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誤區:釣魚釣深水?重新認識誤區,以後釣魚更得心應手

前言

釣魚人普遍認為深水區裡必定有大魚,經常垂釣5~7米的水深區域。那麼深水區裡一定有大魚嗎?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區,深水區不一定有魚!有沒有魚得跟天氣、季節,環境等因素有關。

很多釣魚人都存在一個誤區,每次釣魚都以為釣深水。不可否認深水區裡大魚相對來說多一些,但並不是每次釣魚都是釣深水的,至於究竟釣多深的水,這得與垂釣環境、垂釣氣候相結合來作出選擇。釣魚時首先要明白以下幾點對魚情的影響:

1、當天的天氣,氣溫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水溫,而水溫又直接影響到魚的活躍程度,這也是決定魚口的好壞之一。

2、水的含氧量,含氧量的高低也是影響魚情的關鍵因素,從進化論說,所有魚類天生就具有趨氧性和趨暖性。

3、水裡的食物,魚類都具有追食性,哪裡食物豐富會遊向那裡,所以水中的食物也是決定魚類活動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釣魚必須釣深水,這個觀點小編並認同!深水有深水的好處,但並非每次垂釣都必須深水。

誤區:釣魚釣深水?重新認識誤區,以後釣魚更得心應手


魚類的三趨反應

魚類都具有趨光性、趨溫性、趨氧性,這三趨性是魚類的天然形成的,並非後生擁有,而是適應生存的需要。

一、氣溫究竟對魚有何影響?

氣溫的變化會影響到水溫的變化,魚類會感受到水溫的變化。當水溫發生變化時,魚類會選擇適合自己水溫的水層中生活。研究表明,魚類的活躍最高的溫度為16~28度之間,這一溫度區間是魚類生長的最佳時機。魚類了生長會加大覓食力度,這時會離開深水區進入到淺水區域覓食。

當溫度低於15度或者高於30度時,魚類會為了保暖避溫,重新進入深水區,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1、在溫度介於16~28度之間時,釣魚選擇的水深不必要追深,可以選擇水深1~2米的地方進行垂釣。

2、

當溫度低於15度或高於30度時,可以選擇水深2.5~4米的水深比較適合。

3、當然,在極冷的季節,溫度低於零度或在零度以下時,像北方河道進入結冰狀態,垂釣水深肯定要相應的增加。這時垂釣深度選擇在5~7米才是最佳。

小結

魚類是冷血動物,對自然環境中的溫度比較敏感,為了生存自身會隨著外界的溫度變化來調節體溫。垂釣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誤區:釣魚釣深水?重新認識誤區,以後釣魚更得心應手


二、光線對魚有什麼影響?

目前魚類的趨光性還沒研究透徹,這裡不好過多去作結論,但魚的趨光性是現實存在,在釣魚的過程中,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進行垂釣,都能明顯感覺到魚的趨光性。

據科學研究表明,目前的趨光性有刺激相稱性、保目標性和保留性三種類型。刺激相稱性是由於兩眼受光面的光量之差引起的刺激。而保目標性和保留性是魚眼受光面部分受光量之差引起的刺激,魚類為保持受光量沒有差異而產生趨光。(在此說明,小編為純釣魚人,並不是研究專家,此段文字為筆者摘要)。

以小編的經驗來看,水溫、波浪、透明度、月色等環境影響魚的趨光性。水溫較高時,趨光性較弱;水溫較低時,趨光性加。晚上釣魚時月照強度大基本無魚,一直說的農曆十五十六晚上不出釣就是這個理,這是釣魚人的基本認知。

對於趨光性,各類魚的反應也不一樣,有的喜光有的避光,在己知光深的情況下,選擇水深3米左右比較合適。

誤區:釣魚釣深水?重新認識誤區,以後釣魚更得心應手


三、含氧量對魚有何影響?

水體中的溶氧量是很少的,但足夠給魚類進行生存。水的氧含量可以從空氣中或取,也可以從水草中獲得。

當溫度高風速大時可以加快空氣中的氧溶入水中,水中的含氧量加大,而且淺水區的含氧量比深水區更加大。魚類和人類一樣,氧氣含量越高的地方大家越是願意去,所以我們選擇釣位時也一定要考慮這個因素。那水中哪些地方溶氧量高呢?

1、水草茂密的地方,根據綠色開花植物的光合作用,水草茂密的地方周圍,溶氧量相對較高,是水中的天然氧吧,肯定是魚類趨之若鶩的好地方。

2、下風口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水面起風后,吹動水面起波浪,水體與空氣接觸面增大,溶解空氣中的氧氣較多。

這種情況下,選擇淺水區域垂釣比深水的優勢會更加明顯,選擇深水區未必是好。

誤區:釣魚釣深水?重新認識誤區,以後釣魚更得心應手


食物對魚類有什麼影響?

中國有句古話:人為財死 ,鳥為食亡!這句話用在垂釣上一樣有效,如果魚類不是為了追求食物,我們釣魚人也就無魚可釣了。那麼水中的食物究竟是怎樣存在的呢?我認為主要三種情況:

1、靠岸水域,由於風和雨的原因,把大量的陸地食物帶進靠岸的水域:風能把花粉,果粒等魚類的美食吹進水裡,聚集在淺水區域;下雨產生的水流也可以把地上的微生物衝進水裡。

這兩種自然現象導致成淺水區域裡的食物多樣性,形成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從而引來魚類的覓食。

2、水草水域,水草本身就是魚類的食物源之一,它的嫩葉嫩根等都是魚類的喜食。另者,水草通過光合作用產生大量的氧氣,從而提高水的溶氧量,而且水草區域裡會產生大量的微生物等,這些要素可以使魚類聚居覓食。

大部分水草如蘚苔類、藻類、浮萍等水草,都生長在淺水區域中,一般來說有水草的地方水質肥沃,導致魚也肥。而且水草又能給魚類遮陽保暖,你說釣水草的地方還是釣深水區呢?

誤區:釣魚釣深水?重新認識誤區,以後釣魚更得心應手


3、沿岸生長著大量的植物嫩草,這些植物上會生長出大量的昆蟲等,這些也是魚類的美食,而且岸邊的嫩草也也草魚等的美食。能吸引大量的魚過來覓食。

深水區的害處

深水區有深水區的好處,但有時候又有它的敝點。當深水區有很多的落葉等堆積時,初期會產生很多微生物如蛆蟲等,小魚小蝦等也喜居於此,造成水底有很多豐富的食物,大魚喜居於此,這是事實。但是,當樹葉腐爛變質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氨氣等有毒物質,使水底變成臭水,讓魚兒遠離形成了死水,從而無魚可釣。

但不是所有深水區都有這種現象,其實水底有無魚可釣,只要觀水環境基本可以判斷出來,那就是有無水循環,水循環可以沖淡水底的一切有毒物質。如果是死水區域,水的顏色顯示為清中帶黑併發出微弱的臭味,基本無魚可釣。

誤區:釣魚釣深水?重新認識誤區,以後釣魚更得心應手


寫到最後

其實釣魚未必一定要釣深水,需要根據垂釣環境來決定,當溫度太高或太低時,那是一定要選擇釣深水,比如當水面結冰後水面的水溫肯定也低,魚類進入深水區越冬了,你再釣淺水,肯定釣不到魚,這時釣水深6米以上才能有好的漁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