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每隔一段时间主动寻找面试机会,目的不在应聘而是体验过程以及了解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黑色幽默下的盛世花开


这个事情,我认为是很好的行为,毕竟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压力这么大,能有更好的机会去更好的地方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我本人之前就是这样,在外企快消市场部工作,当时公司虽然是个世界500强,岗位也不错,但是距离最顶尖的那两个快消企业来说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而我的目标也是进入最顶尖的快消企业工作,所以一直关注着他们的招聘信息,时不时就去投个简历,能通过简历筛选的话就去面试一下。

在面试中,我也着重注意面试官询问的重点,看到底面试官是想考察什么能力,看重什么能力。

我去面试过了几次,失败了几次,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完善自己,不断增强对方所最看重的那些能力。

这样下来,终于在去年年底,进入到了可谓是最顶尖的快消企业,这个过程经历了整整两年。

很多时候其实我知道我通过的几率渺茫,但真的就是要去试试自己和他们所心仪的人员,到底有哪些差距,然后想办法弥补这些差距。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都想去到更好的公司,担任更重要的岗位,拿更多的钱,这本来就是一种很正常的想法。

只是呢,公司老板则不希望员工这样,一心想着跑去其他公司上班,不怎么稳定。老板当然是希望这个员工能力强,愿意加班,工资不高,而且还没跳槽的打算。

老板一旦知道了你有这个打算,动不动就请病假什么的结果是跑出去面试,很可能会针对你,给你穿小鞋。所以最好还是不要给任何的同事说你出去面试的事,毕竟你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说漏了嘴传了出去。


然后作为面试的HR来说,他们也会在心里想这人可能不怎么稳定,除非公司本来就是行业内最厉害的,工资而是最高那一档的心里才会有底气应聘者不会有其他地方可去了。

应聘者你就别那么老实,不要透露出自己出来面试只是想知道一下现在的行情和自己的竞争力,就很真诚的说自己就是想加入该公司就行了。


小哈哥说职场


我支持这样的行为,能这样做的人一定是对自我有要求且有强烈的学习成长欲望的人,与这样的人交流,哪怕只是面试这样的浅交流,都是对彼此来说是难得的一个机会。


一、职场最怕坐井观天。

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我们只有奋力奔跑才能努力跟得上,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行业能够永远常青,更没人保证我们在未来的5年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固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到的也就是那一小片有可能会被随时淘汰的天空。

新的观念从哪里来,新的社会思维模式在哪里建立……这些都是通过与人的交流产生的,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人影响人,才是我们最应该时刻把握在手的资本,找到那些有趣的人,有能力的人,有追求的人,让他们的励志故事成为我们职场的坐标。

总是坐井观天,哪一天想跳就再也跳不出去了。

二、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请回来。

走出去面试,去见识,去验证,对自己来说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一了解市场行情,看市面上一些好的公司好的岗位都有哪些需求。

第二向内探索自己,看自己与社会期待之间是否还有差距,是否还有提升空间。

第三是结交新的人脉关系,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这个时候的走出去,是为了未来有更大的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

三、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抛下。

能主动走出去面试为自己提升技能的人,都是对自我很有要求的人员,这样的人呢是不会被时代抛下的,他们更加关注这个世界的变化,更能拥有新思想新思维,更能接受新的观念,他们永远是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一类人,毕竟能在面试上都这样有想法,到哪里都不会太差。


不说了,我也要赶紧去更新简历准备面试去。


春风HR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玩职场就像打游戏,不同类型的游戏都有不同的游戏规则,每个阶段升级打怪的装备及任务要求不一样,奖励机制会激励你不断的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看攻略、练技能,只为在游戏的总排名中能拔得头筹。


想想我们每次找工作,内心是否难免有种丑媳妇终见公婆忐忑的感觉,觉得自己某些领域能力很强,未来能在新领域乘风破浪、所向披靡的斗志;同时又担心社会发展带来的行业变化,或许还有哪些先进科学的工作方式带来个人突破舒适权的各种调整的退缩?这个过程永远在激励着你不断的学习与前进。

因此工作一段时间后,寻找面试机会,在面试中体验及了解行业对该岗位人才的需求,深入思考更有助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简言之,审时度势。

●停下来的回顾总结,看看这段时间自己的优势在哪,是否有助于在原企业中可持续发展,以及个人的劣势,发展的瓶颈是什么?长此以往,会遇到的困难什么晋升阻碍?

●同时在面试交流过程中,不管是否同行,在与面试官交流过程中,一样能了解到不同公司的经营策略,对与你级别相近的精英人才要求,有助于集思广益,敲击脑洞,帮助打开固化的思维,拓宽眼界。

●面试结束,认真反思自己在过往的经验与发展方向是否合理,业绩、技能是超前了还是落伍了,从而衡量出自己在职场中的关键竞争力。

这样,不管是否跳槽,在这个过程中你都能想游戏里一样,清晰的分析出你在同行、同龄、同岗位人才中的地位。就像游戏里每个阶段清晰的排行榜,出现游戏角色的总分值,总排名,包括你的战斗力、装备、生命力以及下一个阶段目标等。


无忧精英网


我暂时没有尝试过这种方式,也没有听说周围的人有过这种尝试。但是读过你的文字之后,的确也让我感到惊喜,因为我觉得这种方式对自己来说真的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我作为公司的HR,也负责招聘这一块,但平常的面试,真的不知道是有多少个人是真正为了面试而来,又有多少个像你一样极其聪明的人是为了提升自己。首先,我很赞同你的说法和想法。一年中偶尔的面试,可以让自己了解到,除自己公司以外,其他公司在本行岗位的待遇以及现在的发展方向;可以让自己了解到,在其他公司在本行业岗位上又有了那些要求,自己可以查漏补缺,入手提升自己的能力;可以充分了解到,自己现在的能力在其他公司的本行业岗位中自己的市场价值;同时对于自己来说,有好的机会也能及时的把握。

但从公司方面来讲,员工时常去体验这种方式,对公司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员工偶尔的去别的公司面试,可以直接的了解其他公司在本行业岗位的岗位要求,可以很直接的了解到公司的一些内部信息,方便回公司后提升公司的招聘方面的要求,包括待遇、晋升等等,也可以学习一下别的公司在招聘方面的的技巧,总体来说就是可以借鉴别的公司好的地方来改善自己公司的不足;其次弊端就是:在这整个过程中,去参加面试的员工心理是不好掌握的,于公于私,员工也会为自己的前途而考虑,一旦有了很合适的机会,包括待遇、晋升、环境的优势,一旦比之前公司的都好,那么有很大的可能会导致这位员工的流失,因此,公司会衡量这种利弊,如果发现公司员工在职期间去别的公司参加面试,是我的话,我们人力资源部也要找他谈谈话了,听听他的想法。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所有看法,希望对题主能有帮助,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一起讨论。

这是上啥班的第869条原创问答。上啥班,一个帮你在职场里做的更好的头条号。欢迎小伙伴们关注,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等你哦~


上啥班App


这个问题,让阿赞来答一下。

很多人将这种行为看成是有上进心的表现,但阿赞不这么认为。阿赞觉得,这种行为恰恰是缺乏自信心、甚至自卑的表现。

阿赞自己也曾在职业低潮期,做过这样的事情。

那段时间,阿赞在一家集团公司总部做HRG,负责整个集团某一条专业线的招聘、培训等人事相关工作,涉及下面100多个分公司,300多人。

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明显觉得自己在能力、经验等各方面跟不上,内心非常受挫,于是就萌生了出去找面试的想法。那时,我迫切地希望通过面试来证明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那次面试是通过了,但这个结果却让我高兴不起来,因为面试官是这么和我说的:“以你的工作年限和经验来看,你离我们这个岗位还有点距离,不过看你之前的学历和公司情况,我们认为你具有成长潜力,可以被培养。”

我对“看你之前的学历和公司情况”这句话非常敏感。我认为,这个面试官之所以愿意录用我,只是出于985大学的名声,和那家集团公司的名气,完全不是因为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我非常愤怒地拒绝了面试官的录用邀请。因为我原本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来的,结果被录用却完全不是这个原因。

后来,阿赞没有跳槽,在不断的反思与自省中,阿赞终于承认自己的能力尚没有达到这个岗位的要求,于是选择了集团内部转岗。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阿赞,一方面无法很好的胜任那份集团HRG的工作,得不到来自上下的认可;而另一方面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疑虑,同时又不肯接受这个结论,因此才会选择去外面寻找面试,来证实自己,认可自己的。可偏偏事与愿违,面试结果虽被录用,却不是因为我的工作能力,所以当时的自己岂止是自信心受挫,可以说是非常自卑了。

因此,阿赞认为,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最好的方法不是去外面找面试,不是在别处,而是在当下,就在这个公司的这个岗位上。如果你能把当前的工作做得非常好,又何愁没办法去证明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呢?

与其偷偷摸摸地去找面试,暗中打探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倒不如踏踏实实的把业绩做出来,然后堂堂正正、自信满满地出现在面试官面前。

正如《诗经》中说:“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尽管自信这种东西好像潜藏隐匿在水下看不见,但事实上却清晰可见,相信只是上面这两种不同程度的自信,都能将人分出个高低上下来。


楼神研究所


说实在的我个人就是曾经尝试过一次这样的面试,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工作,而是看自己现在如果去外面到底能不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



那时候是在11年,因为在之前的公司工作了也有2.3年,虽然工作安定也不忙,但已经有个想跳槽的想法但是却还不想跳,所以就去网上投了几分简历,这样主要是锻炼下自己,看自己现在到了外面的市场适应如何。

那一次的面试还不错,当天就进行了复试,然后第二天公司就通知我去上班了,但是我以已经找到工作为借口推辞了。

我那个时候并不是真的想换工作,因为公司的待遇不错,主要是想锻炼一下自己,毕竟自己一个在公司待久了,怕自己对于外面的世界不适应,现在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你不努力很容易就被人给淘汰了,而且面试之后还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再以后可以改进,可以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弱项可以进行补强。



对于面试的初衷肯定是不会和人事说我只是过来锻炼的,不然人家觉得你耍她玩呢,你就直接说我是过来找工作的想换公司了;而且面试的人我不是只有自己一个,公司也约了很多人到公司做面试的;而且你如果直接说不是过来找工作,只是纯粹的面试锻炼,人家就是不把你拉黑,也会把你给轰出去的。


生活小世界


我是企业HR,如果是对自己公司的员工,我一定是说,我们的薪酬竞争力不错,外面也没有更好的机会,你还是踏踏实实干下去比较好。

而大部分人真的就是不怎么看机会,本本分分的工作的。

对应聘的候选人,如果他的薪酬已经比较高,我们并没有更有竞争力的薪酬,那就直接放弃了。如果我们的薪酬水平高于他目前,那就按一定涨幅招过来。当然如果就是大牛,绝对稀缺资源,高薪也要挖的。

这种时刻关注自己在外面市场能拿多少钱的,其实在企业中确实不大会吃亏的。而且他面试的多,了解的多,也降低了跳槽不成功的概率,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把自己经验和薪资都提升上去。

比如前几天我老公给我看了一个70万年薪的HRBP的职位,并且怂恿我去面试。我一看就知道肯定不行,他还不死心,我就让他去问问那个猎头有什么具体要求。结果一会截图过来说需要英语非常流利,一会又截图过来说希望是男生。他还在问人家,是必须要男生吗?这个猎头看不过去了,说:这些标准都不是必须,只是如果符合录用的概率更大。另外,人家开出70早的年薪,是希望招到至少50万以上的年薪的人的。薪资增长一定是一步一步来的。

所以就好像走台阶一样,你必须从10万年薪这一台阶先迈到20万,再迈到35万,再迈到50万,才有可能迈入70万。当然这个步子有点大了,但道理一样的。


职场三原色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回答,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时刻了解自己的职场竞争力而防止被社会淘汰”,能够提出这个问题的人,都已经非常不简单了。

话说回来,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甚至都不需要真的去面试, 只要把简历往网上一放,设置为公开,每天刷新一下就可以了,不投都可以,自然就会有人打你电话。

招聘网站的算法是这样的,如果你最近更新了简历(刷新也算),HR搜简历的时候你的简历是排在前面的,因为越近更新的肯定都是近期要找工作的,新简历排在前面是最符合最大利益的。

就连Linkedin这种,以我自己的经验,哪怕你改动一个词,也算更新,过几天马上就会有人发站内信给我。

为什么不投简历也有人打电话给你呢?因为

1)猎头

猎头没有招聘渠道,只有靠自己主动出击去搜简历才有资源,所以你经常更新就会经常被猎头看到。

2)HR

HR不是自己能收到别人的简历么,为什么还要自己去搜呢?因为总有急招人的时候,这时候收到的简历数量不够或者质量不佳,这时候只能主动出击了。

以我自己为例,刚毕业三年的时候,定期会刷新简历,其实我也不是想找工作。那时候每个星期至少都能收到一个猎头/HR的电话,因为我之前工作过的公司是汽车行业外企,比较吃香,我都会试探性的问一下对方能开多少钱,但基本都达不到我目前的薪水,于是我觉得自己目前这份工作还是挺好的。之间还拿到过苹果公司的面试机会,还跑到上海去面试了,不过因为专业知识不过硬,面试还是没通过。

后来工作六年了,在这家公司也工作四年了,再怎么刷新简历,三个月也只有稀稀拉拉几个猎头打我电话,而且提供的工作也不是那么令我满意。这时我就开始警觉了,这份工作虽然性价比很高,但是让我失去了竞争力,这是非常危险的,我必须得要有所改变了。

于是我开始主动出击,疯狂投简历了。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stehoue) 。


史蒂芬的专栏


我认为这是一种特别积极向上的行为。定期在求职市场中寻找面试机会,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1、 为了准备面试,你需要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在工作岗位上时刻保持警惕,实时关注和工作相关的信息。

2、 准确掌握自己的行情价,如果未来向老板提加薪也有个说法,知道自己的工作价值有多大,预期加薪的范围幅度。

3、 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也会留意到平时忽略的地方,可以为自己补缺补漏。时刻保持着战斗的感觉,而不是像个老油条麻木看待工作。

我原来有个同事,做设计的,在我们公司工作了一年多还是4K左右的待遇。她私下抱怨自己的同学在别的公司做设计待遇有6K,设计水平还不如她呢。大家就建议她,既然如此不如也去外面尝试一下。

她就利用加班补休的时间出去面试设计工作。结果她发现如果她多学一些技术,转到UI行业,收入至少会翻上两三倍。而不仅仅只是换个公司可能带来的1-2K的涨幅。

从那之后,她就在网上报班,自己线下买书学习,各种的努力上进。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半年后就顺利跳槽到UI行业,现在的薪水待遇已经是2W了。而且她依旧保持每三个月都出去面试的频率,寻找新的机会。

我觉得每个人都不要拒绝让自己变得更好,职场道路更顺畅,更有可能实现梦想的机会。多出去走走,见识一下总是没错的。我们买东西尚且知道货比三家,为什么占据每天至少三分之一时间的工作就不能好好考虑,多尝试一下呢?


职场撒欢君


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和所谓的体验,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也认真的拜读了很多达人的回答,大家都认为这是积极求上进的方式,那么做为一名HR都喜欢自己的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吗?那怕他自己隐藏的很好,保守去其它公司面試的秘密,可是纸是永远包不住火的,如果你知道还会鼓励他,给他加油吗?我看未必吧!所以这样的行为坚決要杜绝,千万不可助长这样的风气,可能大家理解的角度不同,接下来我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没有忠诚度

现在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都会有关于忠诚度的要求吧,就算员工能力很强,他不忠于企业,公司也不会傻到给这样的人加薪晋级吧,脑袋里天天想着去其他公司面试的员工,他会认真工作吗?出工不出力,每天来混混,这样的人赶紧让他离开,否则害人害已。

沒有信用之人

一有机会就去其他公司面試,嘴上说的好听,我只是去拓展下自己,增加自己阅历,可是万一面试上了怎么办?拒绝面试成功的公司,这样的行为不就是玩別人嘛,把正式的面试当成儿戏!好假设你答应別人去上班,那肯定要上一家公司离职,如果按正常手续要一个月,那别的公司是不会等你一個月的,还有就立即走人,HR们,你们支持这样的员工?能力再强又怎么样,人品差,无信用,不管去那个公司都一样。



综上所述:一个有能力的员工,首先要看重的是忠诚度,有了忠诚度后,不管能力怎样,都会给企业带来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