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明代家訓四則,字字珠璣,代代傳承!

家訓又稱家規、庭訓等。古代家訓的內容非常豐富,傳統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禮義廉恥等美德成為家風、家訓的核心,用以諄諄教誨後世子孫,要他們重德修身,將美好的德行和聖賢的智慧代代相傳,從而在任何時候都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明代家訓四則,字字珠璣,代代傳承!

明代家訓四則,字字珠璣,代代傳承!


明•王陽明家訓《示憲兒》

《示憲兒》被稱為王陽明家規“三字經”的經典之作,整篇家書,歌謠體式,三字一句,共三十二句,一韻到底,朗朗上口。可以說,《示憲兒》三字詩既是亙古不滅的教育法門,也是另一個角度的陽明心學。

【原文】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學謙恭,循禮儀;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兇類。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吾教汝,全在是。汝諦聽,勿輕棄。

明代家訓四則,字字珠璣,代代傳承!

明•吳麟徵《家訓要言》

時學莫如謙,立事莫如豫,持己莫若恆,大用莫若畜。

毋為財貨迷,毋為妻子蠱,毋令長者疑,毋使父母怒。

爭目前之事,則忘遠大之圖;

深兒女之懷,便短英雄之氣。

多讀書則氣清,氣清則神正,神正則吉祥出焉,自天祐之;

讀書少則身暇,身暇則邪間,邪間則過惡作焉,憂患及之。

能三才之謂儒,常愧頂天立地;

備百行而為士,何容恕己責人。

知有己不知有人,聞人過不聞己過,此禍本也。

敵自私之念萌則鏟之,讒諛之徒至則卻之。

鄧禹十三杖策幹光武,孫策十四為英雄,所忌行步殆不能前。汝輩碌碌事章句,尚不及鄉里小兒。人之度量相越,豈止什伯而已乎!

師友當以老成莊重、實心用功為良,若浮薄好動之徒,無益有損,斷斷不宜交也。

方今多事,舉業之外,更當進所學。

碌碌度日,少年易過,豈不可惜。

秀才本等,只宜暗修積學,學業成後,四海比肩。

如馳逐名場,延攬聲氣,愛憎不同,必生異議。

秀才不入社,作官不入黨,便有一半身分。

熟讀經書,明晰義理,兼通世務。

世亂方殷,八股生活,全然冷淡。

農桑根本之計,安穩著數,無如此者。

詩酒聲遊,非今日事。

才能知恥,即是上進。

鳥必擇木而棲,附託非人者,必有危身之禍。

見其遠者大者,不食邪人之餌,方是二十分識力。

男兒七尺,自有用處,生死壽天,亦自為之。

語云:身貴於物。汲汲為利,汲汲為名,俱非尊生之術。

人心止此方寸地,要當光明洞達,直走向上一路。

若有齷齪卑鄙襟懷,則一生德器壞矣。

立身無愧,何愁鼠輩。

打掃光明一片地,囊貯古今,研究經史,豈可使動我一念。此七字真經也。

功名之上,更有地步,義利關頭,出奴入主,間不容髮。

少年作遲暮經營,異日決無成就。

少年人只宜修身篤行,信命讀書,勿深以得失為念,所謂得固欣然,敗亦可喜。

對尊長全無敬信,處朋儕一味虛憍,習慣既久,更一二十年,當是何物?

交遊鮮有誠實可託者,一讀書則此輩遠矣。省事省罪,其益無窮。

人品須從小作起,權宜苟且詭隨之意多,則一生人品壞矣。

制義一節,逞浮藻而背理害道者比比,大抵皆是年少,姑深抑之。吾所取者,歷練艱苦之士。

多讀書達觀今古,可以免憂。

立身作家讀書,俱要有繩墨規矩,循之則終身可無悔尤。我以善病,少壯懶惰,一旦當事寄,雖方寸湛如,而展拓無具,只坐空疏鹵莽,秀才時不得力耳。

邇來聖明向學,日夜不輟,講官蒙問,雖多不能支。東宮亦然。一日宮中有慶暫假,皇上語閣臣曰:“東宮又荒疏四五日矣。”汝輩一月潛心攻苦,能有幾日?慾望學問之成,難矣!

士人貴經世,經史最宜熟,工夫逐段作去,庶幾有成。

器量須大,心境須寬。

切須鼓舞作第一等人勾當。

真心實作,無不可圖之功。

竹帛青史,豈可讓人!

不合時宜,遇事觸忿,此亦一病。多讀書則能消之。

忠信之禮無繁,文惟輔質;仁義之資不匱,儉以成廉。

海內鼎族,子姓繁多,為之督者,其氣象寬衍疏達,有禮法而無形畛,有化導而無猜刻,故一人篤生,百世茀鬱,以醞釀深而承藉厚也。水清無魚,牆薄亟裂。車鑑不遠,尚其慎旃!

謨道作事公,莫道開口是,恨不割君雙耳朵,插在人家聽非議;莫恃築基牢,莫恃打算備,恨不鑿君雙眼睛,留在家堂看興廢。

家之本在身,佚蕩者往往取輕奴隸。

家用不給,只是從儉,不可攪亂心緒。

四方兵戈雲擾,亂離正甚,修身節用,無得罪鄉人。

疾病只是用心於外,碌碌太過。

家門履運,正當蹇剝,跬步須當十思。

處亂世與太平時異,只一味節儉收斂,謙以下人,和以四 家 誡 要 言 處眾。

生死路甚仄,只在寡慾與否耳。

水到渠成,窮通自有定數。

治家,舍節儉別無可經營。

待人要寬和,世事要練習。

四方衣冠之禍,慘不可言,雖是一時氣數,亦是世家習

於奢淫不道,有以召之。若積善之家,亦自有獲全者。

不可不早夜思其故也。

憂貧言貧,便是不安分,為習俗所移處。

孤寡極可念者,須勉力周恤。

近奉運當百六,到處多事,行過東齊,往往數百里絕人煙,縉紳衣冠之第,僅存空舍。河南尤慘,一省十亡八九。江南號為樂土,近亦稍稍見端,後憂患更不可測。

凡事循省,收斂節儉,惜福惜財,多行善事,勿苟圖利益,勿出入縣門,勿為門客家奴所使,勿飽食安居晏寢,自鳴得意。

厚朋友而薄骨肉,所謂務華絕根,非乎?戒之,戒之!

世變日多,只宜杜門讀書,學作好人,勤儉作家,保身為上。

早完錢糧,謹持門戶。

兒曹不敢望其進步,若得養祖宗元氣,於鄉黨中立一人品,即終身學究,我亦無憾。浮華鮮實,不特傷風敗

俗,亦殺身亡家之本。文字其第二義也。

人情物態,日趨變怪,非禮義法紀所能格化,宜早自為計。

若身在事內,利害不容預計,盡我職分,餘委之天而五 家 誡 要 言 已。

陳白沙先生雲:吾儕生分薄於福,敢求金?三復斯言,自可不肉而肥。

家業事小,門戶事大。

人心日薄,習俗日非,身入其中,未易醒寤。但前人所行,要事事以為殷鑑。

惡不在大,心術一壞,即入禍門。

姻事只擇古舊門坊、守禮敦實之家,可無後患。

本根厚而後枝葉茂,每事寬一分即積一分之福。揆之天道,證之人事,往往而合。

遇事多算計,較利悉錙誅,其過甚小,而積之甚大,慎之,慎之。

茹荼歷辛,自是儒生本色,須打清心地以圖大業,萬勿為瑣瑣縈懷。

一念不慎,敗壞身家有餘。

世變彌殷,止有讀書明理,耕織治家,修身獨善之策。

即仕進二字,不敢為汝曹願之,況好名結交、嗜利召禍乎!

遊談損德,多言傷神,如其不悛,誤已誤人。

官長之前,止可將敬,不可逐羶。

居今之世,為今之人,自己珍重,自己打算,千百之中,無一益友。

俗客往來,勸人居積,談人老成,一字入耳,虧損道心,增益障蔽,無復向上事矣。

明代家訓四則,字字珠璣,代代傳承!

明·姚舜牧家訓《藥言》

《藥言》是明姚舜牧創作的家訓作品,亦名《姚氏家訓》。其思想主線在理學範疇,在當時影響較大,一再被翻刻。《藥言》對中國社會人際交往、理家修身、個人生活原則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姚氏重視對日常生活、世俗人情經驗的總結,這些議論樸素、平易、實用。

【原文】

【第一章】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字是八個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使克成人。聖賢開口便說孝弟,孝弟是人之本。不孝之弟,便不成人了。孩提知愛,稍長知敬,奈何自失其初,不齒於人類也?

【第二章】

《戴記》載小孝、中孝、大孝,《孝敬》載孝之始、孝之中、孝之終,統是教人做人,無忝爾所生。一孝立,完善從,是為孝子,是為完人。

【第三章】

賢不肖皆吾子,為父母者切不可毫髮偏愛,偏愛日久,兄弟間不覺怨憤之積,往往一待親歿而爭訟因之。創業思垂永久,全要此處見得明,不貽後日之禍可也。今人但為子孫做牛馬計,後人竟不念父母天高地厚之恩。誠一衣一食無不念及言及,爾曹數數聞之,必能自立自守,久長之計,不過如是矣。

【第四章】

《斯干》之詩,說到“鳥革翬飛”、“弄璋弄瓦”,盛矣。然開首卻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未有不相好而相猶,能守其基業,克開其子孫者。

【第五章】

兄弟間偶有不相愜處,即宜明白說破,隨時消釋,無傷親愛。看大舜待傲象,未嘗無怨無怒也,只是個不藏不宿,所以為聖人。今人假借怡怡之名,而中懷仇隙,至有陰妒仇結而不可解,吾不知其何心也。兄弟雖當親歿時,宜常若親在時,凡一切交接禮儀、門戶差役及他有急難,皆當出身力為之,不可彼此推諉。

【第六章】

嘗謂結髮糟糠萬萬不宜乖棄。或不幸先完後娶,尤宜思渠苦於昔,不得享於今,厚加照撫其所生,是為正理。今或有偏愛後妻後妾,並棄前子不愛者,豈前所生者出於人所構哉!可發一笑。

【第七章】

蒙養無他法,但日教之孝悌,教之謹信,教之泛愛眾親仁,看略有餘暇時,又教之文學。不疾不徐,不使一時放過,一念走作,保完真純,俾無損壞,則聖功在是矣。是之謂蒙以養正。

【第八章】

古重蒙養,謂聖功在此也。後世則易驕養矣。驕養起於一念之姑息。然愛不知勞,其究為傲為妄,為下流不肖,至內戕本根,外召禍亂,可畏哉,可畏哉!蒙養不在男也,女亦須從幼教之,可令歸正。女人最汙是失身,最惡是多言,長舌階歷,冶客誨淫,自古記之。故一教其緘默,勿妄言是非;一教其儉素,勿修飾容儀。針紡績外,宜教他烹調飲食,為他日中饋計。《詩》曰:“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此九字可盡大家姆訓。

【第九章】

凡議婚姻,當擇其婿與婦之性行及家法如何,不可徒慕一時之富貴。蓋婿婦性行良善,後來自有無限好處,不然,雖貴與富無益也。

【第十章】

《麟趾》之詩首章雲:“振振公子”,次章雲:“振振公孫”,三章雲:“振振公族”。由子而孫、而族,皆振振焉,是為一家之祥。語曰:子孫賢,族將大。凡我族人其勉之。

【第十一章】

人須各務一職業,第一品格是讀書,第一本等是務農,此外為工為商,皆可以治生,可以定志,終身可免於禍患。惟遊手放閒,便要走到非僻處所去,自罹於法網,大是可畏。勸我後人毋為遊手,毋交遊手,毋收養遊手之徒。

【第十二章】

凡居家不可無親友之輔,然正人君子多落落難合,而側媚小人常倒在人懷,易相親押。識見未定者遇此輩,即傾心腹任之,略無爾我。而不知其探取者悉得也,其所追求者無厭也。稍有不愜,即將汝隱私私攻發於他人矣。名節身家,喪壞不小,孰若親正人之為有裨哉?然親正遠奸,大要在敬之一字,敬則正人君子謂尊己而樂與,彼小人則望望而去耳。不惡而嚴,舍此更無他法。

【第十三章】

親友有賢且達者,不可不厚加結納。然交接貴協於理,若從未相知識者,不可妄援交結,徒自招卑謅之辱。且與其費數金結一貴顯之人,不為所禮,孰若將此以周貧急,使彼可永旦夕,而懷感於無窮也。

【第十四章】

睦族之次即在睦鄰,鄰與我相比日久,最宜親好。假令以意氣相凌壓,彼即一時隱忍,能無忿怒之心乎?而久之緩急無望其相助,且更有仇結而不可解者。

【第十五章】

吾子孫但務耕讀本業,切莫服役於衙門;但就實地生理,切莫奔利於江湖。衙門有刑法,江湖有風波,可畏哉!雖然,仕宦而舞文而行險,尤有甚於此者。

【第十六章】

世稱清白之家,匪苟焉而可承者,謂其行己唯事乎布素,教家克尚乎儉約,而交遊一本乎道義。凡聲色貨利、非禮之幹,稍有玷於家聲者,戒勿趨之;凡孝友廉節,當為之事,大有關於家聲者,競則從之。而長幼尊卑聚會時,又互相規誨,各求無忝於賢者之後,是為真清白耳。

【第十七章】

凡勢焰燻灼,有時而盡,豈如守道務本者可常享榮盛哉?一團茅草之詩,三詠煞有深味。

【第十八章】

凡人慾養身,先宜自息慾火;凡人慾保家,先宜自絕妄求。精神財帛,惜得一分,自有一分受用。視人猶己,亦宜為其珍惜,切不可盡人之力,盡人之情,令其不堪。到不堪處,出爾反爾,反損己之精力矣。有走不盡的路,有讀不盡的書,有做不盡的事,總須量精力為之,不可強所不能,自疲其精力。餘少壯時多有不知循理事,多有不知惜身事,至今一思一悔恨。汝後人當自檢自養,毋效我所為,至老而又自悔也。

【第十九章】

訟非美事,即有橫逆之加,須十分忍耐,莫輕舉訟。到必不可已處,然後鳴之官司,然有從旁勸釋者,即聽其解已之可也。《訟卦》辭“中吉中兇”、“不克”等語,最宜三複,然究之作事謀始一語,則絕訟之本也。

【第二十章】

凡有必不可已的事,即宜自身出,斯可以了得,躲不出,斯人視為懦,受欺受詐,不可勝言矣,且事亦終不結果,多費何益?語云: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可省已。

【第二十一章】

積金積書,達者猶謂未必能守能讀也,況於珍玩乎?珍玩取禍,從古可為明鑑矣,況於今世乎?庶人無罪,懷璧其罪。身醫口食之外皆長物也,布帛菽粟之外皆尤物也,念之。

【第二十二章】

今人酷信風水,將祖先墳塋遷移改葬,以求福澤之速效。不知富貴利達自有天數,生者不努力進修,而專責死者之陰庇,理有是乎?甚有貪圖風水至傾其身家者,曷不反而求之天理也?可謂惑已。看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節,說到孝子仁人之掩其親,亦必有道矣,安可不覓善地以比化者?但善地是藏風斂氣,可蔭庇後人耳。必覓發達之地,多費心力以求謀,甚至損人利己,此最是傷天理事,切不可為。若無葬埋處,苟無水無蟻,亦可自愜矣。或聽堪輿家言,別遷移以求利達,是大不孝事,天未有肯佑者,尤切戒不可,切戒不可。

【第二十三章】

吾上世初無顯達者,叨仕自吾始,此如大江湖中,偶然生一小洲渚耳,唯十分培植,或可永延無壞,否則夜半一風潮,旋復江湖矣。可畏哉,可畏哉!

【第二十四章】

創業之人,皆期子孫之繁盛,然其本要在於一仁字。桃、梅、杏、果之實皆曰仁。仁,生生之意也,蟲蝕其內,風透其外,能生乎哉?人心內生淫慾,外肆奸邪,即蟲之蝕、風之透也,慎戒茲,為生子生孫之大計。

【第二十五章】

凡人為子孫計,皆思創立基業,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產而房產,已失其本矣,況惟利是圖,是損陰騭。欲令子孫永享,其可得乎?

【第二十六章】

祖宗積德若干年,然後生我們,叨在衣冠之列。乃或自恃才勢,橫作妄為,得罪名教,可惜分毫珠玉之積,一朝盡委於糞土中也。

【第二十七章】

釋氏雲: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來世因,今生作者是。此言極佳,但彼雲前世後世,則輪迴之說耳。吾思昨日之前,而父而祖,皆前世也;今日之後,而子而孫,皆後世也。不有祖父之累,昔日之勤幼,焉有今日?乃今日作為,不如祖父之積累,可望此身之考終,子孫之福覆乎?是所當惕醒者。

【第二十八章】

餘令新興,無他善狀,唯賑濟一節,自謂可逭前過,乃人揭我雲:百姓不粘一粒,盡入私囊。餘亦不敢辯,但書衙舍雲:勤恤在我,知不知有天知;品騭由人,得不得,皆自得。今雖不敢謂天知,然亦較常自得矣。汝輩後或有出仕者,但求無愧於心,勿因譭譽自為加損也。

【第二十九章】

一部《大學》,只說得修身;一部《中庸》,只說得修道;一部《易經》,只說得善補過。修補二字極好,器服壞了,且思修補,況於身心乎?

【第三十章】

《易》曰:“聰不明也。”《詩》曰:“無哲不愚。”自恃聰哲的,便要陷在昏昧不明處所去,可惜哉!所以人貴善養其聰、自全其哲。

【第三十一章】

智術仁術不可無,權謀術數不可有。蓋智術仁術,善用之以歸於正者也;權謀術數,曲用之以歸於譎者也。正譎之辨遠矣,動關人品,慎諸!

【第三十二章】

才不宜露,勢不宜恃,享不宜過,能合蓄退遜,留有餘不盡,自有無限受用。阿瑩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於波流風靡之中,是為雅操。

【第三十三章】

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無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反是以求濃豔,趨炎勢,蠅營狗苟,心勞而日拙矣。孰與淡泊之能日休也?

【第三十四章】

人要方得園得,而方圓中卻又有時宜。在《易》論圓神方知,益以易貢二字,易妙,變易以貢,是為方圓之時。稜角峭厲非方也,和光同塵非圓也,而固執不通非易也,要認得明白。

【第三十五章】

聖人教人一生謹慎,在非禮勿視四句;教人一生保養,在戒之在色三句;教人一生安閒,在君子素其位而行一章;教人一生受用,在居天下之廣居一節。

【第三十六章】

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衝折,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量。

【第三十七章】

學者心之白日也,不知好學,即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剛,亦皆有敝也,況於他好乎?做到老,學到老,此心自光明正大,過人遠矣。世間極佔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佔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第三十八章】

事到面前,須先論個是非,隨論個利害,知是非則不屑妄為,知利害則不敢妄為,行無不得矣。竊怪不審此而自陷於危亡者。

【第三十九章】

決不可存苟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懶人。當至忙促時,要越加檢點;當至急迫時,要越加飭守;當至快意時,要越加謹慎。

明代家訓四則,字字珠璣,代代傳承!

明·呂坤家訓《孝睦房訓辭》

【原文】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

興家兩字,曰儉與勤。

安家兩字,曰讓與忍。

防家兩字,曰盜與奸。

亡家兩字,曰淫與暴。

……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

產業不患貧,而患喜張;

門戶不患衰,而患無志;

交遊不患寡,而患從邪。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

胸中無一段道理,

神昏如醉,

體懈如癱,

意縱如狂,

行卑如丐,

敗祖宗成業,

辱父母家聲。

是人也,

鄉黨為之羞,

妻子為之泣,

豈可入吾祠,

葬吾塋乎?

戒石俱在,

朝夕誦唸。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