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大通湖区:兄弟合力种药材,成了致富“香饽饽”

大通湖区:兄弟合力种药材,成了致富“香饽饽”

贫困户正在药材地里忙碌。

红网时刻益阳8月16日讯(通讯员 宋梅 蔡俊 记者 单仕平)“锄草时一定要分清杂草和药材苗,这些可药材可都是宝贝呢!”8月16日,在益阳市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北胜村的百亩防风种植基地,二十几位农民正忙着打理这些绿油油的防风苗。

年过半百的何汉林与何汉球两兄弟是这片药材种植基地的经营者,他们的种植技术远近闻名。三年前,两兄弟是该镇的南瓜种植大户,但由于市场供大于求,种植效益持续走低。

2016年,哥哥何汉林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从一位种植药材的朋友那里了解到防风的价值,防风外形生叶丛生,乍看与杂草无异,其根可生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等,药用价值高。朋友告诉他,防风保底收购价3元一斤,何汉林一算,比自己0.3元钱一斤的南瓜竟然高了这么多。经过一番考虑,何汉林大胆的决定放弃自己的老本行,改种防风。对于哥哥的决定,弟弟何汉球并不支持,毕竟对于药材种植哥俩都是门外汉,都已经是爷爷辈的人了还“跳槽”,风险也太大了。

万事开头难,何汉林为了学习防风的种植技术,他联系了湖北监利县的一家防风种植基地,扎扎实实在那里做了半年的学徒。2017年2月,何汉林回到家乡,在北胜村流转了10亩土地开始试种防风。同时,他把自己的创业计划和在湖北的学习经历告诉了弟弟何汉球,想让弟弟跟着自己一起干,但经过几次劝说,弟弟还是没同意。何汉林心里清楚,要想彻底说服弟弟,就得拿结果说话。

2017年11月,湖区大部分田间都已处于休整状态,但何汉林的地里却迎来了农忙。好奇的村民们纷纷来到何汉林的地里,看他开着收割机收割自己地里的宝贝药材,药材收购商也忙着称重、打包、装车。当年,何汉林种植的防风亩产2000斤,亩产值6000元,10亩地总收入6万元。

看到哥哥尝到了甜头后,弟弟何汉球心动了,主动要求加入哥哥的种植队伍。2018年1月,哥俩在大通湖区各镇挑选了合适的种植地点后,流转了800亩土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并聘请了20名当地的贫困户一些村民参与田间管理,这些贫困户的月均收入有3000左右。

“今年3月,我们与全国四大药材基地之一的安徽亳州药材基地签订了种植协议,进行市场价保底收购,预计基地产量将达800吨,总产值将突破400万。”对于基地未来的发展,“药材兄弟”充满了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