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给年轻夫妻提个问题:双方父母都有稳定的收入,不缺钱,过年了,你们会考虑给老人钱吗?

小岛老马


过年了肯定会考虑给父母钱,给不给、给多少是我们的心意,至于父母会不会要,那就他们的事情了。



就好比小时候,每当过年时,父母都会给我们压岁钱。虽然少得可怜,可是我们还是会很高兴的。更何况那个时候的我们,也不会嫌弃父母给的压岁钱少,因为我们也没有见过什么大钱。

同样的道理,父母都有稳定的收入,并不缺钱,所以,他们并不指望儿女们能给多少数目的过年钱,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儿女们的用心陪伴,以及儿女们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与体贴。

[1]通过给父母送过年钱的这一行为,体现出子女的孝顺与担当。

父母老了,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长大成人,独立自主,不再是还要依靠父母才能存活。


过年的时候给年迈的父母过年钱,一来图个吉利,希望父母永远都能健康快乐;二来也暗示着自己已经长大了、独立了,不再是那个万事都还要依赖父母的小孩子了。

通过这一行为,让父母得以安心度过晚年时光,不必再时时刻刻为我们操心。

[2]一代做给一代看,把这种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你对父母付出的爱,你的孩子都能看在眼睛里,这种幸福的画面会永远的定格在他们小小的脑海里。这也是对他们爱的教育。

虽然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孩子们以后也能够拿钱给我们用,但是这种爱心、孝心的传承却不能断了。正所谓:一代孝,代代孝!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生活还是要有仪式感!

[3]若父母年事已高,可以买更适用的实物来送给他们。

对于那些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父母来说,可能给他们带去实实在在的实物还会更好一些。平时多注意观察他们喜欢吃的、喜欢用的东西,过年过节回家时就给他们买点。

有些老人一生节省成了习惯,根本就不舍得乱花钱。虽然他们的退休金足够用的了,但是在面对喜欢的东西时,还是很舍不得买。所以,作为子女的可以开导开导他们,并且不时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他们购买一些食物或生活用品。

总之,子女孝顺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地多去为父母做一些事情吧!


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育成人,也已经耗尽了他们的毕生精力,现在他们年老体衰,就应该由我们来照顾他们、陪伴他们。

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


1只讲述情感的猫咪


有没有和我家一样的呢?我家是我自己爹妈不给,但公公婆婆那边逢年过节都要给。

1、我父母普通工薪阶层,我公公婆婆也是普通工薪阶层,老人家的退休工资其实相差无几。

2、我爹妈孩子少,公公婆婆的孩子相对多一点,孩子们也都是普通工薪阶层!

婚前,我按月给爹妈钱。

结婚时,我爹拿出一个存折给我——我以前给的每一分钱,他都给我存着!

婚后,我再给钱,不管平时还是逢年过节,我爹妈都再也不肯收了!

有段时间,我爹妈帮我照看孩子,买菜买日用的,我给钱,他们照样一分都不肯收。

所以逢年过节,自己的亲爹妈,我基本也就是买点吃的用的表示一下心意!

公公婆婆那边,别说过年,其他节日,也必须要给啊!

也许是风俗习惯不同吧,毕竟我们两家之间隔着高铁3-4小时的距离啊!

偶尔不给或者给少了,公公还会直接提意见!哈哈哈,是不是很好玩啊!

我这么说,别误会——我可不是在说娘家和婆家的区别!

1、因为我爹妈也从来不收我哥嫂钱的。

2、如果我家小姑子不给她亲爹妈钱,我家公公照样是要生气的!

所以题主问大家:双方父母都有稳定的收入,不缺钱,过年了,你们会考虑给老人钱吗?

个人觉得:因人而异吧,尊重风俗习惯,尊重老人的需求就好!

我是张蔷薇,一位从医唠叨主妇。

喜欢我可以关注我,每天听我讲述世间故事,分享人生经验。


张蔷薇啊


我说说我们家的情况吧。

我爸五十四,在深圳宝安,目前还在上班,环保部门。每个月工资七千多。我妈在我还没嫁人时就生病离开了。

我公公婆婆年纪比较大,七十多了。二个老人在老家。退休金不多,二个人一起四千多一点。维持生活也完全没问题。

我目前还是全职妈妈,老公工资也不多。不到二万,但我们每年过年都会给双方父母二千块做过年费。生日,端午,中秋各五百。虽然他们都会说不要不要。但我们每年仍会给,钱不多但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但我知道相比钱,他们更需要我们的陪伴,爸爸那边挨得近,我们周末去过去吃顿饭,公婆那边远,每年也会回去七天十天的,有时也会接他们过来住上半个月。



夏末的时光笔记


我今天40岁,过年的时候,我都会拿5000块钱给父母,父母都是退休的干部,并不缺钱,但是还是觉得这钱我必须得给,让父母爱买点什么就买点什么。


刚工作的时候和父母住在一起,后来三年后自己积攒了10万块钱,父母给了我10万,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后来结婚了以后,房子涨了一倍,而且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于是我和媳妇又买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首付十万,月供2000多。

那时候我们两口子的工资也就够还房贷的,说来惭愧,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啃老。孩子幼儿园和小学的费用基本上都是父母花的,让他们养了儿子又养孙子,我真的觉得很羞愧。



如今工资高了,生活条件好了,父母也老了,年龄大了才真正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也越来越觉得欠父母太多,过年的时候给父母买几件衣服,备好过年的年货,再给父母几千块钱,心里还是会舒服一些的。


我是焱垚


我们家子女每年过年都会给父母红包,2000/家,不多。说实在的,我父母退休工资都还蛮高的,夫妻俩加起来近2万一个月,而且他们身体健康,更没有任何不良嗜好(麻将或者保健品),我们子女也从来没有习惯去花父母的钱,所以他们总说自己的钱花不完不需要再给他们红包了,但我们还是坚持给,因为意义不一样,这跟父母有多少钱没关系,它代表了我们子女的感恩与祝福!


栀子花开789789


  • 我觉得无论父母有没有稳定的收入,缺不缺钱,过年过节都应该给父母钱,那是自己的一片心意。

我从离开家,成立自己小家庭后,逢年过节都会给父母钱,钱多钱少都是自己的心意。

以前是过年过节给母亲钱,虽然我父母都是公务员,收入都很好,但是,他们的钱是他们的,你给的钱是让他们觉得养孩子很值得,也会骄傲的、不经意的和同事、邻居说起自己的孩子过年还给钱了。



其实我每次给母亲钱,最后母亲又带东西又给小孩子压岁钱又都花到我们身上了,但是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母亲离开后,过年过节我也会给老父亲钱,后来父亲生病又找了后老伴,我们过年过节一般都是给500-1000不等。这次过中秋节我和妹妹专门回去看老父亲,买了烧鸡、卤牛肉、卤甲鱼等,又分别每人给了500元钱。

除了过年过节给钱,我们姊妹们还每月分摊老父亲的保姆费3000元,平均每人每月分摊500元。虽然老父亲和阿姨的工资都不低,这都是做子女的一片心意吧。



  • 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不断的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现在母亲不在了,我就老父亲一个亲人了,更要珍惜这份亲情,孝敬父母是人生永远的课题。

现在我自己也有了儿子,每年儿子过年过节也会给我钱,平时也不断的给我买东西。现在网购又方便,有时候只要收到不知名的快递,肯定都是儿子寄的,我一开始是坚决反对他给钱给东西的。后来有人说,子女给买东西不要推让,并不是在乎买的什么东西,要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那颗心。所以现在他给钱或者买东西,我一般都不会说什么。



  • 这也是上行下效吧,你自己怎么做的,子女也能看到,进而也会效仿你的行为。

所以,人生在世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血亲是割舍不断的。过年过节给父母钱是子女孝心的一个体现。

记得看过一档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有一场是高亚麟和焦俊艳做嘉宾,高亚麟当时对焦俊艳就讲到,“父母是挡在我们和死神的之间一堵墙,父母在,我们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我们就直面死亡”。这话听着确实让人有点心酸,一下子戳中泪点,当父母不在了,因为少了那堵墙,我们能看到生命的尽头,死亡离我们原来是那么的近。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以,趁父母在世多孝敬他们,过年过节给点钱也是孝敬老人的一种体现。不要留下遗憾!


高山流水dong


我儿子32岁了,婚后生了一男孩一女孩。

我55岁,媳妇53岁。

我感觉孩子有孝心,没到过年过节都变着法的给我们老夫妻买礼物。

我跟儿子和儿媳说,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缺,看到他们小夫妻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经营好比给我们买什么都开心!

至于给不给钱的更不重要了,他们会经营自己的生活,我看了高兴,如果有困难我给钱都高兴!


塞外南山松


原来过年过节都给大红包再拎点东西去公公婆婆家,毕竟过年嘛。十多年过去了,发现只有我们付出⋯女儿从来不出钱不出物,还问父母借了一大笔钱,而且不还⋯相比之下,我们象傻子一样⋯主要女儿的收入比我们两夫妻还高,也不象我们要按揭房款和养孩子⋯真当傻!自知道内情之后,只拎东西去不给现金了。人家毕竟不缺钱不是。


小小一粒蒜


我觉得双方父母有稳定收入,不缺钱,这是他们自己的事;而逢年过节,我们给钱是表达孝心,这是我们自己的事。



在我家,不只是过年,只要是节日我们都会给双方老人钱,甚至公婆这边,因为帮我们带孩子,我们每个月都是给钱的。

不多,每月八百,一般父亲节母亲节买衣服礼物,另外给六百,中秋节也是六百,其他节日简便一点,三百五百都有,生日单算一般一千,过年两边父母一边两千。



可能条友们觉得不多,但我们都是工薪阶层,还有两个孩子,除去日常花销,孩子的花费,其实感觉压力挺大的,但是我们给父母钱的时候,看到他们眼里的欣慰和满足,还有老人出去聊天的时候,似有若无的炫耀,就觉得能哄的老人开心,就值了,我们还年轻,努力开源吧!

而且,老人也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都说不要,还会使劲的推辞,但是我们强制的给的时候,明显看出来他们还是很高兴的,而这部分钱很可能就是在他们口袋里热一热,转身就以各种名目给了孩子或者添补了我们,就算不,也都用在了家用上。



所以,我觉得父母在乎的根本不是我们给不给钱,而是我们的那份心,父母养大了我们,我们能让父母的晚年过的开心一点,感受到我们的在乎和孝心,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给钱老人坚决不收,所以我就买东西。婆婆不吃肉,好多牛奶都不能喝,我就给她买澳洲的A2奶粉,还有氨糖、鱼油等,公公喜欢喝茶,他的茶叶都是我买的,他喜欢研究按摩等理疗,我给买了理疗仪。另外还会买稍微好点的平时他们自己不舍得买的衣服。娘家妈没有退休金,我就给点零花钱,衣服也买一些,奶粉,适合她的保健品也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