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浙江“最励志”科学家:从寒门学霸到40岁院士,知识改变命运

多年以来,“学霸”备受关注,尤其是家庭贫困的学霸,更是引起了多数人关注。

不过在那些“学霸”进入高校后,似乎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那些年叱咤风云的“学霸”,尤其是家庭贫困的“学霸”,在大学毕业之后,是否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或许他的经历能够告诉你答案,他就是40岁入选我国中科院院士的麻生明院士。

浙江“最励志”科学家:从寒门学霸到40岁院士,知识改变命运

1965年出生于浙江东阳的麻生明院士,其家庭情况并不好,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砍柴、挑柴、劈柴,家务活一个都不能少,正应了那句话老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或许就是因为这种贫穷,让麻生明极为珍惜学习机会,1979年考上巍山高级中学。读书期间,十分用功,而且从不乱花钱,将能够用的钱都买了学习资料。当时的上学条件也很艰苦,他穿梭家与学校,要挑着书本、衣服、粮食等二三十公斤的东西,来回走近40公里山路。而麻生明上学吃的也不好,吃着带来的是生干菜,没一点油星,但是他饭吃得很快,为了就是能争取更多时间读书。

然而,在学生时代极其贫穷,甚至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麻生明却凭借着惊人的毅力,走出了贫困的山区,成为了人人敬仰的院士,可以说是浙江“最励志”科学家。

浙江“最励志”科学家:从寒门学霸到40岁院士,知识改变命运

贫穷只能磨砺他的意志,只能增加他的才干,让他变得更加优秀。

1982年,麻生明考入杭州大学(既现在的浙江大学)的化学系,四年本科毕业之后,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就读,师从有机化学家陆熙炎院士,先后拿到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留所任教,担任助理研究员,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于199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特别奖,次年9月留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年之后,有留学美国普渡大学,跟随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根岸荣一(Ei-ichi Negishi)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在1997年3月,麻生明学业有成,他面对两个选择,是留美发展还是回国工作,这是很多优秀留学科研人员要面对的选择。有人选择国外的优厚条件,也有人选择了回到条件并不优越的祖国,显然麻生明就是这后者的其中之一。

浙江“最励志”科学家:从寒门学霸到40岁院士,知识改变命运

国家之所需,既吾之所向。

为报效祖国的培养之恩,怀为国家科学事业奉献青春的志向,麻生明果断地从美归来,随后进入上海有机所工作,从副研究员干起,一路努力前行,期间获得奖项无数,而且先后担任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兼任上海有机所学报联合编辑室主任,次年又成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的首席科学家之一。在2003年2月,入选教育部第五批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同时又成为了上海有机所与浙江大学共聘教授。

再付出无数努力、取得诸多科研成果后,麻生明终于在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此时的他年仅40岁。在2008年11月,他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麻生明院士就是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正努力用知识改变着国家科研事业的命运,他从寒门走出,却取得了不朽的成绩,是一位极为了不起的院士,值得我们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