現象,與其軍隊中的軍銜等級和戰鬥單位編制體系有關。

當時,日本軍隊軍銜體系中有將、佐、尉、準士官、下士官和兵等十六級,依次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準士官、曹長、軍曹、伍長;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等。

其中,大將相當於二戰時期,其他國家軍隊中的上將,佐官相當於其他國家的校官,大佐即上校,大尉即上尉。

準士官,相當於其他國家軍隊中的准尉,曹長相當於上士,軍曹相當於中士,伍長相當於下士。

從軍銜等級中,明顯可以看出來,日本軍隊中的軍曹,不是軍隊中的軍官,而是士兵當中的士官。

軍曹,是日本軍隊中的一個職位,在陸軍中有資格擔任分隊長,相當於其他國家軍隊中的班長,甚至擔任小隊副隊長,相當於其他國家軍隊中副排長的職務。

綜上,二戰時期,日本軍隊中的軍曹,相當於其他國家軍隊中的中士,在日軍中能擔任分隊長,能指揮齊裝滿員的12名軍人,包括軍曹自身,一個日軍分隊的編制是13人。

倘若軍曹擔任了小隊副隊長,一般這種情形較少出現,但並非沒有,就能協助指揮齊裝滿員的一個54人的日軍小隊,包括軍曹自身和小隊長。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