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两会现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持续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从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科技园区承载能力,培养激励科技人才等方面为创新驱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王俊峰代表

“关键核心技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具有极端战略重要性。”省人大代表王俊峰认为,突破和掌握那些我国处于“卡脖子”短板位置的关键核心技术,对于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标志意义。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拥有自己的“大国重器”,才不会有被“卡脖子”的隐忧。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王俊峰建议

,以技术创新为突破,解决卡脖子问题;以平台共建,补齐关键技术短板问题;以人才驱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国际合作,推进企业国际化。“其中重要的是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与企业加大产学研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我省装备制造走出去步伐。”王俊峰说。

谈到如何整合科学创新资源,王俊峰建议,我省科技企业可以分享、整合、集成生产制造、科技研发、技术储备、人才队伍、科研条件及产业化等方面内容,将创新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以共同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难题。

提升科技园区承载能力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郭宏伟代表

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区,是推动技术创新、加速知识转移的重要通道。如何提升科技园区的承载能力?省人大代表郭宏伟认为:“依托科技园区培育高科技产业,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调整改变区域经济结构。”科技园区要壮大发挥作用,提高承载力,需要贯通科研成果和规模化生产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接口关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优惠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给到入驻园区的中小企业,让他们在园内园外都能取得长足发展。

郭宏伟举例说道,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属于基础薄弱产业,打造此类科技园区进而实现产业集群,最终形成一个融合发展的“生态圈”,可以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为地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李继伟委员

政协委员李继伟也认为,科技园区要做大做强,应该走专业化道路。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打造区域特色产业。政府要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力量投身参与到园区建设之中,要善于用市场手段建设发展园区,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突破体制机制掣肘,敢于创新,担当作为。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孙鹏飞委员

政协委员孙鹏飞则建议,借鉴贵州大数据产业崛起的经验,选准产业,集中火力,重点支持,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响当当的品牌“航母”,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

说到“软环境”,孙鹏飞委员认为,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吸引人也至关重要。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治理好重污染天气。

培养激励科技人才

马成果代表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人才引进和建立激励机制上大胆试大胆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振奋人心。”省人大代表马成果认为,当前我省在科技人才培养激励上政策优惠力度不小,作为“供给方”拿出了十足的诚意。

如何进一步做好科技人才培养激励工作,马成果认为,要营造留人用人“软环境”,“通过几十年的企业管理工作,我了解到科研人才并不只看重良好的物质环境,他们同样希望在人文环境、精神层面获得充实。”

此外,马成果建议,要注重培养家国情怀,向老一辈功勋钱学森等科学家学习,激励人才怀揣建设家乡、回报祖国的梦想投身工作。同时,要与“候鸟”交情交心。他说,候鸟是指不在龙江出生、生活工作的科技人才,因学习和工作需求在黑龙江短暂停留、或身在外地但愿意参与到龙江科研工作和成果转化落地的科技人才。企业和政府同样要为这样的群体真情付出,营造更好的环境,打造恰当的激励机制,让他们博采众长、广泛合作,共同为龙江振兴发展助力。

(记者:徐佳倩 彭溢)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会外连线

数九寒天,位于哈尔滨新区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简称“大科学工程”)基建工程虽已冬休,但已建成部分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与此同时,一江之隔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内,100多人的“大科学工程”科研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的研制攻关和相关课题的研究。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李院长介绍,作为

国家航天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东北三省唯一一项大科学工程,“大科学工程”项目于2017年8月开工建设。截至2019年年底,“大科学工程”基建工程已经完成空间磁环境科学实验楼、空间等离子体科学实验楼、动物培养室的建设,空间综合环境实验楼正在开展主体施工,预计2020年7月竣工。设备工程的建设进展顺利,主体设备全面进入加工制造阶段,空间磁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的射频屏蔽设备、气浮隔振平台、主动补偿子系统正在现场施工、调试。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大科学工程’”百人团队一天恨不得当成几天用,就是为了保证项目能高质量、如期投用,从而借助该平台,不断提升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原始创新水平和能力,夯实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跨越。”李院长说,哈工

大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将集成哈工大的学科基础优势和产业技术开发能力,集成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的产业优势创新资源,组建一流的空间基础科学与产业技术开发体系,成为我国航天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的资源聚集中心和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性难题,推动区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东北振兴发展的制高点。(记者:薛婧 李爱民 陈贺)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新闻多一“点” ❤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攻克“卡脖子”!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统筹:王巍

监制:连占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