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少林的十三棍僧,真的救過唐王李世民嗎,事實究竟如何?

小板凳看電影


十三棍僧救唐王這個故事的廣為流傳應歸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部香港電影,即《少林寺》。在這部影片上映之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民間傳說已經開始流傳,只是受眾並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出現在一些宣揚和追溯少林寺武術的著作中。

這個傳說的雛形應該是從明朝就開始了,但直到近代,這個傳說才終於成熟,並被搬到了熒幕上,傳說的大體內容是:

隋朝末年正當亂世,天下割據紛爭不斷,百姓飽受戰爭之苦,李淵舉義旗建立了大唐,然後命秦王李世民開始平定天下。當時洛陽的王世充和王仁則叔侄倆領雄兵和李世民對抗,王仁則派人到處抓人,以防大唐的細作混進洛陽城。

這一天,他們抓到了一個郎中,正是李世民喬裝打扮欲刺探敵情。在李世民被抓之際,她隨身攜帶的能證明身份的物件掉了出來,幾經週轉這個物件就到了少林寺智守和尚的手中,然後少林寺的十三名武僧為了拯救天下蒼生,毅然決定救出李世民。

他們做了一番謀劃,混進了洛陽城,打聽到了李世民所在的地方,然後經過浴血奮戰,終於把李世民救了出來,並擒住了王仁則。

傳說很精彩,但是這是不是真實的歷史呢?四姑娘單來分析一下這個傳說中的幾個疑點。

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是在武德三年到武德四年這個時間段,當時王世充固守洛陽城,而李世民領了五萬兵馬來攻。傳說中的設定是李世民喬裝打扮去打探消息,這個設定就很不符合李世民的身份,他作為唐軍的最高統帥怎麼可能會親自裝扮一番刺探軍情呢?即便會去,又怎麼可能他自己單獨去?尉遲敬德、秦瓊、程咬金等人呢?怎麼可能沒有人護衛著李世民?

這些根本就說不通,而且在隋唐時期,少林寺是否有武術還並不確定,至少棍僧應該並不存在。而且這個傳說並不存在於當時的任何史書中,《隋書》、《資治通鑑》以及兩唐書中都沒有任何記載。

但這個傳說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而且在隋末的時候確實有少林寺的僧侶參與了討伐王世充的戰爭,或者準確的說應該是參與了某一部分的戰爭。當然這同樣在正史中沒有記載,不過在少林寺的碑碣銘文中有當時的些微記載,這些銘文包括《唐太宗賜少林寺教書》、《少林寺牒》以及《唐皇嵩嶽少林寺碑》。

這些銘文中雖然沒有記載當時的真實情況,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少林寺中有十三名僧人曾在戰爭中立下了一些功勞,不過當時也並不是只有少林寺僧人參與了戰爭,還有一些平民、軍士等,應該說是當時的唐軍贏得了普遍的民心,因此戰爭中才會有他們的大量加入。

少林寺的這十三位僧人擒住了王世充軍隊的一個主要將領,他應該就是王仁則。但是也僅此而已,並沒有僧人們救過李世民的記載,而且根據他們所受的嘉獎來看,他們立下的戰功並不是很大,至少不可能是救過李世民。

甚至到了武德五年,李淵下令將王世充所佔領的地盤收回,少林寺所在的地方也算是偽地,也一併被廢置,僧侶被要求還俗,該服徭役的還是要服徭役。如果他們真的救過李世民的命,怎麼可能得到這樣的待遇,即便他們拿著立功的這件事找有關府衙申訴,朝廷在兩年後才恢復了少林寺的些許土地。而一直到李世民登基之後,少林寺才真正恢復如初。

也就是說,當時真正發生的事應該是十三名僧人曾幫助過唐軍,但是並沒有救過李世民。而且也並沒有出現武僧、棍僧的記載。只是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演繹,這段歷史被加進了文學的元素,變了模樣,成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尚宮女史


當年少林寺十三棍僧確實救援過秦王李世民,而且“李連杰”也參與了救援行動。這個歷史故事經過李連杰在《少林寺》裡的傳播,幾乎是無人不曉了。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

據歷史記載,當時幫助李世民的除了十三棍僧,還有其他人參與,只是記錄有名有姓就這13棍僧。據說從而明朝時候起,這個故事開始流傳於民間。故事內容大體是:隋朝末年正值亂世,天下割據紛爭不斷,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太原留守李淵根據形勢,舉義旗建立了大唐,然後授命秦王李世民開始平定天下。



當時洛陽的王世充和王仁則叔侄倆領雄兵跟李世民對抗。王仁則他們唯恐大唐的細作混入洛陽城,於是派人四處抓捕。有一天,被他們抓到了一個郎中,正是李世民喬裝打扮來刺探軍情的。在李世民被抓的時候,他身上所帶的能證明身份的物件掉了出來。


幾經周折,這個物件就落到了少林寺智守和尚之手,然後,少林寺的十三名武僧為了拯救天下百姓,毅然決定救出李世民。武僧們做了一番謀劃後,混入洛陽城內,經過打聽,知道了李世民所在之處,然後經過欲血奮戰,最終將李世民救了出來,並且擒住了王仁則。

如今,洛陽孟津縣有一個送莊鎮,送莊鎮裡有一個護莊。而在這個地方救援李世民之前,護莊是叫胡莊,之前送莊是孫莊,後來因為送李世民過黃河去河北,才改名為送莊。 少林寺的大義行為一直為民間稱頌,今後也將發揚光大!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傳說中的“十三棍僧救唐王”,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應該是“十三棍僧助秦王”才對。

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和王世充戰於洛陽。王世充守洛陽城,侄子王仁則守柏谷塢,互為犄角之勢,易守難攻。

少林寺正好在柏谷塢的旁邊,根據裴漼《皇唐嵩嶽少林寺碑》,王仁則不斷侵佔少林寺的田地,廟舍作為要塞,甚至“將圖梵宮”,引起不滿。於是,僧人們聯合王部的司馬趙孝宰,拿下王仁則和柏谷塢,獻於秦王。不久,王世充就被秦王打敗,洛陽攻克。

秦王李世民為表彰少林僧人的功績,賜地四十頃,水碾一具。李世民還作了一封《告柏谷塢少林寺上座書》,讓開國公李譽帶去少林寺嘉獎僧眾,並提出可以接見幾個立首功的僧人。

這就是“十三棍僧助秦王”,雖然不像李連杰的《少林寺》那麼有故事性,不過還是還是體現了當時唐軍秦王的“得人心”和少林寺“早識秒因”的眼光,從此,少林寺也是聞名天下。

(李連杰的少林寺)


大飛熊騎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事薩沙很清楚,我也是少林迷。

十三棍僧救唐王,歷史上是不存在的。

李世民麾下大軍何止幾萬人,怎麼可能需要區區十三個和尚來救。

懂得武術或者格鬥術的人都明白,戰爭中區區13個人就算武功極高,個個都是李小龍。在肉搏戰中,13個高手遇到130個普通小兵也會被殺的血流成河。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傳說,最早見於民國初年梁啟超為《中華新武術棍術科》一書。

大體上說,隋末天下大亂,河南土匪尤其數量眾多。少林寺為了自保,被迫組織護院武僧。一次土匪萬人(誇張)來少林寺搶掠。一個老和尚帶著上百年少壯武僧拿著木棍,和土匪們對峙。

土匪們見僧人武藝高超,又有準備,只得溜走。

李世民和王世充交戰時,一度非常威脅。少林武僧們冒著危險,殺入重圍,將李世民救出。李世民非常感激他們,對為首的13個僧人給予高官厚祿,但只有1人接受。

不過,這些只是民間的傳說,不是客觀歷史。

根據現存《秦王李世民告柏谷塢少林寺上座書》、《唐太宗賜少林寺教》、《皇唐嵩嶽寺碑》等碑文,只有提到曇宗等13人擒王仁則的記載,並沒有少林僧人用棍和救李世民的記載。而史籍中更沒有唐宋時期少林僧人用棍習武的記載。

其實真實歷史是這樣。

少林寺自建立以後,確實組建過護院武僧,也大練武功。

原因很簡單,少林寺地處河南嵩山,這裡從古至今都有土匪。尤其到了亂世,嵩山就成為很多土匪盤踞的巢穴。

而少林寺是河南境內數一數二的大寺,歷年來皇帝賜給他們的土地就有千畝良田,寺內也有大量值錢的財物和無價之寶的佛教遺產。

為了自保,少林寺和河南地區的地方一樣,被迫組織了民團性質的僧兵武裝,主要就是用來自衛。

因為少林寺僧人眾多,加上經濟實力雄厚,很快就形成一股還算可以的僧兵武裝,不但保護少林寺還保護周邊幾十個村子。

到了隋文帝時代,皇帝崇信佛教,對少林寺有不少封賞,將洛陽與少林寺之間的柏谷塢賜給少林寺。這個地方在洛陽城郊外15裡,距少林寺約50裡,地勢險要,是連通各處官道的必經之地,有著大量田產。

少林寺安排一些僧人前去種植、打理,為寺廟增加了可觀的收入。

可惜,天下很快大亂,王世充盤踞了河南,在洛陽稱帝,和唐高祖李淵對抗。

王世充為了和李淵打仗,派自己的侄子王仁則帶著一支部隊駐守軍事要地柏谷塢。

由此,少林寺的千畝田產就被王仁則佔領,將少林僧人全部趕走。

在亂世,少林寺已經很難獲得信徒的佈施,只能依靠自耕自重的田產維持生存。

王仁則此舉,等於斷了數百名少林寺僧人的生路。

但面對王仁則的大軍,區區二三百僧兵又有什麼用處?少林僧人只能忍氣吞聲,艱難度日。

整整2年時間,少林寺僧人幾乎活不下去,寺廟瀕於崩潰。

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淵派出大軍前來討伐王世充。僧人們也不是傻子,他們自然知道王世充的軍隊腐敗害民,很可能不是唐軍的對手。

僧人們當時立即想到,可以配合唐軍作戰,趕走王仁則的垃圾部隊。

這邊,李世民大軍果然打敗王世充,後者困守洛陽。

然而,竇建德畏懼唇亡齒寒,突然出動十多萬大軍夾擊。

唐軍腹背受敵,陷入苦戰。

唐軍當時已經在攻打王仁則,少林寺僧人主動找到唐軍將領,提出可以混入城內,裡應外合。

因少林僧人是本地人,對一切都非常熟悉,加上又是佛教人士,不費吹灰之力就混入了城內。

同時,他們已經和王仁則手下的州司馬趙孝宰串通,知道城內哪裡空虛。

當時有多少僧人參加?沒有確切歷史記載,只記載十三位主要參與者的身份與名字,他們分別是少林寺上座善護、少林寺住持志操、都維那惠、寺僧曇宗、普惠、明嵩、靈憲、普勝、智守、道廣、智興、僧滿、僧豐。

此時唐軍在正面攻打,王仁則全力招架尚且擋不住。突然之間,王仁則的後方又被僧兵攻擊,一時間軍心大亂,全軍崩潰。

王仁則自己也被部下活捉,獻給了唐軍。

可見,少林僧兵確實對唐軍有很大貢獻,類似於抗戰時候八路軍的敵後部隊。

但是,他們沒有救過李世民,甚至不是使用的木棍作戰。

歷史記載:為了感激少林寺僧兵的鼎力相助,李世民派下屬李安遠持秦王令前往少林寺,賜諸位僧人僧袍各一襲,除了歸還柏谷塢的田產,還特別贈送了一具水碾。李世民特別賞識僧兵們高強的武藝,除將曇宗封為大將軍外,其餘僧兵“時危卿作將,事定復為僧”,意思是在危急時刻,他們就是投身沙場的將士,和平時期他們的身份仍是普普通通的僧人。這便是千百年來民間流傳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真相。


薩沙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少林寺題材的各種影視劇的熱播,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橋段被廣泛的搬上了熒幕,成為了一段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那麼歷史上是真有其事嗎?確實還真有,只不過被後人慢慢的誇大,準確來說少林僧人並沒救李世民,只是幫助他,而且幫助李世民的目的也並非像所傳的那樣:是為了剷除王世充的暴政,拯救黎民,幫助唐王李世民建立一個太平盛世!那麼這件事到底是怎樣的呢?少林棍僧又是出於什麼目的來幫助李世民的呢?大家一看便知。

封地紛爭

唐高祖武德年間,高祖任命李世民為太尉,征伐洛陽的王世充,進行他建立偉大的唐王朝之前的統一戰爭。一路下來,王世充已經是兵敗如山倒了,但是因為竇建德率兵十餘萬增援,戰局暫時變得複雜起來了!為避唐軍鋒芒,王竇二人採取防守的策略,企圖將李世民阻擋在洛陽城外,這時的王世充看上了一塊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地,那便是在洛陽與少林寺之間的“轘州”,原稱柏谷塢,由於此地地勢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王世充將之據為己有,作為軍事要塞,並讓其侄子王仁則鎮守!但這塊地原本是隋文帝時期賜給少林寺的廟產,無端被王世充奪去,當時少林僧人的心情可想而知。因此雙方結下仇怨。

保少林利益,相助唐軍

少林封地被王世充佔為己有,要怎樣才能維護少林寺的權益呢?自然只能投靠當時王世充的死敵——唐軍,王世充當時已是強弩之末,只有幫助唐軍一起打倒王世充政權,少林寺才能奪回原屬於自己的地產。所以少林武僧曇宗率領一眾少林武僧,並聯合王仁則手下的轘州司馬趙孝宰,裡應外合,抓住了王仁則,將他獻與唐軍,由此,少林寺棍僧幫助唐軍拿下了久攻不克的轘州,立下大功,僅僅過後不到半月,李世民便攻克洛陽,擒獲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唐朝統一大業由此奠定。

由於少林武僧助唐軍有功,後來李世民任將原屬於少林寺的封地賜予他們,並褒獎了在那次行動中最為突出了那些少林武僧,即後來廣為流傳的少林十三棍僧。由於這是少林寺歷史上的光輝事蹟,後世越傳越神,才有了從助唐軍到救唐王的說法。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傳說,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割據一方的王世充帶著侄兒王仁則帶兵與唐軍對壘,王仁則胡亂抓人,抓了一個被懷疑是唐軍奸細的郎中,而這個郎中恰好就是喬裝改扮偵察敵情的李世民。

李世民被抓的時候失落玉璽,玉璽輾轉被少林武僧智守得到,並認出上面“李世民”三個字,於是就判定李世民被王世充抓了。少林寺十三名武僧商議後決定出馬大舅,他們混進了洛陽城王仁則的大營,經過連番血戰,終於救出了李世民,並且生擒了王仁則。

這就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到底符合歷史事實麼?

唐代的史書中從未對這則故事留下任何記載,當然不是說正史不記載,這個故事就不可能發生。唐太宗確實與少林寺有過交集,曾給少林寺題過碑,也就是《唐太宗賜少林寺教書》,這個碑文的原件已經失傳,不過李清照的老公趙明誠的《金石錄》中有拷貝。

這篇碑文的內容筆者就不在這裡貼出來了,碑文有幾個值得注意地方,首先全篇都是楷書,唯有“世民”兩個字是行草,據說這是李世民的親筆,就像是明星簽名一樣。

同時這篇碑文中提到的李世民是“秦王”,而不是“十三棍僧”故事裡的“唐王”,唐王這種稱呼完全不可能指的是李世民,在李淵沒有稱帝之前,他就號稱唐王,到李世民進攻王世充的時候,李淵已經是皇帝,而李世民受封秦王,所以這裡“救”的“唐王”,明顯是一個極大的謬誤。

李世民的這篇碑文告諭的性質屬於嘉獎性質,嘉獎的是洛陽之戰中,敵戰區群眾自發擒獲王仁則的功勞,但嘉獎的目標不僅有少林寺僧人,還包括了“軍民首領士庶,”看來立功的人很多,不止少林寺。而首稱“少林寺上座寺廟主”和“法師”,說明少林寺僧人在這次起義行動中起到了領導和骨幹作用,但整篇文章都沒有提及“武僧”、“棍僧”等字,也沒說少林寺的和尚會武功。

文字也提到了這次行動所立的功勞之一是““擒彼兇孽 ”,顯然就是王仁則,但並沒有提及救過李世民。而且碑文最後一句“可令一二首領立功者,來次相見,不復多悉。”這個口氣,也一點都不像是報恩的意思呀。

那麼“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是怎麼來的呢?

在古碑《少林寺牒》中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

李世民在打敗王世充以後,王世充所佔地盤的寺廟被廢撤,寺廟的田地也被沒收,少林寺也算是“偽政權”的寺廟,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這個事情發生在武德五年,而少林寺僧眾擒獲了王仁則發生在武德四年四月,中間不過隔了一年。

後來少林寺的和尚們不斷上訴,上訴理由就是我們有功勞啊,我們擒獲過偽政權的王仁則,我們沒有附逆啊。估計是上訴頻繁,朝廷終於在2年後,也就是武德七年做出了回覆,少林寺可以恢復。但是並沒有把少林寺的田地全部還給人家,一直到了李世民即位後的貞觀六年,少林寺的和尚們才徹底“平反”。

而這篇《少林寺牒》其實就是唐政府糾正冤假錯案的文件,這篇文字也沒有說少林寺僧人會武功,但其中列出了十三個少林寺和尚的名字,屬於立功的人。

大抵就是這十三位少林寺和尚參與了擒獲王仁則的戰鬥,是立過功的,於是就出現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而在故事之中,唐王是個謬誤,而李世民也不可能為了偵察敵情裝成老中醫,作為行軍大總管,李世民要麼在唐軍大營,要麼就是後來去虎牢關截擊竇建德,偵察敵情這種事情一般是斥候做的,要李世民親自下場這不是在開玩笑的麼?

同時故事裡還提及到了“玉璽”,這就誇張了,李世民只有大總管的魚符,以及秦王的印綬,哪裡的玉璽,誰家的玉璽還會刻上自己的名字?

這個故事錯漏百出的地方太多,所以真實性也就大打折扣。故而,筆者認為,十三棍僧沒有救過唐王,唐王也不可能被王仁則給抓了,有史可查的,大概就是少林寺的和尚曾經擒獲過王仁則而已。


江畔初見月


在少林歷史上確實有很多武藝高強的僧人為民族,為大義而戰,也留下了許多傳奇。其中就有有名的十三棍僧,但據歷史記載當時幫助李世民的不止只有十三棍僧,還有其他僧人的參與,只是記錄的有名有姓的有十三人而巳。而他們分別為少林寺上座善護,主持志操,都維那惠,僧人曇宗,普彗,明嵩,靈憲,普勝,智守,道廣,智興,僧滿,僧豐。應該是後人為記念少林寺在這事上的功績,才有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說法。




一生風漂流


  十三棍僧救唐王這個故事的廣為流傳應歸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部香港電影,即《少林寺》。在這部影片上映之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民間傳說已經開始流傳,只是受眾並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出現在一些宣揚和追溯少林寺武術的著作中。

  

  這個傳說的雛形應該是從明朝就開始了,但直到近代,這個傳說才終於成熟,並被搬到了熒幕上,傳說的大體內容是:隋朝末年正當亂世,天下割據紛爭不斷,百姓飽受戰爭之苦,李淵舉義旗建立了大唐,然後命秦王李世民開始平定天下。當時洛陽的王世充和王仁則叔侄倆領雄兵和李世民對抗,王仁則派人到處抓人,以防大唐的細作混進洛陽城。這一天,他們抓到了一個郎中,正是李世民喬裝打扮欲刺探敵情。在李世民被抓之際,她隨身攜帶的能證明身份的物件掉了出來,幾經週轉這個物件就到了少林寺智守和尚的手中,然後少林寺的十三名武僧為了拯救天下蒼生,毅然決定救出李世民。他們做了一番謀劃,混進了洛陽城,打聽到了李世民所在的地方,然後經過浴血奮戰,終於把李世民救了出來,並擒住了王仁則。

  

  傳說很精彩,但是這是不是真實的歷史呢?四姑娘單來分析一下這個傳說中的幾個疑點。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是在武德三年到武德四年這個時間段,當時王世充固守洛陽城,而李世民領了五萬兵馬來攻。傳說中的設定是李世民喬裝打扮去打探消息,這個設定就很不符合李世民的身份,他作為唐軍的最高統帥怎麼可能會親自裝扮一番刺探軍情呢?即便會去,又怎麼可能他自己單獨去?尉遲敬德、秦瓊、程咬金等人呢?怎麼可能沒有人護衛著李世民?這些根本就說不通,而且在隋唐時期,少林寺是否有武術還並不確定,至少棍僧應該並不存在。而且這個傳說並不存在於當時的任何史書中,《隋書》、《資治通鑑》以及兩唐書中都沒有任何記載。但這個傳說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而且在隋末的時候確實有少林寺的僧侶參與了討伐王世充的戰爭,或者準確的說應該是參與了某一部分的戰爭。當然這同樣在正史中沒有記載,不過在少林寺的碑碣銘文中有當時的些微記載,這些銘文包括《唐太宗賜少林寺教書》、《少林寺牒》以及《唐皇嵩嶽少林寺碑》。

  

  這些銘文中雖然沒有記載當時的真實情況,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少林寺中有十三名僧人曾在戰爭中立下了一些功勞,不過當時也並不是只有少林寺僧人參與了戰爭,還有一些平民、軍士等,應該說是當時的唐軍贏得了普遍的民心,因此戰爭中才會有他們的大量加入。少林寺的這十三位僧人擒住了王世充軍隊的一個主要將領,他應該就是王仁則。但是也僅此而已,並沒有僧人們救過李世民的記載,而且根據他們所受的嘉獎來看,他們立下的戰功並不是很大,至少不可能是救過李世民。甚至到了武德五年,李淵下令將王世充所佔領的地盤收回,少林寺所在的地方也算是偽地,也一併被廢置,僧侶被要求還俗,該服徭役的還是要服徭役。如果他們真的救過李世民的命,怎麼可能得到這樣的待遇,即便他們拿著立功的這件事找有關府衙申訴,朝廷在兩年後才恢復了少林寺的些許土地。而一直到李世民登基之後,少林寺才真正恢復如初。也就是說,當時真正發生的事應該是十三名僧人曾幫助過唐軍,但是並沒有救過李世民。而且也並沒有出現武僧、棍僧的記載。只是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演繹,這段歷史被加進了文學的元素,變了模樣,成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孤城影隨


“我一直有個夢,到嵩山少林學武功……”,一直以來,掃地僧、十八銅人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確實,我們的基因裡有行俠仗義的片段,我們嚮往少林武功,什麼青龍出海拳,什麼六合風裡夜叉棍,真叫人熱血沸騰。據說,少林十三棍僧曾救過唐王李世民,這是真的嗎?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勢力割據,紛爭不斷,李淵參加起義建唐。在李淵稱帝的第二年,王世充在洛陽也稱帝了,立國號為鄭。一山不容二虎,李淵怎麼可能放過王世充,於是李淵派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王世充能夠雄霸一方自然不是愚不可及的人物,做了一些“軍事戰略部署”,和侄子王仁則二人一起領兵對抗李世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李世民軍事才能卓越,一路過關斬將,勝仗連連。

不料,此時殺出個程咬金來——竇建德領了十餘萬兵增援王世充,這個仗就變得艱難起來了,李世民就吃了敗仗。

據傳說,就在李世民焦急難眠的時候,也有一些人密切關注著前方的戰事、也在替李世民擔憂,這群人就是少林僧人。這裡就不得不說王世充“優秀”的戰略部署了,他將僧人的寺產佔為已有改為軍事基地,這引起了僧人的強烈不滿,僧人們希望李世民趕跑王世充。看到李世民陷入困境,他們暗中賄賂王仁則手下的州司馬趙孝宰,出其不意來到王仁則跟前,制服其護衛,打開城門,將王仁則送給李世民。李世民入駐城中,當機立斷圍擊竇建德軍隊,這場戰爭最終以王世充投降告終。

除此之外筆者還找到了其他版本的傳說,如李世民喬裝打扮成郎中打算混入城中以刺探情報,不料王世充檢查嚴格、到處抓人,就正好抓了李世民。李世民被抓之際,他的身份證明物件掉了出來,這個物件幾經輾轉就到了少林寺僧人手中。僧人為了天下黎民,決心救出李世民。他們便做些準備,也混進洛陽,歷經波折終於將李世民救了出來,捆綁了王仁則。

這些僧人救李世民的事蹟廣為傳播,但在《皇唐嵩嶽少林寺碑》等記載中,只提到了上座善護、少林寺住持志操、都維那惠、寺僧曇宗、普惠、明嵩、靈憲、普勝、智守、道廣、智興、僧滿、僧豐這十三僧擒獲王仁則。對於是否用棍、是否救了李世民並沒有過多描述。更甚至說,十三僧就真的只是十三個僧人嗎?會不會有其他人的參與。還有,我們都知道少林武功並不是突然就一下子完成整個體系的建設,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擴展少林武技。實際上並沒有唐代少林僧人用棍習武的記載,我們也無從得知他們是否真的用棍。

綜上所述我們可知,確實有僧人曾經有功,那也是少林武技名揚於世的時候。少林寺得以在當時的社會土壤上發展壯大當然離不開朝廷的扶持鼓勵,但我們必須明確,有些傳說畢竟是傳說。這種十三僧人的傳說是建立在人們對少林的嚮往之上,再加入自己主觀成分或是說迎合當時人們的胃口的產物,人們也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傳說的加工者和傳播者。


鄧海春


十三棍僧救唐王,這個純粹的子虛烏有。雖然唐王李世民與少林寺、十三和尚、棍等有著聯繫。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部《少林寺》播出後,大江南北的人民知道了在嵩山有座神秘的少林寺,至此後各種有關少林寺的小說、傳說紛湧而來,更有金庸老爺子的:天下武功出少林,讓少林寺更是成為熱血青年的嚮往之地。

其實,史書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有關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記載,唯一有點資料只是少林寺中碑碣的銘文。

銘文有三:

其一、《唐太宗賜少林寺教書》

其二、《少林寺碟》

其三、《皇唐嵩嶽少林寺碑》

其中《唐太宗賜少林寺教書》的碑文原件已不在,流傳至今的都是轉錄與北宋金石大家趙明誠的《金石錄》。

在三塊石碑中並沒有任何“唐王”、“武僧”的字眼,卻又記錄“秦王李世民的”字樣。立功受賞的少林寺僧人為上座僧善護、寺主持志操、都維那僧惠瑒、大將軍僧曇宗、等一共十三人。銘文大意的意思:僧人幫助唐軍擒獲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參與的不止是僧人,還有當地的民眾,少林寺僧人是起帶頭與力量骨幹。

所謂“救唐王”,實為“助唐王”。因為在《賜少林寺教書》中李世民寫道:“可令一二首領立功者,來此相見,不復多悉”,如果少林僧人真的救唐王,李世民不會用這樣的口氣來行文的。

(影視中的王世充)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真實歷史

棍僧救唐王的典故其實是來自民國的初年。當時馬良發起推廣“中華新武術”,而在光緒年間曾著有《中國之武士道》的梁啟超,把馬良視為知音。並對馬良的新武術大為讚賞,還親自為馬良的武術圖書配圖,著《棍術圖說》。

《棍術圖說》序言,梁啟超寫道:“隋大業末,天下亂。流賊萬人將近少林寺,寺僧將散走。有老頭陀持短棍衛賊鋒,當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選少壯僧拜仁授棍法。唐太宗徵王世充,用僧眾以棍破之,敘其首功,十三人封賞有差,用棍禦敵,此為確證明。”

梁啟超筆下的那個頭陀是確有其人,但他是元末年間的人物。元末紅巾軍起義,戰事禍及少林寺。關鍵時刻,一個燒火的和尚挺身而出,手持燒火棍打退了紅巾軍,事後少林寺無恙。後來這個和尚被傳說是觀音菩薩化身緊那羅王。所以棍僧的傳說是元朝人物,並非唐朝。

梁啟超通曉經史,自然知曉元朝棍僧事蹟,他故意把燒火棍僧、十三棍僧、唐王聯繫起來,是為了喚醒當時國人的內心;喚醒國民的尚武精神。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上的精華,被賦予社會和國家的使命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