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战争史上,发生的最不可思议的巧合,你觉得是哪件事?

史学达人


1948年5月,正在兰州担任第八补给区司令的陈长捷中将,突然接到了转任天津警备司令部总司令的调令,这让身处西北偏僻之地的陈长捷感到有些错锷。孰不知,这是傅作义和南京那位蒋某人经过激烈博弈的结果,原本该职可不是他的菜。



(陈长捷剧照)

陈长捷是保定军校第七期毕业生,与五期师兄傅作义在军校时期就关系良好,毕业后在傅的邀请下投身晋绥军,因功一路擢升,到抗战爆发时的1937年,已经成为晋绥军第61军军长。陈长捷打仗是不孬的,素以彪悍善战著称,可惜他不是黄埔系的,所以始终未获重用。

傅作义接手“华北剿总总司令”一职后,对北平和天津两地的警备司令人选特别看重,在北平,他不惜以多次辞职相胁,总算逼走了“八大金刚”之一的陈继承(剿总副总司令兼北平警备总司令)。在天津,傅作义同样不肯让步,反对由中央军将领执掌警备总司令之职,最终提名了自己的老同学老部下陈长捷。

(刘亚楼剧照)

驻扎天津的守敌第62军、第86军以及第94军等部,都算是中央军系统,并且黄埔系将领以南方人居多,按理说基本出自北方的晋绥系将领是很难掌控的,但是蒋某人居然批准了傅作义的提名。原因之一当然是陈长捷素有善战之名,更重要的第二点,晋绥军出身的陈长捷其实是福建闽侯人!

正因为陈长捷也是南方人,一直就是蒋系拉拢的对象,同时跟中央军将领也容易沟通,这样的安排,无论是蒋系中央军系统和傅作义的绥远系都不会抵触。于是1948年6月3日,陈长捷走马上任,率领九个番号师、二个保安师和一个警备旅,以及地方保安团队共13万余人担负天津城防任务。

(林罗刘剧照)

平津战役打响后,1948年12月中旬,东北野战军兵临天津城下,平津战役前线总指挥部起初根据西柏坡的命令 决定以第2、第7和第9等三个纵队共十个师,统由7纵司令员邓华指挥,首先攻取敌人可能从海上逃跑的必经之地:塘沽和大沽,如果不出意外,邓华也很可能成为后面天津战役的总指挥。

但是塘沽周围都是一望无际的盐碱滩,毫无隐蔽物可以利用,敌人(侯镜如兵团)则干脆把指挥部都搬到了军舰上,随时准备逃跑,因此这仗很是难打。为了了解第一手资料,林彪特别安排东野参谋长刘亚楼、特纵司令员萧华前往塘沽前线视察,26日刘亚楼到达7纵司令部后,与邓华反复研究也认为先打塘沽并不明智,部队接敌困难,也很难达到全歼敌人的战役目标。



次日刘亚楼赶回孟家楼平津战役前指,向林彪提出了自己跟几位纵队司令员的一致意见:“先打天津,同时不放弃对塘沽的包围,即使塘沽部分敌人最后跑掉了,也不影响全歼华北敌军主力”。林彪考虑再三,终于向西柏坡发出了请求调整战役部署的电文,得到批准后突然追加命令,以刘亚楼为天津战役总指挥,率领五个纵队34万大军夺取天津。

于是战争史上出现了最不可思议的一次巧合,在冰天雪地的华北战场上,这场重要战役的双方最高指挥官,居然都是福建籍将领,因为刘亚楼将军是福建武平人。关于林彪选择刘亚楼担任攻城总指挥的原因,恐怕有三点原因,其一是参战部队较多,纵队司令员出任前指首长略显级别不足(东野当时还没有正规的兵团建制),其二是给自己的参谋长一个独自带兵作战的机会,因为不久刘亚楼即将出任了第14兵团司令员。

(邓宝珊剧照)

第三点更为重要,即东北野战军攻击天津的战役,是一次多兵种配合的大型军事行动,攻坚作战的规模、守敌的数量、情况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天津的城区范围是锦州的三倍以上,而沈阳基本未经激烈战斗。因此,参加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刘亚楼对于各兵种调配更有心得,在林彪坐镇平津战役总指挥部、罗荣恒前往西柏坡汇报工作的情况下,刘亚楼是非常合适的人选,至于他和陈长捷的同乡身份,则完全是一个巧合。

北平和谈此时仍然进行中,《大决战平津战役》里有邓宝珊的断言:“别说三天,我看三十天也未必”。而我东北野战军集中22个师、12个炮兵团(538门大口径火炮)的强大兵力,在刘亚楼的统一指挥下,以“东西对进,拦腰截断”的战法,从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发起进攻,仅用29个小时就全歼守敌。

天津战役生俘敌警备总司令陈长捷和副司令秋宗鼎,在两位福建名将的对决中,刘亚楼将军完胜。


度度狼gg


中外战争史上有许多惊人的巧合。这里只说一件巧合,是发生在中国,原则上概率更加的小。

我们知道,在战争激烈的时候,经常会有子弹与炮弹在空中对撞的现象。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中,我经常会听老兵讲中越双方的炮弹在头顶碰撞、炸开的景象。

可是,一发炮弹打进另一门炮的炮膛,这种事情听起来似乎绝无可能发生,以十几公里的射程而言,概率趋于0。


而在金门炮战中,解放军军队的一门152mm榴弹炮就曾把炮弹打进过美制203mm榴弹炮的炮膛中。

彼时的金门,有重金求来的美制203mm榴弹炮,俗称8寸炮,其重45吨,射程18千米。在威力和口径上,被视作炮战中最强的反制武器。

美国的兵工专家在设计“巨无霸”时,专门考虑过防弹问题,整门大炮都配备防弹厚钢板,这也是大炮本身重达45吨的原因之一;另外,还配备自动转移装置,行走自如,开一炮之后立即转移,等到敌方测出方位打来时,只能白打。因此,美国人曾夸口:“八英 寸炮是无法摧毁的,除非敌方的炮弹打在炮膛里。”

而解放军打过来的炮弹,恰恰就落在一门“巨无霸”的炮膛里!

在第一轮炮战中,口径和威力都胜于解放军的8寸炮即被摧毁,对于当时的对岸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为此,还成立了一项“03工程”,远赴苏联,调查是否苏制榴弹炮上安装了一种能够精确识别目标的先进瞄准装置。

最终,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门炮的确是被炮弹打入炮膛摧毁的……


凯旋在子夜


这是个很早以前看到的一桩巧合,其罕有程度不可思议的如同神迹一般。

二战期间,在欧洲法国战场上有位年轻而勇敢的美军战士正同敌军激战。他的面容俊朗,鼻梁高挺、眼神坚毅,有一头漂亮的褐色卷发。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小小的弹片穿过这位战士的胯下,继而穿透了一侧的蛋蛋,余势未衰的弹片,继续急速向远方飞去。

与此同时,就在这个战场上,有一位很漂亮的战地女医生正在抢救受伤员,大大的眼睛清澈而专注,然而随着腹部一阵强烈的病痛,昏倒在手术台边。

两人都住进了同一所医院,但是谁都没有想到,两个人的一生竟然神奇的绑到了一起。女医生在养伤期间突然发现怀孕,并在距住院起280天后,产下一个健康又漂亮的男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女孩非常纯洁,而且因为战争的缘故,从未谈过恋爱,更不用说有同房的经历。对于这一点,她所有的同事都很坚决的予以肯定。




不得其解的女孩便四处寻找答案,终于从她的主治医生处了解到,她所受的伤是因为一粒微小的弹片击穿腹部,并留在了卵巢中。恍然大悟的她终于明白了,这就是原因。

于是她继续留在医院中,寻找线索,那名与她同一天因下体受伤,住进战地医院的美军战士的名字,被她找到了,此时那支美军部队早已开赴另一个遥远的地方。



当一年后,女医生带着一岁多的男婴找到这名战士时,他已经成为一名陆军少尉。听到此事后,先是露出有些不敢相信的神情,当他的目光落到小男孩的褐色卷发上时,终于相信这是上帝赐给他的幸福,激动的把姑娘和孩子温柔的搂到怀中。

那颗曾经看似罪恶的弹片,原来竟是给他带来幸福的天使。


史海寻踪


在二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可以说是这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所以一直以来都颇受和议论。然而,关于珍珠港事件其实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隐情,令人匪夷所思。

众所周知,1941年12月7日的清晨,日本突袭了珍珠港。而就在16天之前,也就是1941年11月22日,在《纽约人》报上刊登了两则不同寻常的广告。两则广告都是为一个叫做“死亡的加倍”的新掷骰游戏刊登的,两则广告的标题均为“注意,战争,警报”,第一则末尾写着“死亡的加倍”,下面还有一个双头鹰的徽章(像极了德国的装饰纹徽章),第二则广告标题下是两个三面可见的骰子,一黑一白,白骰子上面有两个数字,12和24,黑骰子上是三个数字,0、5和7。

当日本突袭了珍珠港后,有人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两则广告上。人们猜测这两则广告并没有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12和7正好是偷袭珍珠港的日期,而5和0是突袭的时间,虽然还没弄清楚24代表什么,但是人们推测这很可能是轴心国对其特工下达的命令或者是警示性的通知。事件之严重,以至于联邦调查局也介入了调查,但最终还是因一无所获而不了了之。

在美国,“死亡的加倍”游戏本身确实是合法的,1941年的时候,在纽约也确实有店铺在售卖这款游戏,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那两则广告的猜忌,甚至于美国政府对此事也一直耿耿于怀。直到1967年,一位名叫拉迪斯拉斯法拉格的人在他的新书发布会上第一次透露了那两则广告跟“偷袭”无关,由于他曾经在美国海军情报机构工作过,所以人们才半信半疑的将此事慢慢放下。

无独有偶,在二战期间,像这样致命的巧合并非仅此一次。1944年,盟军打算攻进欧洲,并为这一目标做了精心的准备。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事后人们才知道,整个行动的代号为“霸王”,在实施过程中每个行动和行动地点也都有各自的代号,比如,海军突袭的代号是“尼普顿”,进攻时提供补给的人工港的代号是“马勒伯”,当然像法国登录点这样重要的地点也有代号,是“奥马哈”和“犹他”。

当然,出于保密的需要,为某次行动设置代号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进攻开始前33天,这些代号就开始陆续出现在伦敦《每日电讯》报的填字游戏中。

这样的巧合任谁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为此保安人员突击检查了该报的办公室,但最终发现编写字谜的竟然是一名普通的教室,并且这工作已经干了20年了,经过一番盘查并没有发现可疑之处,保安人员也只好就此结案作罢。

但是这两次不可思议的巧合着实让人心生疑虑,到底是敌方潜伏的太深,做足了表面功夫以至于滴水不漏,还是某些人拥有神奇的特异功能可以预测未来而不自知,又或者是某些神秘的力量给人们做出的警示?真相是什么,希望终有一日能够大白于天下。


往事随风san


汉光武帝刘秀昆阳之战

从胸无大志的农村小伙到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只用了三年时间,无数的巧合和幸运发生在他身上,他的成功史,就像网络小说里开挂的主角一样令人羡慕。

当年王莽排军四十万进攻昆阳,守城的绿林军包括刘秀在内只有八千人。众将士听闻大军来伐,闻风丧胆。毕竟八千对四十万实力差距过于巨大,大家纷纷建议逃跑。

这时小偏将刘秀站了出来,他死命劝说将士们守城,自己带小队出去召集援军。

王莽军到昆阳城下,四十万大军将守军团团围住,旗帜蔽野,埃尘连天。如此绝望之际,如何回天?

可是奇迹发生了。后汉书光武本纪记载: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坠,不及地尺而散,官吏士皆厌伏。即当时天象异变,晚上有流星陨石砸下,白日有巨大的蘑菇云行将坠落,王莽军见此士气全无,畏惧不已。

正好刘秀率援军赶到,刘秀大喊一声,上前斩首数十级,绿林军军威大震,出城决战,一个个以一敌十。此时又正好风雨大作,树枝折断屋瓦横飞,刘秀率军直奔敌军中军,敌军溃不成军,慌不择路,在河中淹死的就有上万人。

昆阳之战发生的神奇天象,让刘秀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偏将军变成名扬天下的大将。后世竟有人给刘秀起了个“陨星魔导师”的称号。


生鱼路盲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寻淮洲率领红七军团北上浙赣边境一带,以吸引国军围剿苏区的兵力掉头,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与方志敏领导的闽赣苏区部队汇合后,向浙皖赣交界地区转移,并且打出了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

但就在红军北上到达怀玉山一带时,国军王耀武率部赶到,堵住了红军北上的通道,合围之后红七军团全军覆没,寻淮洲战死,方志敏被俘,仅有不到一千人的先头部队突围而去,这其中就包括红七军团参谋长粟裕。这一年,粟裕还不到三十岁,并且从此脱离了中央的统一领导,只能单独在非常险恶的环境中打游击。

山不转水转,十几年后,王耀武已经是山东省主席兼绥靖区司令,中将加上将衔,成为国军中的一方诸侯。在解放战争的前几年,王耀武所属部队一直在和粟裕率领的华野部队作战,但是几乎没有取得过胜利,一直在不断损兵折将。好在国军兵多将广,所以山东战区的局势仍然对国军有利。

但是豫东战役之后,国共双方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军已经无力主动发起进攻,只能被动防御,而且只能按照杜聿明在1948年初提出的建议,尽量放弃不必要的据点,将部队向重点城市集中,吸引解放军来进攻,企图再以强大机动兵团救援,迫使解放军与国军在坚城之下进行战略决战。


豫东战役之后,山东解放军不断进行了多次主动攻势,最终迫使山东国军只能将山东战场仅存的一点主力部队,也就是整编七十三师和整编九十六军缩在济南。此时,如果解放军攻下济南,就可以解放山东全境,并且打通华东和华北解放区的联系,使两大战略区连成一片,而国军华北战区的部队和华东战区也就被分割开来了。

但粟裕这时候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按照他在中央立的军令状,要寻找机会歼灭国军华东战场主力第五军。因此,粟裕与中央反复商讨之后形成了攻济打援的方案。按照解放军一般的战法,都是采取围点打援,围攻某一点只是为了吸引国军来救援,而在半路上设伏,围剿其救援部队。但这次华野的目标是既要攻克济南,又要打援。

济南城内此时留给王耀武的本钱只有整编七十三师和整编九十六军,以及临时从华东增援过来的整编七十四师残部重建后的一部分,但是人数很少,加上一部分地方保安部队,整个城内的守军人数约十万人。虽然王耀武再三请求将七十四军空运济南,加上防守力量,但是国军统帅部始终没有同意,只是在解放军已经包围济南之后才临时空运了一部分。

济南的城防部署分东西两部分,整编七十三师的两个整编旅守西半部分,东半部分则由吴化文的整编九十六军防守。但王耀武本身对吴化文就有所怀疑,所以特意从整编七十三师抽调了一个旅作为预备队,以防不测。吴化文在战前虽然与解放军已经有所联系,表示愿意战场起义,但仍然有观望心态,并不真心诚意。所以,吴化文仍然按照王耀武的部署,做了防御准备。


按照粟裕与中央商定的攻城方案,应以东兵团为主攻部队,而西兵团担任助攻。原因很简单,吴化文的部队战斗力较弱一些,聪这个方向突破当然相对更容易一些。当时许世友不在前线,回老家去了一趟,因此粟裕专程赶到前线去实地勘察,并且对攻城部队的部署进行了调整。但已经被确定为攻打济南的总指挥的许世友在回前线的路上对这个方案有不同意见。

许世友的意见很简单,他要求以东兵团为助攻,而以西兵团位主攻。虽然粟裕再三和他解释之前已经确定的方案的理由,许世友仍然不肯接受,并且直接电报中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中央当即回电直接告诉许世友,这是中央与华野司令部商定的作战方案,不得更改,要求许世友酒按照这个方案执行。许世友着才没话说了。

但在命令下达之后,原本应该担任助攻的西兵团负责人对这个安排也很不满,所以在向下传达命令的时候,将西兵团的助攻任务改成了主攻。这样就出现了解放军战史上的一个奇观,参与攻打济南的部队都是主攻部队,没有助攻部队。因此一打起来,东西两边的火力都异常猛烈,不相上下,让城里的王耀武也有些懵圈,搞不清楚究竟哪边才是解放军的主要突破方向。

在解放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之下,吴化文终于意识到,自己再想骑墙已经不可能了,必须要在两边选边站队,否则等待他的就是他的部队被消灭,他也就失去了讨价还价的本钱。因此,在抵抗了一段时间后,吴化文最终同意进行战场起义,将他的防区让给解放军。这样一来,双方的形势对比就完全改变了,济南的城防体系也直接失去了东半部分,因此济南很快就背攻破了,王耀武本人也被俘。

虽然王耀武本人在抗战时期表现卓越,但是在济南被攻破后,他也意识到国军大势已去,所以他在逃离之前对下属说,这是内战,不必死拼,大势已去就可以投降。而他本人在被俘之后,也主动配合解放军,发表广播讲话,号召国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早日实现和平。因此,他在功德林则得到主席的高度赞扬,承认了他抗日战争的功劳,加上他再功德林里改造积极,所以第一批被特赦。


萧武


徐海东大将在红军时期全歼了国军115师,将这个部队番号给打没了,可当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115师却又成八路军的番号,而徐海东又刚巧成为了115师344旅的旅长。

1934年,国军大肆围剿红军,集结重兵向鄂豫皖根据地侵犯,宣称要在三个月内将红军彻底肃清。

徐海东军长率领的红25军与敌人来回周旋,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当25军行至罗山县长岭岗一带时,徐海东接到了侦查连的报告,发现有只刚调来的东北军“王牌军”115师在长岭岗驻守,徐海东一听“王牌军”来了精神,立刻和政委吴焕先商量,准备计划突袭过去,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对日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被敌人追着撤到关内,这让广大官兵都自感无颜面对家乡父老,纷纷表示要“打回老家去”。可谁知却身不由己所的被蒋校长调过来攻打红军,而且蒋校长对待东北军犹如敝屣,时不时的不是减发军饷,就是撤消番号。这让东北军的将士们愈加思念家乡,更加厌倦自己人打自己人。

所以东北军有时候和红军作战也打不起精神,大家的心思都一样:“放着侵略家乡的敌人不打,自己人打自己人算什么能耐”。所以红军虽然人少装备差,但打全无斗志的东北军,却总能够取得胜利,因而红军有时还愿意和东北军打仗,因为他们的武器装备还是相当不错的。

但徐海东也不敢大意,因为毕竟对方是“王牌军”,他亲自到前沿阵地去考察,发现长岭岗是一条孤岭,地形狭窄,虽然守敌人数众多,但难以展开,不能有效进行抵抗,看到地形徐海东心里有了着落,歼灭敌军的决心更足了。

战况比想象的还要顺利些,25军战士们动作隐蔽、迅速,对敌守军突然发起进攻。如同徐海东预料的一样,猝不及防的“王牌军”稍加抵抗就溃不成军了。仅用了三个多小时,红军就结束了战斗,装备精良的115师几乎全军覆没,25军也大发了笔“横财”,缴获了很多武器和其他军用物资,仅轻机枪就200多挺。

徐海东也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连呼这一仗打的真过瘾。长岭岗一战给了敌军很大的打击,结果也不出意料,115师的番号顺势被蒋校长给取消了。

但令徐海东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为了从抗日大局出发,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不知出于什么想法的蒋校长,竟然把东北军被红军打没了的三个师的番号,统统给了八路军,更巧的是徐海东成了八路军115师344旅的旅长。这有点象是徐海东为八路军为自己抢来的115师的番号。

但115师的番号到了八路军身上,就立即显现出了不同的身价,刚进入抗日战场,就打出了八路军与与日军的头一个胜仗,以一个“平型关大捷”就让这个番号,举国皆知,声名大震。这其中当然也有徐海东的功劳。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凡尔登战役中的那发“幸运炮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关键战役,由于战况实在太过惨烈,因此也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战争伊始,德军就集结27万大军、1400门大炮,以平均每小时10万发炮弹的射速,向防守凡尔登的法军狂泻200多万发炮弹,希望能快速拿下凡尔赛,直捣法国首都巴黎。德军凶猛的火力打击,压得法军几乎喘不过气来。然即便如此,凡尔登的法军还是顽强的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并且让德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使凡尔赛战役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这场战役,德法双方共投入200余万军队,消耗了4000多万发炮弹,造成法军伤亡55万人,德军伤亡45万人。最后,凡尔登战役以法军胜利而告终。而法军获胜的原因,除了自身作战的顽强外,还离不开那发突如其来的”幸运炮弹“。

整个凡尔登战役中,德军炮火都对法军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而由于炮弹不足,法军只能对德军炮兵阵地进行一些报复性还击。就在双方的混战中,法军的一颗炮弹却偏离了目标,落到了斯番库尔森林中,结果刚好砸中了德军隐藏于森林中的弹药储备库,旋即引起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

也正是法军这一发突如其来的”幸运炮弹“,直接报销了德军大量的弹药储备,让德军火力大打折扣。此后,法军趁机向德军发动反攻,最终取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直接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这些历史要读


我觉得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巧合是泰坦号和泰坦尼克号的巧合。1898年,英国著名作家摩根罗伯森,发表了《徒劳无功》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与《达·芬奇密码》《2012玛雅预言》并称为三大神奇预言之作。

小说《徒劳无功》描述的是首次出航的号称永不沉没的豪华巨轮泰坦号,从英国首航驶向大洋彼岸的美国的过程中撞上冰山,最终沉没的故事。据小说描述泰坦号是人类历史上最巨大最豪华的客轮,装备着当时所能装备的一切豪华设施,载满了有钱的上层社会人士。人们可以在客轮上尽情的享受。但是,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在第一次出航的时候就撞上了冰山,最终以悲惨的结局收尾。

这本小说出版的时候,大家都以一个故事来看待,谁都没有放在心上。谁都没有想到,在小说出版14年后,小说里的故事竟然变成了不幸的事实。在1914年4月14日,当时号称全世界最大的超级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首次出航的时候因撞上海里的冰山而沉没。

悲剧发生后,许多人才想起这篇小说,经过认真的比对,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两艘船的命名,小说里的客轮叫泰坦号,而现实中的叫泰坦尼克号,然后沉没的时间地点也相似,都是四月份,都是从英国驶向美国,沉没的地点都是北大西洋。甚至连船上的救生艇数量都相似,小说里是24艘,现实是20艘,发生碰撞时的时速也相差无几。这真的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巧合。

不过最令人悲剧的是,泰坦尼克号遇难后,作者收到许多人的哭诉信,认为是他的恶毒诅咒使船遭此劫难,最终在美国的客房中自杀身亡。





五四探险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多不胜数,如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但护步达冈之战却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场战役可以说是中国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排名第一的战役,以2万退70万。


此役发生于中国宋朝时期,当时由契丹人所建立起来的辽帝国十分的强大,生活中国北方外的各个民族受到契丹人的各种压迫。这其中就包括女真人,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以铁腕的手段统一了整个女真,并建立金国,接着便是对辽国开战,并顺利攻下了辽重镇黄龙府。

重镇黄龙府的丢失,让辽国天祚帝坐不住了,于是率领70万大军御驾亲征,准备一举灭掉完颜阿骨打建立起来新生的金国政权。

当时金国的军队仅仅只有2万余人,也就是说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辽国70万大军对金国2万大军,比例为1比35。

可以说这是人类战争史上,一场不可思议的对抗战,但完颜阿骨打带领下的金人没有一丝的畏惧,面对辽国的攻势,毫不退缩。


就在两军交战正酣之时,辽国却出现了政治纷争,天祚帝被迫撤军,完颜阿骨打抓住这一千载难逢良机,对辽军穷追猛打,终于在护步达冈追上天祚帝大军,完颜阿骨打集中兵力猛攻辽中军,驰冲横杀。最终辽军大败,死者甚众,天祚帝弃军而逃,一夜疾行500里,退回长春州。

此役后,辽国这个在北中国,不可一世了200多年的大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而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由此被传播开来,而中原王朝又一次陷入向“蛮夷”卑躬屈膝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