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知道吗?和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村……

艺海有路勤为径,

戏剧有趣众欢畅。

听,乐器响起,唱词扬起,

老庄刘村戏剧团的老少爷们

又在排练节目,

哼哼唱唱多快乐……

“听见弦子响,喉咙就发痒,只想放开嗓门唱几句。”近几年,新郑市和庄镇老庄刘村的村民李新英经常说这句话。

之前,她就喜欢唱戏,偏偏丈夫刘永红还是村里的唢呐高手,爱好文艺的他俩经常出去与人“切磋”。为了在戏曲方面取得进步,李新英除了自己照着电视学,还常常骑着车子到市区与高水平的戏迷一比高下。现在,她几天不在村里唱几句,就不习惯。村里的老人几天不听戏,也不习惯,每次见到她总不忘问:“新英,今晚唱戏不?”

知道吗?和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村……

村民们笑着问:“新英,咋不去城里唱了?”李新英自豪而理直气壮地说,咱们的演唱水平和城里的不分上下,我还去城里跑啥?!确实,刘桂霞、陈子兰、刘爱玲、刘国安、曹建峰、曹俊梅……这些村民只要一开口,很多从老庄刘村经过的外村人就挪不动脚步。要不,去年全国戏曲进乡村工作经验交流会时,那么多省、郑州市领导会来这个小村庄视察?

从“跑出去”到“待下来”,李新英的“求学”方式缘何发生了变化?“还不是村里剧团搞得像样子,有声有色!”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村民们说,村里的剧团还是有历史可说的。

知道吗?和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村……

“俺村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组建有民间戏曲队,唱戏声音经年不断。可那时候,村民吃不饱穿不暖,男女老少忙活庄稼,唱戏毕竟是小气候,听戏的人也少。”村支部书记刘桂霞说,村里过古会,还得请外来的剧团为村民唱戏。改革开放后,村民生活条件变好了,吃穿住不愁,可闲下来心里总得有点着落,很多人拾起旧“玩意”乐呵。可在家自娱自乐,无人可交流,不便提高技艺。于是,对拉弦子热乎的刘长法就到村东头的路边拉开场面。弦子一响不当紧,慢慢地吸引了过往的村民。按捺不住内心呼之欲出的那份喜爱,有的村民也搬出“家伙”各显身手,有的没啥文艺特长,就甘当观众。你敲我打,你吹我唱,人越来越多。吃完饭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到村东头“ 聚会 ”。刘永红吹笙、张付臣弹电子琴、刘长印打鼓…… 还有歹庄村村民王彦军拉板胡。乐器一响,戏迷爱好者争先恐后地上前表演 。

知道吗?和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村……

随着新郑市戏曲进乡村、文化进基层等活动的开展,该村的“戏场”更加兴盛。隔三岔五,在新郑市有名气的戏迷也来捧场。“学有所成”的李新英也加入到队伍中,为他们指导。

有人提议,村里之前就有戏曲队,现在咱这么多人各有专长,为啥不成立个剧团?提议一出,众人响应。在大家的张罗下,老庄刘村戏剧团于2016年成立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刘长法被推举为团长,乐队负责人、演艺负责人也都安排到位。文艺爱好者有了组织后,尽情地享受着文艺的滋润,生活也有了新的奔头:编排出精彩的节目,不光自己高兴,也让乡亲们乐呵。他们铆足了劲,抽空练习,相互“挑刺”。

知道吗?和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村……

从乡村层面上讲,他们的演出在十里八村颇有影响力,来自周边穆庄村、陶庄村、小岗王村的“粉丝”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是,如何更上一层楼成了问题。

恰巧,2018 年,新郑市豫剧文化演艺中心和该村开展的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为剧团进一步发展助了一臂之力。“有些动作,经过他们一点拨,我们就开窍了。”刘桂霞说,术业有专攻,演艺中心的演员们确实技高一筹,搞培训、种文化、手把手教学……他们的指导让大家茅塞顿开。拉拉弦子、弹弹电子琴、敲敲小鼓、扯上几嗓子……戏剧团成员抽空就练习。守着演艺中心的专业人员在此,咋能不多练习让挑“毛病”?

知道吗?和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村……

经过时间的磨炼,业余的也演出专业水平来。他们排练的《秦香莲》《打金枝》《穆桂英下山》等节目演出时,一大波人即使站着,也得看到“剧终”。还有外村人从粉丝变成了戏痴,不断加入剧团要“拜师学艺”,为剧团注入新鲜活力。

过去,老庄刘村的群众跑十里八村去看戏;如今,不出村就能欣赏到本村演员的戏曲。生旦净末丑,演尽人间事。戏曲改变了村民。“戏曲传递正能量,孝道、廉政、忠诚,唱词里都有。村里有了戏,群众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方式少了,凝聚力强了。”刘桂霞说,“更何况,哼哼唱唱快乐多!”

知道吗?和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村……

剧团搞得有模有样,设备可不能少。为此,他们没少奔波,在多方支持下,老庄刘村建起了戏曲大舞台,电子大屏、音响、灯光设备、道具、戏服等一应俱全。村两委班子与村里乡贤也积极支持他们,还邀请省级演员进村为他们指点。每次剧团唱戏,场面都非常火爆。2019年,李新英还分别在和庄镇、新郑市戏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剧团其他成员也有可圈可点的成绩。有这样的演出水平,有这样的影响力,有这样的群众基础,去年在全国戏曲进乡村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老庄刘村当之无愧地成为新郑市其中的一个观摩点,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

知道吗?和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村……

小村剧团唱出了名气,“ 活 ”也多了。时不时地,他们受邀到周边各村及附近县市演出。他们吹拉弹唱陶醉其中,台下观众不住叫好。剧团的人也都不是闲人,只要剧团演出,不管是免费在村里演出,还是到外村、外地,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前往。就像村里刘永红、李新英这对文艺夫妻,他们40多岁,平时有文艺经营活动。如果经营活动与村里演出冲突,他们二话不说选择跟随剧团。刘永红说:“之前,吹唢呐去挣钱是大事;现在,来给剧团伴奏才是大事。”李新英也说:“唱完戏,心里乐开了花。人常说,戏比天大,老百姓只要愿意听,我们就唱!”能为自己带来欢乐,还能为群众带来乐趣,他们乐此不疲。

知道吗?和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村……

他们还聚焦脱贫攻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编排了现代戏,像《福满具茨》《懒汉脱贫》《婆婆也是妈》等曲目,给节目增添了新鲜的元素。如今,他们正张罗着排练廉政教育的戏剧。

知道吗?和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村……知道吗?和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村……
知道吗?和庄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子”村……

融媒体记者:尹春灵 通讯员 王英霞 娄庆春

编 辑:赵博文

责 任 编 辑:赵 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