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2017年3月開始,從第一條收集的數據,到2018年2月底,第一屆“愛閱童書100”入選圖書的產生,我們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評選出了100本高品質的兒童圖書,以及10本教師用書。

準確豐富的新書數據、專業科學的書單結構,嚴謹的評選機制,通讀全書後的專家評選薦。是決定愛閱童書100品質的四個關鍵因素。

“愛閱童書100”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

每個年級都包括三個類別:科普、人文、文學

今天小閱整理出入選低年級(6-8歲孩子)的30本圖書以及專家評委為每本書寫的推薦語,非常推薦大家收藏起來慢慢細讀: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別看這本書講述的海洋生物種類並不多,但是值得孩子們翻看很多遍:大幅摺頁非常漂亮大氣,小檔案詳盡記錄每種動物的基本特點;配以地圖標明這些生物在世界範圍的分佈;還提供了它們的菜單。這本書可以幫助培養孩子跨學科的多種能力:瞭解和觀察海洋生物的整體生存環境;學習和掌握地理和地圖知識;幫助孩子理解數字和測量概念;懂得生物鏈的運作,等等。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當南極磷蝦聚集成群的時候,規模宏大到從太空都能看到;東京郊區的袖珍盆景中的植物可以活到1000多歲。這本開本很小的書展示了世界上各種各樣的迷你奇觀,最小的,最奇怪的,有時候卻是蘊藏著巨大能量的。人們往往講述著世界上的最大最強,而忽視了微小的事物也在創造著世界上的奇蹟。小讀者閱讀角度獨特的這本小書,是不是也會覺得自己雖然很小,卻也擁有很奇特的能力?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調皮的水》是深得水之真諦的科普繪本。它為讀者展示,水是自然的精靈,是躍動的生命,它從自然中走來,沿途變換著自己的風采,有時化作雲朵,有時化作雨滴,有時它是天上的彩虹,有時它是空中的雪絮……它在廣闊世界裡不知疲倦地遊走,每次出發,都給世界創造著新的景象。該書從多種角度,介紹關於水的方方面面的科學知識,難能可貴的是,它不僅講述水的科學知識,而且還以形象的圖形,引導兒童進行各種觀察和試驗,以培養兒童的探索精神、創造精神。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作者安娜·切拉索利是意大利教育界非常活躍的數學老師,她擅長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孩子們普及“什麼是數學”,這個問題直接關係到“怎麼教數學課”的問題,難怪她的作品已經成為教師和父母進行數學教育啟蒙的輔助讀物。

四本小書中的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精彩的數學故事,作者設計了四大數學場景,全面呈現了數學的本源,解釋了為什麼人類發明了這些數學概念。四本書一本比一本難,可以進階閱讀。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在孩子們剛剛對數字有了意識的時候,聽到這些故事,好奇心被有效地激發出來,數學興趣被保護,進入正確的學習數學模式,懂得數學不是抽象而枯燥的,孩子們便可以自主地學習和探究,甚至愛上數學。如果增加一些輔助道具,比如講幾何的那本書提到的那些繩子,這套書完全可以用於數學教學中。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這是一本美不勝收的科普繪本。

地理大發現時代,傳教士和學者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從那時開始,他們系統和科學的記錄所見的各種動植物,在攝影沒有產生以前,繪畫就是重要的記錄工具。到了今天,這種記錄已發展成一種獨特的藝術傳統,在攝影已普及到手機的時代,這一傳統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在兒童繪本里找到了大展宏圖的新天地。

《蜘蛛盪鞦韆》是其中十分特別的一本。這類描繪動植物的繪畫,科學和寫實優先於藝術和想象,所以通常精緻美觀,但感動觀者的,更多是自然本身的魅力。《蜘蛛盪鞦韆》卻以水彩和水墨的獨有魅力,表現出一種朦朧氤氳的美!書中的動植物既真實,又兼有歐洲繪畫的豐富色彩,和東方繪畫的飄逸風韻。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這是一個本故事書,但卻成功的展示了完整的制瓷工藝,也完全可以當作科普讀物來看。簡單易讀的故事和動物角色,將各種陶瓷知識串進來,並按照拉坯、利坯、上釉、畫坯、燒窯的順序介紹,既易於被兒童接受,也清晰明瞭。陶瓷既是國粹,又在現實生活中無孔不入,制瓷技術的科普很有現實意義,這樣的選題貼近生活,不是拿傳統做標籤。在開頭和書末的環襯裡,還以示意圖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制瓷工藝的全貌,如能在適當位置再加些註解的文字就更好了。

特別有趣的是,作品藉故事還介紹了鋦碗這個技術。現今生活的富足已經不再需要鋦碗了,零零後和一零後們可能都不知道鋦碗為何物了,但三十歲以上的人應該還有記憶,故事可以喚起人們懷舊的情感,回味無窮。優秀童書的特點,就是同時取悅兒童和成人的。

本書的繪畫採用彩鉛淡抹淺塗,畫面彷彿蒙上一層朦朧的薄霧。這種效果雖不罕見,但用在這個故事上卻特別合適,因為瓷器的釉彩就是朦朧氤氳,山川人物,恍若仙境的,這種畫面效果,恰如陶瓷那淋漓的釉彩,使本書大為增色。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本書堪稱“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最佳讀本。圖畫館,是學校的智能中心,如何利用圖書館,首先要了解圖書館。本書就是通過有趣的形式,讓孩子們瞭解圖書館的借閱方法、圖書館的構成、圖書館的用處。本書並不是講故事,而是設計了很多互動內容,讓孩子去選擇判斷,這些題目都很簡單,但由於是學生自己選出來的,所以印象就格外深刻。也建議學校老師閱讀此書,從書中可以看到國外圖書館的佈置形式和借閱方式,讓我們建設圖書館時也有可參考的地方。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本書畫面是由絲織物拼貼、刺繡、編綴而成的。草木、人物以及道具,皆選不同質感的織物來表現,比如書中的金屬樂器以金銀線、金屬箔片和金屬光澤的皮革“繪”成,而木質樂器,則選擇亞光的羊絨,就連樂譜也是用黑線和釦子縫繡出來的。

其實本書最大的特色還不是繪畫,甚至我在開始看第一幅畫時,還覺得它的色彩稍亂,空間稍嫌粘連呢。

本書最厲害的地方,是以圖像成功的詮釋了音樂,可作為優秀的音樂入門讀物來看。它用圖像表現了整個樂曲和指揮家的動作所傳達出來的信息,還有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的不同質感,以及它們給人帶來的各種感受。請看作者描述指揮家動作的幾頁,最為典型。作者也在用織物的不同色彩和質感來詮釋音樂,表現音樂輕快的玫瑰花及其背景,使用的是輕薄的絲綢,而前兩頁大喇叭在演奏時,則使用的是厚實的絨布。

如此詮釋音樂的,實不多見,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這本書非常獨特,獨特在於它的圖畫風格和藝術設計。

先說圖畫風格。這些圖準確的說不是畫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就像製作沙盤模型一樣。一般的模型是三維立體的,但它的空間是二維半的,類似浮雕,但它比浮雕更加逼真,讓觀者產生可以踏足其中的錯覺。它的製作材料也和模型一樣,製作衣料就用布,土地就用土,傢俱就用木頭。這本《鏡像》的圖畫也是,澳洲的都市和摩洛哥的山村,都製作得極其逼真,即便幾十公里開外的遠景,也不是畫出來的,而且,畫面極其壯麗磅礴,又充滿濃郁真切的生活氣息。這樣的繪本,我還是頭回見到,真是大開眼界。

本書的設計也是獨一無二的。它其實是把兩本書反著裝進一個封面裡,兩本書分別從那個封面的書脊處向左和向右翻開。這樣獨特的設計,是為內容服務的,兩本書分別講述了澳洲都市和摩洛哥山村裡兩個家庭一天的生活,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兩本書同時翻開,兩個家庭一天的生活便可以一一對照著看了。

這個巧妙的設計在表達這樣一個主題:在我們這個千差萬別的世界裡,不同國家和地域、不同文化和宗教、不同收入和階層的人,他們的生活其實都是共通的,通過本書,人們可以窺見彼此的生活,加深理解,消除隔膜,所以本書名為《鏡像》,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幫人們照見彼此。由於恐怖主義,人們對穆斯林有頗多的誤解,我國也是如此,而且中國城鄉差距之大,真的就像澳洲和摩洛哥之間的差距,所以本書在我國同樣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服飾就像人類特殊的皮膚,孩子會像關注自己的身體一樣關注我們的服飾。

不同的身份、職業、地位、民族、性別、年齡的人,都有不同的服飾,從古到今,這些服飾在不同的時代又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除此之外,還有泳衣、雨衣、鎧甲等等專為某一目的設計的服飾。這一身身服飾就像一個個時空的節點,承載著歷史、文化、審美、價值觀等等異常豐富的信息,繁複多彩,令人眼花繚亂。與其說它們是服飾,倒不如說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大百科全書,這部鴻篇鉅製的作者,不是哪一位聖哲鴻儒,而是全體人類。您說,這樣的大百科全書,孩子該不該讀呢?

《人類的衣服》全面展示了各種身份,各個時期的服飾,從彩繪做衣、紋身為裳的原始民族,到中國皇帝、日本武士、法國公主、京劇花臉、非洲酋長……其內容之全,範圍之廣,絕對配得上“大百科全書”這樣的稱謂。而且,本書還利用翻翻書的設計方式,使孩子瞭解隱藏在外衣之下的襯衣和內衣,書末的文章更可一覽人類服飾的整體概況。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城市很大,安娜很小。雪,到處飄落,鋪天蓋地。”談到對夢想的渴慕,談到一生激情所寄,不得不去閱讀一個出身貧寒的洗衣婦之女追求芭蕾舞夢想的一生。《天鵝》是由勞雷爾•斯奈德創作、朱莉•莫斯塔德繪製的講述俄羅斯芭蕾舞女皇安娜•巴甫洛娃的舞蹈與人生的一本人物傳記繪本,它並沒有因繪本容量有限而失去表現人物的完整度和感染力,繪本用簡潔詩意的文字,清新唯美的插畫,將文學、繪畫、舞蹈、音樂這些充滿美的藝術元素交匯融合,完整展現了安娜纖柔而有力度的一生。

繪本以時間線為導索,一行行靈動跳躍的短句猶如輕盈、優雅、纏綿不絕的舞步,踏出安娜舞蹈與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同時將它定格為柔美永恆的畫面,似電影般呈現出安娜的一生,整個繪本表現出一種難以言喻的美,令讀者思考渴望夢想的顫抖、追隨夢想的勇氣、一生所付的孤獨、致力嚮往人生的充盈。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本書是原創圖畫書的精品,無論是故事,還是圖畫、版面設計等方面都很用心。阿詩是一隻灰喜鵲,同伴們都不太注意它。然而,它有一塊大花布,它用這塊花布給動物縫製了各種東西,阿詩也由此贏得了更多動物的友誼。由花布聯想出來的用途非常美妙有趣,畫面充滿傳統文化的喜慶氛圍。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三隻老鼠商量著要做一本藝術範兒的無字書,可是他們在整本書裡都嘰裡呱啦地吵吵嚷嚷,讓這本原本可以沒有字的圖畫書裡塞滿了好多遺憾的文字!這是一本帶有後現代意味的圖畫書,一本非同尋常的令人捧腹大笑的“無字書”,讓讀者們在閱讀中享受無厘頭的趣味和歡樂。不過,當讀到最後,你會發現似乎這個故事並沒有結束……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不信你去問鯊魚》是一本橋樑書,可以一口氣讀完。不過,其中蘊含的哲思,可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明白的。愛誰懶覺的鯊魚,長得越來越胖,怎麼樣才能讓鯊魚減肥呢?那就送給鯊魚一個鬧鐘唄。鬧鐘裡藏著好多小螃蟹,它們拿著小鼓、小鑼或是小喇叭,卻吵不醒鯊魚。最後,小螃蟹們不得不舉起小鉗子撓鯊魚的癢癢。鬧鐘,到底是發出鈴聲的叫作鬧鐘,還是隻要把對象弄醒了就叫鬧鐘呢?這是個哲學問題。送信的飛魚,把信和陸地上漂來的樹葉弄混了,這封樹葉信問誰都沒有收下。信,一定要寫明收信人和寫信人才是信嗎?這也是個哲學問題。這本書符合經典兒童文學的標準,清淺的故事加厚重的哲學。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奧地利童話《彩虹真好看》的故事輕巧有趣,而又蘊含哲理。小不點兒因為偶然看見了美麗的彩虹而開始了他不屈不撓的尋找之旅,一路上邂逅了蠑螈、鳥、獾、蜥蜴、青蛙等動物,幾乎每次都能遇到幸福的事,每一段經歷都給他帶來了一種“色彩”。最後青蛙告訴他:彩虹開始或結束的地方有一個寶藏,而幸福就是珍貴的寶藏。當小不點意識到擁有朋友、擁有各種色彩時,覺得無比開心,隨之看到了彩虹。書中插畫色彩明麗,構圖誇張,給文字故事增添了生動活潑的奇趣。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波特的故事和布萊克的畫,把讀者深深帶入了一群動物的生活。這本書的令人著迷之處,是它使讀者沉浸其中,彷彿身臨其境,雖是幻想,但卻真實得可以觸摸。波特筆下的故事,想必都有堅實的生活基礎,才能有這樣的效果。

我最初見到布萊克的畫,並不喜歡,原因是他畫得太亂!可能有些讀者也因為這個理由不喜歡他的畫,但我當時的考慮和非繪畫出身的讀者恐怕正相反,我是覺得他的畫對於新手作者和讀者會產生誤導:哈,原來亂畫也能出名啊!布萊克的畫就像胡亂的信手塗鴉,但你若仔細觀看,就會發現他的畫看似混亂,實則堅實,比如“芝士盒”那便便的大肚子;粗壯的藍外套公兔用雨傘狠狠戳瘦條吉米的樣子;以及他高高舉起雨傘挑釁的那股氣勢……全都造型生動,結構結實,沒有深厚功力者不能為。我“不喜歡”的理由,可能恰恰闡明瞭布萊克作品的優點。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打燈籠》是中國原創繪本大師朱成梁的作品,取材於陝北民俗“打燈籠”。作者秉承著“一定要把最美的圖畫獻給孩子”的理念,以美妙的圖景,引領孩子瞭解他們不曾見過的特色民俗,不曾瞭解過的地域風光,讓他們的目光看得更遠。同時,作為讀者的孩子通過故事來體認生活,意識到過去的小朋友(包括小時候的爸爸媽媽)也是這麼盼望著過節,拉近了親子間的關係。

繪本將散發著淡淡鄉愁的鄉村民俗圖景與細膩的兒童心理情緒融合在一起,給與孩子們多重的閱讀享受。但《打燈籠》並不只是孩子的寶物,陪伴讀繪本的父母或者老師也能從故事中回想自己的童年,童年的種種樂趣。對大人而言,閱讀繪本本身就是一場視覺的“尋鄉”,情感的“尋鄉”。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我選這本書,多一半是為了它的故事。恐怕所有喜歡童書的朋友看了這本書都會發出驚歎,都會同意它是個優秀的兒童故事。動物們對人類的城市好奇,於是由熟悉城市的流浪貓指揮著大家過家家,模仿城裡人的生活:斑馬演人行道,被踩得哇哇叫,認為人類的城市是個好疼的地方;奶牛演地圖,被指點得哞哞笑,認為人類的城市是個癢癢的地方;最倒黴的是河馬,張開嘴巴演馬桶,得了個城市是噁心地方的結論……最後大家慌忙向森林深處逃去。

這種想象既出奇又合理,斑馬的花紋不像人行道嗎?奶牛的花紋不像地圖嗎?河馬的大嘴張開,不像馬桶嗎?而大家的逃離,也是合情合理,令人信服,如果動物們的語言相通,森林裡一定真會發生這樣的故事。書中的動物那麼好奇和天真,它們其實就是兒童,所以不引起小讀者的共鳴是不可能的。

書中的繪畫很有特色,日本有一批這樣的畫家,他們畫得不見得有多好,形象甚至有點“怪”和“醜”,但是形象活潑,用色雅緻而豐富,有點像孩子的風格。不過,這些畫其實是孩子畫不出來的,比如色彩的搭配,還有情節的設計。請看大家踩上“人行橫道”的畫面,烏龜、刺蝟和綿羊已經踩上去了,河馬和大象在後面排著隊,馬上就要踩上去了,天啊!斑馬如何受得了!城市是個好疼的地方的結論,得的紮實極了!這種匠心,是成年藝術家才會有的。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人到底賺多少錢才算夠?到底是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還是氣喘吁吁的忙於工作?這是擺在每個現代都市人面前的人生難題。本書中的兩兄弟對生活有著截然不同的選擇:哥哥看似勤奮,實則生產了許多實際並不需要的東西,併為此使自己、他人和大自然犧牲了太多太多;弟弟看似閒散,卻直指生活的真諦,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到底是像自由人那樣,工作為生活服務,還是像機器般的奴隸那樣,活著為工作服務?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作者以寫實的筆法,描繪了一個小女孩通過“探險”發現一大片紅菇孃的故事。孩子的“探險”對於成年人來說,通常無“險”可言,但對孩子卻是驚心動魄,終身難忘的,故事中的“發現之旅”,也講述得一波三折,路遇大鵝,躲避太陽雨,被山羊下一大跳,以及翻滾下山坡,都令小讀者為小女孩捏了一大把汗,併產生“是否找到紅菇娘”的懸念。書中的山村景色繪製細膩,樹影婆娑,令人留連。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英國繪本作家威廉•格利爾在其第一部非虛構繪本《極地重生》之後又創作了一部非虛構繪本:《喀倫坡之狼》,它取材於19世紀末美國西部的狼和獵狼人的真實事件。獵人們在與狼王洛波的較量中屢戰屢敗,西頓最終以誘殺它戀人的方法捕獵了洛波,失去了山野、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伴侶的洛波帶著尊嚴死去。

作品描繪了洛波之死的悲壯以及西頓在認識野生動物精神世界的過程中產生的悲情和反思,他由一個出色的獵手開始轉變為動物保護主義的倡導者。作者以其一貫的硬朗、簡約、寫意的風格,畫出遼遠蒼涼的西部土地和狼群生存的壯闊圖景,富有質感地將歷史呈現在讀者面前。

這部歷史題材作品厚重而感人,傳遞著境界開闊、耐人深味的人文思想。這一繪本也將兒童讀者熟悉的西頓動物小說作了一次非虛構的成功延伸。作者親赴狼王曾經的生活之地,對西頓和他生活的時代作了許多調查,增加了相關史實內容,展現了被譽為“動物小說之父”的西頓從一個獵狼人轉變為動物保護事業的先鋒的過程。該作品氣質陽剛,具有呼籲保護動物和生態環境的感召力。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這是一個父親和兒子之間共同成長的故事。故事的開始,看似互不相干的大人和孩子結伴而行,大人的目標是找寶貝和值錢的金子,小孩懵懵懂懂跟著大人,琢磨著什麼是寶貝。他們一起走了很久很久,直到強盜的出現打破了平靜。在對事物的價值最有發言權的人眼裡,大人眼裡的寶貝壓根兒不值得搶,然而面對孩子的寶貝,他們卻盲目無從。讓給大人觀察和思考孩子的契機,這才發現孩子保存著那些他一直忽略的純真,和他不經意付出的關愛!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朗讀,瑪德琳就是一個不喜歡大聲朗讀的女孩。她害怕被人嘲笑,但她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獎勵的一張星形貼紙,那樣她就可以許下屬於自己的願望。幸運的是,瑪德琳在圖書館員迪姆普的幫助下參加“讀書給狗聽”的項目,她遇到了大白狗邦妮,從此,瑪德琳漸漸走出了心靈的困境。當你不擔心出錯的時候,閱讀就會變得充滿樂趣。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小獾伯蒂喜歡去在養老院的獾爺爺那兒,因為他可以看爺爺和年老的魔術師們的魔法秀。可是有一天,所有的魔術師的道具竟都不翼而飛了。伯蒂決定自己去探尋詳情。他能夠在魔術秀之前解開這個謎嗎?這是一部探案圖畫書,也是一個神奇的魔法世界,書中諜影重重,機關四伏,畫面細節豐富,處處有驚喜,而那個密碼鎖,成為通向智慧之門的一把鑰匙。當讀者破譯了密碼,在享受探案快感的同時,也會為故事傳遞出來的濃濃祖孫之情所感動不已。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這是一場美麗的尋夢之旅,一支縈繞心田的生命讚歌。檸檬蝶對花田夢想的追求,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終於蝶化成魚,令人感受到強大的生命力。這是兩個國際安徒生獎得主的隔空對話,也是跨越文化和媒體的心靈合唱。文字優美且富含詩意,圖畫線條簡潔且有大量留白,傳統卷軸結合現代圖文結構,專色繪圖,鏤空雕刻,讓這個故事文圖合奏,形神合一,達到文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的和諧統一。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一個小朋友和各種小動物都看見了一隻貓,但作者畫出的,是在他們的眼睛裡,這隻貓分別將會呈現出什麼樣子。人類眼睛的結構和其他動物大不相同,人類看到的物體,在其他動物眼中就會完全不同,也許是另一個形狀和顏色。比如,狗的眼睛對運動的事物特別敏感,所以書中狗看見的貓,就變形成了這樣一副樣子:細瘦的身軀,拖著因搖動而變得異常肥大的尾巴,而更細的脖子上,掛著因不斷搖晃發聲而變得形若銅鐘的大鈴鐺!

當然,我們不是那些動物,它們看到的究竟什麼樣,我們永遠也沒機會看見,這些都是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做出的推斷,所以,書中那些動物眼中的貓,也攙入了作者的想象,並以藝術的手法表現出來。比如,蝙蝠在夜晚不用眼睛去看,而是用耳朵聽超聲波的回聲來代替眼睛,作者就用無數白點,來表現蝙蝠“看見”的貓身上反射出來的聲波。

幾乎所有繪本表現的,都是人類眼睛看到的事物,因此這本書顯得十分特別。作者用一首兒歌將他的這些創意串聯起來,其中幾個跨頁畫得極為壯觀。書的結尾也設計得頗有意味,似乎是在回答小讀者的發問:“他們都看見了一隻‘不同’的貓,那貓看見的自己又是什麼樣呢?”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這是一本非常幽默的漫畫式繪本,充滿拍案叫絕的創意。書中巧妙運用了許多童話、歷史和人文“梗”,長髮公主、小紅帽、三個強盜、堂吉訶德、聖喬治屠龍、死神、圖拉真石柱等等,作者甚至還調侃了手機點贊,喜劇效果爆棚。

本書情節和繪畫既荒誕滑稽又精緻耐看。雖說是輕鬆的漫畫,繪畫卻並不馬虎,細節刻畫精心,設計皆有考究。看著古代和現代各種韻味十足的服飾、道具混搭雜糅在一起,使本書讀來十分過癮。

最有意思的是本書的故事。據說當今社會,多數人都有程度不同的拖延症,本書不像庸俗的讀物,做所謂“正能量”的道德說教或給讀者灌輸“心靈雞湯”,表面上看,本書似乎站在拖延症的角度,但仔細想,為何拖延症會成為流行病呢?除了人性本有的趨利避害的本能和懶惰,使人們對較難的事情總是趨向於一再拖延外,恐怕現代社會造成的節奏過快和普遍焦慮也是主因,拖延症其實是種社會病。有位哲人說過,沒什麼事情是非要當下必做不可的。現代的人們更需要放慢腳步去生活。

孩子愛看這本書,是因為主角把一切都搞糟,本就是兒童的天生笑點。成人也愛看這本書,是因為他能在笑聲外引發我們做長久和深入的思考。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這是一本值得翻來覆去看了又看的圖畫書,因為它細節繁多、機關重重,很不簡單;也因為它寓意豐富,需要體會和思考。文字敘述是以蟲子“我”的口吻來講自己被吸進吸塵器的遭遇和心路歷程。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經歷了從迷惑、懇求、憤怒、沮喪到最後接受的過程,每一個階段的心理都描繪真切,包含了對於生命意義的領悟。故事採用了蟲子的故事和小狗的故事並行的雙線結構,後者雖沒有用文字來直接講述,但圖畫連貫地表現了小狗對於被吸進吸塵器的玩具的追索。

“一本書,兩個故事,三重解讀,四種講法,五程心理”,是對這本“心理”和“哲理”圖畫書的簡練概括,相信不同年齡和閱歷的讀者都會對此書產生濃烈的興趣。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花木蘭是無數中國人的英雄,不過她在每個人的心中可能都不大一樣。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與插畫家鬱蓉,在她們聯手合作的這本書中為我們塑造了兩個新派花木蘭:一個是仍然是北朝民歌中替父從軍的女勇士,浴血沙場十二年曆練成智勇雙全的女將軍,只是在圖畫書中她的形象更加豐滿,許多地方仍保留了女性所特有的柔美之態與愛美之心;另一個則是人送外號“花木蘭”的現代小女孩,她和她的小貓有時會穿越到花木蘭身邊,但她們更多是在隔著歷史長河對話。兩個木蘭相遇,讓這本書散發出別樣的現代氣息。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評委推薦語:小黑的家是白的,小白的家是黑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看得清自己周圍的一切,當他們彼此到對方家裡去做客的時候,就找不到客人在哪了,但如果他們攜手走出狹小的房間,到廣闊的大自然裡去,在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裡,都可以輕易地突出自我,所以,不要囿於自我的“領地”,把自己禁錮起來,才能獲得最寬廣的自由。

6-8歲孩子不能錯過的書目(30本涵蓋科普文學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