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哪些?关于它们又有哪些传奇的历史故事?

珞珈山的猫


我来介绍一下甘肃博物馆吧,所到之处,博物馆是必到之处。很多游客进入博物馆后,心无旁骛,直奔“马踏飞燕”而去,可见其魅力和知名度,堪称镇馆之宝。

公交方便到达。甘肃省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建于1956年,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1.3万多平方米。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2012年底,甘肃省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免费,周一闭馆。

请大家谨记,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博物馆都会在周一闭馆。

青铜器

古生物化石展厅里的恐龙化石

4500年前旋涡纹彩陶罐

其实,绝大多数游客都会直奔镇馆之宝——马踏飞燕而去。

出乎意料,大名鼎鼎的马踏飞燕这么小啊!

无愧镇馆之宝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江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给它一个大特写

马踏飞燕是东汉艺术家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马踏飞燕不论其神采的表现,抑或是铸造工艺之高明均不必说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十分不容易。然而中国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这样一来,以燕衬马,让飞燕与奔马的速度有目共睹,使奔马的动势凝固在一个静止的空间,把一匹静止的铜马塑灵了、塑活了、塑绝了!

这是兰州火车站前广场上的马踏飞燕雕塑。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懒游的故事


甘肃省博物馆,收集30余万件各个时代的珍贵文物,其中能够称以镇馆之宝的有:铜奔马、大地湾人形彩陶、《仪礼》汉简、泾川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东罗马鎏金银盘、唐三彩凤首壶、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它们个个堪称考古文艺中的瑰宝。其中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几乎每个人小学课本里都读过,它最为被世人所熟知。



水总黄总马总猪总牛总


最著名的有马踏飞燕,即铜奔马,1969年在甘肃武威市出土。


陇山高原总有情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老家信阳东


最最最最著名的,马踏飞燕,现在好像改称铜奔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