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我的故鄉,我的街

我的故鄉,我的街

我的故鄉,我的街

年少的時候,我曾立志走出那條街。那條街不長,東西向,兩站公交車的距離。年少的時候,那條街很荒涼,路兩旁都是溝壑和樹木。

還是個小不點的時候,我喜歡探險,獨自穿越茂密的森林去養老院看電影,穿越空曠的馬路從老宅去鐵廠看戲。

隨著鄉政府駐地的喬遷,溝壑被填平,樹木被砍伐,街道兩旁新建起了一座座庭院。

每家每戶的院落都很深,後面是起居間,前面是門面房,院子裡可以栽種花草、蔬菜、瓜果,還可以停放車輛,這樣的院落是鄉下的小門小戶沒法比擬的寬敞!

街道上家家戶戶都會做點小生意,哪怕是玩票的性質。

我十一二歲的時候,每逢暑假,我就在這條街上練攤,選一處樹蔭,放一張竹床,擺滿西瓜、桃子、蘋果等應季水果,用古老的公斤秤稱斤兩,用心算計算水果的價格。

我不喜歡賣東西,若干年後,小侄女也不喜歡賣東西。

若干年前,我賣東西在露天裡,風吹日曬;若干年後,小侄女賣東西在空調屋裡。可是天下的小孩子沒有一個喜歡賣東西,那是一件無聊無趣的事。

我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都是在那條街上讀的,學校和我家近在咫尺。鄉鎮上的機關單位多,鄉政府、衛生院、供銷社、學校、養老院、糧庫,還有琳琅滿目的私人企業:地毯廠、鐵廠、麵粉廠等等。

我從小就出入鄉政府大院、鄉中學的教職工家屬院、醫院家屬院等場所,和各個機關單位的大人小孩打成一片。

我在那條街整整生活了十五年,十五歲那年秋天,我走出那條街,四處求學、工作,當我在第二故鄉待到十五年的時候,我忽然愈發思念那條街。

那條街上還有我的父母,我的兄弟,還有七大姑大大姨的親戚,還有我的街坊鄰居。

這些年,我每次都來去匆匆,在那條街逗留的時間,遠不及旅行中住酒店的時間長。

我的故鄉,我的街

走過千山萬水,再回到這條街,我發現這條街越來越長了,幾乎連接起三四個村落,飯店、超市、各式各樣的小店應有盡有。

生活在這條街上,不需要網購,抬腳就能去任何地方,購買任何東西,多麼便利的一條街!

生活在這條街上,不管是老住戶還是新店面,多少都有些交情,走到哪兒,我都可以蹭網,走到哪兒,我都可以和他們聊兩句。

我去給老爸修自行車,車鋪的老闆說:我不認識你,我認識這輛車。你瞧,老爸的自行車都比我有名!

時光追溯回我的少女時代,因為家鄉盛產蟋蟀,這條街聞名中外。

此去經年,這條街一再地拓寬重建,儘管沒有達到預期的火爆,卻依舊保持著她的淡然從容。

除了蟋蟀節敞開懷抱接納天南地北的遊客外,其他季節,這條街的一草一木還是屬於這裡的鄉親。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街上的鄉親們農忙時已經不用那麼辛苦,平日裡也多了更多休閒時間,早晨晨練、晚間散步的人越來越多,街道上多了幾處休閒場所,安裝了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

鄉親們的觀念與時俱進,能夠容納多元化時代的生活方式,但這條街畢竟是彈丸之地,哪家有點大事小情,傳播速度還是不次於新媒體。

近幾年,這條街的街道兩旁井然有序地擺放著一個又一個綠色的垃圾桶,環衛工每天都在勤勉地打掃、保潔,據說鄉下每個村莊都有垃圾桶、環衛工,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抽水馬桶。

這條街的美化綠化淨化了空氣,漫步在鄉間小路上,我總會在不經意間捕捉到藍天白雲、雨後彩虹的畫面!

作者簡介:徐俊霞,媒體撰稿人,筆名:海風,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與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