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城市秘密》作者:土哥涅夫 設計:徐世明 / 編輯:大傾城、尤可 / 攝影:子夷城秘特邀顧問:歷史建築研究專家仲向平老師

北山路,武林、寶石區塊最有價值的一條路,它的百年風雲就是一部地產史。很多人研究過北山路上一幢一幢的老建築和它們的主人,但很少人去全面地看這些房子的起起落落。今天“城秘”要向大家揭開北山路的秘密,有些材料是第一次公開呢。

百年前的某天,站在北山路留餘草堂憑欄遠眺的劉承幹,驚駭地看到有人往西湖裡扔屍骨。又一日,他沿湖出行,腳下“赫然有聲”,低頭一看,已踩破一具露出淺土的頭骨……悲寂惻然之餘,這位被魯迅稱為“傻公子”的富三代發願,為無地可歸的骨魂購地掩埋。為此,劉承幹買下了岳廟後面的山地,“三四十年來,成冢盈百。”同時還置田二十餘畝,供守冢祭掃者之需。

這是記載在劉承幹《嘉業老人八十自敘》中的一段掌故,而裡面提到的“岳廟後面的山地”,那時屬於葛嶺村。如今這裡已是西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晚清,葛嶺村一帶的土地多為廟產,因而地價極為便宜。像廣濟醫院(浙醫二院前身)的話事人梅藤更,因為跟圓通寺方丈交善,所以在寶石山一帶圈了50來畝地,甚至將肺病療養院建到了保俶塔與來鳳亭之間。這放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中間的白色建築物,即為廣濟療養院,左邊亭子即為來鳳亭,右邊是保俶塔

從老照片可以看到,100多年前,這一帶的房子多為依山所建,湖邊並沒有明顯的路。儘管地處城外,但在熟諳堪輿之術的人看來,這裡卻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用杭州歷史建築研究專家仲向平的話來講,尋遍整個杭城,像北山路這樣既坐北朝南,又依山面水的地方只有兩處,另一處是之江路的上城段,不過風光環境要略遜一籌。“在此(寶石山麓)建樓,蘇堤春曉、花港觀魚、雷峰夕照等‘西湖十景’盡收眼底,可謂賞湖勝地。”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遠眺寶石山,攝於1915年前

因而從清末開始,北山路便吸引了一波又一波軍政要員、社會名流、文人墨客的目光,成為眾多達官顯貴趨之若鶩的建築集中區。他們中,有人在此金屋藏嬌,有人在此退隱山林,有人在此賡續文星……但無論為何,百年風流,最終還是雨打風吹去。

如今的北山路,洗盡鉛華,脫胎換骨。全長2600米的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藉助大眾媒介的傳播,那些發生在、隱匿於此的名人軼事,早已成為街談巷議無人不曉的陳年掌故。人們略感陌生的,或許是北山路上曾經有過的一段地產風雲。在這張張房契、次次交易的背後,則是近世中國跌宕起伏的國運、城運,以及家族與個人的寵辱浮沉。這一切,雖然久遠,仍值得打撈。

▼北山街全景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如果說當年的上海灘是“無寧不成市”,那麼彼時的杭州城,尤其北山路一帶,則可謂“無潯不成街”。 鴉片戰爭以後,隨著上海開埠,江浙一帶的絲綢外銷生意逐漸興盛。其中尤以銷售輯裡湖絲的南潯商人最為著名,湧現出了被稱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一批新貴。這些家族的後裔,或投身政壇,或醉心文藝,在晚清民國的歷史舞臺上大放異彩。與此同時,他們也在上海、杭州等地廣置產業,成為近世中國房產領域的一代目。

1928年4月編印的《上海總商會會員錄》,收錄了當時上海灘最出名的16家房地產經營大戶,其中竟有3家來自南潯“四象”之首的劉氏,分別是:劉崇德(劉梯青)、劉景德(劉湖涵)、劉尊德(劉承幹)。而早在25年前,劉梯青劉湖涵的二哥、也就是劉承乾的父親劉錦藻,便已在省城杭州的北山路上購地置業,修建起了堅匏別墅。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堅匏別墅山下部分舊照(上)、現狀(下)。莊內建築山上山下不同,山上堅匏別墅,始建於清朝末年,以中式為主,木結構房屋;山下原是別墅的後花園小蓮莊,構築池塘假山,園內房子為民國時建造的磚木結構西式建築。

堅匏別墅初建於 1903年9月,佔地17畝,房屋數十間,所有建築均依山勢而建,正屋樓臺鐵欄全用堅匏篆文鑄成,故名“堅匏別墅”,又寓劉錦藻謙厚之意:匏者,瓠(葫蘆)也,借堅匏之無竅,喻己無用。由於面積廣大,單北山路上的門牌就有29、31、32號之多,所以整個別墅的修建工作持續了26年,直到抗戰爆發前夕才全部完工。

正是在這裡,劉家開始了從商賈世家向書香門第的轉變。 1910年,劉錦藻將已完成的320卷《皇朝續文獻通考》進呈清廷,被賜予內閣侍讀學士銜。進入民國後,他又陸續將書稿增訂為400卷,詳細記述了晚清100多年間典章制度的演變,成為傳世的《十通》之一。而這期間大部分的案頭工作,劉錦藻都是在堅匏別墅裡完成的。

眼看著父親整日埋頭書堆,皓首窮經,為了助其早日達成宏願,兒子劉承幹在劉錦藻建造堅匏別墅的同時,也買下寶石山東麓、今北山路13號與14號之間的一棟現成樓房,改造成為留餘草堂藏書樓。它是這位“傻公子”的第一座藏書樓,比後來赫赫有名的南潯嘉業堂早了十年。 據說該樓的原主是位外國人,至於為何要拋售,劉承幹又花了多少錢買下,如今都已不可考,只知道這座建築為中西式三開間二層樓,二樓平臺寬大,可遠眺西湖。其與堅匏別墅之間,只隔了一座大佛寺。 至於堅匏別墅,由於佔地甚廣,所以土地來源分散,有些購自葛嶺村民的山林地,有些則為附近寺廟的廟產——今天我們翻看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年印製的《西湖博覽會會場全圖》,還能在留餘草堂、堅匏別墅左近找到兜率寺、夏侯廟等名字。

▼《西湖博覽會會場全圖》點擊圖片可放大看詳細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圖上藍點處為北山路上的留餘草堂、堅匏別墅、孤雲草舍,黃點即為北山路上的寺廟/庵。

事實上,向寺廟購地建房在當時是一個普遍現象。一來其時葛嶺上下、寶石山麓遍佈寺廟,數量是現存的五六倍,空屋閒地甚多;二來寺廟土地大多經過平整,可以節省平地的成本。所以後來我們看到,像史量才的秋水山莊,土地便來自閒地庵,而同為劉家所建的孤雲草舍,邊上就是一座關帝廟。

或許也正是因為購地分散的緣故,今天的研究者已經無從統計,當初劉錦藻為了建堅匏別墅,究竟向多少戶、花了多少錢買地?可以作為參考的,是稍後孤雲草舍的那塊地。 1908年,劉家老四劉湖涵花了700兩銀子,向名為“依德堂陳”的賣家買下了這塊面積為2畝6分6釐5毫的地產。按照清末一兩銀子約合現今2000多元人民幣的折算標準,購買這塊地大約花了140萬元。雖然這跟如今杭州動輒數萬的樓面地價比起來,並不算貴,但在當時,買得起的也就只有劉張龐顧這樣的南潯大戶了。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現在的孤雲草舍,已變成新新飯店的一部分,一樓做餐飲

5年後,劉湖涵的三哥劉梯青為了與東首的新新旅館慪氣,便在該塊地上建了一座989.07平方米、古羅馬科斯林風格的三層洋樓。這也是北山路上的第一座西式大高樓。30年代,孤雲草舍一度成為浙江省主席、同為湖州人的朱家驊官邸,並在49年後,與“老冤家”新新旅館一道成為省政府的招待所,且最終融為一體,成為如今新新飯店的一部分。似乎財大氣粗,意氣用事,在大時代面前都不值得一提。

而劉承乾的留餘草堂,則隨著劉家的家道中落,於1947年二度易主於上海申新九廠經理吳中一。後因建築破舊,共和國成立之初被拆除。拆房時,劉承乾的兒子劉訢萬還去看過老屋。據他說,當時門楣上“留餘草堂”字跡尚在。 只有堅匏別墅,至今還依稀保存著當年的門樓輪廓。只是它的主人,以及主人身後那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南潯商人群像,已與這別墅的內中格局一樣,逐漸面目模糊,終為世人所遺忘了。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山頂部分的堅匏別墅門樓略有荒廢,似乎仍有人在居住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辛亥革命後,杭州城牆被陸續拆除, 長期以來橫亙在城湖之間的阻隔由此消除,西湖開始了大規模的近代化建設。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北山路是當時西湖周邊最先熱鬧起來的區域之一。

在此之前,與湖邊房屋糾纏交錯的,是一條兩三米寬的泥路,上面草草鋪就著僅約30釐米寬的石板,“遠遠看去,彷彿別墅直接臨湖,湖邊並沒有路”。甚至連北山路這個名字,當時恐怕都還不存在。那時候的人們出城遊西湖,只能騎馬或是坐轎。因為汽車無法通行,所以還有北方人在附近養馬出租,供人沿湖騎乘。至於本地人開設的轎行,更是多達20餘家,顧客多為上山探洞的有錢人。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民國初年,沿湖而建的北山路別墅,圖片來源《西湖百象》

轉機出現於1920年12月,杭州開始修建環湖馬路,其中在西湖北側改建了岳墳路(今北山路)和白公路(今白堤及孤山路)兩條新式公路。據杭州歷史建築研究專家仲向平敘述,當時為了修建北山路,還填了部分湖面,拆了一些民居和寺廟,“有些房子直接臨水,北山路原先彎彎繞繞,有幾段要從人家房子北面走,並非筆直沿湖溝通,因此必須拆掉一部分房子,道路才能貫通拉直。”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杭州西湖全圖》,放大看下方的環湖馬路上,有汽車、馬車,還有騎馬的哦

路通了,汽車也開進來了。1922年,湖濱至靈隱的旅遊公交線開通,中途在中山公園、岳墳、玉泉、洪春橋等處設有停靠站。隨之,各路達官顯貴也開始紛紛湧向北山路,購房置業,像王莊、穗廬、春潤廬等,都建設於這一時期。北山路的地價,也由此步入長達了十幾年的上漲牛市。

然而這一切,已與70高齡的梅藤更無關。1926年,帶著沮喪的心情與“我知道中國是有前途的”祝福,梅藤更結束了在杭州45年的工作,啟程返回英國。

此前許多年,圍繞肺病療養院的建設,梅藤更飽受輿論非議。不少杭州市民認為療養院的圍牆擋住了陽光,陰影投射在寶塔上,影響到杭城的風水,並以土地糾紛為理由提起了訴訟。官司從辛亥前一直打到20年代,最終,梅藤更被迫交出寶石山30餘畝地的契約,由政府以20多萬銀元購回。

今天重讀這段歷史,不免令人唏噓,但在當時,它卻並沒有激起多少愁緒。相反,隨著稍後首屆西湖博覽會的舉辦,本就興旺繁盛的北山路愈發烈火烹油。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從西湖博覽會橋看向寶石山與北山街

1929年6月6日至10月20日的首屆西湖博覽會,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與文化振興的一次盛會,它也標誌著浙江經濟開始走向廣闊的世界舞臺。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為了辦好這次博覽會,當時主政浙江的國民黨元老張靜江等人,借鑑了國外發行獎券的辦法以解決資金籌措的問題,並徵用了北山路大量的私人別墅、寺廟庵堂,來作為陳列館的館址。如工業館就設在抱青別墅、王莊、菩提精舍一帶,而特種陳列所則位於寶石山麓的堅匏別墅、大佛寺和留餘草堂等處。同時,還新建了工業館、大禮堂、跳舞廳、博覽會橋等一批建築,北山路現在的格局,基本奠定於彼時。 歷史證明,會展業,重要會展對杭州城市發展總是帶來巨大機遇,成為城市發展的驅動引擎。同樣,會展業,重要會展對杭州城市發展也會帶來巨大挑戰。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菩提精舍(左)抱青別墅(右)一隅 老照片提供:章勝賢

由於準備充分,西湖博覽會獲得了空前的成功,137天時間裡,參觀人數達到2000餘萬。更重要的是,杭州的城市基建也因博覽會的舉辦,得到了一次質的提升。馬路寬了,路燈亮了,自來水通了,岳墳至靈隱的林蔭道開拓了……這一切,都在無形中推高著北山路的地價。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1929年,從寶石山俯瞰西湖博覽會,湖中長橋即為西湖博覽會會場木橋

當時負責承建西博會部分場館的上海營造商陸人希,因被西湖的美景所打動,在博覽會場館完工後,毅然與兩位鐵哥們共同湊資兩萬多銀元,在葛嶺置地兩畝,建造了一座兩層、四開間、兩進深的花園洋房——義廬,取意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不過,對於這兩萬多銀元是否全為地價支出,相關文獻並無明確記載。像仲向平就認為,義廬位於葛嶺山麓,買的又非寺院熟地,所以這兩萬多塊中,很有可能包含了平整山地的工錢。

但不管怎麼說,此時北山路的地價,較20年代初期,已確乎上了一個大大的臺階。到了30年代中期,北山路一帶的地價更是達到:聖塘路至望湖樓、斷橋口,以及秋水山莊西側招賢寺至東山弄這首尾兩段,2000-2500元大洋/畝;而孤雲草舍所在的斷橋口至招賢寺段,則高達4500-5000元/畝。 按照仲向平的研究,當時一元大洋大致相當於如今的七八百元人民幣。以此折算,孤雲草舍這塊地的價格此時已經超過千萬,比劉湖涵當初買進時漲了有7、8倍之多。 事實上,二三十年代北山路地產交易的活躍,不僅體現在價格的一路攀升上,其交易方式的靈活多樣,恐怕也會令今天熟悉了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樓面價、銷售價這套流程的投資者感到吃驚。當時的人們買地蓋樓,既可以一次性買斷土地所有權,也可以以租代買,獲取土地的長期使用權。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1932年3月2日,閒地庵住持淨輪法師租地給史量才的協議,中間人為海上聞人王曉籟,照片提供:仲向平

像大名鼎鼎的秋水山莊,便是史量才向閒地庵“租”地所建。“城市秘密”找到了當年閒地庵住持淨輪法師租地給史量才的協議,協議顯示,史量才為租該地建築山莊,除預付給閒地庵5000元“以息作租”外,此後每年還需支付租洋200元。

更有意思之處在於,雙方“議定期限為70年”,不知道如今70年產權的年限劃定,是否就是從這裡受到的啟發?至於協議接下來規定的,“如期限屆滿,地上權人必要時得請求延長,所有權人不得拒絕”,或許也為如今我們解決土地年限到期後“怎麼辦”,提供了思路。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秋水山莊的房地所有權登記申請書,老照片提供:仲向平

遺憾的是,這份協議簽署短短兩年零八個月又十一天後,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便被特務槍殺於從秋水山莊返滬的路上,從而為這部北山路地產史畫下了一道深深的血痕。

此後秋水山莊每年的租洋由誰所交,作為女主的沈秋水與閒地庵有無重訂協議,這些細節都已湮滅在歲月的塵埃中。人們能記起的,只有葬禮上沈秋水縞素撫琴的模樣,以及史氏那句“山中歲月無古今,世外風煙空往來”的絕唱。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沈秋水和史量才結婚時的照片(上)、史量才去世時沈秋水在葬禮上撫琴(下)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30年代的頭幾年,是民國難得的一段“黃金時期”。經濟的穩步發展,工商業的日臻繁榮,以及人口的不斷湧入,都一步步地推高著北山路的地價與交易頻次,並在1935年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像陳布雷、楊虎城、馬文車甚至蔣經國等國府大員,相繼在西湖邊修築別院。那些年,經常能看到這樣有趣的場面:一到週末,南京國民政府的達官貴人要麼回上海,與家人團聚;要麼去杭州,與情人幽會。而上海的大亨名流們,則紛紛跑到西湖畔來消遣度假。由此,南京、上海與杭州之間形成了一種非常特殊的三角時空關係。

與這些人的躊躇滿志、風光無限不同,當初一手主導西湖博覽會,帶火北山路的張靜江,此時卻因與蔣介石的政見不同,而日益被邊緣化,並逐漸遠離政壇。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張靜江與其家人

同樣出身南潯“四象”之家的張靜江,早年便投身革命,因鉅額資助同盟會,被孫中山稱為“革命聖人”。同時,張也是蔣介石口中的“革命導師”。正是藉助張靜江的步步扶持,蔣氏才逐漸登上了國民黨的權力頂峰。

然而北伐成功以後,張、蔣二人卻在“剿共”還是建設的問題上出現巨大分歧,張靜江也因此被後起的“四大家族”逐漸排擠出中央權力的核心。心灰意冷之下,張想起了杭州的那一抹湖光山色。1933年6月21日,張靜江、朱逸民夫婦花8200元大洋,向智果寺住持買下了禪寺西邊一塊4.5畝的土地,並在其上修建起兩棟磚石結構歐式風格的兩層小樓,取名“靜逸別墅”。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靜逸別墅現照

相較同時期的省廬、潤廬、東山別墅,靜逸別墅不到2000元一畝的地價可謂相當便宜。但這中間是有原因的。主要在於靜逸別墅是坐落在葛嶺山腰上,而山林地價較之臨街土地,本來就要便宜很多。按照當時的市價,葛嶺—寶石山北坡面向黃龍洞一側的山地,每畝只需要幾十元,而南坡朝向西湖一側的山間土地,也就不過幾百元一畝。再者,張靜江又是直接向智果寺買的熟地,土地已經過寺裡平整,所以也省卻了平整土地這項開支。

只是,買地便宜,建別墅卻並不省錢。仲向平曾聽張靜江家族的後人說起,當年整個靜逸別墅建造下來,花了近十萬大洋。

這裡面的花費,大頭自然是用在別墅本身的營造上。作為南潯巨室子弟,張靜江對建築有著極高的審美,對用材更是極為挑剔。據說靜逸別墅所用的木材、燈具等,均系歐美進口,就連水泥用的也是法國產的罐裝水泥,一罐只有幾公斤,價格極其昂貴。至於別墅地平,更是由人工水磨而成,這也是為什麼歷經了八九十年的風吹雨打,靜逸別墅至今仍保存完好,顏值不減的緣故吧?如果讓宋衛平以這幢別墅作為品質對標,綠城以及杭州的房地產品質是不是會愈發考究?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從山腳通往靜逸別墅的寬大臺階

另外,由於房屋位於半山腰,而張靜江又是個蹺腳,上下山都需要人抬轎,所以又專門從山下大門到山腰別墅,修建了二三百級特別寬大的臺階。孰料這樣一來,卻擠壓到了東邊“抗元英雄”陳文龍墓的空間,而遭致智果寺裡一干對此樁土地交易並不知情的僧眾強烈的不滿與抗議。

儘管有此插曲,但總的來說,淡出政壇的張靜江還是在靜逸別墅裡度過了一段安寧和祥和的時光。在這期間,他的主要精力開始轉向經濟調查,後來還出版了一部《中國經濟志》。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從靜逸別墅眺望西湖 老照片提供:章勝賢

然而,美好的日子總是短暫的。

1937年7月7日,盧溝槍響,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民國地產的黃金時代嘎然而止。與北山路上許多別墅的主人一樣,在日軍攻佔杭州的前夕,張靜江一家告別靜逸別墅前往漢口,又從漢口轉道香港,搭海輪去了瑞士、美國,最終消失在了中國歷史的沉沉暮靄中。

當年苦心孤詣營造的房子,在大時代面前,都成了不得不放棄的身外物,徒留下兩棟空空的別墅,述說著往昔的崢嶸,見證了此後的滄桑。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抗戰的硝煙持續了整整八年。據說當時為了防範日機的侵擾與轟炸,杭州城內不少地方都佈設了高射炮和高射機槍。葛嶺—寶石山是否也是一處防空陣地,目前尚無確切的資料佐證。但尋訪舊跡時我們發現,在寶石山南坡,堅匏別墅和關岳廟牌坊之上,有一處石頭砌起來的平臺,撥開平臺的雜草,能看到幾個用水泥和石塊砌成、頂端呈圓形的坑穴,圓弧中間立著一個石墩,不知道是否為當年架設高射機槍的戰壕?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寶石山上的疑似戰壕

但一個確認無誤的事實是,抗戰期間,杭州的地產交易始終處於蕭條狀態。整個北山路有名字記載的別墅,幾乎沒有一幢建於那幾年。

好不容易熬到抗戰勝利,本以為可以重新過上安穩的日子,結果國共又掐上了。但因為杭州地處後方,起初人們並沒有感受到時局的嚴峻,一些人,像知名畫家趙無極在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的同屆同學龔文千,就以為還可以像30年代那樣,購地建房,然後賣個好價錢。

60多年後回憶起這段往事,龔文千感慨萬分。1946年,28歲的他再次回到杭州。看到藝專的不少教授,如林風眠、吳大羽、蔡威廉、雷圭元等,在湖畔、玉泉附近都有房子,龔文千也動了造樓的心思。

他與同學袁力丁商量,對方也有定居西湖的想法,而且恰好在岳墳街李公祠對面(現北山街97號)有塊土地。於是二人一拍即合,開始了造樓工程。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北山路97號別墅,現在一樓是社區用地,二樓依然住著龔老後人

這棟兩層小樓,他倆前後造了四五年。由於手頭拮据,房子造造停停,有錢了就買材料,花完了就擱在那裡。原本他們打算造好後賣掉,賺了錢再去造新房子。結果蓋著蓋著,變天了,房子不能買賣了。後來,袁力丁家被定為地主,他的那部分房產也因此充了公。守著別墅一半產權的龔文千決定,不折騰了,安耽住下來。

而這一住就是60年,在這裡,龔文千迎來了自己的兒子,送走了自己的妻子。2009年,面對前來採訪的媒體,91歲的龔老笑稱,自己就是個“西湖老住客”。

與龔文千不同,沈秋水在史量才死後便離開了秋水山莊,遁入空門。1951年,她更是將山莊的所有權轉讓給了上海總工會,成為工人休養所,接待過不少勞動模範。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秋水山莊轉給上海總工會後成為工人休養所 老照片提供:章勝賢

“城市秘密”找到了當年沈秋水寫給杭州市民政局,申請完成轉讓手續的函件。在這份字據上,沈秋水鄭重地署上了“史沈雙清”這個名字。據仲向平說,那個年代人們買地賣房大多使用化名,像沈秋水就有好幾個名字,其中“史沈雙清”這個冠了夫姓的名字,只有在特別正式的場合才會用到。由此也可看出,沈秋水對於這次房產轉讓的重視。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1951年,沈秋水將秋水山莊轉讓上海總工會致杭州市民政局函, 老照片提供:仲向平

許是心願已了,再無牽掛,在秋水山莊轉為公有的5年後,沈秋水在杭州辭世。這處她與史量才的愛巢,後來同劉家的孤雲草舍等一道,合併入新新飯店,成為這家百年老店的一部分。而龔文千、袁力丁的97號別墅,也在2005年成為杭州市級文保建築。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秋水山莊圍牆,2016年還曾因這段牆面重新修葺粉刷引來很多人的關注討論

在此之前,中斷了近半個世紀的土地交易已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重新恢復。而杭州也憑藉自身獨特的山水環境、建築品質與購買實力,在全國地產市場名聲遠播。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北山路民國建築信息表 “城市秘密”整理

但這一切,已與成為“歷史文化街區”的北山路沒啥關係了。後者猶如一位看慣了秋月春風的白髮漁樵,靜觀群動亦無言,至於那些崢嶸往事,都已被打包進了周遭寺廟的晨鐘暮鼓聲裡。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參考文獻:

[1]《西風東漸背景下的杭州北山街民國建築藝術解構》賈奕明、陳瑩、周景崇,《藝術生活》2016年6月15日

[2]《西湖老住客》杭州日報2009-03-03

[3]《上世紀杭州春遊地圖》青年時報,2014年4月9日

[4]《圖說首屆西湖博覽會》趙大川編著,西泠印社出版,2003年8月第一版

[5]《被命運選中的房子》杭州日報,2013年1月6日

[6]《近代杭州圖集》杭州市檔案館

杭州北山路地產史:那些“西湖老住客”的百年風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