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求是雜誌社 江西省委聯合調研組

秀出西江一品紅,迎來詩國鬱蔥蔥。從贛江源頭到鄱湖之濱,從巍巍井岡到秀美匡廬,滿目是變幻著的風景。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南昌風光。

“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時隔3年再次親臨江西視察指導,為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把脈定向、擘畫藍圖。江西幹部群眾備受鼓舞、感恩奮進,努力走出一條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紅土地上燃起新希望

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人民共和國的搖籃、人民軍隊的搖籃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江西作為革命老區,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江西革命老區。2008年10月,習近平同志到江西視察時強調,“始終堅持民生為先、民生為重、民生為本,堅持把新增財力向困難群眾傾斜、向農村傾斜、向基層傾斜、向社會事業傾斜,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決不能讓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2016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井岡山革命老區看望老區群眾,對江西提出“新的希望、三個著力、四個堅持”的重要要求……諄諄囑託,凝聚著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老區和江西人民的深情大愛。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無人機航拍井岡山神山村公路。攝影丨江西日報記者洪子波

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深情囑託,激勵起老區人民感恩奮進、奮勇爭先的旺盛幹勁。江西紅土地上生機勃發,經濟發展量質雙升,生態優勢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井岡山神山村新面貌。攝影丨江西日報記者洪子波

2016—2018年,江西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8%,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7.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5%和9.1%。近年來,井岡山市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全省18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底剩餘7個貧困縣達到摘帽條件、剩餘387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200萬減至9.6萬,貧困發生率由5.7%降至0.27%。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全面實施,“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全面展開,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空氣優良天數比例89.7%,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93.3%,江西生態環境質量在全國保持領先。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在習近平總書記直接關心推動下,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贛南蘇區進入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這7年,贛南蘇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民生問題得到較好解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顏。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航拍下的贛州市南康區。

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江西的新任務。江西是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輻射帶的重要區域,具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特殊區位優勢。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使江西革命老區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

發展不足、總量不大、結構不優,是江西發展的主要矛盾。

“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不斷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要聚焦主導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為江西高質量發展把脈開方、定調定向。

新興產業代表了產業變革的方向。江西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聚焦航空、電子信息、裝備製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六大優勢產業,加快培育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實施智能製造“萬千百十”工程,大力發展綠色製造,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江西集中力量發展航空產業,奮力實現“航空產業大起來、航空研發強起來、江西飛機飛起來、航空小鎮興起來、航空市場旺起來”的江西“航空夢”。在南昌航空城,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江西先進複合材料研發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正熱火朝天地建設中。江西航空產業產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2019年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大關。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江鈴汽車生產車間

電子信息產業是江西重點打造的兩個過萬億元產業之一。2019年,規模以上企業突破1000家,聯創電子、晶能光電、歐菲生物識別等龍頭企業快速發展。京九(江西)電子信息產業帶建設已經形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

在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座佈局35.2平方公里的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拔地而起。近年來,贛州把新能源汽車科技城作為打好主攻工業攻堅戰的主平臺。目前,共簽約落戶項目23個,總投資超800億元,擁有國機智駿、凱馬汽車、中電汽車、孚能科技等一批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圖為在峽江縣一家新材料企業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輸入智能控制數據。

既要培育新興產業,也要改造傳統產業。江西傳統產業有基礎、有規模、有比較優勢。江西紮實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行動計劃,有力促進傳統產業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現代化升級,推動有色、石化、鋼鐵、建材、紡織、食品等產業實現全產業鏈整體躍升。


▲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


華燈初上,漫步在景德鎮鳳凰山下的陶溪川文創街區,映入眼簾的是被燈光勾勒出的優美彩色線條,飄入耳中的是胡桃裡音樂酒吧輕聲的彈唱。然而,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破敗不堪、雜草叢生的廢舊廠區。近年來,景德鎮探索了一條“由傳統粗放工業向高技術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文化創意和文化旅遊轉型”的特色轉型發展之路,陶瓷產業產值從2007年的42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400億元。2019年國務院批覆了《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為千年瓷都景德鎮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2019年,江西的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產佔比超過二產佔比;全省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36%、21%左右,發展的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贛鄱大地,隨處都能感受到謀發展、抓項目的濃厚氛圍,江西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正一步步展現。

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在發展,江西在發展,還要靠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創新發展的囑託高瞻遠矚。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圖為贛州一智能裝備科技公司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場景。

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如何扭轉“傳統產業佔比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較少,產業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的態勢?關鍵靠創新。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的基礎。

江中集團,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曾來到這裡並提出了殷切希望。如今的華潤江中在創新發展中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2016年至2019年,華潤江中的“果蔬益生菌發酵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中藥製造現代化——固體制劑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獲得兩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目前,江中擁有中藥固體制劑製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航天營養與食品工程重點實驗室四個國家研發平臺。

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裡,一派繁忙景象。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這家從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時,叮囑企業員工,“要緊緊扭住技術創新這個戰略基點,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搶佔行業發展制高點”。他們始終牢記著總書記的指示,以此為企業發展不斷提供創新爭先的強大動力。企業目前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晶界滲透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直接降低中重稀土50%以上的添加量。2019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簽署共建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院戰略合作協議,通過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把江西打造成為國際上有影響力的稀土產業高地。

創新的“牛鼻子”在江西傳統產業中也不斷得到體現,成為轉型升級的強大驅動力。近年來,江西深入實施創新型省份建設,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航拍南康家居小鎮。攝影|李和才

贛州南康是全國知名的傢俱生產基地。幾年前,南康傢俱企業有5000多家,但多而不強,產品同質化、低端化嚴重。南康人發揚敢闖敢幹的精神,堅持走品牌化、智能化、國際化路子,實現“破繭成蝶”。南康建立了傢俱產業智聯網,成立了中國傢俱智能製造創新中心,形成了全產業鏈的網絡化生產、供應和服務,推進傢俱產業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定製化轉變。2019年,南康傢俱產業集群產值突破1800億元,比2013年增長了3倍。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2019世界VR產業大會在南昌召開。攝影丨江西新聞客戶端記者曾憲文

只有走出一條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鍊深度融合的路子,才能讓一切創新創造的源泉充分湧流。這在VR產業中得到最明顯體現。2019年10月,第二屆世界VR產業大會在南昌舉行。江西支持VR產業33條政策發佈,南昌市啟動“中國V谷”——南昌VR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正全力創建國家VR製造業創新中心。全球VR資源和要素不斷向中國集中、向江西集中,南昌的VR產業“高地”,正一步步從“虛擬”走向“現實”。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科技成果轉化是建設創新江西、推動經濟提質升級的關鍵環節。鷹潭作為國家03專項試點示範市,聚焦“物聯江西”建設,加快03專項成果轉移轉化,5G網絡部署、平臺建設及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在全國率先實現NB-IoT和eMTC兩張網全覆蓋,形成了“紅色VR”、“智贛行”、“飛鷹警務雲”等應用場景品牌。

2019年9月,《國務院關於同意南昌、新餘、景德鎮、鷹潭、撫州、吉安、贛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批覆》發佈後,江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和產業技術優勢,探索適合省情特點的創新道路、創新模式和創新機制。

面向未來,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江西必將點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江西自古就是“絲綢之路”重要商品輸出地,海上絲綢之路又被譽為海上陶瓷之路。作為內陸省份,江西不靠海、不沿邊,但有毗鄰長珠閩的區位優勢。依靠開放拓展發展空間,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江西正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嗚……”隨著一聲火車汽笛長鳴,2017年8月15日,從贛州國際港至波蘭首列中歐班列開行,標誌著江西省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歐班列正式開通。贛州國際港成為全國內陸第8個永久對外開放口岸、中國內陸首個國檢監管試驗區、“一帶一路”重要物流節點、國家鐵路物流重要節點樞紐,與19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貨物實現互聯互通。

中歐班列不僅讓“江西製造”紛紛“走出去”,也讓更多的進口商品“走進來”。近年來,江西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或承建的“江西路”累計達6000公里、“江西橋”150座、“江西機場”6個、“江西電站”53座……

2019年6月,江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合作推介會在深圳舉行,這是江西首次在深圳、澳門、香港三地同步舉辦經貿合作活動,江西招商引資層次不斷升級,經貿合作“朋友圈”越來越大。

江西持續實施招大引強“三百工程”、“三請三回”、“三企入贛”等系列招商活動,不斷提升招商引資質量和效益。今天,江西有80%以上引進省外項目資金來自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有80%以上貨物出口由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港口出境。

加強內陸口岸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口岸經濟,積極爭創國家級內陸雙向開放試驗區,打造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是江西全面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

九江,大江大湖恩賜天然良港。過去由於種種原因,九江作為江西唯一開放港口城市的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近年來,江西提出要強化長江航運大通道,把九江水港作為重要支點,著力建設具有承載大物流集散、大產業集聚、大商貿活動功能的大開放平臺,把九江打造成全省大開放的大門戶。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繁忙的贛州港

2019年7月,南昌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在昌北國際機場開通運營。這為江西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搭建了新平臺,也為全面打造中國(南昌)跨境電商綜試區積蓄了新動能,為江西人“買全球”、“賣全球”提供了極大便利。

推動贛州打造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和國際貨物集散中心,九江打造成為江海直達區域航運中心,南昌打造成為區域智慧航空貨運樞紐……江西以陸、水、空港為基礎,以贛州港、南昌港、九江港、上饒港為支撐,加快構建以水陸空運輸無縫對接、鐵海江海多式聯運、通關貿易一體化和綠色環保為特徵的現代集疏運體系,打造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

不以江西為世界,而以世界謀江西。江西秉承著開放的胸襟和理念,全面擴大高水平開放,不斷增強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2019年12月16日,靖安縣況鍾公園風景秀美。

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江西是個好地方,生態秀美,廬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龍虎天下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指出,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保護好,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2019年拍攝的井岡山茨坪全景。攝影丨江西日報記者梁振堂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江西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構建起生態環境保護的大格局,謀劃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舉措,奮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態環境保護新路子,打造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為進一步壓實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江西重構了全省生態環境保護領導架構,成立了由省委書記和省長為“雙主任”的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並設立綠色發展、大氣汙染防治、水汙染防治等十個專業委員會,使各部門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做到管發展的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的必須管環保、管行業的必須管環保。

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寶貴的資源稟賦,更需要呵護。2018年7月,江西省生態保護紅線正式劃定並向社會公佈。江西開展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試點,推進森林、溼地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提升行動,因地制宜推進森林綠化美化彩化珍貴化建設,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樣板區。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江西的長江岸線不過152公里,而平均每年經鄱陽湖注入長江的水量約1480億立方米,佔長江徑流總量近1/6。江西大力開展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一體推進水體、堤岸、礦山、企業、城鎮、鄉村環境治理,全面打造水美、岸美、產業美的“最美岸線”,九江沿江岸線已成為亮麗風景線。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把綠色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提出“像抓工業化、城鎮化那樣抓旅遊”的發展理念,推動江西旅遊發展“風景這邊獨好”。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進入冬季的丫山,層林盡染,色彩斑斕,美不勝收。圖片來源:空中看江西。

贛州大餘縣丫山,村莊裡多數村民曾經外出務工,70%的農房常年無人居住,土地撂荒。近年來,丫山走出了一條鄉村旅遊與精準扶貧、綠色生態與共享發展、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脫貧致富與文明素質提高相得益彰的發展之路。如今,這裡成為江西首家5A級鄉村旅遊點。如今的丫山吸引越來越多的省內外遊客,給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拉動效應,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外出務工人員紛紛回鄉創業,再也捨不得離開家鄉的綠水青山。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是國家賦予江西的歷史重任。江西全面實施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率先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覆蓋省市縣三級法院的環資審判體系,實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出臺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全境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累計籌集補償資金79.58億元,成為流域生態補償範圍最廣、貧困地區補償資金最大的省份。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三清山風光。攝影丨江西新聞客戶端記者曾憲文

青山歡顏,綠水歡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依相伴,風光無限。

努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

當今時代,區域發展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營商環境的競爭。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有一流的營商環境。

外媒看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瑞金行政審批中心。攝影丨江西新聞客戶端記者曾憲文

實現企業註銷“一網”服務,省、市、縣三級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一次不跑”或“只跑一次”比例分別達到95.3%、75%、70%,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圍繞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營商環境,江西密集打出“組合拳”,著力破解老百姓創新創業的痛點、堵點、難點,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依託江西政務服務網和支付寶移動端,打造“贛服通”平臺,社保繳費、醫保服務、電子證件、汽車違章、水電繳費、教育政策等都可以在“贛服通”查詢和辦理,成為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創新舉措,老百姓可實現政務服務“一機在手、走遍江西”。“贛服通”設區市、縣級分廳全部建成上線,“掌上辦”服務事項達6703項,“掌上查”電子證照達112種。

2019年7月29日,吉安市76個重大工業項目集中開工竣工,項目總投資392.9億元。吉安市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與質量都不斷提升,非公經濟佔GDP比重達到59.6%,貢獻了90%的稅收。數字背後,是吉安市誠意造就的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比如,井岡山經開區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式”政務服務模式,實現了集中審批、集中服務,建立了全程全科網辦服務、全程無償代辦服務體系,一站式政務服務大廳在線審批率高於全國國家級開發區平均水平的18%。

高質量的發展需要高質量的人才作支撐。閔衛東,一位曾在加拿大留學、工作18年的江西籍軟件工程專家,2018年入職南昌大學。“這些年來,我漸漸感覺到國內的變化越來越大,江西在新興的軟件產業上擁有許多‘後發制人’的優勢。於是我毅然決定放棄加拿大國籍,回國建設家鄉。”閔衛東的話代表了許多返鄉創業高科技人才的心聲。越來越多來自五湖四海、懷揣夢想的各類人才,正匯聚到這片充滿希望的紅土地上,在這裡創新創業,為江西發展添磚加瓦。

為了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贛州市高標準建設國家高層次人才產業園、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園區功能齊全、服務周到,建有共享會議室、遠程面試室、健身房、梧桐小吧、鳳凰書屋、食堂、超市以及125套“拎包入住”式高端人才住房,讓入駐企業和各類人才在這裡得到“保姆式”服務。梧桐花開,鳳凰自來。在開園後就吸引3個國家特聘專家人才項目集中籤約落戶,總投資達67.6億元。近年來,贛州市出臺人才新政30條,為更多高端人才聚集老區、參與老區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專門建立省非公企業維權中心、發佈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方案,推動商事制度改革實現“39證合一”,引進培育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實施辦法的出臺……放眼江西各地,打造“四最”營商環境、提供“保姆式”服務、引進一流人才已經成為共識,凝聚起加快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力量。

書奮進之鴻篇,譜英雄之偉績。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牢牢定格在江西幹部群眾的腦海裡,深深鐫刻進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4600萬贛鄱兒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感恩奮進、擔當實幹,全力以赴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努力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

(原載《求是》2020年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