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娘炮來一打

娘炮來一打


2008年,全國人民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悲喜交加”,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

北京奧運會之後不久,就到了小朋友們的開學季。就在這一年,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舉辦了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知識守護生命》。

節目播出後,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經歷過汶川地震之後的人們,對這檔綜藝節目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相關部門擬文通知全國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按時觀看,從此《開學第一課》成了知名品牌,每期的觀看人次超過兩億。

2010年,《開學第一課》從財經頻道轉移到綜合頻道。

為了突出教育的實效性,增加節目的吸引力,節目內容都是依據當年最重要的事情而定。

比如2009年建國60週年的主題《我愛你,中國》、2010年《我的夢,中國夢》、2017年《中華驕傲》。

節目組的努力,換來好評無數,收視率更是節節攀升。

電視圈內人都知道,公益節目是沒有生命力的。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學第一課》逐漸多了一些商業氣息。

2016年之前,該節目已經呈現出疲軟之勢,但卻在這一年迎來了轉機。

在“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的歌詞唱響中小學校園的各個角落時,2016年的《開學第一課》在TFboys的歌聲中拉開序幕,四位當紅小鮮肉與觀眾的互動環節將節目推向高潮,完全蓋過了之後的老紅軍們的“故事會”環節。

熱門綜藝節目《跑男》開播之後,收視率頂峰也僅僅只有4.5%,2018年9月1日,《開學第一課》收視率超過9.5%。普通群眾對這個數字可能沒有什麼概念,但是對行業內的人而言,這幾乎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

做綜藝節目跟做人一樣,一旦有了成就就開始發飄。剛開始是走路帶風,隨後就能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高收視率背後,也換來無盡的吐槽。

這次,節目組真的有點飄了。

2018年,全國中小學在開學第一天給學生和家長們佈置了同一份家庭作業:晚上8點,綜合頻道不要換臺,明天寫一篇觀後感!

家長們從換臺無效的7點開始,就把遙控器收撿起來。

約定的時間,校外培訓機構、學習APP反覆刷屏,全國2.2億觀眾收看了13分鐘商業廣告。

事後,電視臺廣告營銷中心發佈了一則“誠懇道歉”。

即便如此,欄目組仍然覺得非常委屈,以“13分鐘是否真的很長”為題,發表了一篇短論文,最終結論為:

有素質、有耐心的家長陪孩子13分鐘看看廣告,這真的不算什麼。

沒有耐心的家長們對節目的詬病當然不僅限於觀看了近一刻鐘的商業廣告。

而是開場之後出現在屏幕上雌雄難分的鮮肉們。

雖然《開學第一課》第11期,在人們的吐槽聲中落幕,卻讓“娘炮”成為了熱點。

開學季,各大媒體、明星大腕們給學生們送上祝福,為祖國的未來加油助威。換來的是家長們毫不客氣的“NO,娘炮們的祝福我們不要”

3年的年齡差距就是一個代溝,目前看來,這個數據還要縮小。

家長們不絕於耳的吐槽和詬病背後,是節目的逆天收視率,你不喜歡看的並不代表孩子也厭惡。

近年來,鮮肉流量早已深入人心,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我們剛經歷了一則崑山打工男奪刀自衛的熱點新聞,讓人大快人心,很快就淹沒在鮮肉霸屏的洪流中。

媒體的背後是資本的運作,逐利才是本性。

《戰狼2》的陽剛之氣與《芳華》的陰柔之美都有各自的市場。

陽剛和娘炮都是我們背後的一種審美,兩者之間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熊就應該有個熊樣”。

嶽不群被衡山弟子儀琳釘死在牆上後,《辟邪劍譜》就徹底失傳;孫耀庭淨身三天後,大清已亡。

從此之後,再要做到爺們兒的性別,女人的氣質,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小胖希望明年的開學季,娘炮再來一打,他要用小拳拳挨個捶打胸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