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見過歷史上最低調的將軍,他低調到什麼程度?

史學達人


史上8大低調名將

  白起、韓信、李靖和岳飛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戰神,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戰功赫赫征戰沙場無敗績,但是泱泱華夏曆史數千年,長則百餘年,短則數十年就會迎來一個亂世,所湧現出來的天才俊傑又何止這四人?

  這些人的名氣,除了自身的不俗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出於宣傳的需要,就比如精忠報國的岳飛;現在盤點在歷史上八位低調的名將,有人戰績不遜於白起和岳飛(因為這兩人都沒助帝王完成大一統)。

  TOP、8 斛律光

  斛律光是北齊名將、軍事家,斛律光年少時期善騎射,以武藝知名,在17歲的時候為高歡所欣賞,任其為世子高澄的親信都督,當時傳號為“落雕都督”。552年,斛律光從徵出塞,先驅破敵,多有斬獲,班師後被任命為晉州刺史。

  562年,北周遣將達奚成興等進攻平陽,斛律光率步騎三萬擊敗之,追入周境,獲二千餘口,升為司徒。同年,周武帝遣尉遲迥、宇文憲等,號稱十萬大軍進攻洛陽,斛律光率五萬騎兵前往會戰大破之,斬獲三千首級,以死者堆積為京觀,升太尉,又封冠軍縣公。

  571年,北周柱國普屯威、韋孝寬等率步騎萬餘進犯,與斛律光在汾水之北交戰。斛律光大破之,俘虜千餘,又封中山郡公。回師後,又率領五萬大軍出平陽道,攻姚襄、白亭城戍,皆克之,又別封長樂郡公。其後他又曾多次擊敗北周進犯。後因與尚書右僕射祖珽、高緯乳母之子穆提婆不和而被刺殺,北周武帝得知斛律光身死,甚至下召大赦境內慶賀。

  TOP、7 高長恭

  高長恭是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高長恭性格溫良敦厚,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累次升任至幷州刺史。初封樂陵縣開國公,從弟高殷即位後晉爵為蘭陵郡王,後歷任尚書令、錄尚書事、大司馬、太保、太尉等。與段韶征討柏谷,又攻打定陽。段韶患病,高長恭總領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

  563年,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奮力將其擊退。次年,邙山之戰,高長恭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入周軍包圍圈,直至金墉城下,成功替金墉解圍,高長恭在此次戰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戰而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573年,後主高緯派遣使者徐之範送毒酒給高長恭,高長恭對他的王妃鄭氏說:“我對國家如此忠心,哪裡有辜負皇帝,而要賜我毒酒?”鄭氏回答說:“為什麼不親自當面去跟皇帝解釋呢?”高長恭說:“皇帝怎麼可能會見我?”於是就飲毒酒而死,年僅33歲。

  TOP、6 陳慶之

  陳慶之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527年,與領軍將軍曹仲宗、尋陽太守韋放會攻北魏渦陽。僅率麾下200騎奔襲,破其前鋒,旋引還,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魏軍築13壘,欲制梁軍。陳慶之領兵夜襲,陷其4壘,迫渦陽城主王緯出降。梁軍乘勝再戰,鼓譟強攻,擊潰其餘9壘,俘斬甚多。

  528年十月,為飆勇將軍,奉命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顥北還。次年四月,乘虛自銍縣至梁國,擊敗擁兵7萬、築壘9座相拒的魏將丘大千。旋於考城大敗魏將元暉業2萬人。五月,引兵西進,連拔滎陽、虎牢二城,護送元顥入洛陽。陳慶之以數千之眾,取32城,威震中原。

blob.png

  後因北魏重兵進攻,慶之孤軍兵少,終遭慘敗,隻身潛返江南。530年,領兵圍魏懸瓠,擊敗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又破魏行臺孫騰等於楚城。536年,破東魏將領侯景,進號仁威將軍。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

  TOP、5 王猛

  王猛是一名堪比三國曆史上諸葛亮的存在,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出身貧寒,隱居山中,販畚箕為業。354年,東晉大將桓溫進兵關中,王猛往謁,談天下形勢,一針見血地指出桓溫北伐只想提高個人威望,並無收復關隴失地的雄心。他拒絕桓溫之聘,與苻堅一見如故。論廢興大事,異常契合。

  在軍事上,370年統兵消滅前燕,留鎮鄴,都督關東六州軍事,為統一北方作出重大貢獻。之後王猛入朝任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與苻堅回過頭來解決殘存於西北等地的割據勢力,先滅仇池,孤立了前涼,迫使前涼謝罪稱藩,接著,隴西鮮卑乞伏部、甘青之間的吐谷渾等也都臣服於秦。

  373年至374年,秦定巴蜀及其以南地區。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十分天下,秦居其七,東南地區的晉政權已感到巨大的壓力,無人再敢“北伐”。

  TOP、4 慕容恪

  慕容恪是十六國時期前燕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後世譽為十六國十大名將之首;慕容恪因性格謹慎大度,從十五歲起即掌握軍隊,多次以弱勝強,穩固了慕容氏遼東霸主的地位。

  後趙主石虎死後,中原大亂,慕容氏入關略地,佔據河北。後趙將領冉閔自立後,慕容恪與其多次交戰,終將其引至平原,以“連環馬”擒之。其兄景昭帝慕容儁死後,任太宰總攬大權,卻毫無私心。

  以“德治”為基,構築前燕最大版圖,引起鄰國恐慌,臨終前仍在為國家的未來做妥善安排,是被敵人稱作“古之遺愛”的曠世名臣。但是慕容恪死後不久,前燕就被滅國了……

  TOP、3 李存孝

  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史書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李存孝因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天下無敵,幾與西楚霸王項羽比肩,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霸”,在後人評說中更有“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意思是說天若有個把,他們能把天拉下來,地若有環,他們能把地提起來。

  李存孝最為有名的是手下5百人的飛虎軍,多次同他並肩作戰,取得了戰無不勝的輝煌戰績,令對手聞風喪膽,名揚天下。後由於罪責車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負於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

  TOP、2 狄青

  狄青出身貧寒,十六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精通騎馬射擊;由於是戴罪從軍,臉上有刺字,為此狄青出征之時臉上都會帶著面具,於是被世人稱之為“面涅將軍”。

  宋仁宗時累官延州指揮使。他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常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朝中名臣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都與他的關係不俗,范仲淹甚至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後以功升樞密副使。

  狄青平生主要經歷二十五戰,以夜襲崑崙關最著名。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死後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追贈中書令,諡號“武襄”。據說狄青是天上武曲星下凡祝宋仁宗(赤腳大仙)成就帝業的,一同下凡的還有文曲星包拯。

  TOP、1 蘇定方

  蘇定方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及氣魄驚人聞名,曾隨父征討叛賊,安定鄉里。隋朝大業末年,他投奔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屢建戰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才開始為唐朝效力,並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

  657年,累功升任行軍大總管,開始獨當一面,並以其非凡戰績和正直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蘇定方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聚氺軒


沒見過,聽聽過。他只是開國中將,徐向前叫他戰友,李先念叫他班長,許世友叫他首長

這就是開國中將詹才芳。


詹才芳是湖北黃安人,家裡很窮,後來跑到武昌去打工,在一家飯館當雜工。恰好碰上中共的早期領導人董必武在辦武漢中學。詹才芳跟董必武還有一點遠親的關係。所以詹才芳就進入了這所中學。當然這所中學是培養革命人才的。

有一回,詹才芳的哥哥詹才華被土豪還鄉團打死,詹才芳就帶著兩個學生連回鄉報仇。

畢業後,詹才芳回老家搞民運,在1927年參加了黃麻起義。當時,他是一個班長,後來升為排長。

黃麻起義就是紅四方面軍的發源。

當時黃麻起義的部隊受到了國民黨軍隊的攻擊,情況很不好,有一路最後只有二十七人堅持游擊戰,這裡面有很多有名的人,比如李先念。

那會李先念還是一名戰士,所以李先念見到詹才芳,都是稱老班長。還有王樹聲大將,也是這其中的一員,職務與詹才芳相當。另外,還有陳再道、秦基偉這兩位上將,他們都稱詹才芳為老首長。

尤其值得一提的,還有一位上將:陳錫聯。

陳錫聯來參加紅軍時,只有十三歲,年齡不夠,是死纏爛打,纏上了當大隊長的詹才芳,才當的紅軍。所以陳錫聯雖然是上將,級別比詹才芳高,但見了詹才芳,總是畢恭畢敬稱老首長。

後來,黃麻起義的部隊經過數次改編,最終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31師, 中央又派來了許繼慎跟徐向前到這裡來領導軍事。這支部隊才越來越大,最終成立了第四方面軍。所以徐向前總是稱詹才芳為老戰友。

第四方面軍裡除了徐向前外,名氣最大的就是上將許世友了。許世友也是詹才芳的老部下。早期,許世友就在詹才芳的連隊下面當一個班長。

這樣說起來,詹才芳將軍的資歷很老,為什麼只評開國中將呢?感覺應該評開國大將啊。

確實,以紅軍的資歷來說,他是大將的資歷。比如1932年,紅四方面軍打了著名的蘇家埠戰役,他是紅三十團的政委,團長就是後來評大將的王樹聲。

當時,王樹聲正好生病,就由詹才芳指揮戰鬥。這一場大仗打得很精彩,以前介紹徐向前時就詳細介紹過了。

詹才芳負責的是包圍蘇家埠。這是一場持久戰,打的是耐心。

詹才芳發動戰士挖壕溝,把篾條、稻草紮起來,然後用水浸透堆成堆,可以當防彈牆使用。還利用對方久圍之下,糧食不足的缺點,在陣地前煮大鍋飯,做紅燒肉,吸引國軍士兵投降。

可以說,詹才芳雖然是政委,但軍事指揮能力同樣突出,是難得的儒將。

接下來,就是長征 ,我們也說過,紅四方面軍在長征中,損失是最少的,而且是越打人越多。跟紅一方面軍匯合時,紅一方面軍只有一萬不到,紅四方面軍卻有八萬人。

那會,詹才芳已經升為了紅9軍的軍政委,紅9軍的副軍長就是許世友。許世友跟詹才芳的私交也最好,兩人到北京開會,那一定是要住到一塊的。許世友的脾氣暴又愛喝酒,也只有詹才芳敢說他兩句。

接下來就發生了張國燾事件.

延安時期。詹才芳進入紅軍大學學習。

抗戰時,他到晉察冀軍區當軍分區的司令員,成為了聶榮臻的部下。職務相當於軍長吧。

再到解放戰爭,他進入東北,率領9縱。9縱後來改編為46軍。他就是軍長。

所以說,紅軍時期,抗戰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他都是軍長,這也是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

按解放戰爭的軍長職務評,也就只能評個中將了。

當時評軍銜,許世友、陳錫聯、洪學智等看到自己的老上司詹才芳只評了中將,而自己卻是上將,都感到不好意思,而評銜後,都主動給詹才芳敬禮。

這形成了奇特的一幕,上將給中將敬禮。

而在新中國,詹才芳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推薦華國鋒。當時詹才芳負責湖南的工作。周恩來問湖南有什麼人可以出來工作,詹才芳推薦了華國鋒。

後來,周恩來叫華國鋒到北京開會,卻找不到人。最終還是讓詹才芳親自出馬,到長沙找到華國鋒,又親自送到北京。

可以說,詹才芳的一生,身邊都是最優秀的一群人。這樣的人生,就算只評了中將,也是了無遺憾了。

詹才芳將在1992年去世,享年85歲。


腦洞歷史觀


呵呵呵,八幾年在石家莊打工,常去在石家莊橋西的本族老爺家,碰了好幾次,清瘦的老者,騎個三輪轉,後面有兩個年輕者跟著,頗有印象。後與本族老爺喝酒聊天,才知是退下來的中將,當時讓我吃了一驚。至今我還有點疑感,這麼大的高官,咋_點不象呢


用戶47818740果臻


我來說說吧!我這件事是聽我爸爸說的,是絕對的事實!我這裡是山東高密,我們這裡有一個峽山水庫,還有我們這裡的王吳水庫,我們這裡水庫的規模沒有峽山的大,我們這個水庫以前供應整個高密吃水,當時修水庫的時候國家水利部部長叫傅作義將軍,我們家裡有一個我的爺爺在解放的時候是我們中國人民銀行高密分行的行長。後來調到高密第一招待所當所長。有一邊傅作義將軍視察完王吳水庫以後,或者沒有去視察路過我們那裡的招待所,當時下大雨他就穿著蓑衣戴著斗笠,來到我們這裡的招待所,當時沒有陪同人員,叫我本家爺爺做飯吃,我本家爺爺就沒有搭理他,眼珠子往上瞅了,沒有叼人家,結果被削職為民,沒有辦法我本家爺爺去找了許世友將軍,我爺爺跟他是戰友。結果沒有作用。那時候許世友將軍也有麻煩,所以沒怎麼起作用,他最後被我們城律公社當農機站的站長,一直到退休。我說的都是我父親親口跟我說的是事實!!!


陸程1


他是毛主席欽定的第一大將,低調的他卻被哨兵攔在了門外。

粟裕將軍戰功顯赫,曾經“兩讓司令一讓銜”,最終被評為共和國第一大將,但是粟裕將軍卻非常低調。


一次粟裕將軍找地方部隊的領導商量作戰任務,擔心電話裡說不清楚,於是親自跑一趟。由於沒有穿軍裝,加上衣服還有點破,被站崗執勤的哨兵攔在了門外。地方部隊的領導親自出門迎接粟裕進去,並批評哨兵,粟裕卻誇獎哨兵忠於職守。

晚年的粟裕更是和一般的老頭沒什麼區別,一次他的夫人楚青因病住在了北京的301醫院,穿著非常樸素的粟裕去醫院看望生病的妻子,結果被忽視攔在了外面,說是沒有到看望病人的時間,於是粟裕就在外面等到時間到了為止。沒過多久,從外面進來了一輛轎車,車上下來一位領導,和醫院簡單地說了幾句就被允許進去看望病人了。後來才知道,這位領導使用了特權,但是他的職務和級別根本不能和粟裕將軍相比。粟裕將軍還是等到時間到了,才進去看望生病的妻子。


歷史軍魂


在我軍1955年首次授銜中,有些將領確實是授低了,賀晉年就是其中的一位,但他一生忠誠於黨,淡泊名利,低調務實,是值得敬佩的老一輩革命家。

賀晉年,1910年生,陝西子長人,1928軍年入黨,他是陝北紅軍、陝甘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紅軍時期曾任紅27軍軍長。抗戰中,曾先後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1團團長、三邊軍分區司令員、警備第3旅旅長等職務。解放戰爭中,他被高崗抽調到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合江軍區司令員,指揮部隊剿滅了土匪謝文東、李華堂。小說《林海雪原》講的就是那段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5月至1954年8月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55年授銜時,按當時的標準、條件,他完全可以授上將軍街,但卻只授了個少將。王平曾與他搭班子,任紅27軍政委,授予上將。他當紅軍團長時,他的弟弟賀吉祥才參軍,賀吉祥也被授予少將。

2003年5月11日,賀晉年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他逝世後,中央是按正大軍區領導對待的,當時胡錦濤、賈慶林、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以不同方式對他的逝世表示哀悼。


zj史海拾貝


你見過歷史上最低調的將軍,他低調到什麼程度?


我們聽慣了泥腿子農民經過奮鬥當上將軍的故事,但是,卻極少聽說將軍再當回泥腿子的故事,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將帥行列裡,就有一位從農民到將軍,又從將軍到農民的傳奇人物,他就是開國少將甘祖昌。

甘祖昌1905年生於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鄉,他1927年入黨,第二年加入工農紅軍,入伍後,進入井岡山子彈廠,跟著毛主席參加了長征,延安時期,他任三五九旅供給部副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新疆軍區後勤部副部長、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甘祖昌的革命領路人是當時的江西省農協第一執委兼秘書長方誌敏,他一生三次經歷生死。

1928年,在一次打土豪的戰鬥中,他的腦門被躲在暗處的敵人劈了一斧頭,他忍痛刺死敵人,自己也昏死過去,這是他第一次受傷。1934年甘祖昌任工人連副科長,負責後勤工作,部隊給養極其困難,嚴重時,每人每天分到8粒蠶豆,甘祖昌帶著一支隊伍四處籌集糧食,突然遭到地主武裝伏擊,一顆流彈擊中腦門,他撕下布條簡單包紮一下,帶著大家衝出了包圍圈。爬雪山時,他任團司務長,差點喪命,最終拉著任弼時的坐騎尾巴才走出去。1951年1月,擔任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期間下部隊檢查工作,他必經的一座橋樑被國民黨殘餘部隊破壞後用雪偽裝起來,汽車經過橋中間時突然翻了下去,甘祖昌身受重傷,最終搶救脫險,由於醫療條件差,留下了嚴重的腦震盪後遺症,忙起來就頭痛,體重只有40公斤,王震司令員強行安排他去廬山療養,路過老家時,他對母親說“我身體不好,過兩年領導批准了,我就回來當農民。”

療養結束後,他就給軍委打報告,請求到農村去當農民,王震司令員打算在烏魯木齊郊區為他蓋一幢房子,讓他享受軍機高幹待遇,他婉言謝絕,王震就安排他到軍區醫院療養,派一名特護照顧他,甘祖昌經常留到醫院的菜地幫忙種菜,院長說“老領導,你不要亂跑,出了問題我們負不起這個責任!”甘祖昌說“我要你負什麼責任,我活動一下對身體還有好處,別人都在忙著搞建設,我在這裡怎麼能吃的下飯,睡得著覺!”

1956年,他再次寫報告,要求回鄉當農民,軍委還是沒有批准,1957年,總政幹部部蕭華部長到新疆調研工作,他當面向蕭部長彙報,組織上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他高興的像個孩子一樣。

1957年8月,甘祖昌帶著全家和簡單的行李悄無聲息的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故鄉江西省蓮花縣,參加家鄉建設,家中的老屋已經倒塌,連一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就擠在弟弟家裡。

將軍當農民,這可是古往今來少有的事兒,正當人們持懷疑態度時,甘祖昌第三天早上就赤著雙腳,穿著舊軍裝、提著糞筐村前村後撿糞了,雖然身體不好,但是各種農活他一樣不不落下,披星戴月,天天出勤。

回鄉後,新疆軍區要給他配小車,他謝絕了,“我是個農民,沒有配小車的必要!”

省裡撥了5萬元,要在吉安市給他蓋新房,他找到領導說“新房就別蓋了,國家還很困難,用錢的地方多,我在弟弟家住就行了。”當地民政部門要在縣裡給他蓋房,他也不同意。

1964年,孩子們大了,弟弟家實在擠不下了,他才自己花錢蓋了一個房子,磚是自己燒的,窗戶上貼的是塑料薄膜。

回鄉後,國家按照規定每月發給他330元工資,他絕大部分用來給鄉親們救急用,自己養豬種菜,連抽的菸葉都是自己種的,天天穿著補丁衣服,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有一次到吉安市,服務員以為他是流浪漢,不讓他登記住宿,地委書記來了才解圍。1965年,他到萍鄉買種子,服務員給他開8元一晚的單人間,他說“住不起啊!”最終住7角錢一晚的大車店。

在甘祖昌的帶領下,當地修建了漿山水庫,讓千畝農田變成水澆田,水稻產量翻了一番,他再接再厲,利用水庫有完成了500千瓦發電機組的安裝工作,讓家家戶戶用上了點燈。他想盡一切辦法,帶領鄉親們改造和新建了12座橋樑,改善了家鄉的交通條件。

甘祖昌回鄉29年,一直堅持和疾病作鬥爭,1985年舊病復發,新疆軍區派人慰問,提出為他在南昌蓋房子,甘祖昌說“我80多歲了,還蓋房子幹什麼,為國家節省點開支吧!”

1986年,甘祖昌彌留之際仍在斷斷續續說“領了工資......留下生活費,其餘賣化肥農藥,支援農業......我不要房子,不要給我蓋房子......”

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停止呼吸,走完了他從農民到將軍,又從將軍到農民的全部戰鬥歷程。


葛大小姐


在我國的開國將軍中,有這麼一位將軍,他出身貧寒,家中世代以務農為生,後來機緣巧合之下,他接觸到了先進的革命思想,從此一顆革命的種子便紮根在了他的心中,經過三十年的澆灌,這顆種子開始破土發芽,最終成長為參天大樹。

新中國成立後,他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任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他就是甘祖昌將軍。

榮譽加身,功成名就,受萬人矚目,為後世所尊崇,這一切的一切似乎就是上天安排給甘祖昌將軍的最完美的結局。

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到“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到“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自古以來,有多少身懷經天緯地之才,他們或懷才不遇或壯志難酬亦或報國無門,最終只落得個鬱鬱而終。而甘祖昌將軍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的信仰終為這個國家的萬千百姓所認可,所以他的能力也得以施展。

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管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熱兵器時代,軍需供給永遠都是贏得戰爭的最根本之保障。而歷史也可以證明,甘祖昌將軍就是這麼一位不可多得的後勤管理人員,自參加革命起,他便長期負責軍需供給方面的工作,也許是窮人家出身的孩子更懂得珍惜每一粒糧食吧,甘祖昌將軍也懂得如何收集物資並進行合理調配。

尤其是在1949年部隊進軍新疆,進疆的主力部隊是當時的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後來國家便以該兵團為主力組建了新疆軍區,而此時甘祖昌將軍正是該兵團的後勤部部長,到新疆和平解放這期間,甘祖昌將軍再次發揮自己統籌大局,合理調配的才幹,不僅順利解決了入疆十萬大軍的口糧問題,還穩定了新疆地區的物價水平,保證了新疆的和平解放與善後工作的順利開展。

後勤的工作本來就是一份並不會為人所熟知的工作,在新中國的成立與建設中,甘祖昌將軍以及很多像甘祖昌將軍這樣的開國功勳他們並不追求什麼功名利祿,他們只是不忘初心的默默的奉獻著自己。

在我們看來,這樣的功勳無疑是最為低調的,因為我們對他們真的很不瞭解,然而本就從事著如此低調工作的甘祖昌將軍卻在1957年即授銜後第二年竟然主動向國家提出辭去一切職務,堅決回鄉務農的請求!

第一次他提出請求時,國家堅決回絕了,讓這麼一位功勳卓著的開國將軍離職回家,這是對功臣的輕視與褻瀆,如果甘祖昌將軍離職了,那麼這也會是國家與百姓的損失。

然而,甘祖昌將軍似乎鐵了心要離開,那麼他為何要堅決離開奮鬥了幾十年的工作崗位呢?這其中又有什麼難言之隱嗎?

原來,在1952年那年,甘祖昌將軍下鄉視察,在途徑一座三十多米長的木橋時,由於橋板人為破壞,所以甘祖昌將軍乘坐的汽車經過這座橋時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意外,甘祖昌將軍乘坐的汽車翻到河裡,致使他身負重傷,上唇裂成三片,下額脫臼,鮮血直流,雖然傷勢較重,但所幸無生命危險,後經醫生治療,甘祖昌將軍外傷痊癒,但也留下了腦震盪的後遺症。

而這個後遺症在此後越來越重,甘祖昌將軍時常會暈倒,根本無法正常工作,於是在1957年,有鑑於自身身體情況,甘祖昌將軍認為自己已經不能勝任領導工作,所以請求卸去一切職務。

但離職後又能幹什麼呢?甘祖昌將軍很快做出了決定,那就是回到家鄉,帶領家鄉的父老鄉親務農,一起建設新農村。

最終,國家被他的誠懇所打動批准了他的請求,就這樣,一代開國少將如返璞歸真一般,再次迴歸了農民的角色。

再次回到家鄉,甘祖昌將軍褪去戎裝換上了早已準備好的農衣,從此以後世間再無甘祖昌將軍只有一個叫甘祖昌的農民,在此後的近三十年間,他和其他農民一樣辛勤的耕作在家鄉的田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閒自在,怡然自得,而大家也漸漸的忘掉了他原本的身份,只記得在廣袤的田野上有一個名叫甘祖昌的老農民,他總是傴僂著身軀,時不時的放下手中的農具捶捶自己的腰,揉揉自己的額頭,偶爾還會看看夕陽的餘暉,那麼的美。


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1986年,回鄉務農近三十年的甘祖昌將軍病逝,終年81歲,在農村的這些年,他與其他百姓同甘共苦,一直堅持參加勞動,先後帶領當地群眾修建了3座水庫、25公里長的渠道、4座水電站、3條公路、12座橋樑,而國家發給甘祖昌將軍的補貼有70%多都讓他無償捐獻給了當地的建設當中。

甘祖昌將軍的無私奉獻感動著每一個人,也正因為他有如此經歷,才會被世人稱之為“將軍農民”,縱觀甘祖昌將軍的一生,鹹魚由衷的欽佩。


鹹魚閒聊


開國將軍中的徐立清中將,他位居開國中將之首,但名氣卻不如其他中將,如王近山、皮定鈞、秦基偉、張國華、梁興初等將軍。

同樣是中將,王近山、秦基偉、梁興初等人多次被人提及,而徐立清則沒有多少討論度,可見徐立清多麼低調。

徐立清是安徽金寨人,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抗日戰爭中他曾任八路軍129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戰爭中,他曾任西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

新中國建立後,徐立清任解放軍總幹部管理部副部長,後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濟南軍區政委、成都軍區第一政委等職。

1955年,時任總幹部管理部副部長的徐立清,參與了新中國將帥的評銜工作。當時徐立清的幹部級別是正兵團級,一般會授上將。不過徐立清為了以示自己公正,主動把自己降級為副兵團級,表示自己只需中將軍銜即可。

彭德懷、羅榮桓和周恩來等領導,多次找徐立清談話,希望徐立清按組織意見,授上將銜,但徐立清堅拒上將,明確表示中將即可。

後來組織上同意了徐立清的請求,授中將銜,不過排在中將之首,待遇也按正兵團級給。

徐立清讓銜之舉成為美談。不過他確實很低調,名氣也不如其他戰功卓著的中將,這大概和他長期負責政治工作有關。徐立清在軍隊工作時,幾乎都是政治部主任、政委這類政工幹部,也沒有機會成為一代名將。


袁衛宇


在我的眼裡,他沒有“彭德懷”大將軍的勇猛,沒有“粟裕”將軍的運籌帷幄;但是他在我眼裡,卻是當之無愧最低調的一位“將軍”,深藏功與名64年之久的“張富清”。


95歲的老兵張富清,在功名身後的64年隱藏,在祖國七十週年慶典之際,獲得了“共和國勳章”

褒獎,這一份來之不易的承認,是對這位低調老人最大的寬慰。

張富清事蹟簡介

老黨員張富清曾經在解放戰爭期間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共計三次;二等功一次;並且榮獲兩次“戰鬥英雄”稱號。

1955年之際,因為國家的需要,他默默的轉向了湖北最貧困也最艱苦的山區工作,此後的64年之中,這位老人從來不曾拿立下的功勞說事,自己默默隱藏在艱苦的第一線,為國家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張富清所有的功勞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他也沒有跟組織上提過任何一點要求,他的事蹟還是因為18年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時候偶然被發現。

老人張富清回憶錄,被彭大將軍所讚揚的老人

張富清在24歲就進入了部隊,並且直接進入的是西北野戰軍,然後就開著跟著解放大軍南征北戰,他自己敘述打了多少的仗是真的記不清了,只知道很多次離死亡邊緣就差那麼一點。

我其實打過的仗很多,但是大多數都記不清了,唯獨1948年在陝西蒲城永豐鎮那場戰役讓我特別記得,因為那一次真的特別危險(巍巍顫顫的老人)。--張富清

這位老人曾經很自豪的告訴記者,每次的戰鬥,他都是自己打前鋒,當初年輕,總覺得要為革命貢獻該有的青春;這位老人說自己每一次能夠堅決的完成任務,都是因為有著不怕死,勇敢向前衝的信念。

在解放戰爭之中,張富清因為壺梯山戰役、永豐戰役表現出色,被授予“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等功”,所以還被彭德懷大將軍親自接見讚揚。

當時的彭德懷大將軍,在西北野戰軍任司令員兼政委,當時因為永豐戰役結束嘛,大將軍就拉著我的手說:“小夥子,你在永豐戰役中表現突出,立下了大功,值得表揚。”大將軍在說完這些話之後,還親自給我授勳,當時把還年輕的我感動的哭了,直到現在大將軍的容貌都還在我的眼前。--張富清

張富清很多次都說自己作為一個革命的軍人,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這點事情都是自己應該做的,並且這也是自己分內的事情,不告訴別人是因為不想搞特殊。

從兒女細節之處,自身思想處見證這位不平凡的“將軍”一生

張富清有一個兒子叫做張健全,在採訪張健全的時候,張健全稱:“平時我們也不知道他收藏了什麼東西,並且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因為他基本從來不跟我們談這些東西。以前見過父親一個小皮箱,但是都上鎖了,完全不知道里面放了什麼,父親也沒告訴過我們。”

這就是老人兒子所知道的,被張富清瞞了64年的真相,這位老人在離開部隊之後,輾轉於糧食局、銀行等單位,最後的職位是“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來鳳支行原副行長 ”,但不管在哪個崗位,他始終踐行著一個軍人該有的樣子,記得一個軍人該做的事。

張富清雖然已經退休在家,但是這位老人思想上卻一直不曾退休,這位老人在88歲的時候因病截去左腿,本以為接下來的時光將在輪椅上度過。

這位老人絲毫沒有在輪椅上度過的覺悟,就算因為截去左腿,但沒有放棄;憑藉著自己的毅力和堅持,他再次站了起來。

張富清:“我年紀已經大了,確實已經不能為家人以及國家做事情了,但正是因為如此,我要站起來,我要生活自理,我不能給家人和國家添麻煩,孩子們還在外面工作,我不能作為他們的累贅,不然他們就沒有辦法集中力量為國家多做事了。”

結語以及感想

瞭解完這位老人的過往,越發覺得其老人的偉大,是什麼樣的信念,能夠讓一位戰功顯赫的人,去埋藏64年的功名。

最觸動我的是“我經常能夠想到跟我並肩作戰的戰友,他們大多數人為了國家跟人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相比於他們,起碼人還在,生活無憂,日子還過得去,我就做了這麼一點應該做的事,又有什麼資格拿出來表現呢?”

老人的精神恰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種精神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六十多年的深藏功與名,向這一位老兵致敬。

今日盛世皆由吾輩以性命鮮血換來,我們一定要將這種美好的精神願景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