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教科書式 -春秋玉器的琢磨痕跡

琢磨的方面有幾個,一是砣具在春秋加工玉器時,單砣的痕跡是什麼樣子的,溝底的磨砂狀態是什麼樣子的。二是砣具在接續成長陰線的時候,是如何接續的,接續起來會有哪些特徵?這個特徵是不是在所有的館藏玉器上都能得到體現。三是不同的線條加工的方法是否一致,長線和短線,粗線和細線?四是線條加工出來後,對皮殼、沁、鈣化的影響有哪些,如何在鑑定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五是線條裝飾線之上,那個起牆的位置,修磨的時候會留下什麼痕跡,他和陰線的關係是如何的?對皮殼鑑定有什麼影響?

教科書式 -春秋玉器的琢磨痕跡


教科書式 -春秋玉器的琢磨痕跡


教科書式 -春秋玉器的琢磨痕跡


這個痕跡就是單獨的一個砣痕的痕跡,在春秋的玉器裡,我們也會長長看到這個痕跡,雖然圖片看著很大,實物來說,這個痕跡是非常小的,有時候可能這個單獨的砣痕就2-3毫米長

教科書式 -春秋玉器的琢磨痕跡


教科書式 -春秋玉器的琢磨痕跡

單砣確定的是工具,那麼找到那個單獨的砣痕,就是鑑定的第一步工作

教科書式 -春秋玉器的琢磨痕跡


教科書式 -春秋玉器的琢磨痕跡


教科書式 -春秋玉器的琢磨痕跡

第二個問題是砣具在接續成長陰線的時候,是如何接續的,接續起來會有哪些特徵?底部的這個圖就是清晰的看到砣具接砣具,而且接出來後幾乎不用修磨,就成了一條溝邊異常規整的線,也是春秋比較常見的典型線條

教科書式 -春秋玉器的琢磨痕跡


教科書式 -春秋玉器的琢磨痕跡

砣砣相疊,如果未經修磨,溝底還會出現一種波光粼粼的視覺效果....那麼這個線就有了幾個比較典型的特徵,溝邊勻稱,幾乎很少起伏,寬深比從頭到尾幾乎一致,拐彎的位置如果修磨不精緻的話,會略有歧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