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冬天钓鲫鱼,跟秋天有何不同之处?

棉花糖6号丶飞扬


冬季钓鲫鱼,与秋季钓鲫鱼的不同之处,随着季节的转换,鱼口发生了变化。由于冬季气温较低,鱼儿活性不强,不爱动弹,摄食欲望低下;即便开口,也常常出现口轻口微的现象。与秋季的鱼情活跃,鱼儿摄食积极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那么,季节的转换,温度的降低。在冬季钓鲫鱼,已经不能像秋天那样率性而为。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冬季天气因素,给鱼口带来的影响,重新制定合适的调钓方案及策略。

在线组的匹配方面,我们要力求精细,还要注重细节。钩条最好选择自重较轻的袖钩,钩号也可以放小一点。子线放细一点,以不切线的最小值为最佳。尽量选择吃铅量较小,漂尾较细的漂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适应鱼口变化,放大鱼口,突出漂讯。

冬季钓鲫鱼,虫饵更好(红虫,蚯蚓等)饵料要以腥香为主,在注重味型的同时,兼顾饵料的状态。为了保证良好的适口性,在开饵时,要合理搭配好基础饵、状态饵、辅助饵之间的占比。为了刺激鱼口,可以添加适量添加剂,激活鱼儿摄食欲望,改善鱼口。为了适应鱼口,无论是搓拉饵,饵团都要弄小一点 。

冬季鱼儿爱扎堆,选择钓位很重要。人要勤一些,可以布上几个窝,试钓一番,根据上鱼情况确定钓位。冬李钓鱼,选钓位原则,是人找鱼,钓点里的鱼多了,钓起来相对容易来多。

冬季钓鲫鱼,除了线组的匹配精细外,在调钓上也要调高钓低,钓灵敏一点,这样也可以放大漂讯,突出鱼口。可以采取逗钓或打飞铅的方法来诱钓结合,唤醒鱼儿原始本能,激起摄食欲望,改善鱼口。





鱼不开口咋整


每个季节垂钓鲫鱼,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垂钓鲫鱼的确存在不小的差异,正如钓友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野钓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详述。

1、秋季、冬季的水情、鱼情差异

2、秋季、冬季垂钓方法的不同

秋季、冬季的水情、鱼情差异

垂钓方法的差异,都是因水情、鱼情的改变所致,因此详细了解两者的变化,能更好地了解秋冬两季钓鲫鱼的差异。

秋冬两季水情的差异

1、水温差异:每个鱼种都有最适宜的水体温度,这这个环境下鱼活性高,觅食积极,鲫鱼也不例外。16-25℃是鲫鱼最适宜的水温,秋冬两季水温差异明显,比如秋季水温适宜,除去深秋个别天日水温与初冬相近外,大部分时间内水温在10-20℃范围内,鲫鱼活跃;冬季则不同,绝大多数时间水温较低,多处于0-15℃范围内,其中深冬时期,多在0-10℃间。不难看出秋冬两季水温差距显著,这也是后文提到的垂钓方法改变的重要前提条件。

2、食物含有量不同:秋季水温高,水体的活跃着大量浮游生物、软体小虫、藻类植物碎屑等等,鱼所需要的食物众多;而冬季则不然,原有的大量活跃微小生物,因水温降低,无法忍耐低温的侵袭,生物活性逐渐下降,甚至消亡,所以冬季湖泊、河流水质变得清澈,水体偏瘦,鱼也因此缺失了食物来源。

秋冬两季鱼情的差异

1、觅食积极性不同:鱼长期活跃在自然水域,会形成有规律的摄食习性。秋季的鲫鱼会大量的觅食,为冷冬补充能量,抵御寒冷;而水下下降,鲫鱼的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觅食不积极,即使有摄食欲望,也相对低一些。

2、分布水域有差异:秋季水温并不低,且岸边、草丛食物丰富,鲫鱼多分布近水区,水草处,及食物丰富的回水湾等等;冬季鲫鱼的趋温性强,而觅食性弱,多栖息在水温较高的水域,比如深水区、背风向阳的水域及水草丰富的地方。秋季鲫鱼分布分散,而冬季多群聚。

秋季、冬季垂钓方法的不同

上述秋冬两季的水温、鱼情的差异,是垂钓方法调整的前提、基础,那么两季的垂钓方法、技巧的差异有哪些,具体如下。

1、垂钓时间的差异

秋季除去阴天气压低等极少数天气外,绝大多数日子里适合钓鱼,并且不限制每天的时间段,几乎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鱼种的觅食高峰期;而冬季则不同,多选择天气晴朗的时间段,比如像北方山东等地,常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水温较高的时间鱼情较好时垂钓。

2、垂钓钓点的差异

前文在秋冬两季鲫鱼分布水域中层提到,秋季鲫鱼多分布在食物丰富的近水处,包括水草处;冬季多在水温高的深水区、向阳处等,也包括水草处。鲫鱼多的水域,也是钓点设置的位置。另外深秋两季,即使是水草处也有差异。

比如:秋季选择的水草处钓点,水草密度不宜太高,鲫鱼多集中在疏密适宜的草窝;冬季鲫鱼为御寒,而水草可遮风避寒,所以多在水草密集的水域。

3、打窝的差异

水温高,窝料的气味在水体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反之水温低,传播速度受到抑制。所以秋季打窝后,半小时至1小时便会能发窝;冬季通常需要2-4小时的发窝时间,遇到刮西北的天气,甚至半天多窝料才能发窝。

比如:最近笔者多次冬季在徒骇河野钓,打窝之后多睡是3个小时才发窝,当然发窝之后,鱼群密度低,鱼口也零星。

4、饵料上的差异

鲫鱼的食性会随季节、水温的变化而改变。秋季鲫鱼喜香腥味型的饵料,以香为主、腥味为辅,深秋时也可使用蚯蚓;冬季鲫鱼喜腥味或腥香味饵料,腥为主、香为辅,此时鲫鱼对腥味的蚯蚓、红虫等荤饵的偏好度高于秋季。

5、线组搭配的差异

秋季的鲫鱼活性高,吃口猛,对线组灵敏度要求不高,且在水体易挣扎,主子搭配1.0/0.8+0.6范围内;冬季鲫鱼活性差了许多,上钩后也不怎么挣扎,主线、子线多在0.8/0.6+0.6/0.4。冬季鲫鱼对浮漂灵敏度的要求也高于秋季,尽量冬季适应鲫鱼专用漂,提高线组整体灵敏度。

6、浮漂动作的差异

秋季鲫鱼觅食积极,吃口迅猛,浮漂动作幅度大、速度快;而冬季水温低,鱼活性低,开口觅食动作轻缓,咬动饵料后,拉动浮漂动力量微弱,浮漂动作轻微、缓慢,有时甚至看不出漂相。

写在后面

本文从秋冬两季水情、鱼情的差异,再到秋冬两季垂钓的细节,不难看出,两季在垂钓过程中的确有显著差异。除此之外,钓鱼人的垂钓积极度也有差异,冬季天气冷,大多数钓友也不愿冒着严寒扬竿,而秋季则更适宜钓鱼些。


野钓分享


冬天钓鲫鱼和秋天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也会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主要差别有,气温差距,鱼活性差异,垂钓水深选择不同和钓组使用的不同。本文主要说一说秋冬垂钓鲫鱼的差别。

气温 鲫鱼活性差距

秋天气温舒适是一年中钓鲫鱼的第二个收获季节,此时的鲫鱼活性比较大,为了储备能量过冬,会大量进食。由于野草种子等天然食物都已经成熟,成熟的种子会随着大风进入河流湖泊。这些都是鱼儿的天然食物,所以此时的鲫鱼在清晨或者傍晚会靠近岸边进食。

秋天装备饵料选择:

秋天气温比较凉爽可以全天垂钓,但是秋老虎也时常出现。在白天大太阳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钓深水区或者天然的阴凉处{长竿},清晨傍晚就选钓有水草或者障碍物多的近岸处{短竿}。

饵料方面;初秋小杂鱼多的时候可以选择天然的谷物饵料,或者尽量减小饵料味型。深秋天气比较冷的时候,饵料要适当加腥来提高鱼的吃口欲望。也可以选的虫饵

冬天装备饵料选择:

随着冬季的来临,鲫鱼的活性会降低很多,此时鲫鱼会慢慢向深水区转移,并且减少进食量。我们知道鲫鱼是变温动物,有趋温性和趋氧性等特点。由于冬天气压一般比较高而且多风所以不用考虑缺氧的问题。钓点的选择应该多围绕着温度展开。比如深水区,背风向阳处等,

饵料:应该选择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虫饵作钓。钓竿要长一点,主钓深水区{大太阳也可以试试浅水区}线组要较秋天而言,选择更小更精细的。

总结:

秋冬的共同之处就是气压一般不会很低,不同之处就是钓点 线组 用饵 这三个方面。冬季鲫鱼活性低,所有的装备选择都应该围绕着方便与吃饵的方向进行。不要迷信什么秘方窝料。冬季做到人找鱼才是正途。{青峰手打}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点提示。写的不好大家多提意见,多交流互相进步。感谢大家。爆护


渔人青峰


鲫鱼是一种比较耐寒的鱼种,冬季钓鲫鱼在某些方面其实是有优势的,因为很多鱼种耐寒能力较差,冬季很少出来活动,所以鲫鱼进窝之后不会受到其它鱼种的驱赶,因此在冬季钓鲫鱼经常能够钓出连竿上鱼的状态。

(1)冬季钓鲫鱼要更灵敏

冬季鲫鱼的吃口比其他季节都要轻,所以必须整体提高钓组的灵敏度。首先必须选择吃铅量更小的细尾浮漂,并且搭配更细的线组。以2米至3米左右的水深为例,可以使用0.8号主线搭配0.4号子线,浮漂吃铅量不大于1.5克。

在调钓方面不能让子线弯曲的幅度太大,但是最好也不要让上饵离底,因为这样做很有可能导致空竿和脱钩跑鱼增多。在不走水的情况下,建议采用调4目至5目,钓2目至3目的调钓方法。

(2)冬季钓鲫鱼要以腥饵为主

冬季的鲫鱼会对腥味食物的依赖度更高,特别是小鲫鱼,更喜欢腥味食物。由于冬季小杂鱼闹窝现象不会非常严重,所以想钓大鲫鱼可以使用蚯蚓或红虫,如果是钓小鲫鱼可以使用腥味为主的商品饵,开拉饵。如果商品饵中的腥味成分较少,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红虫粉或者是蚕蛹粉来增加腥味。

(3)做窝要更精准

冬季小杂鱼较少,所以窝料的消耗速度会比较慢。同时,冬季鱼的食量偏小,因此冬季钓鲫鱼需要对窝量进行更精确的把控,窝量不可过大,否则鱼进窝不咬钩,或者是鱼进窝之后很快吃饱然后离开。建议使用超诱加少量红虫粉以及酒米打窝,有流水的水域用纯酒米打窝。刚开始的时候窝量不可太大,根据鱼口快慢进行补窝,鱼口快时加快补窝频率,但每一次补窝量不可太大。


眼镜哥说鱼


冬季钓鱼不同于其它季节,冬天的寒冷使鱼儿基本不动,很少游动,吃食的动作也会特别小。跟秋季相比,有一定的改变:

1.长杆短线七星漂活饵作钓,冬季的鱼儿活动量小,基本都聚集在深水处和杂草处,这时的长杆短线七星漂就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可实行走钓,方便!

2.上午打窝下午作钓,冬季的上午气温很低,鱼儿不活动也不开口,需要提前打窝,可多打几个窝点,到了中午以后,气温慢慢回升,鱼儿开始活动寻找自己想要吃的食物。

3.线组灵敏,细线小钩灵漂轻坠,冬季鱼儿吃口轻,一般选用2-5号的伊豆(我习惯用伊豆),漂要调灵,轻坠能明显的看见鱼儿吃钩的情况,使钓鱼人及时的捕捉浮漂的动作,提高中鱼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