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如何看待南开大学教授称相声段子《探清水河》为窑调一事?

娱扒府


现在的一些专家,教授,博士们,简直就是一群不学无术之徒,沽名钓誉之辈,是知识分子中间的害群之马,文人的体面被你们丢的一干二净!



相声本身就是民间艺术,发源于街头巷尾之间,相声初衷就是供人娱乐消遣,逗乐解闷的,而有些人却非要从相声中学到点什么,事实上早些年的时候确实也有人这么做了,他们把相声“去其糟粕”,搬上舞台,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相声差点卒于他们之手。

如果想学到点什么你们为什么不去看书呢?为什么还要来听相声呢?


甚至于前两天的时候一对博士夫妇居然创立了所谓的“公式相声”,看过他们的表演之后,我才察觉到我还是高估这帮人的下限,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他们是没有下限的。

他们是一群自视甚高的人,也是一群眼高手低的人,更是一群脱离了群众的人,关于他们的“神段子”江湖中间从来就没有断过,比如

“不能空腹吃早餐”,

我曾经一度怀疑他们是一群段子手,一群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段子手。一个知名大学的教授居然能说出这么无厘头的话,我是不能从学问上来反驳的,我只能猜测他们是故意秀下限博大家一乐而已,其实你们根本不用如此费尽心思的秀下限,因为你们本身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回去干点正事吧,如果实在是没有正事可干就老老实实的呆着,大家都很忙,不要出来给社会添乱了!


Arsenic醉人


大学教授不好好做学问,老来蹭热度,真的是没意思。《探清水河》经过德云社张云雷的改编整理,演出以后深受观众欢迎,比看那些明星的演唱会强多了。

从南开大学教授说《探清水河》是窑调就能看出来,他完全没有听过德云社的相声,也没有听过德云社张云雷唱的《探清水河》,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教授的样子在那指指点点,好像他是权威专家一样。 等他认真听了张云雷唱的《探清水河》之后,他如果还这么说,就只能证明他脑子有问题。

张云雷演唱《探清水河》真的特别吸引人,曲调优美,有中国传统艺术的美感,比看那些所谓的大牌明星的演唱会强多了,要不是张云雷唱《探清水河》,《探清水河》早就要失传了。



《探清水河》是流传于北京海淀区的一首叙事歌,内容类似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惨爱情故事,里面有一些男女相爱的情节,有个别歌词不太适合在公共场合唱,但是也绝对不是窑调的那种档次的。

张云雷唱的《探清水河》是经过整理改编的,歌词很干净的,没有任何不雅的地方,那个教授竟然说是窑调,一看他就没听过,你都没听过还在这说三道四的,真的是可笑。



教授怎么不说德云社把这些失传的民间曲艺流传下来功德无量呢,你怎么见不得别人的好呢?作为堂堂的教授,在那恶意诋毁一个受老百姓欢迎的民间曲艺,有意思吗?难道不是在蹭德云社的热度吗?


R娱记


甭管针对的是郭德纲还是别人,南开语言学院的教授这篇发在光明日报的文章,真是深得老一辈"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真传。



在中国,从来不缺这种躲在官媒背后伺机攻击某类群体、阴险滑腻的知识分子。

文革的火种和土壤也从来没有消失啊。

再说说《探清水河》,这首北京的小曲小调儿如今有过不少版本,每个版本讲的大体都是发生在清末民初,火器营村的爱情悲剧故事,而词的文字内容却并不相同。

有意思的是,《探清水河》第一次出现在荧幕上,是来自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张涵予饰演的杨子荣,为了融入座山雕土匪的团体,在庆功会上一边用枪打拍子,一边唱了几句这个小曲儿。还真挺有味道。


1、赵俊良版

这是一首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北京小曲儿。

这一版最有在老北京茶馆提鸟笼喝茶听江湖艺人台上唱曲子的惬意风味儿。但是因为北京小曲儿正统的唱法必须字正腔圆,不能倒字儿。

所以听着"硌耳",传唱度不高。

2、东北二人转版本

这一版的词比较长,很多小地方的二人转演员对这个小曲儿的诠释确实是以卖荤段子为主。

二人转版本,歌词要露骨的多↓↓↓

3、德云社版

包括郭德纲、岳云鹏、张云雷、陶阳、闫云达的版本,后面四个人,当然都是师承郭德纲。

郭德纲作为一个相声演员,他尽自己的能力对传统曲艺做了很多保护挖掘。他对《探清水河》的传统曲韵进行改良,删去了四更天所有18禁的黄段子部分。

这是德云社版本删掉的"四更天"部分↓↓↓

德云社这一版的传唱度相对更高,也符合大众的欣赏标准。

不知道那位说相声病了的南开教授又为了相声做了什么呢?

教授下面这段话简直是笑死人↓↓↓


我第一次听《探(叹)清水河》这首歌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既然父母无所谓孩子嫁给谁,把大莲嫁给小六不就好了,何必把俩人都逼死...( • ̀ω•́ )✧

相信大部分听过这歌的朋友,不知道它是"窑曲儿"之前,对着这凄凄惨惨的歌词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有任何"嫖客心理"联想的。

德云社删减后的歌词,一丝儿"色情"气息都没有,面对"净化"到这种程度歌词还能联想到妓院,教授的"文化造诣"也是很深了。


《红楼梦》和《水浒传》也曾是毒瘤毒草,艺术作品不问出身,但看给大众的呈现效果。

所以,《探清水河》这段老北京地道的小曲儿,就算真的曾被青楼姑娘们弹唱过又如何?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文\\硬核八卦 首发悟空问答 已维权 抄袭必究)


硬核八卦


真的很无语!

不知道这位所谓的专家到过基层吗?真的见识过中国的文化吗?还有文化传承吗?

就仅仅以非遗来说,有多少非遗的传承非常困难,很多文化面临后继无人,即便是咱们的国粹京剧,又有多少人在学习,在传承?还有很多没有申请上非遗的文化,都正在消亡!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杆秤大家记得吗?年龄稍微大一点的朋友可能见过这个东西,杆秤由于电子秤的冲击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很多年了,我知道我们这制作杆秤的老匠人已经快80了,但是没有人接班了,这门手艺失传了……因为不挣钱,因为没市场!但是那依然是千百年来和我们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那也是我们的文化,那是代表我们中国的文化。这位教授知道嘛,很多非遗,很多文化,都在消失,他还在污蔑别人用了很大的努力传承的文化低俗,怎么,天天和老外一样穿西装听音乐会,喝咖啡?那还是中国人吗?我们为什么是中国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文化差异,我们的文化积淀!屁事不做,还攻击做事的人!

我们亲眼所见我们这的非遗文化传承的艰难和传承后惊艳的效果,打铁花,罗卷戏,大铜器,提线木偶……为什么过年现在没气氛了,因为啥都没有了!但是这些非遗一上,别说现在的孩子没见过,年龄大点的有的也没见过!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大头剑客侃足球


大学里总是充斥着这种通病,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只知道空口批评,却提不出任何有价值的解决方式和建议。相声在低迷期,绝大部分相声演员都不再说相声,转战小品和其他领域的时候,哪个叫兽砖家提出来相声要高雅过?都快死了高雅个屁?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相声终于有点起色了,一个个又出来骂人,有意思吗?以前你敢相信相声会有人买票?会有这么多人去看?会有电视台专门为相声做台节目?相声已经活了,这就是老郭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功绩。有这么多人了解,喜欢相声了,才会有这么多相声演员来做这个事,才能遍地开花。你们呢?相声火了之后就不断地骂,却提不出任何有用的方法,也创作不了任何一段好听的相声,无非是蹭点热度,显示自己高大上罢了,而这种多是装逼。高雅不是装的,孙子才是。。你们有能力就去创作高雅的相声啊,既然你们认为大家都喜欢高雅相声,受众肯定多,肯定有更多人喜欢,你们创作就行了。所有文化的受众是不同的,有喜欢高雅的,也有喜欢低俗的,有听交响乐的,就有看毛片的,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没色过?苗阜的《满腹经纶》确实经典,都很爱看,但是这样的又有几段?而且还不是他自己创作的,揽自己身上?老郭整理了多少民间艺术,传播了多少民间文化,你们都视而不见?是选择性失明还是真瞎?另外,要骂人直接点名,在那里猥琐的某人某人,什么玩意,一看就不是正大光明之徒。一个个不要觉得自己多高尚,趁着相声在慢慢起步创作更多,传播才是最重要的,只知道张口骂人,你也没憋着什么好屁


逍遥浪子63743290


探清水河起初确实为窑调,郭老师在演出中承认过,但是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上到朝廷官员,下到匪帮马贼都喜欢哼两句。

但是惹争议的是歌词中的四更是描述一些男女之事的片段,郭老师更是直接说过四更不能唱。起初德云社要唱也只是返场提起民间小调时,作为普及才把经过整理的歌词唱出来,也是对传播内容的负责,同时也让大家知道知道有这个东西。

后来,张云雷唱过曲谱版本后,探清水河大火,从歌词来说以彻底删除打更时间片段,也让词彻底成为一段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故事。

经常观看德云社尤其是郭老师节目的人都会知道,郭老师整理过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也在台上把可以拿出来表演的尽量呈现出来,让大家知道有这个东西。(反正我是从他这里知道了还有这么多小调挺好听)。从本质上讲,这些东西并不是德云社创作者,只是作为一个收集者和普及者,经过再加工,剔除糟粕,把可以表演的部分普及来开难道不是一件挺好的事吗?

民间艺术本就是口口相传,经过郭老师这样整理,到下几代传承者身上估计都不知道探清水河有一个四更不能唱了,过去是窑调,那在过去《水浒传》《红楼梦》还是所谓禁书反书呢,现在不照样是文学名著。

我觉得这类东西要讲艺术性和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对同一个艺术作品的评价都不同,《三国演义》在现在是演义小说,在元朝一些军事将领把三国当军书看。我认为这就是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同一艺术作品的艺术性表现不同。那么探清水河经过在加工,把不符合当代审美和道德观念的东西剔除后普及有什么不对的吗?民间小调特有的韵味和表现手法难道不值得普及和传承?

最后,我想知道,这所谓的知名教授都没有名字吗?难道你叫知名?发个文章就写某某大学的知名教授,大学招谁惹谁了,替这些所谓知名教授背锅。也许是怕自己的言论引起网络言论对自己造成影响,那你不说名字,就就直接说"某教授"不行吗?不要动不动就扯上知名大学的旗号,你说什么经过大学内部的同意了吗?还有,探清水河没火之前你咋不说,发个文章说有某某民间小调是什么什么,不符合的当代的价值,审美,道德取向,怎么怎么地。现在火了,什么魑魅魍魉都跑出来反对这,反对那。

总结,日子过得太舒坦,找骂。


小孩子165517951


一首张云雷的《探清水河》让德云社出了一个偶像派,因为清丽的形象,许多年轻人通过关注张云雷开始喜欢上相声,也有人去了解北京小曲儿。

现在流传版本的主要描述大概就是流行于北京市海淀区火器营村的叙事歌,讲述了清末民初发生在火器营村的一个类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其实故事原本并不这么美好,就是今天就来说一下《探清水河》的演变历史。

现如今存世的版本最早是赵俊良先生的探清水河,大抵就是最初的版本,老先生原汁原味的北京小曲,原本的唱腔对现在的听众并不友好。故事原本讲的是有一对老夫妻,因为贩卖大烟,生不出儿子来,最后只生了一个闺女,叫大莲,人长得很漂亮却没人来上门提亲,结果,大莲自己深更半夜地跟一个叫小六的小混混私通了,父母颜面尽失,逼得大莲跳河,小六连夜探了清水河,小六回到家中也没了半条命。

民国年间的《探清水河》是对贩卖大烟的这个群体的戏谑,丝毫没有赞美爱情的意思,那个时代,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有符合自己观众的品味,才能获得打赏。民国街边百姓,要的,是子女的安分,不是自由恋爱还夜里私通。所以,《探清水河》最后,这样的狗男女一定是死的死、亡旳亡。这才符合街边观众的品味需求,并且可以用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们安分守己。

后来有了二人转戏唱版本的《清水河》,这个版本以唱腔的方式陈述了从天黑到天亮的私通过程,可能因为比较三俗,基本没有比较正式场合版本流传下来,大多以民间小舞台流传的方式保存至今。2014年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张涵予饰演的杨子荣混入座山雕的土匪窝子,杨子荣在第一次赢得土匪头子认可之后,带领一群土匪大唱的,便是这个《清水河》的小曲。在东北二人转中,这出小曲实际上是荤段子连篇的,等于是土匪们消遣解闷的东西,大雅之人连听一嗓子都觉得是对耳朵的污染,所以杨子荣会唱《清水河》,土匪们就觉得他更像是自己人了。

到这里,对于《探清水河》都还不是雅致的故事,郭德纲出于对传统曲艺挖掘和保护的目的,对《探清水河》有了一个较大的改版,对于原本故事中不适合登台演出的部分进行了删改,同时把故事结局也改成了梁祝那样的情形,大莲和小六双双投河,留下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更加符合现在观众的欣赏标准。郭德纲也在一场场演出中唱了这段《探清水河》,不过版本整体风格偏硬。

再后来,郭德纲的徒弟张云雷在曲中加入了吉他元素,唱腔中体现出了民谣的感觉,本身嗓音有偏绵柔,至此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了,促成了这首小曲在观众间流行。据说郭德纲在爱徒张云雷唱过《探清水河》后,自己就再也没有唱过《探清水河》,也算是对张云雷的偏爱和肯定吧。

最开始的版本真正表达的,实际上是底层艺术特有的对贩卖大烟人群的讽刺。郭德纲某种程度上为了能够多一个可以登台演出的曲目,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删改,打造了一个符合当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小段。不过这种故事的演变自古以来从来不鲜见,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白蛇传故事的演变,最早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一个残忍的故事。那个不惜违反天条,一心只求人间夫妻恩爱的白娘子,被自己的丈夫亲手用钵盂收服,并且,这个丈夫亲自化缘,修建了七层宝塔,镇压自己曾经的共枕人。后人在口口流传的过程中慢慢也变成了一个过程曲折、结局完美的人妖爱情故事。

叹清水河,凄美的故事总是更容易让人记住,也记住了张云雷。


欢迎大家关注头条号:以梦为马的小酒馆


以梦为马的小酒馆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北京小曲《探清水河》是窰调是不假,但是我想请问南开大学教授一个问题,宋词婉约派代表大词人柳永的词,基本上都出自勾栏酒肆,而且专门是写给歌妓的,并且都是歌妓唱给客人听的,您怎么看?

做为做大学问的教授,您应该能分的清歌妓与妓女的区别,在勾栏酒肆唱曲的不是妓女,听小曲的也不一定是嫖客。如果您认为是一样,那么柳永的宋词与《探清水河》没有任何区别!大金国皇帝完颜亮喜欢唱柳永的词,与《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卧底当土匪唱《探清水河》也没有任何区别!那么我们1000多年来推崇柳永的宋词,是不是也病的不轻?

您也可能说,就那低俗的北京小曲《探清水河》毫无艺术性也能和大词人的作品比。不抬杠,《探清水河》在文学思想性艺术性确实与宋词没法比,但是它只是叙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配以优美的唱腔。而且在如今的舞台上没人唱那些露骨的内容,没见张云雷直接从二更唱到五更吗?



记得杨议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相声没有脏包袱,只是你心里脏!”小编觉得相声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俗不伤雅。教授您觉得呢?


靖逸轩主


昨天刚刚在网上看了这篇文章《南开大学教授:相声病了,必须得治》,感觉说的挺有道理,没有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什么“窑调”?我就不太清楚。但我觉得,任何艺术形式都可以承载积极的内容,也哥以传播消极思想。所以,是不是“窑调”大概没什么了不起的,关键是,文中提到的《叹清水河》到底是什么内容,上网一搜,果然有郭德纲演唱的视频。听了一下,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下面是我根据网上视频,整理的唱词,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

桃叶那尖上尖,柳叶那遮满了天,在齐位的明公,细听我来言。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蓝靛场啊,蓝靛厂火器营,有一个松老三。提起了松老三,两口子卖大烟。一辈子无有儿,生了个女婵娟啊!哎哟,小妞唉,年长那一十五啊,起了个乳名儿,荷花万字叫大莲。

姑娘叫大莲,俊俏好容颜,似惜鲜花无人采,琵琶断弦无人弹哪!奴好比貂蝉思吕布啊,又好比阎婆惜坐楼想张三。太阳落了山,秋虫儿闹声喧,日思夜想的六哥哥,来在了我的门前呐!约下了今晚三更来相会呀,大莲我羞答答,低头无话言。

一更鼓儿天,姑娘我泪涟涟,最可恨二爹娘爱抽鸦片烟呐,耽误了小奴我的婚姻事啊,青春要是过去,何处找少年。

二更鼓儿发,小六他把墙爬,惊动了上房屋,痴心的女娇娃,急慌忙打开了门双扇呐,一把手拉住了,心爱的小冤家。

三更鼓儿天,月亮那照中天,好一对多情的人,对坐话缠绵呐。鸳鸯戏水我说句心里话呀,手拉着知心的人,不住的泪涟涟!

五更天大明,爹娘他知道细情,无廉耻的这个丫头唉,败坏了我的门庭啊!今日里一定要将你打呀。皮鞭子沾凉水,定打不容情。

大莲无话说,被逼就跳了河,惊动了六哥哥来探清水河哟,亲人唉,你死都是为了我呀。大莲妹妹慢点走,等等六哥哥。

秋雨下连绵,霜降那清水河,好一对忠情的人,双双跳下了河哟。鸳鸯哎戏水说说心里话呀。编成了小曲来探清水河。编成了小曲来探清水河。

就上面的内容来看,我觉得没有什么低级下流的东西,相反,我觉得这是一首非常好的抒情诗。叙事和抒情都有很高的水平,虽然艺术上达不到《孔雀东南飞》的高度,但思想情感上与之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先是以柳叶起兴。接下来讲的也是一个爱情悲剧。一个叫大莲的姑娘与一个叫小六的青年相爱,并偷偷相会,被父母知道之后,遭到痛打,姑娘愤而跳河。小六知道之后,也跳河殉情的故事。

这个曲子被称为“窑调”,大概与中国古代的青楼文化有关系,这一点笔者没有深入研究,不是很了解,但从上面的唱词可以看出来,这个曲子的中间,类似于“相思五更调”的部分,郭德纲在唱的时候,缺了一部分。从三更直接就唱到五更了,被省略的四更部分,大概是会有性方面暗示的。这大概是郭德纲省略的原因。这也体现了郭德纲的道德坚守。这只是我的猜测。但唱出来的这个版本,从思想性上来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这是一个悲剧,郭德纲在唱这一段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始终是严肃的。只有在唱完之后,观众热烈鼓掌的瞬间,郭德纲的脸上露出大约半秒钟的笑容,便迅速离开舞台。我觉的听郭德纲这一段确实很享受。郭德纲以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力,把唱词与曲调,内容与表情,动作与故事结合的完美无缺,听他唱,确实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体验。

笔者小的时候,乡村常常有说书的,从事说书的民间艺人,他们的形式,大概也是有说有唱,有伴奏。现在,这些曲艺形式大多都以消失了。近几十年来,做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这些戏曲曲艺形式,正在大量消失。其中许多都以非遗的名目在国家的保护之下,苟延残喘。却很难有所发展。听了郭德纲的小段,感觉又回到几十年前在农村听艺人说书的感觉,同时又觉得,这些传统曲艺是这样美。这一些毫无疑问是郭德纲在传统文化继承方面做出的贡献。

再说说所谓的“窑曲”,因为是外行,只能说几句自己的理解。如果窑曲曾经是一种艺术形式。那么这种形式之下,必然有好的内容,也有坏的内容。我们继承它的形式的时候,把它内容的糟粕去掉。可以加上符合时代精神的东西就行了。

《红楼梦》写了一次贾宝玉与众公子喝花酒时行酒令的事。同样一个酒令,宝玉做的词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而同一酒席上的薛蟠做的是“绣房里窜出个大马猴”。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形式,可以承载好的内容,也可以承载坏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他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都是很高的。但关汉卿一生与妓女为伍,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因为那个时候唱戏的与妓女同等地位。下面这只曲子《南吕 一枝花 不服老》就是他的夫子自道: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以上算是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对于南开大学教授文章中的许多观点,我还是认同的。我觉得,这些年来,相声的发展的道路走的也很不容易。在郭德纲崛起之前,相声是处于明显衰落时期。其从业者虽也尽力挽救,仍无法改变颓势。郭德纲通过回归传统,使的相声的发展重新红火起来。郭德纲对相声所做的贡献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但是,相声的发展中,决不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是最红火的时候,必要的文艺批评也是促进艺术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文章中说的小剧场演出中的低俗化的情况绝对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应该提清相声从业人员注意的。

前两天郭德纲与博士夫妻对话的时候,博士夫妻提出一个评价相声的标准是笑,几秒钟之内能让人笑了,就是好相声。郭德纲提出一个市场的标准,认为,能被市场认可的,观众愿花钱的,才是好相声。他们都只说了一个方面。相声当然是让人笑的。但听郭德纲唱上面小段的时候,你可以不笑,但这仍然是好相声。岳云鹏唱一封家书的时候,不也能把人唱哭吗?

别人愿意花钱的,当然是好的,但并不是所有好的,都能卖上好价钱,候宝林东西,都是精品,但他也没卖到多少钱。

相声有自己的艺术规律,在新的时代,它既要发展,必须继承传统中的优秀部分。它的繁荣,必须很多人共同努力。艺术批评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我不太了解张云雷,问题中的配图不知是否是在唱《探清水河》,如果是的话。唱一个悲剧故事,还是不要表现出幸福的微笑才好。但不管怎样,把快要失传的曲艺形式,唱得让很多人喜欢,仅仅为此,我也给你点个赞。


七月流火140400643


这曲儿搁在成曲的时代确实是窑调,但是今天我们还用“窑调”来称呼就是没文化的表现了!别看这位是南开的教授,但他文化积累却残废的很!

要知道这曲成型的时代声音都是及时性的,没有录音设备,逼着北京城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贩夫走卒有条件的都怀揣个蝈蝈,干嘛用的?听声!所以对于声音的追求今人和古人是不同的!

窑子是贬称,实际上应该是秦楼楚馆(解释一下为什么是秦楼不是青楼,这么说吧,怡春院其实就是曲江池,秦朝的时候这地方叫怡春园,隋唐时候叫曲江池,都知道《阿房宫赋》吧?按照那里头的描写像不像一个只为皇帝服务的大妓院?就是这么来的),因为窑子就是干的,没人给唱曲,也没人到窑子里听曲,相当于今天的快餐,心急的干一半还没出火就要钱的,这种地方哪来的曲听?而秦楼楚馆就不同了,那地方是俗到极点反而大雅的去处,有很多人科普过,这么说吧,花几千上一万,才能听人姑娘说句话的地方!这种地方唱的曲有大俗有大雅,但是十八摸这类的反而不容易听到,人到那种地方干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人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培养的,去到青楼听曲其实就像今天去鸟巢听演唱会,开演唱会的也会卖,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听众而言,是去享受音乐的!同样的,青楼的姑娘也会卖,但是那反而不是主业!

秦楼楚馆里能做的事有很多,那里其实相当于今天的浴场足疗棋牌室KTV酒吧动漫城等等休闲场所的综合体,那么多好玩的东西,人进入了光想着男女苟合已经落了下成,而在秦楼楚馆里能听到的曲也很多,但主要就是这样小曲,相对于戏曲,这种曲讲述的是老百姓的故事,上限大概就是孟姜女这个程度的,下限就是《拍案惊奇》这种了,大俗而雅的这类东西!

介绍了那么多现在问题可以回答了,首先称《探清水河》是窑调就是不对的,起码是不准确的,其次就是这个曲或者这类曲可不可以广而告之的问题了,我的看法是文化要包容,文化工作者要懂得取舍!《探清水河》可以确定必然在以前的秦楼楚馆里唱过,但是妓院里也一定唱过京剧昆曲,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只要不是十八摸之类的淫词浪曲,又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的,没有什么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