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近年农村,这一怪“行为”年后兴起,农民反而习惯了,为啥?

眼下的农村,年味渐浓!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乡亲们也抓紧时间,为过年而忙碌着。农村的大集也透露着春节的喜庆,道路两旁,春联、香烛、鞭炮摊位一个挨着一个,赶集的人群也络绎不绝,村民携家带口赶年集,备年货,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做最后的准备!

近年农村,这一怪“行为”年后兴起,农民反而习惯了,为啥?

然而,近几年,虽然农村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稳固的提升,可是,对于过年期望值却低了,有些农民甚至不打算回乡过年,而是接上父母进城。也有些农民放弃了年假的机会,春节依然忙碌在工作上,为得也是多赚些年!虽然,俗话说“好汉不赚腊月金”,可是,家家户户的情况不同,在年味逐渐弱化后,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务实起来,趁着别人休假的时间,赚起了高倍的工资。

近年农村,这一怪“行为”年后兴起,农民反而习惯了,为啥?

在此基础上,近年农村,又一怪“行为”年后兴起,村村都有,农民反而习惯了,这到底为啥呢?

其实,年后的这种“怪行为”,就是农民工着急忙慌着提早出门打工!在乡亲们看来,回家过年不仅是传统更是情之所在,即便再远也要赶在除夕前回到家中。可是,近年来,年味逐渐的弱化,虽然村民本按部就班的,贴春联去祭祖,去拜年,可是,这热闹的景象也仅持续到大年初一的上午,下午村子里就寂静了下来,没有了年味的气息!

近年农村,这一怪“行为”年后兴起,农民反而习惯了,为啥?

在过去,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往往要过完正月十五,可是如今,打工的日程愈发的提前,从正月初九提前到了正月初六,如今正月初三外出打工的渐渐多了起来!对此,有些专家不解,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咋不多过几天呢,这么早就出门打工,图啥呢?对此,村民总结出以下几点,大家看看在理吗?

一、大年初一后,年味就淡了,与其在家无所事事,还不如早出去打工或者找工作!

对于农民工来说,本身没有稳定的工作,今年可能在北方,明年可能就去南方了。年前的忙碌,走亲戚、备年货也着实花费不少,在度过了团圆的除夕和大年初一后,年味就弱化了,与其在家整日无所事事的看电视,还不如早点出门,为新一年的工作寻找机会!

近年农村,这一怪“行为”年后兴起,农民反而习惯了,为啥?

二、避开返程高峰,旅途也会轻松一些!

春运的忙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为了返乡,很多村民提着塑料桶,累了困了就坐在塑料桶上休息。有时买不到坐票,这春运“神器”也就发挥了作用!为了避开返程的客运高峰,也会了能够更舒服一些,很多乡亲,早早的返程,一方面可以抢占找工作的先机,另一方面,旅途也能更宽松舒服一些。

近年农村,这一怪“行为”年后兴起,农民反而习惯了,为啥?

三、生活压力大,早出门早赚钱!

如今,谈起农民工的收入,很多人眼馋每月七八千的工资,可是,即便如此,一年到头又能积攒多少呢?家庭的花销,父母的养老,孩子的成长,每一笔都要自己一力承当,虽然工资喜人,可是,一年到头能剩下三万块钱,已然不易!年后,又有很多花销赶来,比如说农资费用,孩子的学费。这些压力下,只能早早地出门去赚钱,这也是一种无奈的现实!

近年农村,这一怪“行为”年后兴起,农民反而习惯了,为啥?

近年农村,这一怪“行为”年后兴起,农民反而习惯了,为啥?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年年后您打算初几返程上班呢?会正月十五以后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