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样看待有些人在朋友圈晒高考通知书的现象?

苹果千


很正常。高考是目前国内升学中最重要的一项考试,学生从小学阶段就被各种考试机器垄断,刷题刷了12年,就是为了等这一天的,对于那些被理想大学录取的考生以及家人来说,晒录取通知书是一种表达喜悦心情的行为。

不管考生以及家人,用什么样煽情的语言,或者突破常规的态度,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正如我常说的一句话,大学是真正学习的开始,每个被录取的新生都要有危机意识。很多新生以为,高考结束,以后学习就不会那么刻苦了,竞争也不会那么激烈了。恰恰相反,要知道在一些985大学,本科生的学习压力比高中阶段并不小。

如果到了大学,处于懈怠状态,是要被淘汰的。大学是专业学习的开始,如果本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会影响以后的学习。

所以,任何方式啥录取通知书都是可以理解的,晒完之后,要尽早规划大学的学习。


编外教育参谋


我是一名高三老师,我也很纳闷,高考后基本上没有家长晒通知书,即便是孩子考的很好,录取的也很好的家长,而几个考的不错的学生都晒出了自己的通知书!

我想,家长对晒通知书这个问题,更加纠结吧,远不像学生想的那么单纯。

家长不晒通知书的原因,我分析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不想炫耀,照顾一部分人的情绪:考上好大学,家长如释重负,肯定是最高兴的人。但是,他们的高兴,更多的是在线下的,局限于亲戚朋友之间。而朋友圈,并不一定都是朋友,更何况还包括一些考的不是很高的家长,如果晒出了,自然会刺激一些家长朋友,所以不晒也是为了照顾这部分人的情绪。

2、不想给人留下“收礼”的印象:晒通知书,自然会有人会多想,尤其是一些不太熟的朋友,可能会误认为这是“红色罚单”,给人不好的印象。

3、考的不够理想:如果孩子考的好,上了名牌大学,自然想晒的心情更加迫切,如果孩子的大学并不理想,很多人也就选择不晒了。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觉着不要去想的太复杂,简单一点就行,如果你平时就喜欢在朋友圈晒一晒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个时候当然要晒,和大家分享喜悦;如果你平时很少在朋友圈发状态,我觉着这个时候晒,确实给人“联想”,可以选择不晒。

作为一名高三老师,我深知家长的“痛苦”,从高三的焦虑陪伴到期待成绩,再到忐忑中等待录取结果,最后拿到通知书的这一刻,是喜悦更是解脱,这种心情,只要高三的家长最清楚,所以,晒一晒通知书,无可厚非,如果朋友圈中有“玻璃心”的朋友,那也没办法,屏蔽就行,是朋友,孩子金榜题名的喜悦,就得一起分享!如果您朋友圈里有人晒通知书,也请您不要想太多,动动手给他点个赞吧。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中教学和高考研究,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我姑娘今年考上沈阳师范大学了!虽然不能与清华北大及那些985、211学校相媲美,但是我也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们家族自清朝以来第一个全日制大学生!我们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农民,最高文化就是初中。到了我这辈家里也非常穷,就我父亲一个人在农村生产队干活,养活我母亲和三个孩子,我母亲因为得了肺结核不能干活,在七十年代肺结核是很严重的疾病,当时都已经吐血了,在农村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了。我父亲辛苦一年的工钱大部分给我母亲治病了,我姐姐12岁就辍学回家照顾家庭,我和我妹妹上学,上小学连一年1.5元的学杂费都拿不起。每年交学杂费的时候,我妈妈左手牵着我右手领着妹妹,向生产队队长恳求提前预支一点学杂费让孩子上学,为此我们家每年都是赤字,这种家庭条件还谈何高中大学啊!1985年我上初二14岁被迫离开了学校跟着父亲到社会上打工了,打工的日子非常苦,什么活都干过,在工地背砖,跟车拉沙,收破烂,因为劳累我16岁就腰肌劳损开始针灸治疗了,现在也留下病根,往事不堪回首!当知道女儿考上沈师的时候我哭了,那是一种长时间焦虑和压抑的泪水!有些网上喷子,喷有的孩子考上这个学校不是名校,考上那个学校不是985,你知道每个人的生活境况不一样吗?你以为每个人的家庭出身都是官宦家庭及书香门第吗!


李子143054937


没有经历过高考,也许都不会理解孩子的那种心情,每天晚上12:30睡觉,早上6:30起床,中午有些时候只是休息半个小时,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煎熬,更是一种对自己心理的拷问,假如自己没有落榜了,以后怎么办,对的起自己吗,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吗。请不要在这个时候把大人们”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想用在哪些在高考路上拼搏的孩子身上,或许高考的时候,心理就只是一种”高考定终生“的想法。

作为一个才毕业两年的人,我只能说这样的现象很正常,高中三年真的很不容易,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是对于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努力的一种肯定。

对于在朋友圈晒录取通知书的家长,大多数真的就只是抱着一种和大家分享的心态,很少有炫耀的想法在里面。

站在孩子的角度,这是自己努力几年的结果,晒晒朋友圈,也无可厚非,让自己的亲朋好友知道一下,这也很正常,只是站在过来人的角度,把这个问题想的太复杂了而已。

晒录取通知书的行为,也只是一次两次吧,我还没有看到整天都在晒录取通知书的。哪些整天发些励志鸡汤,晒名牌包包,手表,豪车的人,我是直接屏蔽的。

望女成凤,望子成龙,这是每一个父母的想法,还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谁不盼着自己的孩子好呢,晒一晒通知书,无可厚非,如果朋友圈有其他想法的朋友,屏蔽就行,如果朋友圈里有人晒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也不要想太多,人家就只是想分享这一份喜悦而已。



艾晓陈


每一年的高考无论对于家长还是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场艰苦而又煎熬的持久战。随着高校招生工作的进展,陆陆续续已经有不少考生收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最近一段时间清华大学手工制作、创新设计的2018年最新版录取通知书强势霸屏。很多人一定都在网上看到过这张别致的,令人艳羡的通知书。


十年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我们中国人对考试一直以来都是情有独钟的。从唐朝创立科举考试到当今万人抢过独木桥的高考,这条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路从来都是艰辛的,而又是热闹的。几家欢喜几家优,多少寒门子弟通过高考越过龙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改变了家庭的未来。可见对于高考我们的家长和孩子都寄予了多大的厚望。从离开考场一直到拿到录取通知书,这些日子经历了多少紧张,期望,和担心,最后所有的情绪都化为激动和高兴。

经历过高中三年的磨砺的人都深切地体会到过这种情绪过山车一般的起落。三年的寒窗,只为换来理想大学的一纸通知书,而正是这一纸梦寐以求的通知书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很多考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会难掩激动的心情,忍不住拍照放在社交平台跟老师同学还有亲戚朋友一起分享这份喜悦。亲朋好友们也由衷地感到高兴,与有荣焉。我的快乐已经要溢出我的心脏,我拿出来一部分与你分享,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但是在这份快乐的背后也隐藏着隐患和担忧。之前公安部门就已经接到举报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上晒出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等信息在某些借贷平台上贷款,更有甚者冒用他人信息,冒领成绩单,顶替他们上大学。

所以,分享快乐本身就是一件快乐你我的事情,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在晒通知书的时候最好有防范意识,能文字编辑的,就不要手机拍照,能电话分享的,就不要发布图片。晒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最后愿每一位考上都能收到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三棵白杨Y


朋友圈晒高考通知书的是谁?又是在什么朋友圈晒高考通知书?

不同的人,不同的朋友圈,反响必不一样。

如果是考生本人,在自已的朋友圈晒高考通知书,无可厚非。

真正的朋友,为你取得的成绩祝福,点赞。

因为你的朋友,彼此熟悉,知道你的成绩如何,能考上什么批次的大学。

考试过后,估分也联系过了。高考分出来以后,大家也知道了,填报什么学校,也了解了。

但不知被哪个学校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

这时考生在朋友圈晒高考通知书,让关心你的朋友知道了,你被第一志愿录取了,你被心仪的学校录取了。当然大家都为你感到高兴。

既然你晒通知书,说明你对大学非常满意,也对以往的努力感到欣慰,也对一直关心自已的朋友一个交待:请大家放心,我已接到了录取通知书,不用再为我感到担心了。

朋友圈里,不管考上还是没考上,都会为你感到高兴,因为平时的成绩,已给你的朋友心里暗示了:你能考到什么样的学校。只不过担心是否被你心仪的学校录取。就是个别成绩不理想的朋友,其实根据自已平时的成绩,心里早就有有底了。所以不会嫉妒你,相反会为你感到高兴。

所以,对于你所晒的高考通知书,别人对于你的收获,其实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内。你晒通知书,只能表明你很高兴,你很满意,迫切与人分享你的成果,你的快乐。

但如果是家长,那就别当别论了。

作为家长,看看在什么朋友圈晒通知书。

如果是在亲戚群,如兄弟姐妹群,家族族人群晒通知书。群里人都会祝福。

因为孩子的成功,亲戚也感到脸上有光。他们也有骄傲的资本。如果自家有学生,也正好是教育的好材料。

他们会骄傲地对别人说:我外甥考取什么学校了,我侄女今年考的多好,我孙子被什么学校录取了,我弟弟真利害,今年考到什么学校了。。。。。。


如果是在单位同事群,或者同学群,或者一面之交的朋友圈,就算是真正的朋友圈,最好就不要晒了。

你晒的目的是什么?你孩子的成功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只有别人问了,你可以低调的回答一下就行了,没必要在朋友圈里晒孩子的高考通知书。

你孩子的成功,与你有什么关系?你有必要在你的朋友圈里晒吗?

在你的朋友圈里晒通知书,无所谓三个目的:一,是不是想办升宴,借此收礼?二,不就是想炫耀你有个聪明的儿子吗或者女儿吗?有什么了不起?三,给自已刷存在感吧,自已不行,把子女拿出来给自已脸上贴金。

就是为了一般的面子,给你点个赞,送个祝福又如何?你以为你的朋友真的为你感到高兴吗?

他们如何面对自已那不争气的子女,不是成心给别人添堵吗?

所以个人意见:孩子可以在他的朋友圈里晒,作为家长,可以在亲戚圈里晒,对于朋友圈,最好就不要晒吧。当然,如果是真心、经常在一起的朋友,并且和你的孩子熟悉的朋友,适当晒一下也无大碍。

理智的家长,一般不晒,因为上大学,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段成绩,不能代表未来的辉煌。

如果孩子万一在社会上混的不行,岂不是落下让人耻笑的把柄吗?

这正如年轻的母亲,最好不要在外人夸自已的宝宝多么漂亮,多么乖巧,多么懂事。

别人为了礼貌,奉承你几句。其实别人心里压根就没在意。

要夸,就在自已老公面前夸,在爷爷奶奶前面夸,再换其它任何人,就不要夸自已的宝宝了。

因为你的生活,与别人无关,别人没必要关注你。


左析右洞


在没有朋友圈的时代,大家有QQ空间;在没有QQ空间的年代,大家有升学宴;在没有升学宴的时代……怎么可能,金榜题名一直是各路赞颂声传千里的……

其实这件事,应该反过来看,你为什么反感别人晒高考通知书?

在这个问题之前,还可以延展的有:你为什么反感晒娃,为什么反感晒美食,为什么反感晒旅行……

统一回复:有一个东西叫:屏蔽朋友圈,你不想看谁的就不看……世界清静了。

先来说说,为什么要晒这个行为。

朋友圈和空间总体来说,都是一种用来表达自我的方式,不管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它一定炫耀自己生活方式的意义。同时在各大平台推广的而影响下,响应这个话题(凑热闹)的人就更多了。这个心里很好理解,相信就是不再朋友圈,当你有了什么好事的时候,依然很难压抑分享的心态。

再来说说,这个行为给别人造成伤害了吗?

相比晒朋友圈的行为,如果是你邻居亲戚的升学宴需要你直接出席的难道不是精神伤害值更好吗?

朋友圈可以屏蔽,又不会强制推送到你面前,不得不听。

一张图片能造成的伤害有多大呢?

至于说推送到你眼前需要你送礼金,仔细想想如果真的是亲戚,有没有朋友圈,你都跑不了,如果是路人,你可以直接无视……

另外有人反驳,这样伤害到高考失败的同学心里……这个如果高考失败就无法直视别人过得比他好,那么今后会遇到越来越多比你好比你幸福比你美貌的身边人……现实无法照顾每一个人的玻璃心的。

最后为什么很多人反感别人晒某种东西

无论是晒娃还是晒美食,这个分享都是个人行为,并使非要强制你看的。而且你可以通过某个人经常分享的东西判定,她是否还需要继续留在你的朋友圈里,这难道不是个很好的筛选过程?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反感呢?隐藏的心态,是你对这种行为的不赞同或者羡慕。

想要世界清净,一键屏蔽。放心,你朋友圈里很多人,根本不会在意你有没有看到他的动态,我们真正在乎,和真正在乎我们的人,从来不是靠点赞维系友谊的。


同学请坐


在朋友圈晒不晒高考通知书,其实是个很个人化的问题,没有任何对于错可言,这种行为只与心境和心态有关系。

其实,你也可以理解那些高中(这里不是高中三年的意思,这里的“高中”是指考到好学校)的孩子,他们父母捧起孩子们的录取通知书,心理是何等欣喜和荣耀。



先说父母的心理。

孩子在学校里,寒窗苦读十二年,父母在生活里,含辛茹苦付出了十几年。几乎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是这样——以孩子为中心,所有的希望和付出都在堵一件事,那就是孩子高考成功高中(同上)。

这就跟赌博的心态一样,孩子是个变数,是个未知数,家长其实也知道自己的希望和付出给孩子身上,孩子们可能会让他们失望或者付出打水漂,但经不起社会潮流和现象的怂恿,以及真心实意为了孩子的未来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家长们必须要赌!如果在有风险的事情上,一个人赌赢了,他肯定就会欣喜若狂。



再说孩子的心理。

一个人对一件事付出了多少努力,他肯定是希望有等额或是超额的回报等着他,这是他内心一直坚持的动力。

我们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高中阶段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它需要孩子们长期稳定的努力和坚持,才有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需要孩子强大的耐心和毅力。

当一个孩子高考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录取通知书到手后,他回想这几年的时光,终于松了口气,压在他胸口上的石头终于被移除,而选不选择广而告之——这是他应有的权利和值当被合理化的情绪。

所以,高考后晒录取通知书,尽管有人说是高调、是炫耀、是显摆,但在我眼里看来,这是被压抑多年的之后,终于可以长舒了的那一口气,作为局外人的我们,为何不试着理解一下呢?


高高高大王是我


中国的家长为孩子费尽心思,耗尽毕生精力,为了什么?就为了苦读十年的这一朝!

一旦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最高兴和激动的是谁?家长啊。巴不得把喜讯昭告天下,让所有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我感觉,把录取通知书发到朋友圈的家长,很大一部分是想分享,而不是炫耀。陪伴孩子十几年,为孩子操碎了心,看到那张金灿灿的录取通知书,怎么甘心一个人独享激动难平的情绪,其实也就是对外的一种释放而已。发,是人家的权利,不发,是人家的自由,我们作为她朋友圈的朋友,要么点个赞,要么看一眼,不要动辄给人家贴上炫耀的标签。

当然,的确有人是虚荣心爆棚,喜欢晒,但这也没什么可谴责的,不犯法不违规的,不可能人人都跟一个模子造出来的一样,有粗心的就有细腻的,有大度的就有小气的,有低调的就有张扬的,只要不妨碍别人的生活,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你看一看,笑一笑,不轻易去诋毁和咒骂那些没有自己品味高雅的人,也是一种容忍和福报。

所以,不管那些已经兴奋到不能自己的父母,对孩子的金榜得中,是深情相拥,喜极而泣,还是奔走相告,传遍天下,我们只需报以善意的眼神和宽容的心态,一切言行都不必太过激进!


JYC金黄的麦田


女儿考上清华,妈妈兴高采烈的将通知书发到同学群,结果没两天被群主踢了。妈妈问罪,这才知晓原委。因为成天炫耀女儿的成绩单以及各种奖状,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恰好群主孩子没考好,索性就踢了这位妈妈。

因为孩子而骄傲,这本无可厚非。但不照顾周边人的感受而放纵自我,这就犯了众怒。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太突出了会受嫉妒,如果低调也就罢了。偏偏不知收敛,这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被踢也是大势所趋。

这就要说到我们国人的心理特征了。

在中国,讲究的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是故,时刻要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这才是处世之道!

所以,人缘最好的,往往就是那些情商很高的,让人觉得心情舒畅,没有过多压力的。那么从心理层面上讲,让对方感到舒服,这说明对方的心理很放松,而没有紧张时自发启动的心理防御机制。你的说话,你的行为举止,都是对方所能承受的。而这,恰恰就是情商高的表现。

这样的人情往来,其实说的好听是情商高,但究其根本却是因为要迎合对方而阉割了自我。当然,这话说的有些绝对,但从根子上讲,道理就是如此。

活在中国,讲究的地方很多。人情往来,朋友圈,职场关系,亲朋好友等等,形形色色的关系覆盖了我们的生活。那么,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就是顺应,顺应种种关系,尽可能的让自己成为社会关系所期望的人。

为了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所有的家长都这么累。但这种累真心为了孩子的快乐,还是为了自身的社会需要呢?

孩子的出色,让自己在朋友圈同学群里意气风发。孩子的成长,是自身作为父母的认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父母从快乐自由派迅速转变成学习强迫派的,不知凡几。

你越来越发觉,我们中国人慢慢的开始脸谱化了。在种种房子车子票子的生活压力下,面对商业社会的刺激欲望,慢慢的同质化,包括华人在内,都趋向于同样的生活思维模式。

如果说春秋战国还是百家争鸣,演变到现在,我们中国人俨然就是实用功利儒学的天下了。

中国人很实际,平时谈话的内容无非就是世俗生活的享受与安乐,尤其是在物质生活上,有严重的从众心理。这一点,却不像西方人那样,在人生追求上有如此多元化了。

经常能看到西方人做义工,搞支教等等,对他们而言这就是生活的价值,自我的价值。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己觉得值得追求的价值。而对于国人来说,这很难理解。换句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似乎才是中国人的基本特征。

我们的人生追求其实也很简单。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在吃喝上最讲究的也就是中国人了。或许也是社会高度文明的体现吧,作为社会动物的一种特征就是融入社会。而融入社会,自然就会很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在这种社会从众心理的支配下,中国人慢慢丢掉了自我,压抑了个性,而是屈从与社会价值的认可。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中国人的群体活动。这种群体性所带来的后果,也是颇有点意思。

国内的就不多说了。但凡是好项目,往往就是一窝蜂的上马。然后留下一地鸡毛,这个群体性活动所带来的危害可见一斑。

至于国外,虽然华人还不算多,但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少。

中国人来了,让你们无路可走!在国外,无论任何生意,只要被瞄上,其它国家的人就别想再干了。

想办移民就用假结婚,这条路子其实哪个国家都有做,不过偷摸摸的干。我们则不同,大干特干,甚至登着公告干。结果移民局不干了,路就没了。还有那生个孩子混国籍的,搞难民庇护的,做生意搞餐馆的,哪个不是被勤劳的国人杀得片甲不留。

不得不说,国人的生存之道那可不是吹出来的。几千年的历史屹立不倒,这里面的大智慧,自然有其说道。

什么神仙鬼怪,国人都是相信的,无论多少人,总归有点信众。但说归说,做归做,成不成还要看疗效。今天干旱要求雨,你龙王爷不顶用,嘶骂两声掉头咱就去拜土地庙。总而言之,不管哪路神仙,只要给我办了事,要啥好处肯定没问题。所谓还愿,无非就是事先给神仙们一个承诺,等事成后再补上个大红包罢了。

所以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那么多神仙体系,妖怪组合,只要对我能派上用场,黄大仙照样磕头,狐狸精也是书生的恩客。

无论西东,功利为上。

这一套处世哲学,伴随了国人数千年,已经是根深蒂固了。或许说可能阉割了自我,磨灭了血性,活成了一个人样。但意外总归是有的,总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人能清醒过来,拿着大锤子去砸破屋顶,漏出天窗。

这或许也算是一种社会的补偿机制吧。

记得关注“Q哥看世界”哦,更多内容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