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美國外交政策的遮羞布:尷尬存在的東南亞條約組織

1950年代,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勢力在東南亞的擴張,美國主張在亞洲建立另一個北約組織。隨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積極推動下,拼湊出了一個亞洲反共聯盟,這就是後來的東南亞條約組織。

1954年9月,8個國家在菲律賓馬尼拉簽訂《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東南亞條約組織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泰國曼谷。


作為集體防禦組織,美國寄希望各國在軍事上通力合作,成為亞洲版的北約。然而,東南亞條約組織卻先天發育不良,首先並沒有統一的指揮機構,其次在條約內容上也是模糊不清,唯一的作用就是為美國介入越戰提供了依據。


美國外交政策的遮羞布:尷尬存在的東南亞條約組織


雖然名為東南亞條約組織,但大部分成員國卻不在東南亞範圍內。8個成員國中除了菲律賓和泰國,其他6國是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巴基斯坦。菲律賓、泰國本身和美國就有軍事同盟關係,美國在這兩個國家也一直有軍事基地。


美國外交政策的遮羞布:尷尬存在的東南亞條約組織


東南亞的其他國家,緬甸和印尼是不結盟成員國,兩國更關心國內的穩定問題,而不是外部的共產主義威脅,因此沒有參加該組織。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英國簽署了共同防禦條約,安全重心在英聯邦範圍內。印支三國越南、老撾和柬埔寨則由於日內瓦條約的原因,不允許參加任何軍事同盟組織。


美國外交政策的遮羞布:尷尬存在的東南亞條約組織


早在1951年,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就簽署了美新澳安全條約。英法兩國是因為曾經在該地區擁有廣袤的殖民地,希望繼續在亞洲發揮影響力。而巴基斯坦的加入則是純粹為了抗衡印度,與遏制共產主義沒有任何關係。甚至連加拿大也一度考慮加入該組織,不過加拿大最終還是決定把重心放在北約範圍內。


美國外交政策的遮羞布:尷尬存在的東南亞條約組織


自從東南亞條約組織成立以來,在軍事上就面臨先天不足,各成員國也是心不在焉。儘管舉行過聯合軍事演習,但由於內部存在分歧,在很多事情上都無法統一意見。

因為英法兩國反對,東南亞條約組織作為一個整體,也沒有捲入越戰,只是宣佈把南越、老撾納入該條約的保護範圍。這一措施也是聊勝於無,最終這兩個國家一個也沒有保護到。


美國外交政策的遮羞布:尷尬存在的東南亞條約組織


該組織唯一的作用就是為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出兵越南提供了依據。1962年,根據該條約的承諾,澳大利亞皇家空軍部署了一箇中隊的戰鬥機在泰國,澳軍戰機從這裡起飛打擊北越。

東南亞條約組織一成立就遭到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強烈反對,蘇聯外交部認為“帝國主義者不能阻止亞洲人民爭取獨立,於是改變策略,成立侵略性的軍事同盟,繼續鎮壓、奴役亞洲人民”。


美國外交政策的遮羞布:尷尬存在的東南亞條約組織


美國認為成立亞洲版北約是非常必要的,但其他國家也有不同意見。比如英國則表示亞洲的共產主義浪潮既是政治問題,也是軍事問題,因此不能單憑軍事手段解決亞洲的問題。

1971年,英國從蘇伊士運河以東地區撤軍。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東南亞各國也相繼和中國建交。東南亞條約組織其實已經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價值。


美國外交政策的遮羞布:尷尬存在的東南亞條約組織


東南亞條約組織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失敗的產物,有歷史學家評價該組織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塊遮羞布”,一個名副其實的“紙老虎動物園”。

很快,名存實亡的東南亞條約組織尷尬的連成員國自己都不想玩了。1972年,巴基斯坦退出該條約。1975年,表現並不踴躍的法國也停止提供資金支持。1977年,僅僅存在了23年的東南亞條約組織就正式宣佈解散,亞洲北約也無疾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