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人肉搜索”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高频词语。仅仅通过一根网线,你的一切信息都有可能会被散播到整个网络空间的每个角落。“人肉搜索”是一个带有些许贬义色彩的词语,网络上也不乏相关事件。但《网络谜踪》这部电影,却向观众们展示了“人肉搜索”鲜有的正面作用。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网络谜踪》被称为“桌面电影的典范”,这部电影上映的时间是2018年,它几乎展示了互联网时代的所有特性。《网络谜踪》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6,这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它全新的叙事与拍摄手法与一般电影有很大的区别,是一部从多角度高度贴近现实的电影。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网络谜踪》的主线很简单,讲的是一个父亲利用互联网寻找自己失踪的女儿的故事。单单这样一条简单的主线很显然不能支撑起一部完整的电影,于是导演巧妙地以桌面为主要表现形式,将影片拍成了桌面电影。而基于桌面电影的间接表演、技术嫁接等特点,观众们更能从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中领会电影的主旨。



一、间接的表演:对演员与观众的双重考验

2015年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曾提出过一个“屏幕生活(Screenlife)”的拍摄计划,这个计划旨在用手机或电脑代替摄影机来拍摄电影。该计划可以视作桌面电影的开端。

《网络谜踪》最开始采用的是类似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在影片的最开始,屏幕上首先出现的不是电影演员而是电脑桌面,主角则是通过电脑桌面中的摄像头间接地显现在屏幕上。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在最开始的6分钟内,整部电影没有插入一句旁白,而是通过电脑里记录的各种文件向我们交代了主人公的家庭背景。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男主角大卫一家三口的15年生活全部通过一方显示屏告知给观众。

比起其他电影中通过旁白交代事件背景,《网络谜踪》通过电脑桌面将事实呈现给观众的效果更加直接显著。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所有事情发展通过电脑桌面来进行,与一般电影相比,桌面电影的表演可以称之为“间接表演”。

在“间接表演”式的电影中,观众与电影人物隔着两层屏幕:一层电脑屏,一层荧屏。“间接表演”比直接表演更加具有难度,因为基于电脑的表现形式,演员们必须要在特定的、有限的场景里进行表演,这对演员的演技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网络谜踪》中充斥着大量直播、视频的镜头,这需要演员们投入极大的功力来管理面部表情。屏幕的尺寸有限,只有演员的五官会被呈现在屏幕里,这时候演员的每个面部细节都会被放大。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在影片中,饰演大卫的演员约翰·赵通过摄像镜头将面部表情强化到了极致:从最开始寻找女儿的焦急、到发现女儿不见了的恐慌再到得知女儿死讯的绝望以及最终发现女儿还可能生还的欣喜若狂。他用这一系列的面部表情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完整地展示了出来。

由于桌面电影采用的是间接叙述的手法,缺少了旁白的存在,很多故事发展背景便需要观众自行观察。这对观众们也是一个考验,因为想要最大程度地明白甚至预知事件的走向就必须要注意到出现在电脑上的每一个细节。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当大卫搜寻女儿的通讯录时,其实“真凶”的名字早已出现在通讯录中:大卫妻子对他的备注是“女儿的同学,暗恋女儿”,而这正是其犯罪动机。电影通过设置大量此类细节等待细心的观众发现,发现后的观众会产生“破案的成就感”,而未发现的观众则可能进行二次观看,从而提升电影的传播价值。



二、技术的嫁接:沉浸式环境的建构

《网络谜踪》这部电影一如其名,作为一部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电影,《网络谜踪》在影片中嫁接了大量的互联网技术。为了能尽量消除桌面电影所产生的屏幕隔阂,影片先后通过电脑摄像头、录像文件、网站记录等“硬件+软件”互动的叙事方式,最大程度向观众传递信息。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在影片开头,最先出现的便是经典的Windows XP系统电脑桌面,这让观众惊诧之余,又让曾经使用过该系统的观众们产生了亲切感。整部影片用电脑开机为开头,关机为结尾,用数字技术建构起一个沉浸式的环境。

《网络谜踪》的故事节奏是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同推进的,在影片开始初期,电脑桌面还使用着古老的XP系统,而最后女儿关机时的桌面已经换为了MacBook的桌面。短短一部影片,昭示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中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为了建构沉浸式的环境,影片采用了大量的媒介表现形式,且这些媒介形式根据时间的发展不断更新。最开始,大卫与别人的普通交流都是以电子邮件为主,而之后变成了文字短信,再之后出现了视频聊天,女儿玛格甚至还建立了自己的直播间。观众跟随这些不断革新的媒介形式,最大化地沉浸在电子产品搭建的虚拟世界中。

而桌面电影的特点,就是用嫁接的数字技术建构一个“赛博空间”,并让观众沉浸其中产生真实的观影体验。



三、升华的主旨:无处可逃的网络世界

实质上,《网络谜踪》描述的是一个“看”与“被看”的过程。而在过程中,观众们满足的是自己的“偷窥欲”,但另一方面也随时随地被“偷窥”着。

上文所提到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一词,由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所提出,指的是由计算机网络所建立的虚拟现实。在这个虚拟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无处可逃。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在影片中,大卫为了寻找女儿玛格的踪迹,一直在互联网上不断“窥视”女儿的行踪。他通过翻找女儿的聊天记录、破译女儿的社交网站密码来了解女儿的日常交际圈;他通过观看女儿的直播录像窥视女儿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通过谷歌地图与GPS定位系统寻找女儿的行车路线……我们在看到一个父亲不断追寻女儿的同时,也油然而生出一种恐惧感:原来在网络世界,一个人能够留下如此多的痕迹,而这些痕迹能够被无数人观看到。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好奇心似乎愈来愈强烈。对现实的不满失望让人们通过网络空间寻求逃避,而窥视他人生活所产生的刺激感能够满足他们空虚的内心。因此,观众通过不同的窗口观看大卫的一切行为会满足其内心的“窥私欲”。

但另一方面,影片赤裸裸地告诉我们当我们在窥视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窥视着:大卫通过窥视女儿的日常生活记录寻找女儿,而他睡觉时忘记关上的摄像头暗示着他在窥视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窥视着。这一暗示在女警探那里得到了验证——她通过网络注意着大卫的一举一动,并利用大卫在网络上留下的信息主动找到了大卫,从而借机误导大卫。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在赛博空间中,日常生活里的邻居减少了,而网络世界中却多了无数双偷窥的眼睛。曾经有人说过,在网络时代只要你使用互联网就一定会留下痕迹。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每个人都在无时无刻被窥视着,区别只是你的信息是主动提供还是被动。



总结

从本质上讲,《网络谜踪》是一部悬疑电影,但与一般悬疑片不同的是它独特的拍摄手法。如果单从剧情设定上看,该部电影的剧本并不算出众,显然无法讨好资深的推理爱好者,但《网络谜踪》大胆地在表现形式上进行了革新,从而让一部原本很可能导致“狗血走向”的悬疑片用新的姿态呈现给观众,赋予了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

豆瓣8.6分电影《网络谜踪》:桌面式电影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除此之外,《网络谜踪》放大了数字技术在社会现实中的作用。虽然影片最后依靠数字技术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但在看过之后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原来在数字网络中寻找一个人的踪迹是如此容易。而观众的恐惧源于被暗示的现实: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我们要如何保障自己的隐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