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6亿吨,粮食产量充足主要依靠什么来实现的?

农村老俗话


但愿粮食连年丰收,但愿统计数字是准确的[祈祷][祈祷][祈祷]


高红80787986


我是个农民,没读几天书,对数字工作,一窍不通。但我家传珠算,我是学到家了。留头乘,归除法。华夏正宗珠算,我是拿的起,放的下。

就是这个粮食帐,怎么算,也算不出来。看来艺无至境,不知那位珠算大家,授我一课,余将不胜感激,先谢谢了。祝好。


一帆风顺永远开心


我不太清楚,为什么我粮食连续这么多年高产,这个高产以那一年为基准的,我是八零后,小时候家里人没有多少人打工,农村人天天都围着庄稼转,没有外国进大米水果等一些食物,处了一家人口粮和上交国家的所剩无几,现在能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都剩下一下老人务农,什么都靠机器农药,化肥,种植,一季下来老年人都不怎么打理,怎么能高产,


你小时候的家


我国粮食充足这个命题不正确。先不要说农村大面积基本粮田丰收伤农被弃耕,就连排灌设施齐全、汗涝保收的水田都大量荒芜。为保证供应,国家每年化大量的外汇储备从国外购回海量的粮食油料和副食品。说中国连续六年粮食产量过六亿吨,这是官员口中的数据,因为官出数据,数据出官,千古铁律,无一幸免。


陇上老妖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6亿吨,粮食产量充足主要依靠什么来实现的?

看了这个问题我产生一种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心里总是好像有点疑问。近几年来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人们加大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粮食亩产确实有了提高,但这不是主流,代表不了所有的粮食亩产量。

就我们华北平原来说,也算是粮食的主产区,地势平坦,利于耕作。由于天气干旱,主要依靠地下水灌溉,地下水又严重缺乏导致水量很小,一亩地浇一次水就要花六七十块钱,化肥又贵,花钱受累耽误时间,收入微薄,不撂荒就行,所以很多农户就种一季玉米,能不浇水就尽量不浇,高产只能是局部的,只有一部分承包大户种俩季。

在我们平原尚且如此种地,而那些边远山区和丘陵地区就可想而知,积极性会更低,甚至撂荒,种植面积自然减少。

现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还有工厂企业乡镇开发区,楼房建设都大量占用土地,使得耕地面积更加减少。

没有千顷地打不出万担粮,土地越来越少,而总产量越来越高,难道土地的产出是无限的吗?这不符合逻辑呀,毕竟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了。

我们村反正没以前种粮食的多了,是因为不怎么指望地里那点收入生活了,别的地区我不是十分了解,我估计大概情况也差不多。

上面每年都来我们村一俩次,统计一下谁家种了多少小麦种了多少玉米,说是灾后有补尝,所以很多人多报亩数,没种的也报几亩,数据很不准确。我估计6亿多吨的粮食产量是根据这个数据算出来的。农民只有把粮食完全买出去,才知道自己的粮食产量,这6亿多吨我不明白是怎么算出来的,我认为这个数据有水份。

我承认农业科技越来越发达,这是实现粮食高产的原因。中国粮食越多就会对外国粮食的依赖性越小,中国人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

粮食产量关系到国计民生,不能盲目乐观,自我陶醉,要实事求实,踏实实的发展农业,奖励鼓励农民发展农业。


初心老聂


粮食是国之根本,应该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几年超六亿吨,这个数据是否属实,有没有水份?从我们这里看,田园荒芜的现象很普遍,种粮的农民越来越少,农村呈一片箫条的景象。弄不明白,报上电视上都是连年增产。也可能是其它产粮大省增产大,我们属丘陵地带,从局部看,我们这里粮食不可能连年耕地面积在增加,粮食在增产。再说粮食连年增产,为什么还要进口那么粮食?外国粮食便宜,但转基因的多。我认为再便宜也不该进口,农业生产应大力发展,不能让外国的农产品冲击中国农业,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光进口不行,一旦人们断了供,麻烦就大了。


汉阙故人


连续六年超过六亿吨,这只是个断章取义的漂亮外衣,实际上按2018年统计数字看,其中水稻种植4.4亿亩,产量2.15亿吨,小麦3.4亿亩,产量1.35亿吨,玉米高梁1.4亿亩,产量2.05亿吨,(折合成大米又要去除30%稻壳)大豆1.27亿亩,产量0.1528亿吨,而称18年的粮食产量6.58亿吨应该是包括土豆,蕃莳等非主粮在内,也包括动物饲料,工业用粮,食用油料在内的。如真有6亿吨主粮收获,为什么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主粮进口国,(其中大米532万吨玉米720万吨,小麦964万吨)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17年1亿多吨,含豆油),最大棉花进口国(116万吨),最大糖进口国(230万吨),最大乳制品进口国(250万吨)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16是162万多吨)最大的牛肉进口国(2019是165.9万吨)最大的羊肉、禽肉进口国,最大的水果进口国,光是苹果就消耗整个地球48%的产量,甚至传统的茶叶,光2018年就认越南进口了10万多吨。国家统计局6亿多吨数据没错,但断章取义,略去细节,把食用油料,动物饲料(玉米、及搾油后的豆饼等)工业用粮等全部包含,这就不恰当了,我想如果如实报导,是否更能增强人们节省粮食的意识呢


中56657804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6亿吨,粮食产量充足主要依靠什么来实现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产量数据和对粮食生产形势的分析解读,最近这些年来,国内粮食总产量已经站稳了年6亿吨以上的规模,其中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66384万吨,比上年增加594万吨,增长0.9%,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再往前追溯的话,2018年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2017年66161万吨、2016年66044万吨、2015年66060万吨、2014年63964万吨、2013年63048万吨、2012年61223万吨。算上2019年,已经是连续8年实现了粮食总产6亿吨以上的规模。

可能很多人并不太认可上述数据的真实性,坊间议论也比较大,毕竟有些年份的自然灾害是很严重的,比如2016年、2018年等,气象条件对很多产区的农业生产都造成了较大损失,再加上病虫害的侵袭,像小麦、玉米等品种部分地区减产幅度较大,按照一般的理解,这一年的粮食产量应该是减产的。

但客观来看,这些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为满足国内粮食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至于依靠什么实现的,粮小咖认为一是农业科技的不断应用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突出表现在机械化的大范围推广、灌溉条件的提高、生物制药的发展、种子研发的提升等;二是在粮食播种面积没有增加且逐年略减的态势下,粮食产量的稳定提高,主要得益于单产水平的贡献,特别是高产作物的大范围种植;三是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扶持,包括最低收购价、临储、生产者补贴等等,对保护农民受益、稳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一定支撑。


粮小咖


看了这么多评论,其实一些关键的东西有些人的观点还是不对的,我来更正并补充几点吧,毕竟我是做过几年土地复垦项目的,最有发言权了。

第一,国家政策的扶持。有些人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多,农用地越来越少,其实是不对的,大家都知道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农田水利用地等,其中耕地又细分为一般耕地和基本农田,法律明确规定,基本农田不得以任何形式占用,这是我国土地法的基本红线,那么除此之外其他农用地是可以占用的,也就是说农用地会减少了,如果这么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规定里明确提出了一条耕地占补平衡,就是说城市建设占了多少耕地,就要造出多少耕地来填补进去的,因此原则上我国的耕地总面积是不会减少的。

第二,农业技术取得了不断的进步。耳熟能详的袁隆平院士创造的杂交水稻,多少年来,一亩地单产逐年增多,已经连年打破世界纪录,仅杂交水稻这一项就为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他在种子、化肥等上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者更是数不胜数了,他们默默无闻,年年在祖国的大地上创造着奇迹。

虽然耕地中的一部分被用来种植了经济作物,但是在广大农业科技者的努力下,粮食作物的亩产一直在稳步提高,因此,请珍惜我们的每一粒粮食,它后面是每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努力的结晶。







郗志伟


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用很少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最大的人口群体。所以保证粮食安全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连续6年粮食产量超6亿吨,保证粮食的充足是很多措施的,无非是土地和农民两个维度。

一、保证基本农田数量,河南,河北是我国的产粮大省,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所以保证粮食耕作土地的充足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国已经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证基本农田不被侵占,保证种植粮食的土地数量,是我国粮食产量的基础。

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实行粮食保护价格,每年我国都会出台关于支持三农的文件,包括专门针对三农的贷款,机械补贴等等都大大提高了部分地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专心种粮也是保证粮食产量重要的措施。

三、三农政策的支持,现在国家积极支持三农,支持粮食产业联合社的发展,增加对三农的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措施也对粮食产量起到重要作用。

四、种植技术和肥料的施用,最近几年我国的化肥使用量连年增加,包括化肥技术,种植技术,粮食种子新品种的研发等科技进步都为粮食的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