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引起菌肥施用效果差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菌肥施用效果差的原因是什麼?

範雲霞

菌肥是改良土壤及發展綠色農產品必不可少的肥料,但在實際施用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菌肥的施用效果並不好,排除假菌肥外,筆者認為還應該從環境和人為兩方面分析原因。

一、施用效果差的原因

(一)環境原因

環境方面,要注意兩個時期,一是施用前的運輸和存放環境,二是施用後在土壤中的環境。這些時期不適宜的溫度、光照、水分、氧氣、pH 值等都會讓菌肥中菌的活性降低。

1. 運輸或存儲時的環境及注意事項。一是光照。菌一般怕光,忌暴曬(因為它們是在土壤中生長的)。二是溫度。存儲放置時,以 15~28 ℃較適宜。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更不能忽高忽低。三是溼度。溼度不能太乾也不能太溼,溼度太大會導致菌提前萌發,不能適時發揮其作用,還容易發黴;太乾則直接不利於菌的存活。四是氣。菌不能在空氣中暴露,拆開包裝後要立即使用,放久了的話,空氣中的雜菌會侵入,從而影響有效菌的活性。

2. 土壤環境方面。一是土壤溫度一般在 10~40 ℃。當溫度 <10 ℃或 >40 ℃時,菌肥的施用效果比較差。根據土壤墒情,施用菌肥的適宜溫度是 25~27 ℃,磷細菌可能需要的溫度更高一些,以 30~37 ℃較適宜。二是土壤含水量以 50%~70% 較適宜,固氮菌適宜的土壤溼度為 60% 左右,即以見幹見溼的土壤溼度最為適宜。三是土壤裡要有足夠的有機質,可配合施用一些有機肥,給有效菌提供營養,來支撐有效菌發揮作用。四是酸鹼度方面,要根據有效菌種的需求改良土壤(它們對酸鹼性比較敏感,酸鹼度不適宜會影響他們的活性)。大部分菌劑都不喜歡酸性環境,如根瘤菌和固氮菌,土壤呈中性和微鹼性都可以,但不能是酸性的。酸性土壤種作物之前可以用石灰中和一下。五是要保證土壤中有足夠的氧氣。不能澆大量的水,水太多會使土壤的透氣性降低,不利於菌的存活。尤其是根瘤菌對氧氣的要求比較高。

(二)人為原因

一是認為菌肥是萬能的。菌肥確實具備多重功效,但不是萬能的,並不能用於所有作物。菌肥有自己的功能,要根據其有效成分來判斷其功能,看它是屬於提供營養的,或是促進生長的;是抗病的,還是改良土壤的,要根據其功能進行選擇。尤其是一些菌劑,如根瘤菌,只能跟特定的豆科植物結合,才能發揮好的效果。二是認為菌肥沒作用,或施用後幾天看不到效果就認為無效。三是認為菌肥也是肥料,可以取代化肥或有機肥。四是認為菌肥不能和化肥、有機肥一起施用。五是認為菌肥殺菌抗病,可以替代農藥。菌肥能讓植物保持健康,增強抗性,如苗期施用菌肥,一些土傳病害可能會不發病或發病輕,但只限於防病,治病效果有限。

二、注意事項

(一)合理混用藥劑

1. 不能和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鉀、稻草灰)等混用。因為這些藥、肥很容易殺死生物菌。

2. 不能和過酸或過鹼的化肥同時施用。磷細菌不要和石灰氮,過磷酸鈣,碳酸氫銨等混合施用。生物有機肥儘量不要和生理酸性肥料、鹼性肥料混用,如硝酸鈉等,會影響土壤中菌的活性。

3. 對於一些僅有活性菌的純生物菌劑,建議配合氮肥施用。因為大多數有效菌發揮作用需要氮營養。固氮菌不要和速效氮一起用,因為速效氮會提供氮元素,其周圍氮元素比較多時就發揮不了作用。

4. 多種生物菌肥不宜同時施用。應用生物菌肥時最好只施用一種,不宜將含有不同有益菌的多種生物菌肥同時施用,更不應經常更換施用不同種類的生物菌。因為生物菌肥需要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才能發揮作用,而微生物與微生物之間存在互生、共生(狹義的)和對抗三類關係,其中對抗關係又包括拮抗、寄生、競爭、捕食等多種類型。一般不同菌肥產品中所含的主要有益菌種不同。

(二)合理的施用方式

1. 施用原則。早、近、勻。

2. 施入時間要早,作基肥比較好。苗期施用容易發揮促生長的作用,促進紮根、發芽等。

3. 施用時,距離根系要近,有利於在根系周圍發揮作用。深度要合適,但也不要太深,防止沒有氧氣。

4. 施用均勻,這樣有利於形成一個整體優勢,更好地發揮菌肥的作用。

5. 一定要選有登記證明的,且按照登記證上允許施用的作物才能施用。


引起菌肥施用效果差的原因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