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泉州 ·《開元寺》

泉州 ·《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

泉州 ·《開元寺》

寺院簡介

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現存主要廟宇系明、清兩代修建,南北長260米,東西寬300米,佔地面積78000平方米。

1982年,開元寺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 ·《開元寺》

歷史沿革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傳說泉州鉅富黃守恭夢見桑樹長出蓮花,遂舍桑園建寺,初名“蓮花寺”。

長壽元年(692年)改“興教寺”,神龍元年(705年)又改“龍興寺”。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為名,遂改稱開元寺。

乾寧四年(897年)王審邽重建。

南宋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被毀,尋重建。

元代

賜名“大開元萬壽禪寺”。

至正十七年(1357年)又被毀。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僧惠遠重建。

永樂六年(1408年)擴建。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崇禎十年(1637年)總兵鄭芝龍等重建大雄寶殿。

民國初年(1911年)

轉道和尚任開元寺主持及慈兒院院長,轉物和尚任開元寺監院,圓瑛法師任開元寺都監,共主修繕,改原時難全其功。

1960年重修拜亭和大雄寶殿。

1973年政府撥款重建東、西廊。

1989年後接受海外僑胞捐資,先後重修大雄寶殿、山門和準提禪院。

196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開元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 ·《開元寺》

建築格局

開元寺佈局,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紫雲屏、山門(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東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館(弘一法師紀念館)、準提禪院;西翼有安養院、功德堂、水陸寺;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

拜庭兩旁古榕參天,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是粱槽間的24尊飛天樂伎,在中國國內古建築中罕見。殿前月臺須彌座的72幅獅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後廊的兩根古婆羅門教青石柱,同為明代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來。大殿內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撐殿堂,俗稱"百柱殿",殿內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莊嚴,是漢地少有的密宗軌制。大雄寶殿之後的甘露戒壇,系中國現存三大戒壇之一,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的24尊木雕飛天。

泉州 ·《開元寺》

寺廟傳說

泉州開元寺的檀樾主黃守恭,為軒轅黃帝子有熊氏之後。據《江夏紫雲黃氏大成宗譜》記載,黃守恭為黃姓一世祖第一百一十二世子孫,生於貞觀三年(629年),卒於先天元年(712年)。

黃守恭為官泉州(另說,黃守恭家中種桑養蠶,為泉州最早的桑蠶業開拓者),成鉅富,有地三百六十莊。有僧名匡護禪師,向黃守恭求地建寺,黃不給。匡護禪師遂朝來暮往,殷勤日久。

黃守恭對匡護禪師說:“若欲吾地,待吾後園桑樹開蓮花。吾將舍地給你。”匡護禪師歡喜而去。

第二天,匡護禪師又來,對黃守恭說,你後園的桑樹開了蓮花,請去欣賞。黃見花,頗不安,欲拂前言。僧飄然而去,並無蹤跡。

公即染病,三年不愈,桑樹三年開花不絕。

公(按:黃守恭)嘆曰:此僧人非常人也。乃榜貼各街尋之。

僧忽自至。公拜曰,前言已發,故所願也,但未知地要幾許?

僧曰,一袈裟影足矣。公許之。僧以袈裟拋至半天,三百六十莊地盡行遮蔭,黃守恭獻地造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開始,先後建成蓮花寺、興教寺、龍興寺(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開元寺)。

因其處常有紫雲蓋地(另說寺的大殿建成後,忽然天降“紫雲蓋地”,致使殿前大庭一千三百餘年眾草不能繁殖。大書“紫雲”二字揭于山門。開元寺的土地是黃守恭獻的,寺內建檀樾祠,專奉黃守恭的祿位,遵奉黃守恭及其子孫為檀樾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