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成年人,不要嫌棄父母什麼都不懂”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是啊,人老了思路老化,僵化,不接受新事務,讓年輕人無法理解。有人說是代溝,其實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

當你咿呀學語,步履闌珊的時候,他們已是頂天立地的人了,是他們的大手把你接到人間。是他們用辛勞把你養大一成人。也他們教會你一切本令,使的你本事大了,開始嫌棄他們了。很快你的子女也和你現在一樣,對你也是很多的不滿意,一代一代一直這樣。


平安喜樂1998


我很贊同這樣的看法,每個人出生的時代不一樣,也就代表著所經歷的事物和思想不一樣!一代人的成長最起碼相隔20年,像我們這個80後的人,父母那個時候多數是在50.60年代的人!

那個時候是新中國發展的最初期,剛好是自力更生的時期,那個時候是人民公社,一天的收入剛好只能勉強溫飽,有的人口多的甚至會捱餓,為了多省出一點,她們可以餓一頓,過多幾頓從牙縫裡擠出來!從早到晚不分晝夜幹活,為了掉在地上的飯撿起來,為了一分錢奔波。。。。。

那個時候吃飯是食堂,沒有電,是點煤油,沒有汽車,去哪裡都是走路,沒有網咯,靠一個大喇叭喊,那個時候不送人情,叫鄰里互助。。那個時候吃飯叫自己動手。。。

成年人,當你現在睡到自然醒,一次聚會吃喝消費千元,一次旅遊花費上萬,自己不做飯,叫個外賣,出門不坐公交車,包車打的等等,在她們眼裡,你們這個叫浪費,叫不合天理,也許你會嫌棄她們嘮叨,她們煩,你甚至會說:你有完沒完煩不煩,你們不懂,什麼都不懂。。。

如果時間可以倒回,讓我們倒回去走一遭,你就會發現今天的得來什麼叫來之不易,什麼叫珍貴,什麼叫你會含著淚說:爸媽,不是你們不懂,是我們沒有換位思考,沒有認識到!其實不懂的還是我們。





知指——亦路


我非常贊同這種觀點,畢竟老人他們生活的時代不跟我們不樣,生活的環境我們也大不相同,就比如手機吧,我爸媽現在六十多歲了,就是以前他們生活的環境不好,家裡窮。沒讀過什麼書,字都不認識幾個,我買了手機給我爸媽用,可是買給他們了他們不會用,後來我花了半個月教他們玩手機,現在都會玩了。對老人也要有耐心,不要嫌棄他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湖南衡陽衡山小夥


很贊同這句話。

我們所看到的見識到的,不過是父母用他們的血汗錢給我們製造的,若不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我們可能只能看到卑微的塵埃。

剛上大學的時候,走出小城市,來到大都市,對它的繁華充滿了好奇,也覺得自己漲了見識,再回到自己的老家有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感覺自己什麼都懂是個見過世面的人。

我爸媽看到我回來很高興,直呼大學生回家了。我爸吃飯的時候問我你在大學裡見到些啥,學了點啥,我有些不耐煩,回答道:”跟你們說了也不懂的。“

我爸媽有些尷尬,我在手機上玩的東西他們不懂也想看看,我也不耐煩,這個你們又不懂,我爸有些火了:”你以為我有錢不會用不會出去看嘛?我還不是為了給你?“

我現在畢業了也有兩年,這句話是我大一的時候我爸對我說的我記到現在,如果沒有我父母給我提供的物質條件,我根本就沒辦法出去看一看這個世界,他們只是把能夠出去看世界的機會給了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嫌棄他們什麼都不懂?


婧冉安棠


大家都在說這樣吧不好,但如果和我一樣,嫌棄他們吃飯咂嘴,邊吃邊大聲說話,飯渣噴到別人飯裡呢?又或是和我一樣嫌棄他們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亂扔垃圾,和他們說他們還說是我不懂,在車上我擦了鼻涕他讓我扔窗外呢?這種怎麼辦?他們不是農村人不講究,而是認為別人就該順著自己。我也不是嫌棄他們更不上潮流或者給不了我更好的生活,我只是認為他們這樣不對,但他們不聽,我還得忍受旁人的目光與討論。曾經我不願和他一起吃飯,又怕他發脾氣,只能選擇不吃,久之習慣了,得了中度厭食症


蝌蚪世界


我很認同這句話,記得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裡面有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不要讓父母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小時候父母是孩子心中最崇拜的人,我們常會覺得父母無所不能,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卻對父母缺少了很多耐心,總是覺得父母和我們之間有很大的代溝,父母一輩的生活習慣,消費觀念,育兒觀念可能和我們大相徑庭,有些孩子就覺得父母老了,跟不上時代了。但其實換位思考,我們似乎對父母的要求有點苛刻,雖然在我們當今的時代父母的某些觀點有些過時,但是在父母的那個年代這些觀點都很新潮。我們為人子女可以耐心和父母溝通。


一米陽光Lily


認同,時代不同,所知道的東西當然不同。

誰看過父母年輕時的照片,瞭解過他們那時候的流行東西嗎?

我看過我爸媽的照片,我媽媽碎花小裙子,滿臉膠原蛋白,爸爸也是帥氣的很,現在長了白頭髮,也不打扮了。

但是他們也年輕過啊,跟我們年輕時一樣!!!


大熊家的小熊


人生道路確實變化很快,並且都是那麼的短暫性,他人在人們身旁全是匆匆過客,人們要認真看待。無愧於心。而爸爸媽媽是人們心裡的根,是要和人們永遠在一起,就算她們早已已不這一全世界。人們或許不容易想到,可是始終也不容易忘掉。

爸爸媽媽的窮困潦倒和無可奈何在別人來看,早已很狼狽不堪,很不高,我們是一家人,是父母我最親近,她們始終是人們最親最重視的人。人們要掌握時間,不虛度光陰讓爸爸媽媽為人們自豪。同學們也罷,盆友也好,能因而離開的也不值戀戀不捨。

當你也是那樣的內心路途,請使用恰當的人生觀對待全球,看待人們的爸爸媽媽,假如做不來國家的優秀人才,就要人們做孝敬的兒女。一輩子很短,不做讓自身後悔莫及的事,不看不上只是重視和擁戴那對寒磣的夫妻。


暮然一笑終成夢


爸,你不懂,別亂插嘴!”

“媽,我說過多少次了,這個不能這樣做!”

作為成年人,這些話我們是不是很熟悉?

是的。成年人往往嫌棄父母不如我們懂得多,言語中對他們也有諸多不敬。但是,我們不應該這麼做。

一、 要理解父母。

他們過慣了窮日子,事事省細,精打細算;甚至對兒女的生活過多幹涉;還有的思想頑固……

其實,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兩代人所生活的時代不同。父母比我們早出生二、三十年,他們所生活的時代,可能缺衣少吃,於是他們養成了勤儉持家的習慣;

他們的父母當初就是那樣對孩子嚴加管教,所以他們也沿襲著這一做法;

他們幾十年的生活、思想習慣,一時半會兒很難改變,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我們只要試著跟他們溝通,如果不是原則上的問題,那就求同存異。如果是一些比較關鍵的問題,那就好言相勸。

二、要尊重父母:因為你的態度決定父母的情緒。


其實,父母上了歲數,反倒成了“老小孩”,他們的思想性格也可能跟年輕時不一樣。

而且隨著兒女逐漸長大,父母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小,他們有一種時過境遷的暮年之感。

孩子對他們的態度,也決定著他們的心情。因為他們不再是家庭經濟上的頂樑柱,他們有一種無力感,再憑空遭孩子一頓搶白,心裡肯定不好受。

無論什麼情況下,對父母要心存敬重,都是很重要的。

三、上行下效:你的做法可能是你孩子的“榜樣”。

其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思想就是一張白紙。你的做法,會對你的孩子產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你的孩子將來可能就怎樣對待你。

你對父母畢恭畢敬,你可能得到孩子的尊重;你對父母惡言惡語,你的孩子可能將來也會對你惡語相向。天道是有輪迴的。

雖然我們不能做到像《弟子規》中所寫的“孝行”一樣,晨昏定省,惟命是從,但是還是要保持尊重與感恩。所以,對父母和顏悅色,這是做人最起碼的原則。

而且你的做法將影響父母的情緒,也影響孩子將來對你的態度。


秋踏梧桐2018


對的。“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不要隨便嫌棄父母。

一、正確看待父母的無知。其實父母的無知大多體現在在對新事物的瞭解上,比如打電玩、網絡遊戲、抖音等等,其實他們對人情世故、傳統知識的掌握並不會比我們差很多。曾經可能他們也年輕過,他們的父母也會在在瞭解一些新鮮事物上不及他們,這是很正常普遍的一種現象,我們應該以平常心對待它。有一天我們老了,在接受新事物上可能也會遜色於自己的小孩。可能這就是兩代人的代溝的體現之一。

二、不要因此嫌棄父母。因為你的嫌棄和不屑有時會傷害父母的自尊心,同時可能有一天你老了也會淪落於受自己小孩的嫌棄。父母為子女為家庭犧牲了很多個人的娛樂時間,他們的精力也因為撫養、哺育後代被消耗殆盡。我們應該感恩父母的付出,理解他們的遲鈍,不能因此而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三、幫助父母排憂解難,共同成長。父母對新事物不瞭解,有時應用上也一頭霧水,比如支付寶、微信、購物、網上辦事等等,我們就應該幫助他們,耐心地教他們,讓他們享受新事物的便利,同時也增加了和你的感情交流。我有個同事,對於在微信上查詢公積金和辦理提取就不是很清楚,但我辦公室讓我幫操作,我很耐心地和他一起研究解決,同時心裡想,為什麼他不會去問問他已經工作的小孩呢?現在想來可能是怕兒子嫌棄和不耐煩,因此才寧願問同事的我了。

新年到了,當我們回家和父母團聚事請多多噓寒問暖吧,切忌不要嫌棄父母喲!祝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