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晨云说春秋:一个乡野民夫却指挥鲁国军队两次大败齐国

晨云说春秋:一个乡野民夫却指挥鲁国军队两次大败齐国

晨云说春秋:春秋列国争霸,群雄并起,各国君主为了争霸的需要,不得不任用各种人才。朝堂之上的高门显贵已无进取之心,抱残守缺者多于锐意进取之士。原先乡野之中的粗鄙野夫曹刿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而指挥千军万马,于长勺打败齐国鲍叔牙。曹刿的名言“肉食者鄙”,不仅显示了依侍才智,蔑视权贵,不拘礼法之风,也让历史记住了这位乡野达人。

鲁庄公九年(前685),庄公第一次出征便在乾时被齐军大败,庄公一直寻觅机会以报乾时战败的耻辱。齐桓公将管仲从鲁国押解回来居然拜其为相国,庄公后悔当初不听从大夫施伯的劝说:如果不能利用管仲,那么就应将其杀掉。战场上的失败已让庄公颜面尽失,而且还将济世安民的旷世奇才亲手交给了自己的仇敌,外交场上又输了三分。庄公摩拳擦掌,准备再次进攻齐国。

晨云说春秋:一个乡野民夫却指挥鲁国军队两次大败齐国

齐桓公刚刚即位,虽然获得了国中国民、高民等大族的支持,但是尚未获得民心与民望,极其需要一场战争来树立政治威望。上次乾时之战,齐军轻易取胜,于是齐桓公便想,与其让鲁军再次攻入齐国国境,不如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一来教训一下庄公,灭灭鲁国的锐气;二来可以在国内外树立自己的威望。新拜相国的管仲反对桓公刚刚登基便对外用兵。桓公不听,命鲍叔牙率军进攻鲁国。

鲁庄公十年(前684)春,齐国出兵征伐鲁国。鲁庄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里很是惊惶,便问大夫施伯:“齐军来犯,我应该怎么应对?”施伯对庄公说:“非常时期需要非常的人才,臣向您举荐一位治国之才。此人名叫曹刿,虽然他从未当过官,但是博通古今,很有治国得才能。”随后,施伯便前往邀请曹刿入朝共商国是。曹刿的乡邻没想到自己身边居然住了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朝中的高官显贵前来请他出山。邻居们跟曹刿开玩笑:“有那些天天吃肉的人谋划国事,你去干什么啊?”曹刿满不在乎地说:“肉食者鄙,他们脑满肠肥,目光短浅。”

晨云说春秋:一个乡野民夫却指挥鲁国军队两次大败齐国

曹刿到了朝堂之上,问庄公:“您依靠什么作战?”庄公答道:“衣、食之类的生活资料,我不敢独自一人享用。肯定与众人共同分享。”曹刿摇了摇头说:“这些都是小恩小惠,况且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您的实惠的,所以百姓不会跟从您打仗的。”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器、币帛不敢擅自增减,至真至诚地祭拜神灵、祖先。”曹刿还是摇了摇头,“一念之诚,不会感动神灵的,上苍难以赐福于您。”庄公见状有些着急,说道:“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便我不能彻底清查,但是每次审理案件必据实论处,以求公正。”曹刿闻后,露出了笑容,“这才是君侯最应该做的,也是百姓最需要的。既然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百姓必定为君侯死战。如果鲁齐开战,我请愿参战。”

庄公听了曹刿的高论,自信满满地率军迎击齐军,双方在长勺(鲁地,在今山东莱芜东北)对阵。齐军刚刚在乾时大胜鲁军,因此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有些看不起鲁军。鲍叔牙一看齐军阵容齐整,急于进攻,试图一举大败庄公于长勺。鲍叔牙命令击鼓进军,庄公见到齐军开始进攻,便要命令鲁军击鼓迎击。曹刿说:“君侯,稍等。齐军士气正高涨,此次进攻意在一战而胜,您还是以静制动为好。”于是庄公命令鲁军严阵以待,齐军虽然锐意进攻,但却难以攻破鲁军稳如泰山的阵地,齐军第一次猛烈的进攻被抵挡回去。

晨云说春秋:一个乡野民夫却指挥鲁国军队两次大败齐国

齐军撤回阵中,休息片刻,便再次击鼓进攻。鲁庄公又要命令击鼓对阵,曹刿说:“君侯,别忙,静观其变。”于是汹涌奔来的齐军面对又是沉默抵抗的鲁军,最后没有办法攻破鲁军构建的防线,只能又一次撤回去。双方就这样对峙着,鲍叔牙心想:难道上次鲁军被打怕了,一点儿士气都没有?齐军求胜心切,鲍叔牙再次击鼓进军,但是齐军进攻了两次之后,将士有些疲惫,以为鲁军还是不敢出击,开始滋生了轻敌思想。面对齐军的第三次攻击,曹刿对庄公说:“破齐正在此时,请您击鼓进攻,必胜齐军。”于是庄公下令击鼓进攻,憋了一肚子火气的鲁军将士奋力冲杀,结果齐军溃败,死伤无数。

庄公命令鲁军乘胜追击,曹刿说:“稍等片刻。”曹刿登上战车远眺一番,又从战车上下来看了看地,然后说:“追击吧。”于是鲁军倾力掩杀过去,一直追出国境好几十里。战争结束后,庄公对曹刿的战略战术颇为不解,向曹刿请教:“先生为何在齐军三鼓之后才让我军击鼓进军呢?”曹刿答道:“击鼓是为了鼓舞士气,士气旺盛就会勇猛冲锋,所以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的条件,也是稀缺的资源,必须善加利用。第一次击鼓,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则士气已尽。我们不击鼓是为了积蓄士气,而齐军屡次击鼓则是在消耗士气。我们以高涨的士气对抗低落的士气,能不取胜吗?”

晨云说春秋:一个乡野民夫却指挥鲁国军队两次大败齐国

庄公又问道:“先生为何刚开始不让追击齐军,而是望了一下远方,察看了一下地面?”曹刿答道:“齐国是个大国,大国用兵多用计谋,我害怕我军中了齐军的埋伏,我登上战车看见他们战旗不整,察看他们留下的脚印和车辙极为凌乱,因此可以断定齐军是溃逃而不是诱敌深入,所以请大王追击齐军。”长勺之战,齐军落败而逃,齐桓公觉得脸面无光,决意要压服鲁国。于是齐桓公联合宋国,再次侵鲁。鲁军应敌,先打败了士气不振的宋国,鲁庄公射伤并俘获了宋国大将南宫长万,此役以齐宋联军的失败告终。

庄公既已击败齐宋联军,但是与齐宋两大国交恶对鲁国的确没有好处,为了将战场取得的胜利尽快转化为政治的优势和外交威望,鲁庄公于第二年当齐桓公迎娶周王室之女的时候,亲自为齐桓公主婚;宋国发生严重水灾,鲁庄公派人前去慰问。鲁国与齐宋两国捐弃前嫌,重修旧好。南宫长万为鲁庄公所俘,但是庄公怜惜其勇猛过人,没有杀害南宫。

鲁宋两国重修旧好,庄公便把南宫送回宋国。回国之后的南宫长万屡次遭到宋闵公的讥讽,刚开始南宫隐忍不发,委曲求全。后来周庄王驾崩,南宫长万主动请缨前往周王室吊唁。宋闵公又一次讥笑南宫:“难道我宋国没人了吗?让一个俘虏去丢人现眼?”战败被俘已经是够失颜面的了,宋闵公屡次在南宫的伤口上撒盐,不顾及南宫的颜面尊严。这一次南宫爆发了,把宋闵公暴打一顿,结果闵公当场毙命。真是君戏臣以言,臣戏君以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