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黄世仁后来怎样了?

孙从刚1


问一个被枪毙的虚构人物后来怎么样了?该说这问题问的是缺乏逻辑呢,还是该说这问题问的十分哲思呢?

不过很有意思。

咱们先从哲思的角度简单聊一聊。

黄世仁后来怎么样了?答案只有一个,黄世仁永远罪恶地活在我们心中。

不要认为只有罪恶的旧社会,才有“把人变成鬼”的黄世仁。现如今,“把人变成鬼”的黄世仁不比过去少,而且,现如今的黄世仁极善穿马甲,其逼人作恶的手段更隐蔽、更让人难以招架、难以自拔。

所以说,哲思下的社会,黄世仁不仅活着,而且是升级换代地活着,活得很嚣张、很滋润。

那咱们的社会为什么杀不死黄世仁呢?

除了人性恶的一面,咱们社会缺乏“善”的信仰是主要原因。

但我猜想,这问题想问的其实是黄世仁的原型后来怎么样了?

从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同样很有意思。

先来普及下歌剧《白毛女》中,黄世仁干了啥罪恶的勾当——佃户杨白劳因还不起地主黄世仁的债被逼自尽,其女儿喜儿被用来抵债,被迫到黄家做工,除夕夜遭黄在祠堂中奸污。后来,喜儿逃进深山,以庙中供果充饥,头发因此变白,被迷信的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再后来,喜儿由过去的恋人,现已参加八路军的大春救出,一起下山召开斗争大会,最终,地主恶霸黄世仁的地被分了,人被毙了。

这一出融合恶有恶报、佳人落难、英雄救美并刻有鲜明时代烙印的经典大戏,无论什么时候看,即便你觉得虚假,你也多半会产生这样的认知:万恶的旧社会实在太黑暗了,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

其实从90后朝后,对所谓旧社会的认识已经很模糊了,但在80后朝前那几代人的眼中,旧社会就是黑白的,非黑即白。

而《白毛女》就是那非黑即白的经典演绎,黄世仁就是那罪恶之极的黑。

不可否认,在旧社会,黄世仁这样的人一定有,而且肯定不只一个两个。生活在那样一个改天换地的时代,这种人的命运不会有任何悬念,一定是要么早些时候被毙了,要么晚些时候被镇压了。

总之,非得落得个恶有恶报的下场。

但从历史真实的角度,有些较真的人会说,将这种罪恶之极的人叫成黄世仁,这对黄世仁的原型有些不公,就像把演黄世仁的陈强当成黄世仁一样。

因为历史真实中的黄世仁很冤,比窦娥还冤。

有人考证,黄世仁的原型不仅不恶,相反还很仁义。

据说,黄世仁的爷爷黄运全,本是一个老实贫农,靠一辈子的省吃俭用艰苦创业,在四十岁的时候买下了十五亩薄田,辛勤耕作,终老一生后,十五亩薄田传给了独子黄起龙。

念过私塾的黄起龙知书达理,精明能干,几十年用心经营下来,祖传的十五亩薄田竟在他这个农二代手里发展成了千亩良田,更让祖辈瞑目的是,黄家人丁兴旺,黄起龙一共生养了五个儿子。

因为崇尚仁、义、礼、智、信,黄起龙就拿这五个字给儿子们当了名字。

听黄世仁的名字就知道,他是黄起龙的长子,到他接班的时候,农三代显然已成了乡间富二代。据说这黄世仁一生秉承祖训,为人善良,经常救济邻里,行善积德,是当地十里八村有名的黄大善人。

此外,黄世仁一妻七妾,儿女成群,家庭和睦,完全没有大年三十到祠堂里干龌龊事的需求以及可能。

而杨白劳呢,原本也是乡村富二代,其父杨洪业是当地有名的豆腐大王,人称杨豆腐。可惜,这杨白劳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子承父业后,又抽又赌,不久就败光了家业。

后来,杨白劳因赌博欠下巨额赌债,还是黄世仁看在结拜兄弟的份上,借了他一千大洋。但这一千大洋依旧没能让杨白劳迷途知返,将一千大洋败光后,这家伙再次欠下赌债,不久就在躲债时误喝卤水让毒死了。

而此时的黄世仁呢,不仅没有计较那要不回来的一千大洋,相反还厚葬了杨白劳,收养了杨白劳的女儿喜儿。

根本没有奸污喜儿的事,更没有喜儿被摧残成白毛女的事——

但即便如此,黄世仁最终的命运依旧好不到哪里去。那年月,到头来只要你是地主,不管好坏,统统都得是阶级敌人。

所以好人黄世仁的命运只能是善有恶报。

真相有时候就是这样,虚构的大快人心,真实的残酷无情!


黑句本


黄世仁后来怎么样了?

这是提问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广大条友们关心的问题,想知道黄世仁后来怎么样了,我们还得从当年黄世仁放高利贷,逼死杨白劳,抢走喜儿开始说起。

可怜的佃户杨白劳,由于交不上地租,只好把唯一的女儿卖给了地主黄世仁,杨白佬内心百感交集,对不起女儿,便喝毒药死了。


喜儿在黄家受尽凌辱,被迫出逃成了野人。

共产党八路军来了,处决了这个干尽坏事的恶霸地主,并没收了黄世仁的所有财产,把它分给了村里的穷苦百姓,使房屋一间地无一垄的佃户们,也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喜儿和她的未婚夫大春,双双的参加了八路军。

但是,黄世仁的儿子不甘心失败,不甘心共产党把他家的田地分给穷苦百姓,然而黄世仁的儿子投靠日本侵略者,组织了还乡团,多次的回村烧杀掠抢,村里民兵与黄世仁的儿子进行的武装斗争。

解放后,在土改的时候把黄世仁的儿子,这个血债累累的反动派抓获后,召开公审大会后,公开处决,在阴曹地府找他爹黄世仁去了。

这就是当时的一场阶级斗争,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然而农民阶级胜利了。

但是地主阶级的后人,仍然的不甘心失败。

这些个地主阶级的后代,在网络里疯狂的攻击,共产党攻击社会主义。

这里面其中就有黄世仁的孙子,他极力的美化地主阶级,丑化像杨白劳这样的贫苦农民,说他是个赌徒,在赌博中输光了所有的家产,又输掉了女儿,是黄世仁把他的女儿给收留了,让杨白劳感谢黄世仁才是。

但是,相信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的人还是有一定阶级觉悟。


赵志军001


看题主的意思,关注的是《白毛女》中恶霸地主黄世仁的下场。

黄世仁,是舞台剧中的知名反派角色

黄世仁是舞台剧《白毛女》中一个虚构的人物,后来与《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都演化成了恶霸地主的代名词,在现代社会成为了残酷债主、恶劣甲方的指称,偶尔出现在某些调侃的场合。

《白毛女》最早的版本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剧、排演的歌剧,剧本由贺敬之、丁毅等执笔。

剧本以晋察冀根据地一个遭受地主恶霸剥削压榨的“白毛仙姑”为原型,讲述了穷人杨白劳因为欠下了地主黄世仁驴打滚的高利贷,不得不以女儿喜儿抵债。

喜儿不堪凌辱,逃出黄家,躲进深山靠吃庙里的供品为生,因为常年吃不到盐,眉毛、头发都变成了白的,被讹传成了不神不鬼的白毛仙姑。后来八路军打过来,昔日的恋人大春带着队伍打倒了黄世仁,解救出了喜儿,迎来了新生活。

该剧1945年在延安首次公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后来,在歌剧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京剧、话剧、芭蕾舞剧等多个舞台剧类型,还有电影、艺术片等,1950年的电影版本由老艺术家田华饰演喜儿,京剧版本由杜近芳饰演喜儿。2011年,国家大剧院重新编排了民族歌剧版本,谭晶、赵昕饰演喜儿。

黄世仁后来肯定是得到了历史的审判

在剧中,黄世仁和狗腿子穆仁智在八路军到来之后,仓皇出逃。黄家被抄家,田地分给穷苦百姓以后,大春继续带人追捕二人。二人慌不择路,跑到了喜儿藏身的庙宇。喜儿见到仇人,分外眼红,进行追打。

黄世仁以为白毛仙姑显灵,吓得躲闪不及,被一顿胖揍,侥幸逃脱。歌剧版本中,说喜儿打落了他的帽子,京剧版本中说掉的是雨伞,后来大春带人以此为线索,抓捕成功,也与喜儿相认。结果,黄世仁经过人民的审判,被枪决。

黄世仁的扮演者,诠释这个角色最经典的是表演艺术家陈强,据说,他在台上的时候经常被观众扔东西唾骂,还成差点被入戏太深的战士一枪干掉。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何殊我


历史上的黄世仁并不是一个虚拟的角色,而是作者贺敬之家乡的大地主,后来在锄奸反霸运动中由于罪行累累,在乡民公诉大会上被镇压了。他还有儿子叫做黄崇娥,清华大学毕业,俗称黄八月,据说他和妻子结婚才八个月就生了他。黄八月随叛军南逃,后来被抓到判刑八年。

《白毛女》是有着历史原型的,根据贺敬之回忆是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故事。抗战未爆发的9年前,村中一名恶霸地主霸占了佃农家中十七八岁的女儿,并使得其有了身孕。后来,这个少女在老妈子的帮助下,深夜之中逃走,并在一个山洞中住了下来,同时生下了一个小孩。她长时间没有接触阳光,并且缺少盐,使得全身发白。由于她偷庙里面的贡品吃,被村民误认为是“白毛仙姑”。后来八路军由于抗日到了这里,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贺敬之便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白毛女》。

我们知道很多文学作品都是有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在里面。比如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之一的云中鹤是个淫贼,云中鹤便是金庸先生亲表哥徐志摩的笔名。贺敬之创作白毛女的时候同样加入了自己生活经历。比如贺敬之出生地便有一个山洞和奶奶庙。《白毛女》中的黄世仁是真实存在的,贺敬之姐姐的婆家所在地就有一个有名的大地主黄世仁。

据说黄世仁原名是黄诗仁,是黄楼一带有名的恶霸地主。八路军一一五师到了这里以后,发动群众抗日。由于黄世仁罪行累累,在乡民公诉大会上被镇反了。其实黄世仁还有儿子叫做黄崇娥,清华大学毕业,俗称黄八月,据说他和妻子结婚才八个月就生了他。黄八月在1948年全国解放前夕,随叛军南逃,后来被抓到。黄八月被判刑八年,后来由于他积极争取改造,被减刑两年。


历史是什么


黄世仁不是被枪毙了吗?难道还有下文吗?

当然有了!

一,《白毛女》的真实故事。

受到中学课本的影响,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白毛女》这个故事。故事梗概如下:

喜儿和父亲杨白劳相依为命,没想到黄世仁逼债上门,强娶了喜儿抵债。杨白劳受不了打击,一命呜呼。喜儿的前男友大春同志参加革命,回来时发现喜儿不见了,找黄世仁黄世仁说喜儿跑了,最后喜儿在山里发现,成了“白毛仙姑”,于是黄世仁恶贯满盈,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审判。

然而,这个故事明显有缺陷:

  1. 杨白劳没有还款能力,黄世仁还借钱给他,这不是恶意敲诈,反而是慈善行为。

  2. 喜儿过年吃一顿白面饺子得到一根红头绳就很高兴。为什么嫁入地主家吃香喝辣反而不愿意?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杨白劳主动送出了女儿,后来又反悔了。

  3. 黄世仁是大地主,怎么会放任小妾跑了不管?唯一合理解释就是喜儿因为杨白劳的挑拨离间,对黄世仁误解太深,无法解开。

所以,故事梗概基本没问题,有问题是是讲故事的方式,还原一下故事是这样的:

杨白劳吃喝嫖赌,没钱花,找黄世仁借钱,黄世仁碍于乡党面子借了钱,却没想到杨白劳当了“老赖”。终于杨白劳被抓住,想到了卖掉女儿的主意,黄世仁无奈只能答应。不久后,杨白劳从黄世仁这里拿走的钱又花光了,来找女儿要钱,非要说黄世仁要打死他。喜儿不给钱,杨白劳就自杀了。于是因为杨白劳之死,喜儿和黄世仁决裂,在新社会到来之际,黄世仁被枪毙。

为什么会产生以上推论?知事君主要参照了《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里面祥子的邻居二强子就是一个卖女儿的典型,先把女儿福子卖给军官当小妾,军官一走女儿福子就回了家。福子天天在家挨打,只好出去卖淫,二强子不但没有可怜女儿,一面花着女儿的钱,一面骂女儿是贱货。

看到这个故事,你还觉得喜儿和杨白劳的父女情深是真的吗?

二,黄世仁的扮演者。

黄世仁的扮演者,最有名的是演员陈强,他是陈佩斯的父亲。

陈强作为一名演员,他真是感受到了观众对黄世仁的恨!

  • 陈强每次演出时,都会遭遇观众一浪一浪的声讨——“打倒黄世仁,打倒恶霸地主”。又一次,陈强被观众席丢上来的苹果、海棠打在脸上,好久都不能恢复。

  • 到了国外,陈强表演结束,接受观众献花,一位老妇人怒喝“不要给他献花,他是坏人!”

  • 最危险的一次,一位解放军战士看得流泪伤心,想到自己受欺侮的姐妹,举起枪就射向正在表演的陈强。幸好有惊无险,陈强免于一死,但今后部队观看《白毛女》开始有了“禁止带枪”的规定。

当然,今天的黄世仁,绝对不需要有债务关系,自动就有很多“喜儿”往怀里扑,时代真的变了。


历史知事


..黄世仁是新中国电影荧幕上第一个地主形象,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白毛女》作品中登场的一个虚拟角色,属于反派人物,欺男霸女的恶霸地主代表人物。题主所说黄世仁后来怎么样了,还是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是革命老区,1946年开始对地主进行清算,1947年开始斗地区。凡是种上几饷地的地主当家人几户全部枪毙,土地财产全部分给无地百姓。后来工作纠偏打死地主的现象才减少了。东北地区居民大部分是闯关东过来的穷人,地主也是,只是过来的早。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个山东登州吴姓农民领四个年轻力壮的儿子闯关东,在肇州县给一家地主做了三年长工。三年之后靠挣的工钱在肇源县江湾买两方子地,盖上“塔头"作的筏子房开始独立经营,几年后再买地和附近的泡子扩大经营。雇几个长工,人囗见繁,立个村庄叫吴大学生屯。吴姓爷五个由闯关东农民变成名副其实的地主。老二有组织能立作当家的,老四有交际能力跑外交。那个时侯东北地区胡子非常历害。地主家都建有土质围墙,四角有炮楼,都有私人武装护院,抵防胡子砸窑绑票。抗联一二九支队解放肇源城的时候,军队就驻扎在吴家大院。东北解放后,二当家的被枪毙,老四判三年徒刑。土地和财产分给长工和无地农民。老四出狱后靠锔锅锔缸手艺养活一家五口,几年后买了两头牛,集体化以后加入生产队了。有一户姓黄的地主,家族很大,二当家的为人比较刻薄,斗争地主的时候被农民用皮鞭子打死了。地主的后代对土地有特殊的感情。改革开放后,黄姓后人都以经营土地生活。经几十年经营,江湾没人要l经常水淹)的士地全部买下来经过改造,洼地种稻,岗地种苞米。每年种几百饷地,好的年头收入百十来万,如今仍然是十里八村之内响当当的地主。



关东侠客


黄世仁,南霸天,彭霸天都是代表我国旧社会北,南,中中国的恶霸地主阶级分子,分别在电影《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三部电影出演,都为电影配角中下角料,是求解放,求翻身农民的仇人。

《白毛女》黑白电影是根椐在老解放区话剧《白毛女》而改编,王世仁在剧尾给解放军战士大春和民兵枪毙了,喜儿翻身得解放也参军了。

剧中恶霸地主黄世仁是必死有定的,这个真正黄世仁老恶霸地主也就没有后来了,老师对吆。

可当年黃世仁的扮演者是抗大鲁艺毕业的陈強老师,喜儿扮演也是抗大鲁艺毕业的田华老师,田老师后来当上了八一电影制片廠廠长,军衔少将。

陈強老师和田华老师都为解放后五六十年代,男十女十中国廿大电影明星各一巨星。

在老解放区,正在进行土地改革,陈強和田华俩老师在各地巡演话剧《白毛女》,因陈強老师太入剧情,演艺大伽,陈老师演饰给台下观众是一个活生生恶霸,強奸民女地主,引起台下农民愤恺,气得冲上台,差一点把当真的恶霸地主的陈老师打死,还是挚枪民兵赶忙拦住。

演王世仁的陈強老师一辈子在一些巨编电影中扮演配角,他老人家子陈小二,也为喜剧大师陈佩师老师,更是全国人民喜爱的革命自有接班人红二代。

青出于兰,而勝于兰。


易家巷


这个问题简洁,挺有意思。虽然明知道黄世仁是一个虚构人物,虽然知道这种虚构人物背后也有真实的历史和社会基础,有一些原型,但要问黄世仁后来怎么样了,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因为黄世仁并不是黄世仁本身,而是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和文化标签,甚至成为一个语言词汇,进入到人们的日常交流语汇中,比如人们常常开玩笑说,“你是黄世仁啊”,“那个人比黄世仁还厉害”。这就是黄世仁的影响,也是《白毛女》的影响,也是文艺作品深入人心和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世界的影响。

那么,黄世仁后来怎么样了呢?毫无疑问,黄世仁“永垂不朽”地活在了人们心中,活在当下,社会现实中,黄世仁、张世仁、王世仁很活跃吧。记得上次看了一个当代作家写的长篇小说,里面的一个主人公其实很有黄世仁的做派和形象,这也是一种影响。黄世仁“活”得挺好。



例外状态


完了。

莫非黄世仁当时没有死,而且活到了今天?

否则,何以有今天如此之问呢!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现在一些人想否定旧社会人吃人,人剥削人的事实,非要找出黄世仁的原型,若找不到原型,就说黄世仁是假的,或者找一个人对号入座,硬说他是黄世仁,然后再说后人提出损坏了形象,要求平反,不仅黄世仁闹,四川的刘文彩也闹,纠集一千多人说是刘文彩的后代,说刘文彩是当地少有的大善人,政府搞的收租院,地主庄院都是假的,耍政府给刘文彩恢复名誉,还找了一个作家给刘文彩树碑立传,可这个作家感到素材缺乏,就到刘文彩的老家去收集,可没想到,一去了解就感到不得了,刘文彩干的坏事,就是在满清,民国,国民党统治时期都是违法的,都是要杀头的,只是仗着刘文辉,谁也不敢对他怎样,仅刘文彩当团总杀害共党就几十人,刘家族人反应的不实,对刘文彩的污蔑,主要是被害人名字不照,可难道他们不知为保护受害人或文学艺术的需要,一般都隐去真名,用其他名字代替,现在黄世仁也在用这一套想翻案,可以说黄世仁是全国恶霸地主的艺术形象人象,只要是恶霸地主做过事,在这个文学人物身上显现出来是正常的,你们非要对号入座说黄世仁就是写的我,我们无话可说,但你们要说黄世仁没干过那些坏事,可就大错特错,你没干不等于其他地主没干。现在某些人一面对革命先烈说是假的,一方面又对革命先烈反对的剥削者说是冤枉的,其用心诏然在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