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龐統為劉備留下的最後一計,劉備沒聽,要不然關羽不會死的那麼慘

說起三國那些事兒,我們可能第一反應就是各家為爭奪天下打得熱火朝天,但是他們也並非是全憑武力來互相壓制,背後都有謀士為其出謀劃策,身為智囊團的他們,每一場戰爭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讓自家主公出戰。

龐統為劉備留下的最後一計,劉備沒聽,要不然關羽不會死的那麼慘

既然提到了謀士,我們也自然會想到那個才智超群的諸葛亮,若不是他,劉備不可能有後來的蜀漢天下,但是縱觀整個三國,也存在著一位能和諸葛亮的聰明不相上下的謀士。試問此人來頭?他就是龐統,和孔明合稱為臥龍鳳雛。

在當時流傳著這趟一句話,"得臥龍鳳雛其一,便可得天下。"此時恰逢劉備四面碰壁,走投無路的時候聽得,自然會不顧一切地尋求這傳說中的謀士,於是他四處打聽,長途跋涉,才找到諸葛亮的住處。並且為了能夠顯示自己的誠心,劉備連著來了三次。

龐統為劉備留下的最後一計,劉備沒聽,要不然關羽不會死的那麼慘

這諸葛亮一見劉備如此禮賢下士,也是非常感動,就決定出山追隨並輔佐他建立大業。沒過多久,劉備就佔據了多處城池,才算是在這亂世當中站穩了腳步。儘管如此,民間的這句話還是並未完全實現,因為劉備仍然沒有統一了天下。

所以這劉備也是夙夜憂寐,寢食難安,心想既然已經得到了臥龍,西蜀勢力發展得還算可以,怎麼江山還沒有歸入自己手中?於是這劉備還猜測是否也要將那鳳雛為自己所用,倘若二人一起替蜀漢謀劃全局,那麼區區一個曹操又怎會是他劉備的對手?

龐統為劉備留下的最後一計,劉備沒聽,要不然關羽不會死的那麼慘

後來也是在機緣巧合的機會,龐統也去投靠了劉備的麾下,龐統的神秘面目才得以被人看清,雖然他和諸葛亮共享美譽,但其實此人的長相是無法和諸葛亮比較的。不過這都是次要的,畢竟對於劉備來說,輔佐大業才是首要任務。

龐統為劉備留下的最後一計,劉備沒聽,要不然關羽不會死的那麼慘

得到了龐統之後,劉備本以為兩人會珠聯璧合,統一天下也是指日可待。不過雖然這臥龍鳳雛才高八斗,但是有句話講的是一山不容二虎,一件事情在兩個人看來,那就是兩種性質的了。而且據說這龐統的為人處世和諸葛亮截然不同。

龐統為劉備留下的最後一計,劉備沒聽,要不然關羽不會死的那麼慘

由此一來,這兩人的矛盾就出來了,最後為難的還是劉備。之前諸葛亮一人時,向來只有一條路可走,如今又多開闢了一條,反倒是不知如何抉擇了。因為龐統見識獨特,向來和諸葛亮的建議互為相反,可劉備總是念舊情,聽任了諸葛亮。

我們經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也就是老馬也有失前蹄的時候,何況諸葛亮,有些事情因為聽取了諸葛亮,而忽視了龐統,才會導致劉備後期的接連失誤。比如說在荊州的這件事情上,諸葛亮是主張守,而龐統就認為此地不應該太重視。

龐統為劉備留下的最後一計,劉備沒聽,要不然關羽不會死的那麼慘

可是劉備內心還是比較不願意割捨荊州一地的,於是就派遣關羽去將荊州守住,不過讓劉備沒想到的是,東吳的孫權和曹操勾結起來,讓關羽慘遭圍堵,結果關羽敗走麥城,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此戰對於西蜀來說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而這一切,龐統也早就預料一二,可是都被劉備否決,認為他是在杞人憂天,所以這次失敗也叫作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而且打這以後,劉備更是四面楚歌,沒有了關羽前線坐陣,討伐東吳也是落荒而逃,蜀漢再沒有之前的輝煌了。

龐統為劉備留下的最後一計,劉備沒聽,要不然關羽不會死的那麼慘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當初劉備能夠謹慎一些,不僅聽取諸葛亮的建議,還採納龐統的良言,合理地利用起來這兩個人,恐怕關羽也不會就這麼無辜丟失性命,就連日後的蜀漢也恐怕不會像後期那樣沒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