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你還在做“嘮叨型”父母?聰明的家長用這3招,與孩子溝通自如

很多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孩子不聽該怎麼辦?許多父母採取的辦法就是不斷的重複,因為當孩子聽了一遍又一遍後,他的腦子裡總是能記住的。誰知這招在小李家的孩子身上不管用了,小李的孩子週末喜歡玩遊戲,一玩起來就忘記了時間,有時候連作業都忘記做了。

還得媽媽晚上下班回家的時候檢查出來,這才出於母親的嘮叨下才願意去補作業。而每次小李都不厭其煩地叫孩子先寫作業,還憶苦思甜告訴孩子一大堆自己讀書時的艱苦歲月。她讓孩子好好珍惜現在的條件,還威脅孩子如果不寫作業就把手機給沒收掉,讓他以後永遠都玩不了。

沒想到這天小李的孩子突然在媽媽面前爆發了,直接把手機往地上一砸,告訴媽媽說你愛砸就砸我不要了。隨後孩子自己帶著書包進了房間,默默地把門給關上了,而小李敲了許久的門孩子也不願意開。小李這才意識到了自己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原本孩子每次在她嘮叨完後會主動去補作業,如今直接和她吵架叫板了,她真是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才好!

你還在做“嘮叨型”父母?聰明的家長用這3招,與孩子溝通自如


二、過度的嘮叨對孩子的影響

像小李家的情況,除了孩子本身的原因之外,其實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問題。對著孩子過度的嘮叨,會對孩子產生一些比較嚴重的影響。

1. 會使得孩子失去傾聽的機會

一開始孩子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及時指出來是可以的。但是家長隨後一直在重複嘮叨孩子的錯誤,再加上誇誇其談很長時間的大道理,孩子就會忍受不了家長這種長時間的指責。孩子在下意識聽到了對自己的指責後,可能會想主動向家長解釋。可是家長一直牢牢把握住話語權,使得孩子想說也說不出口,漸漸地也就不想去傾聽家長說的那些大道理了。

2. 會讓孩子產生不自信的想法

有些家長不但在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指責,在孩子做好了的時候還是會指責。他們總是喜歡把自家的孩子和別家的孩子相比起來,看輕一個抬高另一個。這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也許他們本身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他們總是達不到家長的要求,這會讓他們產生對自己的誤判。所以家長的刻意嘮叨,有時候只是將自己的情緒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卻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3. 會讓孩子產生被控制的感受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可能習慣於聽從父母的想法,因為他們此時還沒有萌發出強大的自我意識。等到他們慢慢地進入了青春期後,他們有自己的喜好與想法,他們的意見會與父母的意見產生分歧。此時父母一味地將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認為孩子的意見根本就不值一提。這讓孩子會有一種自己的人生被控制的感受,他們會更渴望自由,希望抵抗父母的專斷獨行。

你還在做“嘮叨型”父母?聰明的家長用這3招,與孩子溝通自如




三、嘮叨式教育=超限效應

什麼是超限效應?

其實這種嘮叨式教育與心理學上著名的超限效應有關係,這個效應的發現來源於著名的大文豪馬克吐溫。當時他慕名去傾聽一位牧師的募捐演講,在前幾分鐘的時候,他聽起來分外得感動不已,決定好好得捐上一大筆錢。沒想到在牧師滔滔不絕了十幾分鍾後,馬克吐溫又改變了主意,他氣呼呼地決定自己不捐了,反而還洩氣地從募捐箱中偷走了幾元錢。這種受到刺激過久反而“欲速則不達”的現象,後面被他人稱為了“超限效應”。

像小紅和她的奶奶就是這樣,小紅今年已經小學6年級了,可是奶奶還是像她小的時候一樣,每天傍晚都會站在校門口來接她。不過小紅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因為其他同學都獨立結伴一起回家了,只有她還是被家長接受的“嬌嬌女”。她也想自己和朋友結伴回家,而不是一放學就被奶奶給接走了。她回家和奶奶商量了一下,奶奶也覺得自己接送很辛苦,就答應了小紅的要求。

但是在小紅決定獨立上下學的前一天晚上,奶奶到小紅的房間絮叨了一個晚上,讓小紅注意過馬路、注意陌生人甚至是注意不熟悉的同學。小紅聽得昏昏欲睡但都答應了,第二天她滿心歡喜地準備和同學結伴走,又在校門口看到了奶奶的身影。原來奶奶還是不放心她,又說要親自陪她走一遍才安心。而路過的同學看到了,又在嘲諷小紅是“嬌嬌女”,最終小紅在奶奶面前哭著一個人跑走了。

其實小紅也接受了奶奶的嘮叨,但是奶奶仍然沒有表現出放手的意識,反而更加變本加厲了,最終讓小紅產生了逆反的心理。

你還在做“嘮叨型”父母?聰明的家長用這3招,與孩子溝通自如


四、父母應該怎麼做?

1.話不在多,意思明白就行

很多家長總覺得自己的話說得不夠明白,光講清楚了道理還不夠,還要舉10分鐘自己當年的光輝歲月來佐證。殊不知孩子此時的注意力早已飄到天邊,其實家長不用說這麼多話,只要把自己叮囑孩子的意思說明白了就行。平白無故地聽半個小時故事還不能反駁,就算大人也忍受不了吧。

2. 抓大放小

很多時候孩子起逆反心的原因,就是父母關注的點太小了。孩子要上學遲到了抓住衣服穿的太少了這點不放,在公眾場合不顧孩子的自尊批評孩子,在孩子的同學面前故意嘲諷孩子。其實有些小方面家長不必在意,更不必直接當著很多人的面指出來。孩子也有自尊,他們的尊嚴被傷害了,他們也會傷心。

3.多給肯定的話,少給否定的說教

父母不要經常批評和否定孩子,而是要多多肯定和支持孩子。孩子被一味地打壓,他的內心反而會頹廢下來,甚至會破罐子破摔不想努力了。多給孩子肯定和支持的話語,反而讓孩子有信念去改變自我。

你還在做“嘮叨型”父母?聰明的家長用這3招,與孩子溝通自如


五、總結

每個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變得更好,教育孩子也是出於為了孩子好的目的。可是如果家長不注意自己教育方式是否合適,這樣出來的效果只能變成“欲速則不達”。要想讓孩子真正地朝著自己期待的方向發展下去,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多肯定和鼓勵自己的孩子,才能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改變自我!

育兒問題小七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小七談育兒,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