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越南能否代替中國?他們自己給出了答案

當我們談到製造業我們會想些什麼?

麻木、呆頭呆腦的操作員工正在操弄著流水線上的工具,完全機械化的動作讓人察覺不到一絲生氣。

或許這是大多數人對於中國工廠的刻板印象,但實際上這樣絲毫不受重視,毫無社會地位的工種確實國家經濟實力的根基。


越南能否代替中國?他們自己給出了答案


中國自20世紀初開始被人稱為世界工廠,到如今,世界上只有我國才具備世界上最全最完整的製造產業鏈。

當他國向我們輸入文化、意識之時,我們輸出的卻是製造業心得。

前段時間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美國工廠》十分火爆,隨後所引發的輿論討論潮流量更大。

期間關於工會是否被需要的議題一度被擺上檯面。

就在我國對工會展開討論之際,我們隔壁承接了不少外資轉移出去的製造業務的越南卻發生了一些令人值得深思的事情。

我們要漲工資

據勞動與榮軍社會部最近上呈政府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發生67起罷工事件(同比減少1起),集中在南部各省(隆安22起,同奈18起,平陽13起,本市6起)。

值得關注的是,各民營企業發生罷工只佔17.9%,其餘82.1%發生在外國直接投資


的企業(FDI),為首的是韓國企業和中國臺灣企業(均發生16起),中國大陸企業10起,日本企業4起。


越南能否代替中國?他們自己給出了答案


最近幾年,越南的工資上漲非常迅速,幾乎每年漲20%。2019年越南的最低工資是1237元人民幣/月,工廠員工平均實際拿到手約2200-2400元,企業家們普遍預計7年後就能和中國持平。

為何越南的工資漲得那般快?究其原因,背後有工會撐腰!

因為他們有強大的工會,動不動就罷工。幾乎每次罷工都能達到漲工資、縮減勞動時間等目標。福耀玻璃在美國設廠時用盡一切辦法阻止工會成立,原因就在這裡。


越南能否代替中國?他們自己給出了答案


曹德旺曾說過,不允許工廠內出現工會,如果出現,自己寧願關門回國。

可見,身為大企業家的曹德旺對工會視如蛇蠍。

現在越南法律規定,一年加班上限是200小時,可以說是未富先懶!不但和中國沒法比,甚至比中國臺灣的加班時間還少。因為這幾年遭遇的罷工太多,成本上漲,目前寶成已經決定不再繼續向越南投資了。


越南能否代替中國?他們自己給出了答案


四年前,當時有一家廣播電視臺的記者就中國鞋業向東南亞和非洲轉移問題對我做了一段語音採訪:“目前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發展勢頭還是很猛,但成本也是在逐漸上升,終有一天會到達臨界點。個人認為可能在5年左右,其人力成本便會感到較大壓力。。。。。。華堅集團在非洲的鞋業佈局,指引了未來鞋業轉移、發展的一個方向,它其實是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

2018年越南基本工資調漲6.5%,是過去十多年最低的調幅,但過去每年大多以兩位數剛性調漲,以致越南基本工資在過去20年來已經上漲超17倍。

越南的人工成本漲得那麼快?越南經濟的發展跟得上嗎?

靠不住的人口紅利

一個國家想要發展,人口是最關鍵的因素。

無論是生產還是消費,或是流通,每個環節都必須要有人參與。一個有著人口紅利的國家必定是存在相當大的發展潛力的,但是潛力是否真的能兌換成實力,那就要看中途是否會夭折。

越南之所以能夠在中國人口紅利即將耗完,人力成本大幅上漲之際承接一部分來自於中國大陸的製造業,究其原因主要是有著相對充足的人口紅利(相較於中國的人力成本,較為充足的勞動力數量),距離中國大陸近,越南當局的改革開放政策及稅收優惠。


越南能否代替中國?他們自己給出了答案


但這其中那條才是最吸引資本家們的呢?

毫無疑問,是人口紅利。

但是這次精明的資本家們失算了,越南的人口紅利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享受。僅僅是罷工就足夠各大工廠吃一壺了。

再者,近些年來遷往越南的大多數是低端製造業,這些製造業雖然能夠帶動較大人群的就業,但目前來看顯然已經不大適合我國的現狀。

低端製造業多是成本導向型,基本上哪裡成本更低就跑到哪裡去。

有人說為何不把一些低端製造業遷向中西部。要知道辦企業都不是搞慈善的,公司是以盈利為導向的組織。


越南能否代替中國?他們自己給出了答案


以在廣州聚集的紡織工業為例,他們大多數會造成比較大範圍的水汙染,有時候製衣廠、洗水廠等都聚集在一起,這也是現代工業發展的一大特色。若是單獨一家遷到中西部,但其他的配套廠家卻在別的地方,不說時間,單單是成本就已經比在沿海地區要高了。

而且中西部的環境終究比不得沿海地區,溼度、溫度等就是很大的問題,而越南在環境方面與中國沿海地區有較大的相似度,綜合種種原因,低端製造業遷往越南並不難理解。

有人會擔心,當越南承接了低端製造業,那麼是否在不久之後就會像中國當年一樣,承接一些中高端製造業呢?

但暗示不大可能。

僅僅是現在,越南的人力成本就比較高了,估計還未等到其真正消化那些低端製造業,那些因成本因素前來的資本家們就要跑到其他地方去了。

因為越南47%的人是小學以下文化程度,高端人力資源和中國無法競爭。讓他們組裝可以,想研發,還有很多課要補。


越南能否代替中國?他們自己給出了答案


比如,因為貿易戰的影響,美國汽車商想把零部件從中國移往越南生產,但是他們在越南根本找不到相關配套,所以只能老老實實在中國做。就連特斯拉也來中國生產了,因為在美國無法按計劃實現規模量產。

金融危險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應該還記得在上世紀末的東南亞金融危機。

在東南亞諸國之中,受影響最大的、損失最慘重的自然是泰國。直到如今仍然有些人將泰國的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歸咎與索羅斯,但要知道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若是泰國金融系統沒有問題的話,索羅斯這幫國際禿鷲也不會吃飽了沒事做去搞一個國家,得不償失。


越南能否代替中國?他們自己給出了答案


截止2017年,越南自己也有1300多家國企,聽上去很嚇人。但是越南1300家國企總資產,只有855億美元,其中還有500億美元總負債。越南國企負債額度是自有資金的是1.56倍。越南外匯淨儲備大約400-600億美元之間。

奧運會之前越南盾和人民幣的匯率,還是2000:1.十年後的今天,越南盾已經跌到3400:1了。更關鍵的是,越南的gdp增長率,也維持在6%上下。而越南國內銀行利率大約是4%——7%。

越南去年gdp增長,約等於通脹。

2008年,越南已經在貨幣危機邊緣走過一遭。3月下旬,越南盾急跌,截止5月30日,跌幅近 27 %。在遠期匯率預期的NDF市場上下跌更為猛烈。5月下旬,越南股市全面下跌,至5月30日,胡志明指數比年初下跌 5 %。當年5月,越南貿易赤字達 14 億美元,5月份的通貨膨脹率達 25.2 %。


越南能否代替中國?他們自己給出了答案


這些教訓促使越南著手建立穩定、謹慎、有效的貨幣政策系統,抑制信貸過快和過度增長。這一宏觀審慎政策最明顯的成果就是控制住了越南非金融企業槓桿率上升過快的勢頭,促使2010年國內非金融企業槓桿率見頂114.7之後連續回落,直至2013年才重新上升。2016年國內非金融企業槓桿率為124%,遠低於泰國1995年的138.8%、1996年的146%和1997年的166.5%。

這些教訓使得越南對待金融風險非常謹慎,前些年的越南盾貶值也直接促進了近幾年越南經濟高速發展的利器,但是這樣的優勢能夠存在多久呢?

今年1月份商業銀行越盾對美元匯率相助上漲,到二月中旬一度迫近越南央行設定的匯率上限,此後匯率回落。3月20日,匯率報價為1美元兌換22820越盾,比去年同期上漲0.13%。 黑市匯率價格在2月中旬一度達到1美元兌換23000越盾,此後回落到與商業銀行同期匯率水平。越南央行3月20日的參考匯率價格向上調整0.47%。


越南能否代替中國?他們自己給出了答案


在大概率上越南的匯率將會保持持續的上升,這主要來源於兩個因素。一是集權政府對於經濟增長的追求,勢必會促使信貸的大面積投放;而是貿易順差的持續,勢必會引起大國對其態度的變化,而越南作為一個小國,面對大國幾乎沒有反抗之力,其匯率不可能長時間保持在當前的水平。

結語

《偉大的中國工業革命》作者文一教授說過,發展中國家要啟動工業革命,必須首先經歷一個原始工業化的階段,必須先把大部分人口組織化起來。

但這是最初狀態的工業革命,當經濟發展更上一個臺階時,單純是人口的堆砌已經無法幫助經濟在質上有所提升,產業升級在所難免。


越南能否代替中國?他們自己給出了答案


要知道, 低工資並不是優勢,而是一個國家產業難以升級、勞動力技術難以提高的障礙。產業不斷進步的過程就是資本不斷代替低端勞動的過程,也是技術不斷進步的過程。

所以,科研才是發展的根本動力。

越南雖承接了我們部分製造業,但是不足為慮,我們應當在中高端製造業上傾注更多的資源,我們的對手從來都不是越南,而是佔據著高端製造業的歐美。

如何在存量時代開闢屬於我們自己的自留地,這是我們在經濟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我們相信,中國將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