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华一每年到底招多少人?一篇《一个普通孩子的三年》讲通透了!

100君

新学期,一位华一家长回馈家长一百,分享了《不竞赛不自招,一个普通孩子的三年》,文中主要是过来人的宝贵经验分享,并且再一次向我们解释备受争议的华一每年到底招多少人这个问题。毕竟金字塔尖的学霸只是少数,希望《一个普通孩子的三年》,能让更多如你我一样的普通家长受益。

华一每年到底招多少人?一篇《一个普通孩子的三年》讲通透了!

华一每年到底招多少人?一篇《一个普通孩子的三年》讲通透了!

2012年孩子小升初之前第一次接触家长100,感受到论坛的兴衰起伏,决定写一篇高中回顾,作为对家长100的感谢。

首先申明,所有的文字谨代表个人观点,不希望引起任何误会。

华一每年到底招多少人?

作为一个华一家长,我首先想解释一下关于华一到底招多少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论坛内外有无数人提出各种质疑——

华一每年武汉生和专县生招生大约各占一半,这其中武汉生基本没什么问题,录取了应该都会来报到,不来的极少数。

人数不定的就是专县生那块,我们这届在开学那天的名单上,专县生+武汉生总共是1200多人,实际上,大约有100人没有来报到。也就是说,每年考取华一的专县生,是有很多没有来上学的。如果拿专县生夏令营名单人数来看,这个人数会更多。

我们班报到的时候,有3个专县生没有来,国庆节之后,又回去了1个。所以,最终人数,会更少。高二的时候,来了1个借读生,外省的,一个学期后就走了。

1、自身定位

孩子是个普通孩子,所以进高中之前,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不竞赛不自招,老老实实高考,不想别的。

这个定位,并不是我给她的,是她自己定位的。开始我还想着是不是可以说服她参加一点竞赛,没准能得到个末等奖啥的呢,万一能参加一个自招什么的,不是也可以保个底么?

数理化不行,语文、英语、生物什么的不是也可以么?孩子说,你不要以为竞赛得奖那么容易。不说自己从来没学过奥数,就是普通的培优班都没上,别个都是从小就开始的,有基础,况且,最关键的是,别人还聪明。作文、英语奖项对于理科生压根没用,生物奖自招专业基本都限定在生物,而她并不打算学生物......

开学后的摸底考、期中非常顺利,因为她初中基础扎实,假期也按要求做了预习。期中后开始乱套

没有时间预习了,每天疲于应对老师的作业,由于没有上过衔接班,从小也没有上培优班,而老师基本是不讲基础的,直接进入自招竞赛难度,作业看起来不多,但是每道数学题,她要花半小时甚至更多,而别的孩子半小时数学作业就做完了。

当班主任告诉我,我的孩子是全班作业速度最慢的时候,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问孩子,她说题很难,老师没有讲过,她每天要先看书,做一些重难点,然后做老师的作业,还是很多不会做,或者特别费时间,往往一个晚自习只够完成数学作业。其他科目的作业只能见缝插针。

后来,就是没有时间预习,没有时间复习和整理错题了,每天都只是完成老师的作业。不像别的孩子有外面培优的基础,她缺乏基础知识体系,一直就这样被老师拖着在竞赛和自招难度的作业题里疲于奔命。高三的时候,她说她才知道,高一起他们的作业题其实都是一些自招题或者竞赛题,或者高考压轴题。

各科竞赛,如果老师统一报名的,她不得不参加,不统一报名的,她一律拒绝参加,物理化学各得一个安慰奖。当然对于自招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们试着报过3个学校的自招,初审无一例外全部没过。

他们班上,95%以上的孩子都在上培优班,主要是针对自招的,最后拿到理想的自招名额的,很少很少。因为自招门槛是省一以上。武大华科初审过了不少,最后拿到自招的武大好像只有2个同学,华科也貌似只有1个。如果权衡投入产出比,我还是庆幸孩子的自知之明。

华一每年到底招多少人?一篇《一个普通孩子的三年》讲通透了!

2、家长就是全心全力支持孩子

一直被拖着的结果就是成绩下滑,高二最厉害,孩子说觉得她已经看不到希望了,好像无论她如何努力都不能阻止下滑的事实。

我说再咬咬牙坚持,等新课上完,进入一轮复习就好了。现在是大家都提前学完了,你没有学过,比别人差是正常的,等进入复习阶段,这个差距会缩小的。她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因为上课的时候,她经常发现前后左右的同学都不记笔记,她问同学这个问题,有同学说这是第四次学了。

还好,终于在高二下期中和期末,下滑的趋势基本停止,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班上有同学家长问我们要不要参加培优班,我有点心动,觉得孩子自己学太辛苦了,往往又不得要领,就试着跟她沟通,开始她很抵触,最后答应去试听一次。

机构先不同意试听,说了好话才同意,交了一次费用,试听的结果是——她不愿意上培优班。理由是一培优班的同学已经按部就班上了好久,她感觉插不进去跟不上;二老师讲那么多,并不都是她需要的。总之,就是不上。

高二下总成绩有了点起色,但是化学一直往下掉,最差的时候已经是69分了,而她本来以为她化学还是很不错的,也很感兴趣。这个时候,她提出想上一对一补化学,说原因是化学老师没有给他们系统讲课,她缺乏系统知识体系。

两眼一抹黑的我开始到处打听哪里有这种机构,有人给我推荐专门一对一的某机构,我先去谈了一下,说可以先把孩子的历次试卷带过去给老师做分析,然后针对性地上课。

于是我提前带去了试卷,预约了2周后的第一次课。等到上课的时候,我发现,那些试卷甚至没有给老师,老师来上课无非就是自己带了一些题目来,让孩子当堂做题,不会的给讲解。孩子提出能不能把下次的题提前给她回去做,下次上课直接讲?被拒绝。孩子说这不是她要的老师和授课方式,我们放弃。

后来又找到另外一家机构,开始不同意一对一,说老师都不愿意上一对一,后来说好话,答应给找找,找了一个老师。孩子先跟老师沟通了一下,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答应了,于是开始上课,每周一次。

上了3次课之后,机构电话我说因为老师身体原因不能继续上课。我问能不能过完暑假等老师身体好转接着上,答曰那得等暑假后。于是等到暑假后,得到的答复是老师不上了,给我们退费。又是说了很多好话,机构答应再找一位老师 ,后来又找了一位老师,断断续续把10次课上完了,孩子非常高兴,说化学终于不方了。

化学课结束的时候已经快到17年年底,这个时候孩子又提出来,语文也要找个老师,讲讲作文审题和阅读技巧,其实我是非常怕像个没头的苍蝇到处找老师,到处被拒绝,但是我不能拒绝孩子,硬着头皮到处找,最终找到一位语文老师。

孩子说我要求不高,只讲答题套路。具体讲什么怎么讲是她自己和老师沟通的,语文上了大约8次课,直到春节后的三月。她说终于心里有点底了。

最后,她说原本打算放弃她最烂的数学,现在看还有点时间,是不是再挽救一下?3月了,找一对一的老师感觉难于上青天,好不容易别人介绍了一个老师,她也是先和老师沟通,然后开始上课。

原本打算上10次的,只上了3次后,老师跟我说觉得他不能帮到我孩子什么了,不用再上下去。我知道,孩子对老师是有明确要求的,上她这种一对一,确实不容易,比上机构的大课难度大多了。

就这样,补差的一对一告一段落,迎来了四调,都说四调题目出奇的简单,孩子考完自己也说简单,但是结果出来,分数和排名创历史新低,比她最烂的高二还差。

孩子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说等老师讲完卷子就明白了,我还没问讲卷的情况,几天后孩子跟我说,她决定不再去学校上学了,她要自己在家复习。我问为什么,她说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了,没有我预想的效果,二轮有些课也进行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多少我想要的,我现在只有自救一条路——自己查漏补缺,指望老师是不行的,老师不会针对我一个人。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请假,开始几天几天的请,后来就直接说除了5调那几天,其他时间就不来了。

5调的结果我们都没有关注,好像学校也没有发布吧。

高考那几天,每科考试前,孩子都跟我说,妈妈,我还是紧张,我说是的,每个人都紧张,紧张利于身体调动一切能量来高效答题。有的孩子考前已经失眠,你考前睡得挺好,已经好很多了。

小提示: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第3部分内容:确立目标与填志愿,这其间家长的付出,值得预备役家长参考;孩子的心路历程,100看得是泪花点点。

华一每年到底招多少人?一篇《一个普通孩子的三年》讲通透了!

4、学校的模式、老师的模式、同学的模式&自己的模式

华一的模式历来就是“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每天只有上午是主课,下午全部是副课和选修,晚上自习,差不多4个小时的晚自习。

这也造成了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不少老师不按教材讲课,直接跳着讲或者只讲自招或者竞赛难度的题,多少与这个有关吧。

绝大多数孩子其实都上过衔接班,同时还会有同步班、考前有复习班,这些也让老师放心地跳过基础知识,也是孩子同学说的加上学校老师讲课就是第四遍了。孩子们把前面的两句话改成了“把方法教给学生刷题,把时间留给学生刷题”。

孩子上华一后,高一的时候说得最多的是“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比你智商高还比你勤奋、还比你多才多艺、还比你长得高长得帅”,这些都是别人的孩子。我的孩子是智商一般,初中的时候大家纷纷展示才艺的时候,她决定尝试一下认真学习,高中的时候大家都收心一心一意学习的时候,她决定要参加社团、选修课并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拓展知识面来锻炼自己。

我帮她抢课、对着她列出的一次比一次长的书单去当当下单,看她忙着社团活动、享受着茶艺课的香茗、色彩课上肆意挥洒着调色盘。听她说着班上学霸学神的故事,称他们为一群靠脑袋的人。在她眼里无论多难的题,他们都能轻松解出,问为什么这么解,学霸们的回答往往都是“没有为什么,我一看这个题就觉得应该这么解”。

她无数次感叹学霸们的聪明和智慧,我问她,学霸们上培优班吗?她想了想说,应该上的。因为全班估计就她问题最多了,上课问下课问,晚自习问,追着老师问,拖着同学问。好多同学被问烦了,反问她“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她傻乎乎地说,老师又没讲过,我当然不会。

同学着急啊,说,学校老师是不讲,你培优班的老师也不讲么?她说,我没有培优班,同学无语。甚至,班主任找到我,让我告诉孩子不要问那么多问题了,各科老师都被她围追堵截。

但是我不能告诉她不要问问题啊,我让她多找不同的老师问,不要只问自己的老师,老师时间有限。慢慢地,她就搞清楚了,哪些老师对她的这些幼稚问题比较有耐心,哪些同学愿意解答她的问题。

有时候她很高兴地跟我说,我们班谁谁谁,别看他平时一副高高在上不理人的样子,其实很有耐心的,尽管说话语气不太好,总鄙夷地说我怎么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但是每次都耐心地给我讲解。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宁可被老师被同学鄙视问各种简单问题,就是不愿意去上培优班。或许这就是她自己的模式吧。她喜欢自己慢慢琢磨,不会的就去问。班主任不止一次地告诉孩子也告诉我,她这样学习是不行的,高中总共只有三年,她这样,起码得5年才够。孩子有时候也急啊,她学得好慢,老师的进度好快,但是她不肯丢掉课外书,不肯放弃她的各种杂七杂八的业余爱好,哭过好几次。我也只能告诉她,孩子,别急,慢慢来,按照自己的节奏,一点一点来。

她是个刻板的孩子,凡事都是有计划的,特别不喜欢被老师的临时安排打乱她自己的计划。曾经因为平时小测验,她觉得老师让他们做的那套试题没有什么价值而改做另外一套,结果被老师批评,继而和老师吵架。

高三的时候,她终于放弃了业余爱好,放弃了大堆的课外书,只保留了睡前的阅读一项。我看得到她的变化,但不动声色,不提,因为我知道,这个放弃对于她非常非常不容易。

一轮复习开始,她非常期待老师能够系统完整地梳理一遍,但是很快她发现有的老师是这样的,有的老师则继续蜻蜓点水,有的老师继续在自招和竞赛题的路上一去不返。她开始自己整理各科知识点和思维导图,完成后,回归课本,也就是把所有的课本一页一页地读完,包括边边角角,课本上的题目也做一遍,我帮她到处找各科课本习题答案。我不知道她花了多少时间做这些,只知道完成后,她让我给她找高考大纲。

这个时候,她猛然发现,高考到底要考什么她压根不知道,她压根没有做过一套完整的高考真题,高考题在所有的考试或者测验中似乎无处不在,又似乎不可捉摸。

那段时间她特别烦躁,我说做高考真题吧,做几套就知道高考考什么,难度如何。说多了,她让我不要说了,说她现在非常非常烦,非常非常想逆反,只要是我们让她做的,她一律都不想做!于是我和她爸爸都闭嘴,不再提高考的事。

四调后,她告诉我不去学校了,自己在家查漏补缺和做高考真题。她花了2整天做这一个月的复习计划,密密麻麻,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主体是前半个月查漏补缺为主,后半个月做高考真题为主。每天时间从早上开始直到晚上11:00,期间有几天安排去学校找老师问问题。

计划并没有全部完成,光数学错题本就有5大本,每本100多页,我本来打算帮她全部打印出来,像初中那样,做一遍,把做错的再打印再做,做三遍。后来,发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她就自己直接对着错题本做,把错的做标记,然后我打印错的她再做。

有些她放弃了,说太多自招和竞赛难度的,我也赞成。多出来的时间,她多做了一点高考真题,本来她是打算做4套的,每套2天,严格按照高考时间开始和结束,做完后用一天根据答案自己改、总结。后来,她说四套全国卷做完后,她又顺便看了看北京卷和上海卷、江苏卷。恰好,今年语文题型的新变化其实和北京卷有点类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