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攀登者》成功登頂,到底是什麼在背後支撐著他們呢?

《攀登者》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一部中國登山隊的歷史紀錄片!

你知道《攀登者》裡面人物對應著的人物原型嗎?

其實,電影《攀登者》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它講述了中國登山隊向珠穆朗瑪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

但是,當時由於攝像機跌落(實際是因為登頂時光線太暗無法拍照)的原因,並沒有留下影片資料而不被國際認可。於是15年之後,劇中的人物,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之下,帶領一些年輕的登山隊員,再次挑戰了世界之巔。

英國珠峰隊曾經7次攀登珠峰,結果死傷慘重,最後他們不得不放棄,並且揚言:人類從北坡登珠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的珠穆朗瑪峰北坡早就被登山界認為是死亡之路,不用說人就連鳥也飛不過去。

所以,當時世界上都認為中國登山隊想要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在這樣不被外界看好的情況下,國內又面臨極大的物質裝備技術缺乏,中國登山隊憑著頑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最終成功登頂了。

為什麼他們能成功登頂?在我看來,這離不開他們堅定的信念。他們所攀登的,不僅僅是一座山,更是祖國的尊嚴。為國爭光,是每個隊員身上的使命。但是,除了為國爭光之外,其實他們也還有著各自不同的追求和信念。

那到底是什麼樣不同的信念在支撐著李國樑、曲松林、方五洲、楊光呢?

《攀登者》成功登頂,到底是什麼在背後支撐著他們呢?

01 李國樑的信念:誓死守護相機,為了記錄榮譽時刻。

井柏然在片中飾演李國樑。李國樑因為有一定的登山經驗並且會攝影,是難得的人才。他的責任很重,要彌補上一次登山沒有拍下珠峰影像的遺憾。所以在訓練的時候。教練對他特別嚴厲。受訓的時候由於黑牡丹心疼他受苦,還有10秒就提前喊結束了,結果反而害他被懲罰,加重訓練。後來教練曲松林對他說,“不是針對你,而是“珍惜”你。”

在隊長方五洲受傷之後,他主動請纓擔任突擊隊隊長,要帶領隊員,趁著窗口期再登珠峰。

從他主動願意擔身上的重擔之時,已經成長了。正因為堅定的信念,他克服日常訓練的艱苦,帶領隊員克服一路登山面臨的種種困難,終於成功到達了大風口。只要再爬上第二臺階,就能夠順利登頂。

雖然方五洲建議穩紮穩打,稍作休息再登頂,但是在曲松林的指示下,李國樑還是服從了命令,帶領隊員繼續向上攀登。結果卻在這個時候被豬隊友的氧氣瓶砸中,一路滑向懸崖,儘管隊員用繩子拉住了他,但最終為了拯救其他隊員,他不得不自己割斷了繩索,英勇犧牲。

李國樑犧牲了,但是,這一路走來,他能夠克服種種困難,帶著堅定的信念,揹負著要登頂珠峰的使命感,所以他才能夠去服從安排,在最後的關頭,保住相機,保住其他隊員。

戴夫·安德森在《勢不可擋》說:

當一個人有了信念,黑暗只是暫時的,勝仗是可以預見的,重大進展會經常出現。你明白穿越的峽谷會塑造你,使你更堅強,為登頂做好充足的準備;如果沒有穿越峽谷的艱險時光,你就不會具備登頂的意志力或者耐力。

從李國樑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

如果你不願意為了達到的自己的目標而付出犧牲,那麼你往往無法實現理想的目標。小到成為一個電影剪輯師,大到為國爭光。只有竭盡全力,才能離目標更進一步。

《攀登者》成功登頂,到底是什麼在背後支撐著他們呢?

02 曲松林的信念:犧牲小我,成全大家

影片開頭就回憶當年五方州和曲松林的還有其他隊友第一次攀登珠峰的險境。為了登上珠穆朗瑪峰,曲松林脫掉了鞋,踩在了隊友搭成的人梯上,第一個爬了上去,成功登上峰頂。不過因為雙腳暴露在極寒的空氣中,以至於部分肌肉壞死,他的腳掌和腳趾頭全部被截斷,終身殘疾。

劇中曲松林的原型是屈銀華。

當年他們為了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在面臨10來米的垂直巖壁,沒有任何的工具輔助之下,幾個隊員搭成了人梯,讓屈銀華踩在隊員的肩膀上,在絕壁上打下了兩個鋼錐輔助登山。

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必須穿上冰靴。屈銀華為了避免帶冰爪的登山靴,抓傷隊友,他脫去了登山靴,腳上就只剩下一雙鴨絨絲襪,沒想到絲襪太滑上不去,最後只能赤著腳,暴露在嚴寒之下。

也因此,屈銀華失去了10個腳趾頭,腳後跟也被削掉了。

在那樣一種境況之下,做出這樣的舉動,做出這樣的犧牲,是因為他們心中一直有一個堅定地信念:一定要登上珠峰,為國爭光。

在曲松林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

在當一個人有了信念,在困難面前,他不會等待出路的出現,不會祈盼擺脫困境的辦法,不會等著別人伸出救援之手。他會竭盡所能,犧牲小我,開闢一條新的道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堅定的信念為屈銀華/曲松林的意志力注入了不可思議的勇氣,這種勇氣使他們不顧個人代價而堅定的屹立在珠穆朗瑪峰。

《攀登者》成功登頂,到底是什麼在背後支撐著他們呢?

03 方五洲的信念:天生就是攀登者,永不放棄

方五洲在第1次登上珠穆朗瑪峰之後,卻因為證據丟失,沒有辦法證明自己和隊員確實曾經登頂珠峰的事實,被安排在一個不知名的學校裡面上課。在課堂上甚至有學生質疑他,“你們真的登上過珠穆朗瑪峰嗎?”後來還到被下放到鍋爐房去剷煤。

從英雄到剷煤工,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心中的信念。

當他知道國家又重新組建登山隊,讓他重新回去擔任隊長的時候,他一邊吃著飯,一邊讀著信,一邊無聲地流著眼淚。無論他曾經經歷了什麼,他絲毫沒有動搖過,他要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峰頂。

訓練的時候有人質疑,沒有人能夠在三分鐘之內完成訓練。方五洲卻只用了一半的時間,完成了所有的訓練。這一切只因為他從未放棄過。

方五洲帶領隊員登山,每次都在前面給大家開路,也拼死救大家於危難之中。即便上面已經下達指令,今年的窗口期已經沒有了,他仍然不死心,一直在等待機會。天不負,有心人,在徐纓等人的觀測之下,他們又再次登山。

遇到雪崩,差點死在雪堆裡;在知道徐纓要永遠離開他之後,他還是秉持著堅定地信念,克服了一切的困難,帶領隊員成功地登上了珠峰。

在方五州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

當一個人有了信念,他不會在意逆境或者反對質疑的人,他只希望贏。他不在乎排名或地位,因為這隻代表過去,不能預測未來。他擁有堅定地信念,他能夠穿上戰靴,大步向前,殺出重圍。

類似方五洲這類人,他們一旦堅定了信念,在登上山頂面臨種種困難的時候,他們不會輕易放棄。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吸取經驗教訓,直到最後成功到達峰頂。

《攀登者》成功登頂,到底是什麼在背後支撐著他們呢?

04 楊光的信念:此生一定要登頂

在影片中由胡歌扮演的一個叫楊光的登山者。他因為患有馬爾氏綜合症,本來不適宜去登山的,但他告訴趙醫生,他心中有一個信念,他想要親自登上珠穆朗瑪峰告訴自己的父親,他想讓父親為他驕傲,最後他跟著隊員們一起登山。

在山上過夜的時候,因為不小心把熱水踢翻在趙醫生的腿上,心生愧疚,於是把自己的睡袋給了趙醫生,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雙腿已經沒用了。

後來他躺在床上,失聲痛哭,他說,一定會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他心裡的信念沒有被磨滅,晚年的時候,他帶著假肢真的登上了珠穆朗瑪峰。

《攀登者》成功登頂,到底是什麼在背後支撐著他們呢?

楊光的原型是夏伯渝。

在1975年攀登珠峰的時候,夏伯渝的確是把自己的睡袋讓給了隊友,導致自己的雙腿被凍壞,最後只能被截肢,而且是雙腿被截肢。

在這之後他曾4次再登珠峰,由於種種原因,都失敗了。在第4次的時候,他距離珠峰的峰頂不到100米,珠峰天氣大變,他不想連累帶隊的嚮導最後決定返程下去。

夏伯渝沒有被打敗,他憑著矢志不渝的信念,在2018年的時候,終於成功登頂,他是中國登上珠峰的第一個殘疾人。

在楊光身上,我們被他這樣的信念所感動,可以學習到:

當一個人有了信念,他會把潛在的攔路石當成墊腳石,把挫折當作邁向下一步的基礎。他不認命,不相信自己就這樣無望地失敗。痛苦和壓力讓他更有力量,鍛造出更堅定的信念,更頑強的意志。

當人們有了信念,可能會倒下,但是絕對不會被擊垮;可能會失敗,但是絕對不會放棄;可能找不到前行的路,但是絕對不會喪失意志。

在我看來,堅定的信念也為他們的意志力注入了堅定的決心,在遭到持續的挫折失敗損傷的時候,它能夠點燃人們心中永不熄滅的激情烈火。

《攀登者》成功登頂,到底是什麼在背後支撐著他們呢?

05 信念成就了他們,登頂勢不可擋

是什麼支撐著劇中的這些人物,或者說生活中這些真實存在的英雄,讓他們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克服一切的阻礙,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

我想,這一切離不開他們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

李國樑的信念讓他用生命去保住相機,曲松林的信念讓他甘願犧牲小我,五方州的信念支持他再次登上珠峰,楊光的信念激勵他克服一切,成為父親的驕傲。中國登山隊為什麼能夠登頂成功?就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堅定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