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南宋一位大詞人,寫了一首拒絕詩,卻道出了最寂寥的人生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古詩詞不僅僅可以用來抒情言志,在古代,古人常以詩詞為書信相酬、或酒宴聚會步韻助興,甚至還有以詩詞來寫公文的。物盡其用,古詩詞的作用被古人挖掘得很徹底。

比如,拒絕他人時不變直言,於是作詩詞委婉地表達拒絕之意。南北朝詩著名的山中宰相陶弘景醉心山水、一心向道,梁武帝多次請他出山,派人傳話:“山中何所有?卿何戀而不返”?陶弘景寫了一首小詩拒絕了梁武帝的延請: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便是以此委婉地告訴梁武帝,他志在“白雲”,無心出仕!

南宋一位大詞人,寫了一首拒絕詩,卻道出了最寂寥的人生


唐代詩人張籍的《節婦吟》也是一首著名的拒絕詩,當時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欲招攬張籍。張籍則主張維護中央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因而做此詩拒絕招攬!以節婦喻己,一句“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可謂委婉曲折,細緻入微。既表達了拒絕之意,又不得罪李師道。

諸如此類的拒絕詩詞在歷朝歷代都少見,比如南宋就有兩首特別任性的詩詞,都是為拒絕他人邀請而作,一詞一詩,一慷慨一寥落,很值得一讀。且先欣賞南宋奇男子劉過拒絕辛棄疾的一首詞:

沁園春

南宋·劉過

序:寄辛承旨,時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坡仙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銜杯。

白雲天竺去來,圖畫裡、崢嶸樓觀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雲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南宋一位大詞人,寫了一首拒絕詩,卻道出了最寂寥的人生


劉過是南宋詞人,一生不仕,漂泊江湖,與辛棄疾、陳亮、陸游等人均是好友。辛棄疾擔任浙東安撫使時,邀請劉過前往紹興相會,而劉過恰逢有事不能前去,便寫下了這首《沁園春》表示拒絕和推遲之意。

但劉過這首詞拒絕的別開生面,開頭先說“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赴約,豈不是大快之事!然而詞人卻找了個藉口開始拒絕:我被白居易、蘇東坡、林和靖拖住被迫返回去賞西湖、天竺寺的美景和梅花。

南宋一位大詞人,寫了一首拒絕詩,卻道出了最寂寥的人生


這拒絕的理由可謂是令人啼笑皆非,荒誕之中自有詼諧妙趣,怕是辛棄疾都無言以對了!結尾一句“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直接道出難以赴約,暫拒推遲之意。

劉過是辛棄疾的晚輩,卻絲毫不拘泥小節,調侃古人、直呼稼軒,推遲赴約絲毫不見含蓄委婉之意,反而玩世不恭,詼諧幽默,妙趣橫生,字裡行間更有一番慷慨豪情!

再來看南宋另外一首詞人姜夔的拒人之作,不過姜夔所作的不是詞,而是詩:

平甫見招不欲往

南宋·姜夔

老去無心聽管絃,

病來杯酒不相便。

人生難得秋前雨,

乞我虛堂自在眠。

南宋一位大詞人,寫了一首拒絕詩,卻道出了最寂寥的人生


詩題中的“平甫”是姜夔的好友張鑑,張鑑邀請姜夔參加筵席,但姜夔此刻心情寥落,無心赴宴,寫下了這首小詩拒絕了邀請。

詩中前兩句就直言無法赴約,理由便是“老去無心聽管絃,病來杯酒不相便”!年華漸老,對世事無心,何況絲竹管絃之樂;老來多病,不便飲酒,更是無須赴宴。實則多病是託詞藉口,“無心”才是真正的理由!

南宋一位大詞人,寫了一首拒絕詩,卻道出了最寂寥的人生


後兩句則寫不去赴約自己便在家自在安眠,難得享受這“秋前雨”;閒適意趣,很切合詩人的身份。這般一說,友人就不會因為詩人拒絕赴宴而不快了!

姜夔一生困頓失意,羈旅天涯,寫這首詩的時候,正中年彷徨,思己之不遇,悲國之偏安,使他倍感寂寥。此詩表面看是拒絕朋友的邀請,實際上隱藏著姜夔內心深深的憂愁。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