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是什么人,在扮演“情感导师”拯救我的婚姻?

上回发了一篇科普“情感咨询”的文章,没写完。有姐妹留言说了自己也有过不好的消费体验,也有姐妹催着我继续写,想要了解更多。那么今天继续,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我有一位朋友,是正经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音乐治疗师。一家情感咨询机构邀请他帮忙开发项目,他便去看了看,回来跟我说:

“他们现在赚钱倒是挺狠,只不过一看咨询师团队,全都是一些20多岁的小年轻,一脸稚气未脱的样子,感觉不太好。”

我这位朋友不是说看不起年轻人,而是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真的是年龄越大才越能做好这个行当

是什么人,在扮演“情感导师”拯救我的婚姻?

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除了要经过培训、学习、考试来取得职业资格许可证,还必须积累一定的个案时间。个案时间越长、个案经验越丰富,咨询的效果就越好。

同时,人生阅历也是一名成熟的心理咨询师所拥有的重要资源。我认为,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属于职业积累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咨询师对来访者帮助的深度,对绝不会超过她自我分析的深度。“看懂自己是看懂人性的第一步。”

此外,心理咨询师是一个终生需要学习的行业,对知识面的不断拓展、对自己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自我风格的形成,这都是在长期的时间积累中完成的。

所以,我真的不太相信一个20岁出头的小年轻,能够跨越文化和年龄的代沟,去接纳、理解和深入剖析人类的情感与精神世界。

是什么人,在扮演“情感导师”拯救我的婚姻?

现在这个行业相关的培训很火,实际从业者却是鱼龙混杂。拥有几级证书,学过哪些流派的治疗方法,在哪个平台执业,一个普通人都难以从一些表层的证据去判断心理咨询师是否靠谱。

在这里,晴朗以专业的角度为您列出,至少有几点判断标准,可以帮你剔除那些明显不合格的咨询师:

第一,盲目自信的咨询师。一个成熟的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说话和提建议都是很有弹性的。话说得太满,笃定他能够解决你的问题的人,不靠谱。

第二,制造权威感的咨询师。一上来就给你来个人生问题大剖析,一二三四五讲得头头是道,把自己打造成你的拯救者的,不靠谱。

第三,好为人师,调解员类型的咨询师。自以为懂你比你自己懂自己还多,热衷于给你解决方案,教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不靠谱。

第四,表达能力不好的咨询师。连语言这种咨询师的重要工具都应用不好,说话磕磕绊绊,表达的意思连你也听不太懂的,不靠谱。

第五,包容性不好的咨询师。咨询师必须做到对来访者的情绪和问题全部包容接纳的态度,如果你感觉咨询师对自己的抵触和排斥,必然不靠谱。

第六,让你感受不到成长,或者让你感觉厌恶的咨询师。有些人与咨询师相处中觉得很难受,却不敢尊重自己的感觉,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其实找咨询师就像相亲找对象一样,两次三次你都感觉不好,果断换。

是什么人,在扮演“情感导师”拯救我的婚姻?

最后我想说,如今是个价值观比较混乱的时代,谁能输出价值观和方法论,谁就能收获到更多的信众。所以,我们容易对那些神棍似的专家产生不自主的认同和膜拜,这在心理咨询行业也非常普遍。

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参加过一个心理工作坊觉得“特别有效”,因为第一次见面的老师分析了他的性格,并将之归因于他与妈妈的关系,还成功让他哭了起来。

我承认这个工作坊的老师,一定是个有人格魅力、有感染力的人,但我告诉那位朋友,仔细想一想这个有效到底是不是真的?

你所感觉的“有效”,说不定只是你固有观念被冲击、被打碎时的某种“新鲜感”或“快感”。你并没有得到什么成长,你也并没有得到什么信心、勇气去让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只是对这种快感上瘾了而已。

九型人格也好、性格色彩学也好、星座塔罗也好,如果你并不在意探索和了解自己,而只想获得一些实际效益,在人际关系中实现利益最大化,那么你是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心理咨询服务,也无法从中让自己变得更好,实现成长的。

所以,如果下次再遇见有人教你“挽回技巧”,你应该明白,——权当听听就好了,别尽信。

(本文由公众号“母鲸湾”原创发布,ID:hema1001。母鲸湾,一个让妈妈更强大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