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培训机构的老师这么受孩子欢迎,本想向他们学习,却发现此路不通

培训机构的老师这么受孩子欢迎,本想向他们学习,却发现此路不通

培训机构的老师这么受孩子欢迎,本想向他们学习,却发现此路不通

Part

1

我孩子课外一直在同一家英语机构学习英语,平时上的长期课程是中教,暑假报了一个短期的外教课程,他出乎意料地喜欢!参见《给孩子报了外教阅读课,这样的效果让我惊喜备至!》

周末不上课,居然还遗憾地说:唉,什么时候才能到周一啊,我好去上课!

我很是纳闷,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上这个课?

他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可以玩儿啊!

我更是吓了一跳:不会我花着钱上课,结果外教带着孩子玩儿吧!这样的高兴可不成啊!

于是细细问他,都是怎么上课的。每次下课前的5分钟走进教室,我也仔细观察外教的言行。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所说的玩儿,

一是上课的时候把一些单词、句式、知识点放在游戏中,有点儿类似于各种学习类App。

二是班级中男孩儿多,课间一起玩闹,疯得高兴。

三是外教是男的,比较幽默,有时候孩子下课去找他“聊天”,他会挠个痒痒、做个鬼脸这样地逗孩子。

于是孩子就很喜欢。

想起有一次学校科技节,请来了专业机构的科学老师,来给学生做实验。我们班主任当然要陪同协助管理班级。。

我发现,机构的老师总是能一下调动起学生的热情:

你们见过×××吗?

没有!

想不想看?

想!

有多想?

特别想、非常想!!

场面热闹得几要失控,就好像在看一场歌星演唱会。

这边的朋友,让我听到你们的掌声!

那边的朋友,声音再大一点儿好吗?

培训机构的老师这么受孩子欢迎,本想向他们学习,却发现此路不通

当时我就想:调动学生的热情,看来我还要向这些机构的老师学一学!使课堂气氛更好,学生学习更投入。

Part

2

但是别忘了,咱们家长,最关心的,不仅是孩子学习时的状态,还有学习效果。

就像外教阅读课。

我问孩子:是不是不上这个课,你也会读这本书?

他说:不全是。

我说:这本书你是不是只有2个单词不认识?mud,是吗?

他惊奇地说:你怎么知道?

那当然,妈妈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我一边说一边得意地想:我每天陪着你学习,你读了什么英语书,我也都读了,怎么会不知道你的水平呢?

就像科学实验讲座,学生的热情是调动起来了,课堂秩序呢?还是要靠我们班主任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和约束,不然教室乱成一锅粥,实验根本进行不下去。

关于学习效果

,我是这么看的。

外教阅读课上,老师是有阅读方法的教学和渗透的,也有一些单词和句式,是孩子在课堂上新学到的,所以,绝不能说,孩子上课没有收获。

但是,我妈的话一语中的:对我家孩子来说,在课上吃不饱

也许因为我们上学前的英语较好启蒙,

也许因为提前一年就在这里学英语,

也许因为我们学校里英语课程的高水准,

也许因为我们大量的课外阅读,

总之,孩子的单词量和阅读能力还不错,至少目前在这个班里,学习太轻松,每次课后回家,几乎都是不练习,直接完成读书录音作业的。

那么,根据学习外语和选书的“5个手指”原则(就是拿一本书,看一页上有几个生词,太少不行,太多也不行),的确有点儿“吃不饱”,课程有点儿简单了。

阅读的“五个手指原则“

培训机构的老师这么受孩子欢迎,本想向他们学习,却发现此路不通

选书时要选难度适合的,比如遵循阅读的“五个手指原则”:随便找出书中有代表性的一页,让孩子试着朗读。如果遇到一个单词卡壳了,则竖起一根手指。如果五根手指都竖起来了,这页还没有读完,则这本书太难;如果读完这一页,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或者只竖起来一根手指, 则这本书太简单。

培训机构的老师这么受孩子欢迎,本想向他们学习,却发现此路不通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单词卡壳,不是我们中国人认为的单词不认识,而是孩子不能根据掌握的拼读规律读出来,只要孩子能够把单词的音准确发出来,即使不够流畅,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也是不用竖起手指来的。如果选书太简单,所有词都认识,虽然不用翻译,但难度上对孩子来说过于简单;如果选书太难,一页上太多单词不认识,无论是翻译还是猜词,孩子都觉得很累。

了解了学习的情况,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更是一个参考,看看下一个假期,还有没有必要报这样的课程。课程是不是合适,级别是不是合适。

Part

3

我发现,孩子可能更多的,在这个课里,得到的是玩耍的开心,是寓教于乐的快乐,是对幽默老师的喜欢。而且,没有作业(录音作业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没有考试(平时的课程是有期中期末考试的,平时也有书写作业)的轻松。

我问他:你在这里的两位英语老师,更喜欢谁?

不出所料,他说:John john。

我问:为什么?

他好玩儿啊!

我又问:如果让你给这两位老师打个分,满分是100,你给他们打多少?

他说:John John是100分,小白老师……

一直在思考,再犹豫,最后在我的催促下,说:85分。

我问:为什么这么低?

他说:她不好玩儿!

看看,这就是孩子的评价标准。

我本来想:有些机构的老师、外教,特别能吸引住孩子,看来他们也是有独特本领的,我们都是做老师的,应该学习一下。

他们的幽默,我可以学。

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我可以学。

打成一片的师生关系,可以适当地学。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引起我的思考,也是我不能学、想学也学不了的。

那就是:对学习的要求低!

是的,课上了,知识也讲了,但是学会了吗,不知道。反正不考试,也没有任何人来考核教师,来要求教师。

没有要求,谁都喜欢。

Part

4

我看到一个童书界的大咖,开设了小学生写作的课程,吸引了很多读者给自己的孩子报名,也读到他们的老师的教学手记。

老师在手记里写道,我并不是特别喜欢那些回答中规中矩的孩子,反而喜欢有奇思妙想的孩子。

当然,想象力和有自己的思考,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但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呢?要不要规范?有没有标准?

能够自由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一定都很喜欢。

因为在学校里,一个班四十个(甚至更多)学生,不可能让你毫无限制地说,不可能总让你一个人说。有些时候有些内容,不可能让你天马行空地说。

但是别忘了,我们的系统教育,面对的,是检测,是考试,是统一阅卷,是标准答案。

这也是为什么,课外机构再好,也只能是课外机构,只能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不能完全取代。

培训机构的老师这么受孩子欢迎,本想向他们学习,却发现此路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