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買不起房,就多買兩套!”,為什麼?

“買不起房,就多買兩套!”,為什麼?

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開幕之前,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近日與華爾街見聞進行了一場深入的對話。他分享了對於中美關係變化及雙方貿易摩擦、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資本市場改革與金融市場開放、房地產市場等領域的觀點。

管清友認為,最近的中美貿易摩擦是兩個大國之間博弈的必然結果,根本原因在於雙方實力出現了變化,表明中美關係出現了質變。

在中美貿易摩擦等多重因素的助推之下,中國可能顯著縮減貿易順差,這意味著中國必須啟動內需,改變以往依賴出口、依賴外需的經濟結構。在管清友看來,這將代表著中國上世紀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商主義將從政策中心漸漸淡去,新的政策聚焦點將是內需。

對於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管清友表示,要解決改革中的要害問題,就要成立繼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後的第三家交易所,設在雄安新區。他認為,資本市場改革的步伐應該更大一點,積極吸引更多企業在境內上市。

管清友還回應了他在博鰲論壇上引發全民熱議的那句話:“如果你現在買不起房,那就多買兩套。”

他對華爾街見聞解釋,這其實就是一種投資思維:“現在買不起是因為貴嘛,以後它會更貴,現在當然要想盡辦法多買兩套。你們現在誰不後悔當時少買了?”他還建議,“一定要讓你的收入增長速度超過房價,一定要走在競爭者前面。”

作為上海的一張靚麗名片,由上海市政府主辦的國際性高端對話平臺陸家嘴論壇將於6月14-15日舉行。屆時,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的高層領導、全球財經界的領袖人物以及著名專家學者將共聚一堂,商討金融領域重大議題,包括中國金融發展、深化金融開放、防控金融風險等。

01

“中美關係質變”

“特朗普政府對多國發起貿易戰,這只是開始,不是結束。”管清友在題為《我們可能處於新冷戰的前夜》一文中這樣寫道。

在同華爾街見聞對話時,管清友再次提到了這個觀點。對於中國面臨的中美貿易摩擦等外部環境,管清友認為,今年肯定是不如去年,外部環境“比較惡劣”。而且,“這一切才剛剛開始,處理這個問題也比較棘手。”

“中美關係已經出現了質變”,從原來的相對緊密開始明顯變壞,管清友對華爾街見聞表示。他進一步解釋,這不是因為某個領導人的態度,而是兩國的利益、實力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

美國現在不像過去那樣那麼從容、淡定地看待中國了。“他們覺得中國確實已經是一個挑戰和威脅了,這是大國之間博弈的必然。”管清友表示。

面對近期備受關注的中美貿易摩擦,管清友給出了一個建議:拖,拖時間;談,有理有力有節地談判。

“再給我們20年時間,我們和美國談判的籌碼就不是這樣了。我們很多領域、很多技術和產品會更具有競爭力,創新會更強大。在某些領域上,可以更深層次地溝通。”

02

中國經濟政策重大轉變:

從重商主義到刺激內需

管清友對華爾街見聞表示,中國的投資者現在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思考:中美貿易摩擦很可能改變中國過去四十多年的重商主義政策導向、出口導向。

“如果中美貿易摩擦迫使我們大幅度縮減貿易順差,這就意味著中國必須啟動內需,改變以往顯著依賴出口、依賴外需的經濟結構,轉向刺激內需。”

也就是說,中國整個經濟發展的邏輯和路徑都會發生變化。

什麼叫內需?“老百姓消費、政府投資,這都是內需。”

怎麼刺激內需?“得解決老百姓的後顧之憂,比如完善的社保、養老、醫療、教育等體系,得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得讓更多企業願意在國內投資。畢竟現在還有很多方面供給短缺,比如教育、醫療等等。”

03

“建議成立雄安交易所”

談及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管清友看到了很多問題。在他看來,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問題不在存量,而在增量。

他稱,香港聯交所正在推行改革,包括同股不同權、IPO制度等。但內地在資本市場的改革非常遲緩,IPO發行制度、註冊制度,目前的制度很多都不是市場化的。

“資本市場改革要解決要害問題,就應該成立第三家交易所,設在雄安新區。中國企業這麼多,大量的企業都跑去境外上市,我們難道不應該反思嚒?”管清友說。

不過,投資者也看到,中國正在積極推進CDR制度。而在管清友看來,這是遠遠不夠的。“很多企業都已經度過了高速成長期了。現在讓投資者買,這不是讓大家買48塊錢的中石油嗎?所以必須要讓我們的市場有發現、培育這些獨角獸的能力,要吸引世界上最好的企業來我們這裡上市,不要讓我們的好企業走出境外上市。”

04

核心資產越來越貴

“今年肯定還是核心資產泡沫化。”管清友如此肯定地表示。

他稱,當資產端和資金端同步收縮的時候,大的流動性環境也在收縮。他在之前發表的文章《中國的金融監管新趨勢和資本市場新特徵》中就分析過,當資產端和資金端的收縮不對等,就會出現核心資產變貴,有限的資金開始湧向有限的資產。這是容易出現核心資產泡沫,這種情況在2018年仍會延續。

管清友對華爾街見聞表示,如今核心資產有兩個問題,第一是體量大、估值高,獨角獸企業動輒幾千億市值。“我要強調的是第二個,不管是什麼好東西,太貴了就沒有性價比了。所以才出現很多公司上市之後一二級倒掛,六七個漲停板以後劈頭往下跌,有些股票到現在還沒回來呢,持倉的人還虧著。”

但他同時強調,“我們原來說二八線,今年說三七線,去年的20%漲得最猛的股票今年調整的很厲害。但是這些票跌下來,安全邊際還是相對比較高,受週期影響比較小。”

在上述預判情形下,管清友提醒投資者,應該冷靜地分析資產價格,然後再做投資決定。他還提醒普通投資者,今年不確定性很大,防風險一定要放在第一位。

“買不起房,就多買兩套!”,為什麼?

05

“會出現更多債務違約”

當被問及是否會出現更多債務違約案例,管清友毫不猶豫地回答:“會”。

他解釋說,償債高峰期還沒來。過去十年不停地加槓桿,現在開始去槓桿、企業盈利下行,必然會出現問題,就算是沒有資管新規也會出現違約。資管新規只不過是主動擠泡沫、防範金融危險,該違約的違約,該打破剛性兌付的就打破。

至於海外擔心的中國債務問題,管清友認為多慮了,“中國金融風險問題不大,不會重演上世紀末那種金融風險蔓延的情況。我們還是穩定第一。”

06

房地產市場:

從黃金20年到白銀20年

“過去20年算是中國房地產發展的黃金20年,未來應該是白銀20年。”在嚴格調控之際,管清友依然看好中國房地產市場。

他解釋說,未來房地產市場還會比較好,只不過增長斜率沒有過去這麼多年那麼快了。

為何作出這種預判?因為“我們還是有龐大的需求”管清友說。

這一點和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也是一致的。“中美貿易摩擦之後你要轉向內需,房地產市場很重要。不管是剛需也好,改善居住也好,訴求是很強的。首先,中國人對於房子的情節有文化的基因在裡面。其次,中國的城鎮化還在推進當中,整體的水平還不到60%。在這種情況下,需求還是很旺盛的,整個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他認為,總體上,房價下一步不會大跌。

07

回應“買不起房,就多買兩套

說到房地產,管清友之前在博鰲論壇上的一句話曾上了微博熱搜,引發熱議:“如果你現在買不起,就多買兩套。借錢也得買。”

“我說的不是讓人傾家蕩產去買房子,而是說該加槓桿加。”管清友對華爾街見聞回應稱。

為何這麼建議?管清友表示,原話是多年前一位知名北大教授說的。當大家都在追求一種商品的時候,你要想辦法超過你的競爭者們把它買到手。“現在買不起是因為貴嘛,以後它會更貴,幾十年以後你更買不起。現在當然要想盡辦法多買兩套。你們現在誰不後悔當時少買了?”

此前,管清友曾發文指出,房地產的基本面已經發生了質變,一是人口拐點,即老齡化加速,剛性需求趨勢性下行;二是政策拐點,“房住不炒”的房地產市場定位等支持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三是市場拐點,城市房屋供需兩端已發生重大變化,人均住房達到1套,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是必然趨勢。

管清友語重心長地說:“一定不要從眾,一定要走在(你的同一代人和競爭者)前面。

一定要讓你的收入增長水平超過房價上漲的速度,最好大大超過房價。抓住時機,不要猶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