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如蕤》:一个“自私”的女人,一场“错过”的“爱情”

说到沈从文,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边城》,里边田园牧歌的边城形象,以及简朴善良的翠翠。很多人会为翠翠悲惨的一生而感到伤心。在我印象中,《边城》就是一部典型的“田园牧歌”的小说。

可沈从文写的不止是质朴善良的女性,也有虚伪矜持的城市人,也有着独立自主的城市女性。有时候,我会感到很惊叹:沈从文,一个男人,竟可以把女性写的那么细腻入骨。这不得不说,是沈从文的一个特色。

《如蕤》这本书,讲如蕤小姐在年轻的时候,喜欢上了梅先生。于是,一直照顾他,追求他。但最后,却死心,离开了这个让她曾经迷恋的男人,重新找回自我,继续过着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人看不懂这篇小说,有的人认为如蕤就是一个矫情自私的白莲花,也有的人认为如蕤是一个求爱不得,重新找回自我的一个新时代独立女性。可在我看来,如蕤只是一个困在“围城”中的可怜女人。


《如蕤》:一个“自私”的女人,一场“错过”的“爱情”


01、四季的颠倒,映衬着一个女人爱情的开始和消失

很有趣的是,这本书有一个暗线:颠倒了顺序的四季,这本书是从很像仿佛春天的秋天开始的。在很多人印象中,秋天就是一个离别的季节。而沈从文开头,则用了一句话:仿佛春天的秋天。

在我看来,这里的春天和秋天分别对应着梅先生和如蕤。对梅先生来说,他已经爱上了如蕤,因此对他来说,这是一个爱情萌发的春季。但是,对如蕤来说,她已经浪费了人生的三年,她不愿再追寻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因此她决定离开。而这个离开,就如同秋天,这也为之后如蕤的离开做了一个很长的铺垫。

秋天过后,便是夏天了。夏天,在我们看来是热情、热烈的。就如同一个少女最美好的青春时代。十几岁的年纪,美丽热情的姑娘,遇上了喜欢的人。她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爱情套路,她想去追求她想要的爱情。于是,她遇上了梅先生。

爱情的萌芽第一次在如蕤的身上生根发芽。

夏天过后,便是漫长的冬天。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这段“飞蛾扑火”般的爱情,如同热火遇上寒冰,注定遭到冷遇。面对梅先生的冷遇,如蕤遭到了打击。梅先生并不是特别的喜欢这个热情、善良的女子,因此一直对她很冷淡。可是如蕤似乎感觉不到梅先生的冷淡,依旧以她自己的方式来对他好。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确,病久了,也没多少人会再关注一个病人。除了如蕤。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和开头那一部分遥相呼应:春天,有雪微融的春天。不,黄叶作证,这不是春天!病久了之后,梅先生开始为这个女子对他的爱感动。于是,这是有雪微融的春天。但,如蕤要的是因为感动而获得的爱情吗?不是的。如蕤想要的是,百分百,因为爱她这个人,只爱她的纯粹爱情。她不需要这种“感动”之爱。因此,黄叶作证,这不是春天,这是秋天。

在我看来,沈从文设置的这一条季节线,不得不说,真的是一条绝妙的隐喻线。一方面写如蕤对梅先生的爱情,从开始的热情,到最后的失望而离开。另一方面,却写梅先生对如蕤从无感到感动的“感动”之爱。这种情况其实在我们现在来说,也很常见。很多女追男的爱情,刚开始男生对女生并没有很多的爱情。但是,时间久了,男生渐渐爱上女生,可女生却因为付出太多了,累了,选择离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如蕤》:一个“自私”的女人,一场“错过”的“爱情”


02、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

沈从文笔下有很多女性形象,都描写的特别精彩。比如,《边城》中的翠翠,《如蕤》里的如蕤,还有《萧萧》里的萧萧。但我认为,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天真、单纯、原生态的女性:如翠翠,萧萧

最经典的是沈从文用赞美的笔调塑造了在湘西,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少女。她们没受过城市的污染,她们美丽、活泼、纯净。她们集人情美和人性美于一体。如翠翠。她在“风口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糜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这种天真单纯的女性,沈从文更多的是用一种赞叹的语调来描写。我觉得,沈从文对这种天真单纯女性的赞美,与其说是赞美她们的纯真。更多的是赞美,自然的美好。我想,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回到湘西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湘西是他的故乡,湘西代表的更多的是未被城市污染的天真单纯,也是沈从文所追求的自然和美好。

2、独立自主的城市女性:如黑猫

如果说,翠翠是一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但不可否认的是翠翠是没有自己的自主意识的。可黑猫则完全相反。

黑猫是沈从文笔下极少数的居于现代文明,但完全为自己而活的居于城市的独立自主女性。黑猫是一个守寡三年的苗族女人,丈夫死后,她继续让店铺营业,继续卖饭。她完全是按自己的意志自主的生活,黑猫从来不会刻意的掩饰自己,她敢爱敢恨。她敢向喜欢的人传递爱意,也敢于打破道德束缚的牢笼。

细想,黑猫更像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她敢爱敢恨,独立自主,在丈夫死后依然能把自己照顾的很好。黑猫尊重生命,也爱自己。她不会压抑自己的想法,她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有完善人格的女性。

3、困在城市和乡村的牢笼中:如如蕤

如蕤这个形象很复杂,一方面她出“像一个小姑娘常作的神气”,俨然一位天真率尔的纯情少女形象,她展示出了人性中的那股原初状态下的神韵与无惮。如同翠翠和萧萧。

“她不能说是十分美丽”,可她那秀气不俗的眉眼,以及那大方又尊贵的气派,却又是能给人以难以忘却的印象的。于此,一个端庄贤淑的都市女性形象栩栩如生立于眼前了。所以,我认为,她的身上是既孕育了乡村的那份野性的不羁,同时也揽括了都市人性中的那种沉稳及理性的。


《如蕤》:一个“自私”的女人,一场“错过”的“爱情”


我认为,如蕤她对爱情的这份追逐与渴慕,是理性觉醒后,自主自为的一种追求,虽然会有小女生的春心萌动与某种盲目,但毕竟是她发自内心的一种有意识的追求。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如蕤并没有从内心摆脱对城市文明虚伪、做作的束缚,源自内心的倔强性格使她自然而然萌生了欲离弃这座窒闷的“围城”。可,在我看来,或许这只是她压抑久了之后,一种内部活力与情感激情的忘我释放及宣泄。

换而言之,如蕤的爱情即一面向往求觅一种乡村式的纯真健康发生的爱情,而另一面却在情感冲动过后又保留了份对城市文明中各式元素无可卸下的深深依附。而如蕤,则是一个生活在城市中,却向往乡村生活但不愿离开的“矛盾人”。


《如蕤》:一个“自私”的女人,一场“错过”的“爱情”


03、从现代女性看这段“错过”的爱情

很多人看完《如蕤》,爱她的都会觉得这是个真性情的女子,恨她的大多是说她矫情,明明得到了爱情却那么轻易的放弃。可这些评价大多是对如蕤的推崇。那么,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如蕤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从如蕤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羡慕的独立女性形象

如蕤到后期已经开始意识到,她想要的不是这种“感动”之爱。她想要的是梅先生对她这个人的爱。她希望梅先生是爱她的人,而不是爱她对他的好。可当她发现,梅先生只是感动,她便决意离开这个人。

说实话,如蕤的这种果断和清醒是现代很多女性都做不到的。在爱情中,不可否认,很多女性都是盲目的。明明知道,这个男人不适合,或者三观不一样。但很多人,总会因为父母或者其他的原因,选择和这个男人“将就”一生。

我不懂,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委屈自己。面对爱情,为什么我们要将就?如果不爱了,请体面告别,去寻找更合适更爱的人。而如蕤这种果断和清醒,更多的是我们做不到却羡慕的一个体现。她是我们的向往。

2、我们也曾羡慕纯粹的爱情

在这个方面,引来了很多争议。青春年少时,我们都曾希望有个“白马王子”可以和我们自己共度一生。但长大后,我们都知道,没有百分百的爱情。与其说,我们变虚伪了,还不如说,我们知道现实,也屈服与现实了。

因此,很多人会说,如蕤这种行为,就是矫情,就是作。好不容易得到了想要已久的爱情,却轻易的放弃。可我们都知道,不是的。如蕤对爱情的幻想是纯粹的。她真的希望有白马王子。从某种角度,她就是年少的我们。

我们羡慕如蕤这种敢于追求的爱情,倒不如说,我们羡慕的是曾经的年少时光,羡慕曾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己。

3、如蕤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沈从文写这本书的时候,刚好处在时代最混乱的那几年。我们都已经身在泥潭中了,可如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我们对希望、对光明的向往。

在那个时局动荡的时代,我们肉体上遭受着生活的磨难,可我们依然要抱有一丝希望。这个希望不止是爱情的希望,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希望。这,不是沈从文一个人的希望,更多的是那个时代文人们的希望,也是那个时代的希望。如蕤,就是我们所希望的那个光明。

不由想起一句话:即使我们身在低谷,我们依然仰望星空。如蕤,就是那片星空。


《如蕤》:一个“自私”的女人,一场“错过”的“爱情”


也因此,有无数人会为如蕤和梅先生这段“错过”的爱情感到惋惜。因此,内心会希望如蕤可以接受梅先生的爱。但我认为,梅先生和如蕤之间是没有爱情的。从头到尾,只是一个人的自我感动。

首先,如蕤想要的并不是梅先生,只是一个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出口。

如蕤出生在大城市,可到了青春期的少女,厌倦了城市男生千篇一律的爱情套路和追求。因此,她拒绝了许多喜欢她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她厌恶“弱鸡”般的男子。

直到她遇到了梅先生,这是带有乡村般淳朴的男生。于是她上前去追求,并追求了三年。可,如蕤爱的是梅先生吗?我认为不是的,如蕤爱的是那摆脱城市束缚,追求乡村质朴的美好。她爱的,更多的是这种追求的感觉以及为了“逃离”这座城市。

其次,梅先生对如蕤更多的是感动,没有爱情

梅先生很像现在的很多男人。人们都说“女追男,隔层纱”,这似乎有一种误解,即:女生追男生,很快就可以得手。但梅先生刚好相反,前面他是不爱如蕤的。因此,他一次次的拒绝了如蕤。

到后期,梅先生在养病的时候,只有如蕤来看他。而这种探望,持续了三年。或许梅先生在感慨,只有如蕤是对他好的。因此,在这种漫长的落魄时日里,他“爱”上了如蕤。

但,这种爱是爱情吗?不是的,我认为更多的是感动和将就。在落魄的时候,雪中送炭永远会比成功时候锦上添花更被人所记忆。因此,面对如蕤长久的陪伴,梅先生是感动如蕤的付出,因此,他错误的以为那是爱情。

最后,不同的追求注定分离

如蕤想要的是什么?是一份百分百的爱情。这是一种理想。不可否认,这种理想的完美爱情,是许多人追求的梦想。曾经,如蕤以为她找到了,可最后发现,她最终还是没找到。梅先生不是她的“真爱”,因此,她只愿意去寻找那份属于她的真挚爱情。

反观梅先生,他已经屈服于现实了。他不爱如蕤,他渴望的是一份平淡的生活。在养病后,可以有一份好工作,平静的过一生。这就如同大部分的家庭,平淡、平凡的度过这一辈子。如果说,如蕤是理想的缩影,那么梅先生就是现实的化身。

当理想和现实碰撞,会有结果吗?我想,就如同沈从文说的,这就是如同春天的秋天,注定要分开。或许沈从文先生也告诉我们,三观不同,何必强融。每个人所追求的都是不一样的,当没办法包容的时候,注定也是离别。


《如蕤》:一个“自私”的女人,一场“错过”的“爱情”


结语:

《如蕤》这本书,不像《边城》。《边城》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如蕤》更像是我们的大多数。想要去追寻美好,却不愿抽身离开。

曾几何时,我们也羡慕“我要去看看世界”的女教师,羡慕李子柒田园生活的美好。可世界上,又有多少李子柒呢?我们说着羡慕,却迈不开那个脚步。我们就是那个梅先生,而如蕤则是我们的向往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