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说缅甸公路的交通事故很多,是什么原因呢?

大号猫眼


东南亚新视角,缅甸新思维,欢迎关注 缅甸中文网

如果列一个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国家排名,缅甸很有可能“名列前茅”,因为缅甸公路交通事故实在是太频繁了!





为什么缅甸的公路交通事故如此频繁?听了缅甸议员们的讨论,答案可能就揭晓了~



近日,缅甸人民议员吴觉绥温提出议案,应对不维修升级道路,却每天正常收取道路使用费,触犯公路协议有关规定的公司进行追责。就该提议,8月6日,在人民议会会议上进行了辩论,17名议员包括2名军方议员团议员,展开了激烈讨论。



根据公路协议,平均每天通行车辆如达到500多辆,那该道路就需升级为24英尺宽的道路,如通行车辆达到2000多辆,则需升级为48英尺宽的道路。


议员们表示,根据协议,建设运营公路的公司需对道路进行相应的维修和升级,以保证公路质量,但以BOT方式建设运营公路的大部分公司,很少遵守该规定,对需要维修升级的道路,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填补,但收取道路使用费时,却正常收取。



1996年至2016年3月份,协议期为40年和45年的BOT方式建设运营的道路共有61条,分别由25家公司建设运营。BOT公司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司自行申请建设运营道路,另一种是,国家强制要求建设运营道路。


议员们在人民议会会议上,以各自地区的BOT道路为例子进行了辩论。


掸邦南部杰迪镇选区人民议员塞昂觉称,现今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但道路的宽度却没有改变,公路建设运营公司不遵守相关规定,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又不够,导致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交通事故。



就议员们所说,建设部副部长吴觉林回应称,对于不遵守协议规定的BOT公司们,在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时间里,建设部根据所拥有的职权,已经对23家公司进行了追责。但BOT公司都是获得国家投资委员会(MIC)批复的项目运营执照公司,因此受到国家投资法的保护,建设部无法直接进行追责。


依据国家投资法,如要对公司进行追责,需要呈报MIC,然后由MIC召见公司,根据公司们提供的理由,MIC会进行回复,如果有纠纷,国家投资法规定,需要先进行调解,而这样解决问题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



今年6月15日时,建设部在内比都举办了道路桥梁相关BOT论坛,在该论坛上,达成了重新修订BOT体系相关政策事宜、重新修订规章制度事宜及修订BOT协议等3项共识,建设部已向联邦政府呈报了该共识,联邦政府已决定将尽快实施。


人民议员杜茵敏莱称,虽然副部长以《缅甸投资委员会法》为由,称无法及时追责,但是对于触犯规定的BOT公司们,建设部有权在技术方面进行监管,因此建设部还是需要负责实施该工作。以莱比塘铜矿项目为例,在与国外公司签署协议时,也仍然为国家利益而进行了修改。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无人反对该议案,议案顺利通过。


建设部副部长表示,民众对2016年4月1日之前,以BOT方式建设运营的道路非常不满,在议员们持续的努力下,各省邦省长邦长进行协商后,最终下令建设部对BOT公司们进行严厉审核监管,因此道路开始得到了升级,对于还未获得升级的道路,我们也将继续敦促BOT公司们。



虽然目前缅甸的公路狭窄破旧,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但也相信在缅甸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将会建设全新的安全的公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