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騰訊阿里都栽跟頭了

騰訊阿里都栽跟頭了

最近聽朋友說,墨跡科技IPO被否了,這家公司的核心產品就是“墨跡天氣APP”,小組以前也還有些印象,今天就帶大夥來看看它的招股書。

騰訊阿里都栽跟頭了

墨跡科技招股書披露的股東陣容十分華麗,實控人金犁持有了34.63%的股份,第二大股東是阿里創投,持有了15.5%股份,除了阿里外,持股5%以上的股東還有險峰系、創新工廠系、上海盛資等,創新工場的背後有騰訊和巨人網絡,上海盛資的背後是陳天橋的盛大系,不過這樣華麗的股東陣容並沒有給墨跡科技鋪平上市之路。

騰訊阿里都栽跟頭了

墨跡科技成立於2010,僅在6年後,就在創業板提交了招股書,等待三年後,只得到了IPO被否的消息,這裡面的具體原因還是要從墨跡天氣的業務模式說起。

墨跡天氣的經營模式屬於互聯網行業典型的“免費+廣告”模式,先通過“墨跡天氣APP”提供免費的天氣預報等服務積累用戶流量,然後通過投放廣告獲取收入,這個模式大家是否感覺很熟悉?

在流量端獲取用戶的渠道上,墨跡天氣擁有線上和線下兩種推廣渠道。線上推廣主要就是花錢在各類應用商店、移動應用、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內展示墨跡天氣 APP;線下推廣主要就是與手機廠商合作,預裝墨跡天氣APP到手機裡面。

而在另一邊的廣告端,墨跡天氣的廣告主分為兩類,一類是大型品牌企業,主要包括大眾汽車、通用汽車、迪士尼、伊利、歐萊雅、中國聯通、三星集團等;另一類是看重投放效果廣告主,一是廣告交易平臺,如騰訊廣點通等,二是追求流量導入的平臺,包括淘寶、京東、58同城等。

墨跡科技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9月的收入分別為1.27億元、2.1億元、2.23億元,其中來自互聯網廣告的收入佔比分別為98%、99%和99%,

收入結構十分單一。

同時,公司收入保持了高速增長,從2013年的0.18億元增長到了2017年的3.1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00%;同時,公司的業務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17年甚至接近90%。

騰訊阿里都栽跟頭了

天氣服務並不是什麼剛需,硬件廠商可以輕易進入這個領域,很多大流量的APP,也提供此類服務

,比如小米的小米天氣、各類瀏覽器自帶的天氣功能等,這樣看下來,墨跡天氣的商業模式壁壘並不高,那麼這樣的收入增長速度和高毛利率能否一直保持下去,是受到質疑的關鍵點。

另一方面,公司的客戶包括了阿里、騰訊等大平臺,這些客戶直接或間接的與公司存在股權關係,同時也是公司的供應商,比如公司與阿里的關聯交易佔2017年1-9月收入的5.26%,同時公司向阿里的採購金額佔到營業成本9.16%,關聯交易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會影響公司的業績獨立性。

除了商業模式、關聯交易外,在發審委的詢問中,還包括了墨跡科技的兩個“黑歷史”。

一是業務合規問題,墨跡科技的網站和APP存在未經其許可違規發佈互聯網新聞信息,被責令限期整改的情形,還存在在取得《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之前,發佈藥品廣告的情形。

二是用戶隱私問題,墨跡科技通過自主收集及第三方途徑獲取用戶數據及標籤,並利用數據進行商業化變現,在2019年時,被APP專項治理工作組要求就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

墨跡天氣的CEO金犁在IPO被否後給員工發的內部信裡表示,除了創業板,港股和美股都是潛在的資本登陸機會。不過回到商業模式的本質上,墨跡天氣所處的賽道是典型的低門檻易複製,公司沒有足夠深的護城河,錯過了這一波風口,不知道下次上市是什麼時候呢?

騰訊阿里都栽跟頭了

1)國務院的領導最近在重慶市調研時強調,要持續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加大研發投入,在汽車關鍵零部件上實現突破。汽車行業現在整體銷量還承壓,大家都在等行業的拐點,相比與整車汽車,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業績彈性更大,尤其是汽車電子,可以仔細看看。

2)華為今日發佈2019年三季度經營業績,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10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4%,淨利潤率8.7%,這個體量配上這個增速,相當不錯了,給產業鏈上帶來的機會不言而喻。

3)中國足協宣佈,下賽季中超由職業聯盟管理,中國足協不再持有中超聯盟公司未來的股份,對聯盟的組建持充分支持的態度。下一賽季聯賽的日常運營,中國足協不再參與,聯盟自己組織管理,中國足協僅對重大事項進行監管。怎麼說呢?拭目以待吧。

4)安踏體育公佈了最新的運營數據,十分不錯,之前遭到質疑的FILA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與2018年同期比較錄得50%-55%的增長,其市值也突破了2000億港元,創了歷史新高,一路被看空,但是越走越牛,也是挺有趣的。

5)蔚來汽車美股盤前出現了一定的下跌,因為稍早前有傳出浙江吳興區已停止與蔚來汽車進一步洽談“50億元融資”相關事宜的消息,蔚來這一波可能有點難過。

騰訊阿里都栽跟頭了

私信回覆【投資】與摸魚小組一起暢聊產業趨勢、漫侃公司財務

查看摸魚小組歷史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