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智能手机寒冬来了?刘作虎:活下去!

市场调研公司IDC 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361亿部,同比2017年第一季度的3.444亿部下滑2.4%,中国市场季度规模跌破1亿部,同比下降约为16.0%。

智能手机市场寒冬到来的声音充斥了这个市场。

“我们以前的愿景是做一个受尊敬的全球品牌,2017年改为‘做一个更健康更长久的企业。”在寒冬之下,一加手机创始人、CEO刘作虎表示,“我们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活下去,明年的主题依然是活下去。如果 50 年以后还有OnePlus(一加)存在,这就足够牛了。”

智能手机寒冬来了?刘作虎:活下去!

诞生四年多的一加手机面对的竞争到底有多残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头部优势明显,前五大品牌已占据市场85%左右的份额。不过,始终坚持“只做最好安卓旗舰”的一加在市场上,尤其是海外市场上找到了自己稳固的位置。

目前,一加智能手机已进入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在去年近百亿的营收中,有70%的市场份额来自海外,其中最大的是欧美、然后是印度市场。对于中国手机品牌一直想攻下却难以攻下的美国市场,一加得到了高度认可。

刘作虎透露,2017年年底发布的一加5T智能手机一个月前就已售完,也是一加史上销售最快的一款。趁热打铁,一加2018年5月17日发布了2018年年度旗舰机一加6,希望能延续一加5T的热度。

市场寒冬,难免会淘汰一批品牌。对此,刘作虎非常乐观:“同行一个个都倒下了,用户选择的机型越来越少,在国内如果想买旗舰机的话,没有太多品牌可选。对一加来说其实是个大的机会,一加今年将迎来春天。”

从“不将就”到“无负担”

一加由OPPO原副总经理刘作虎于2013年12月17日创立,2014年4月23日,一加手机首款旗舰产品在北京正式发布。在创立之初,一加就另辟蹊径,树立起“不将就”的企业文化和品牌理念。

智能手机寒冬来了?刘作虎:活下去!

一加手机创始人、CEO刘作虎

刘作虎表示,经过四年的沉淀,一加对如何“做最好的安卓旗舰”有了更清晰的定义。他强调:“‘做最好的安卓旗舰’不只堆砌最好的配置,更在于为用户提供一种——随心所欲、真正自由的‘无负担’使用体验。”

一加提出的“无负担的产品”包括三层含义:轻松、简单美好,在设计上没有不实用的炫技,美观耐看,在功能上简单实用,让人一看就懂;自由、快速流畅,手机的反应高效快捷,即使在长时间、高强度的使用后,用户仍能获得极佳的性能体验;智能,想你所想,真正利用AI技术,做到在移动端学习用户的习惯,不会过度打扰和绑架用户的生活,而是像一个人性化的私人小助手。

刘作虎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手机无论在设计、功能还是体验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只有用户真正想要、真正需要的产品,才能发挥出科技的最大效用,提供一种科学、健康的相处方式。

定位“全速旗舰”的一加6搭载时下顶级的高通骁龙™845移动平台处理器,最高8GB RAM+256GB ROM存储配置,采用玻璃机身搭配金属中框的设计,正面一块6.28英寸全面屏,支持面部识别。5月22日上午10点在官网和京东首销,售价3199元起。

从“不将就”到“无负担”的四年里,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头部品牌从“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已变成“华米欧维(华为、小米、OPPO、vivo)”,许多新兴品牌在热闹之后已不见踪影。

“智能手机进入下半场竞争。”刘作虎总结到,“以2016年前后为分界线,2016年之前,大家纷纷涌入智能手机市场,但很快就阵亡;2016年之后,智能手机市场成为存量市场的寡头竞争。”

刘作虎认为,下半场的竞争不仅是在产品上的竞争,也在品牌战略和商业模式上。无论在上半场还是下半场,一加都在坚持自己的方式——做好产品。所以,在下半场反而活得比较好。在具体策略上,一加将一如既往求稳发展。

从中国深圳到英国伦敦

事实上,在中国发布会之前,一加6海外发布会已于前一天在英国伦敦召开。大部分手机品牌都是先征服本地市场再拓展海外市场,诞生于中国深圳的一加,则自成立起就实行海内外市场双轨并行,其最重要的市场在海外。

目前,一加智能手机进入了35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数百万用户。在2017年一加100亿元的营业收入中,有70%的份额便是来自于海外市场。

美国著名IT杂志PCMag2018年度读者选择奖评选中,一加在北美智能手机里客户满意度排名第一;在芬兰,一加过去一整年都在运营商Elisa手机销量中排名第一;2017年,在印度线上销售的400美金以上高端智能手机里,一加以50.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IDC数据显示,2018年5月,一加在美国400美元-600美元价位的手机公开市场中,占据了44.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一加四年前的海外策略正是中国手机企业现在的打法。如今,全球都在使用中国品牌的智能手机,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也在不断扩展版图,它们之间的竞争也早已延伸到海外战场。

智能手机寒冬来了?刘作虎:活下去!

以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印度市场为例。IDC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贡献了54%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4%。在印度销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中,中国品牌占了四席。

不过,在海外颇有成绩的一加并非看低中国市场。刘作虎强调,从长期来看,国内一定是最大的市场,一年有4亿多的市场规模。虽然大盘形式不好,但对于本来就没有太大量的一加来说,大市场的萎缩并不会影响其在国内的发展。一加将坚持“求稳”节奏。

事实上,刚成立后不久,一加曾尝试在国内发力,不仅耗巨资在北京和上海的黄金地段建立了旗舰店,还加快了新品节奏,但却适得其反。刘作虎及时调整策略,关闭线下门店,专心做旗舰机,还实现了盈利。

如今,从消费需求来看,中国智能手机换机周期进一步延长,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功能创新的匮乏使得消费端换机需求减弱,一线品牌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正用各种方法开启收割之战。

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冷静及预热之后,第二季度,包括一加6等旗舰机的集中投放会刺激用户需求。IDC预计,

一线品牌的收割之战将会愈演愈烈,二、三线品牌将面临生存挑战。

作者 | 李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