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清暑解毒過夏至——夏至這樣吃,最養生!

隨著聲聲蟬鳴,一年中陽氣最盛、白天最長的一天——夏至,來到了我們身邊!

這個夏至,有著熱辣的陽光和火熱的世界盃,日子裡有著狂歡的味道。但是,作為中國人,勿忘節氣養生,這些,是屬於夏至的美味——


夏至已至

SUMMER

“夏至”是夏三月六個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公元前7世紀中國就採用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夏至,時間常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或22日。

根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也稱長至,為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故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夏至日為一年之中陽氣最為旺盛的一天,而後一陰初生。

《禮記》中記載了這一時節的物候形景:“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也就是說具體將夏至分為三候:

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清暑解毒過夏至——夏至這樣吃,最養生!

夏至日是一年的陽氣之極,亦是陰陽轉變的日子,古人非常重視這一節氣的養生保健,並因此形成了許多的風俗習慣。

  • 夏至日為“冬病夏治”的最好時機

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素問·六節藏象論》中“長夏勝冬”的思想,對於素體陽虛、寒伏於內的人於夏至日可進行“冬病夏治”。夏至艾灸與貼三伏貼是“冬病夏治”最傳統的保健方法。

清暑解毒過夏至——夏至這樣吃,最養生!

古人在夏至節氣養生,在養護身體陽氣的同時,亦注重消暑養陰,常常在此時吃冷食、涼食、瓜果。清代文士顧祿《清嘉錄》記載:“街坊叫賣涼粉、鮮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俗語。餄餎,即是麵食的一種,古稱“河漏”,因多用蕎麵製成,習稱蕎麥餄餎或蕎麵餄餎。涼吃蕎麥餄烙味汁酸甜辛香,面體爽口清甜,是消夏祛暑的上佳良品。

清暑解毒過夏至——夏至這樣吃,最養生!

蕎麵為蕎麥製成,蕎麥味甘微酸、性寒,歸脾、胃、大腸經。李時珍《本草綱目》言蕎麥能“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除白濁白帶,洩痢腹痛上氣之疾。氣盛有溼熱者宜之”,並稱其有“煉積滯之功”。在夏至吃蕎麥餄餎大有好處,蕎麥麵性寒能清暑解毒,味甘微酸能化陰養津,培護夏至初生之稚陰;佐料汁味辛帶酸,既益肺柔肝,符合夏月增辛宜酸的飲食習慣,又能制衡蕎麥寒涼傷中之性。根據現代研究,蕎麥中所含的化學成分有黃酮、蛋白質、脂肪酸、植物甾醇以及礦物元素等活性成分,其主要藥理活性為抗糖尿病、抗腫瘤作用。

因此,在夏至時節不妨常常選擇蕎麥飴餎作為主食,將對身體大有裨益

  • 夏至飲食應如是
清暑解毒過夏至——夏至這樣吃,最養生!

夏至是天地間陽漸減、陰漸生的節點,但是氣溫卻是日漸拔高,“夏至三庚數頭伏”,過了夏至後,大約再過二十多日,便是流火的三伏天了。

此時飲食仍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雖然飲食選擇清淡,但亦要注重食物的五味調和,以使人心悅情暢,開胃欲食。

此時的佐料與食材選擇應省苦增辛多酸。製作方法多以清燉、煸炒、蒸制、涼拌為主。在食材種類的選擇上,仍應以五穀為主,可以多食蕎麥、豆類。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亦指出:“夏氣熱,宜食菽(即豆類)以寒之,不可一於熱也。禁溫飲飽食,溫地濡衣。”

此外還應以新鮮綠葉蔬菜、時令瓜果等為輔,可以適量佐以瘦豬肉、鴨肉等補氣養血、養陰清熱的肉類。江南等地有夏至食三鮮的習俗,可以供以效仿。樹三鮮為櫻桃、香椿、梅子,地三鮮為莧菜、豌豆、蠶豆,水三鮮為螺螄、鮒魚、鹹鴨蛋。這些食材皆合夏至的養生保健之理。

但是要注意:上述食物多偏寒涼清潤,易傷脾胃陽氣。現代社會,人們多貪涼喜冷,長期在空調房內生活,過食冷飲冰物等習慣容易導致寒凝內聚,或者素體陽虛之人食寒涼之物更為雪上加霜,因此在飲食取捨上還應以辨體施膳為原則擇膳為食。

好 · 書 · 推 · 薦

清暑解毒過夏至——夏至這樣吃,最養生!

清暑解毒過夏至——夏至這樣吃,最養生!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二十四節氣藥膳養生》(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鄧沂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