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一位師父的修行深不深,看這4點就足夠了

大家都知道,想要正式進入佛門,第一步就是要皈依“佛法僧”三寶,這樣才算是正式的佛弟子。否則無論你學習了再多的佛法知識,參加了再多的佛教法會和相關的義工活動,這都是站在門外徘徊,還沒有真正踏入佛門。

談到三皈依,那就是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前面兩個很好理解,而第三個“皈依僧”就讓很多人犯難了,究竟要皈依哪一位師父呢?常人被世俗觀念和陋習所左右,認為應該要選擇一位名氣足夠大,足夠“厲害”,又或者長相特別出眾,年紀特別大的師父來皈依,認為他們的修行功夫一定很深,自己若能皈依他,則能得到更多的庇佑,這其實是大錯特錯了。

一位師父的修行深不深,看這4點就足夠了

也許在很多人的心中,一直都認為佛教中有修行的師父,他們往往非同一般,擁有各種“神通”,具備特異功能,只要他往自己的身上拍一拍,或者念個什麼咒語,自己身上的疾病就消除了;或者他們加持一下,自己的願望就能迅速實現。這其實是很幼稚的想法。反映的是人們的功利性太強,和對佛法的瞭解太少了。

佛法是為我們開示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教我們離苦得樂,破迷開悟的究竟法門。嚴格來說,佛法修行應該要以獲得究竟解脫為最終目的。而初始學佛的人,往往很難理解到這一點。大多數人都是自己的生活某方面遭遇了困難,急需要解決,一時半會找不到方法和途徑,“病急亂投醫”找到了佛法,尋求一種精神上的安慰。因此,他們並不瞭解佛法,並不明白真諦,加上心情急切,想要渡過難關,或求得一點世間福報,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你必須要明白的一點就是,佛法的核心其實就是兩個字,那就是“因果”。佛法雖然廣大,但是也不能違背因果,顛倒因果。我們想要得到一個結果,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怎麼修呢?那就要從“因”和“緣”上去努力了。當你為這個結果準備了前因,當下又遇到了合適的緣分,因緣具足,結果則必然呈現。

一位師父的修行深不深,看這4點就足夠了

所以皈依三寶之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自己就不會人云亦云,到處去攀緣了。包括有很多已經皈依,學佛多年的佛弟子,其實都沒有完全澄清這一點,見面時總是喜歡向人提及自己皈依了某某師父,他的名氣有多大,一副引以為豪的樣子。這都是自己的虛榮心,攀緣心在作怪,於佛法修行是不利的。

在選擇皈依的師父時,其實並無太多原則和講究,一則隨緣,二則也要有最基本的判斷。往往看這四點就足夠了,分別是慈悲深厚、充滿智慧、具足德行、戒律清淨。師父承載的是弘法利生,普度眾生的重任,必須要有完美的德行,真正發大慈悲心,並且還要運用智慧去接引和攝受眾生,此外,一定要嚴守佛門清規戒律,能做到這些,已經是非常了不得了。能遇上,能皈依這樣的師父,是自己的善根和福報。

一位師父的修行深不深,看這4點就足夠了

另外,還不得不提的一點是,人無完人,師父自己也是在學佛修行、悟道成佛的道路上,自身必然也有很多陋習和不完美的地方。我們切忌不可因為發現了這些不完美而隨意的輕視師父,或者宣揚師父不好的地方,更不能毀謗師父,毀謗佛法。而應該包容和理解,向好的方面看齊,努力完善自己,唯有這樣,才能真正走上佛法修行的正道。

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再好的師父給你的也只是修行的方法,真正如何做,能做到什麼程度,還是要看自己的努力了。你說是嗎?

文中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敬請交流探討,感恩閱讀與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