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型冠状病毒对房地产有什么影响呢?

Mr梁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本次新冠肺炎对地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营销模式的变化。原先的线下售楼部是销售的主战场,在疫情期间,客户不能去售楼部,只能倒逼各房企改变模式,由线下转为线上,所以原先以贝壳为主的中介将变得艰难,而以互联网为主的企业将获得机遇,同时房企内部的营销组织也将随之进行一定的改变。

2、产品的变化。本次疫情会对房地产的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户型,还有社区配套等等。

3、物业的要求提高。客户对于小区物业的要求将变得更高,而好物业的小区将成为客户的首选,例如:万科、龙湖等一线房企。

4、房企的变化。地产对于现金流的要求极高,本次疫情直接带来了销售的直线下滑,大型房企、现金流好的房企将会有更深的纵深来应对危机,而小型房企或现金流差的房企只能断臂求生甚至于被吞并的命运。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影响,诸如政策的变化,对上下游经济的影响,以及从业人员的影响,本次疫情对地产行业的改变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而我做为一个从业者更希望这个改变是向好、是积极的!


安徽房先生


您好,我是芝芝,从事房地产经纪行业7年有余。对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对房地产的影响,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看。

短期影响:1、疫情的持续,造成成交量的急剧下降,各大房地产企业日子很难过,估计疫情之后,很多楼盘会进行一次大促销,使开发商企业能够尽快回笼一部分资金,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2、疫情期间的宅家生活,也使很多人对房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无房人士似乎一夜之间感到了买套房子的重要性;有房人士一家几口人,每天在一个空间生活数月,逐渐感觉到房子舒适度的重要性,改善住房也会提上日程;3、物业服务在购房选择中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长期影响:1、疫情的影响,倒逼房地产行业的线上化趋势,很多房企已经转入线上看房和成交;很多工作也通过线上来完成,无论是销售人员、客户、企业服务人员的工作,都逐步在向线上转移;、2疫情过后,也会使更多人反思生活、健康的重要,在购房的选择上会更倾向于良好的空气、环境、养生,对于一些养生度假的地方的房产,也会有促进作用;3、线上化办公,加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会使未来更多人不会选择在拥挤的一线大城市去置业居住,而会选择舒适的二三线城市居住生活;

以上就是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与房地产的一点思考。欢迎大家讨论。谢谢





芝豪宅


一、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楼市的影响参考2003年SARS病毒对楼市影响意义不大。

2003年SARS疫情期间,正是城镇化的初期,房地产市场化的上升初期,整体住房紧缺。SARS疫情延缓了买房行为,但并没有减少买房需求。所以,SARS疫情结束后,在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下,中国房价趋势性的上涨行情继续保持。

现在的情况是,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平米,城镇化率达到了60%,房住不炒的定位之下各项楼市调控暂无松动的迹象。在不缺房子且房子加速回归居住属性的过程中,楼市分化已经开启。由于房价收入比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房价目前整体处于高位,居民购买力无法支撑房价继续上涨。

二、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面广,时间较长。

这一次有两个不同,第一个不同是首次出现封城情况,第二个不同首次延长春节家期并延后返工开业时间。就房地产行业而言,这次的冲击比2003年时候来得更大。这不是普通的假期,各地出现售楼部、二手门店延迟开业,恢复营业具体时间待定,这意味着几乎全国的房地产行业有17天完全处于歇业状态。对于房企来说,如果房企总体综合财务成本在8%,那么一家有息负债占销售额的50%的千亿房企,仅疫情导致停业这17天,哪怕啥也不投入,也需要损失1.86亿元的利息。

如果疫情过后,房企融资仍然收紧,仍然紧坚持严禁一切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那么,很大一部分房企的资金周转就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以价换量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房价下跌可能就正式开启。

39.9元买不了什么,

却可避免花300万买房后悔,

别人上过的当,那些买房的坑你不必去踩。点击下图进入查看。

三、放松户籍政策肯定会持续。

前期,我们分析过,刘易斯第二拐点到来后,人口流动会加速。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毫无悬念的会流出,一二线城市也会出现分化。城市产业竞争力强的几个城市在疫情结束全继续回暖,前期供大于求的城市稳中有跌。

房价太高,疫情前就卖不动了,疫情后还能怎么样。房地产也有盛极而衰的时候。

四、商品房成交拐点到来。

商品房成交量在不断创出新高后,终于在2019年拐头向下,下降0.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558万平方米,最近四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从二手房价格的变化来看,高位回落的趋势比较明显。已经连续7个月超过20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下调。

楼市成交量的拐点出现后,接下来恐怕是量价齐跌!而疫情可能成为加速下跌的催化剂。

五、还有一个不显眼的数据可能影响房价。

根据民政部1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这是近十年来结婚对数首次低于千万。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创下50年来的新低。这背后是适婚、适育人口总数下降,年轻人口增速下降太快了。

这个数据对于房地产来说,可能是"韭菜不够了"。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速,更是制约房价上涨的可能。

综合来看,去年商品房成交量17.1亿平方米,应该已经是历史大顶。

同时,提醒一点,去年GDP增速为6.1%,是几年来的新低。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由高速转向高质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GDP增速放缓也意味着各位的收入增长大概率放缓,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人员的收入还会出现下降。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也会对部分行业的人员产生直接的影响。

综合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会对短期房价产生负向作用,但是,房价整体仍然受供求关系决定。而供大于求正在出现,房价分化在疫情结束后会加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只是房价分化的导火索。


房产研究所


我们从当下和未来两个时间视角,来跟大家分析一下,新冠病毒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疫情当下的影响

疫情爆发至今,已经两个月时间了,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都出现了一些停顿。即使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复工复产,但是由于疫情并没有结束,加之此前疫情对人们心理产生的影响,社会的避险情绪还是普遍存在,所以目前情况并不乐观。

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在销售没有完全复苏之前,房企最直接的压力就是资金。此时,对于那些资产负债高的房企来说,打击是最大的,好几个月时间不能售房,没有销售收入,还要支付巨额利息,有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但大公司情况就会好很多,他们可以通过发债、银行再融资、节省支出等手段来度过难关。所以接下来,

部分城市的个别开发商,可能出现选择性的低价甩货现象,以缓解资金压力,并调整存货结构,投资性的公寓和商铺将可能是重点促销的对象。

然而对于我们地产从业人员来说,短期内,行业可提供的岗位可能将会变少,地产人找工作会变的困难,往年三、四月份的跳槽高峰应该会有所延后。

疫情过后的影响

疫情过后,地产行业应该会重新思考,思考未来市场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营销方式该如何调整?生产经营能否进行改变?这些都可能将会成为被疫情推动的行业进步。

未来客户对房屋品质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就像雾霾事件后新风系统普及一样,今后全屋空气净化、南北通透、高园林绿化以及高品质物业服务,都将可能成为客户最关注的核心卖点;

未来各房企应该会更加重视线上营销,但更多的是用来推广引流,对于能否促进实际成交,效果还有待观察;

未来想要在这个行业更长久活下去,可能需要调整生产经营方式,不能再简单粗暴的高周转了,需要更多的关注客户需求,练好内功,做好产品,这样才可能走得更远。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我想要您的点赞与关注,谢谢!


长沙楼市文强


头条里两级分化一边说房价涨,一边说跌,我只知道去年很多地区横盘,北京上海房价下降了许多,这次疫情过后很多人会卖房折现还贷抵债,还会有大量降薪,失业的人,而且实体经济恢复期会很长。虽然房地产中沙子水泥等材料有所涨价,但是不至于让房价继续涨幅很多,毕竟现阶段房价已经过高,随着物价也会不断上涨,老百姓日均生活成本增加收入降低,超出大部分人还贷承受能。我认为房价局部地区会涨,但是大部分会降价


肯塔基大马勺


受此次疫情影响,一直以来,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在当前国民经济中占比较高,所涉及的上下游产业也比较多。突如其来的疫情,也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疫情事件的发酵,不出意外,保守估计一季度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开工和竣工都将受到影响,但影响远不止这些。

  受疫情影响,基本上绝大多数购房者都会推迟购房计划,楼市成交陷入冰点,这将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回款与现金流吃紧。在销售端锐减,所导致资金承压的同时,房企还叠加着还债压力。这对于那些本来面临较大资金压力的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前,房地产企业需要认清形势,根据自身情况在战略上做出主动改变。至少以下几个方面应该达成共识:

  一、做好开工的防疫措施

  虽然延迟开工时间,工程进度与竣工时间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项目工地如何在复工后做好防疫措施,也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高质量发展

  不管疫情如何演变,房地产行业都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要拼质量、拼服务、拼创新。在疫情持续期间,更是房企软硬实力的全面比拼。首先,项目质量不能缩水,如果因为控制成本,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无疑给企业品牌与营销雪上加霜。其次,房企自持物业的管理水平不能降低。一场疫情,也将各大物业公司的管理水平暴露在公众之中。此时,谁能将物业管理工作做好,也是企业品牌与产品力之间的一场另类较量。

  三、合理制定销售目标

  虽然今年房企的销售目标会否因疫情事件而降低,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制定销售目标,或者根据后续情况,及时、主动修正任务目标。

  四、主动降低负债率

  不可否认,疫情对于高负债率的房企影响巨大。因此,主动降低负债率才是关键,否则今年很有可能会有部分企业因资金问题而出现流动性风险。

  五、抱团取暖

  建议中小房企多与头部房企和国有企业尝试合作拿地开发项目。与中小房企动辄在10%以上的融资成本相比,国有企业和头部房企,无论是在融资成本还是项目去化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抗风险能力方面也更强。

  六、政策仍稳

  尽管市场期待房地产政策向宽松方向调整,但预计政策总体还将保持稳定,“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仍将是中长期主基调。房企要放弃政策幻想,降低市场预期,保证合理利润。

  疫情之下,“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考验一个企业运营管理和社会责任的时候。




金石城信


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下降。受疫情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地交易已暂时中止,根据2019年一季度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数据,房地产开发资金中土地购置费用占比为29.12%,建安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占65.71%(其中新开工面积占比约5.54%)。因此,今年一季度因土地交易中止而导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下降29.12%,因新开工中止而导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则可能下降3.64%(65.71%*5.54%),同时假期延长或导致在建项目投资下降4.77%,合计下降37.53%。最差的情况下,疫情可能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7.53%。尽管2020年前已开工项目会陆续复工,但原定今年新开工项目将可能受到较大影响。这是投资方面。

二是房地产销售方面。房地产销售形势也十分严峻。受疫情影响,全国多个城市针对房地产市场下发了“暂停经营”的通知,明令禁止售楼处、中介门店继续营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也发出号召,全国楼盘暂时停止售楼处的销售活动,待疫情过后再自行恢复。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自1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开发商的成交量比往年春节期间暴跌95%。分区域看,截至2020年2月4日24时,新型肺炎确诊人数最多的10个省份(湖北、浙江、广东、河南、湖南、江西、安徽、重庆、江苏和四川)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量分别占全国的60.31%和61.78%。

而住房是难以通过线上进行销售的。因为房屋价值较高,且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长期影响,很难像普通消费品一样,可以不经现场查验就直接交易。况且大多数消费者和厂商对房地产线上销售模式也并不十分熟悉。此外,购房还涉及贷款、过户等须购房者亲自办理的手续。

即使因疫情而延迟的购房需求有望在疫情过后迎来反弹,疫情对房地产销售的短期冲击也是巨大的。2019年一季度,我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额为27038.77亿元。若按2019年全年6.5%的销售额增速估计,2020年一季度,房企销售额将达到28796.29亿元。若按损失50%的销售额计算,一季度的损失将高达14398.14亿元。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将受到严重冲击。销售回款(包括个人按揭贷款和定金及预收款)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2019年,销售回款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到位资金中的占比达到了49.62%的历史高位,总计88640亿元。与此同时,由于严厉的融资限制,2019年国内贷款占比仅为14.13%,为历史最低点。

由于部分房企负债水平较高,2019年前三季度总体负债率就已经达到了80.26%,如果不能快速回笼资金,将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房地产行业的并购与房企资金链风险有较大关系。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并购案例仅27个,并购规模为18.95亿元。“非典”疫情发生的2003年,并购案例则为36个,并购规模达到39.90亿元,增长了110.55%。2004年,并购规模进一步提高至49.58亿元,直到2005年后才逐渐缩小。而2019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并购案例221个,并购规模1840.64亿元。如果疫情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链风险爆发,大量中小房企将因此而倒闭,而且这一过程可能持续2年,甚至更长时间。长期来看,这还会进一步提高我国房地产市场集中度,并可能加大我国房地产调控难度。

我国人口净流出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将因疫情而面临更大的风险。我国不少三四线城市存在过量住房供给的问题,这原本就使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风险,而且棚改政策的逐步退出将使这些城市的风险进一步上升。随着疫情发展,春节返乡置业也很难实现。再者,此次疫情也反映出三四线城市在物流、居住环境和应急管理上的劣势,在当前大中城市开放落户的情况下,未来人口流出三四线城市的情况可能更为严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风险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选择一直都在


对房地产整体影响是巨大的。

前期由于各地封闭式管理一手和二手房都无法开展线下看房,销售额急剧下滑,导致原本预备春节大搞活动的开发商现金流绷紧,有些中小开发商现在已经倒下,从另外角度来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加速了地产行业的洗牌。

疫情也倒逼地产行业转战线上,各大房企利用vr技术实景看房,有的还策划全民卖房的活动,总之为了不增加销售,开发商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从消费者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带给购房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预期变化,让大家变得理智,对生命和自己生活有了更多的反思,住房的需求会变得不那么强烈,房住不炒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对房产市场健康长久发展其实是有好处的。

从区域上来看,一二线城市的房子要比三四线城市更具投资价值,但也要看地段交通配套等,刚需上车需择时机,投资需要更加谨慎。

从时间轴上来看,上半年的房产市场不会好看,不仅疫情原因,更多的是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冲击,社会整体消费能力被削减。 在中央强调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下半年的房产销售还要看各地出台的新规定和金融机构出台的各种政策,

总之社会各个群体都要认识到,房产行业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在贡献了大量GDP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造成了众多社会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一个健康规范的市场才能发展的长久。

也希望房产行业人士能从此次疫情中多反思,紧跟市场的变化,为房产行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新元素,打造一个良好的房产生态。


南京老孙


这个问题,我认为咱先看一下支撑房地产市场的购买需求。按照市场需求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 刚需购房。刚需细分的话也分为两类。1.外来城市人口流入所带来的需求;2.城市内部村镇人口往市区转移带来的需求。

二、改善性购房。需求主要是来自于改善性需求,通常发生在本地居民,但也不排除异地改善的可能;

三、投资性购房。投资客预期未来房地产市场将要上涨而赚取差价的购房行为,这类需求在政府调控定位的政策下,基本很少了。

那么2020年房产走势应根据疫情走势进行分析。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短期影响,房产长期趋势将不变。

疫情将在接下来 一至两个月内得到控制不再扩大反弹,并且多数复工企业都恢复日常运营。这样人们日常生活趋于平稳,购房需求将会逐渐恢复,房产市场会正常有序的发展。

二、极端情况下, 疫情短时间难以平复,持续到更长时间,造成中小企业再次大规模停工,甚至倒闭,失业人群激增,居民收入减少,购买能力大幅减弱。这样极有可能会带来房产市场又一个寒潮,甚至在高息贷款的情况下部分房企会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当然,在政府的防疫控制下疫情已经的到有效控制,大家继续做好自身防控,疫情是不会再次反弹的。这点我们要充分相信政府,相信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而且在大调控下房地产应该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小的波动都是再算难免的。



gery


 房地产经过了艰难2019年,整体来说,房价还处缓慢上涨态势,涨幅超过3%,但销售面积出现了负增长,许多开发商盼2020年开年来个“小阳春”,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来周转,但却没想到新型肺炎病毒的暴发,政府下令停止营业,延期开工,这将对房地产造成很大的冲击。那么,这次的疫情会给房地产带来什么影响呢?

  一: 销量的影响

  往年大部分售楼部过年都不打烊,而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各大售楼部和中介都处于停业状态,何时可营业,还要看疫情的情况而定。过往,年后都有个“小阳春”,时间一般都是2月中旬到5月,但今年受新型肺炎病毒的肆虐,就算疫情得到了控制,一两个月之内销量也恐怕难有起色。

  二: 施工进度的影响

  为了防止病毒的蔓延,多地都实施封城封路,大量人员恐怕在复工日都难以按期到岗,甚至有的比较严重的地方都还处于隔离状态,这将导致了正常施工,施工进度将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 交房时间的影响

  许多开发商出售的都是期房,如果是在2020年交房的话,由于这次疫情严重影响,让许多企业无法按时复工,导致工期的进度缓慢,工期无法按时完成,那么交房时间必将会要延期了。

  四: 具体降价或来临

  2019年许多房企日子都不好过,但今年又受疫情的影响,使许多房企在第一季度不能正常营业,无法获得更多的资金,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不得不降价,以价换量来获取资金的周转。

  五: 房企破产数量将会增加

  2019年房企倒闭数量达到480多家,2020年刚开年就有17家房企宣布破产。这次疫情导致了房企复工期延长,就算复工了,人员未必到位,施工进度未必正常,这将影响产品按时上市。加上一些中小房企高杠杆运作,又处于融资困难的背景下,现金流不足,除了破产,还有路可走吗?

  六: 疫情过后会出现一波短期的购房潮

  每年,年后都会迎来一波购房潮,今年与往年不同,是特殊的一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各大开发商和中介都停业,为了身体健康,欲购房的人,整个年假都只能宅在家里,如果疫情未得到控制,就算售楼部复工营业,也没人敢去看房,这将积累了一大批刚需者。一但疫情得到控制,这期间积累下来的刚需和伪刚需则会湧入市场,这导致了一波购房潮的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