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從1542年16名宮女謀殺皇帝,談談道教對嘉靖帝朱厚熜的終生影響

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深夜的紫禁城格外肅穆安靜,而在此時,16名宮女正步履匆忙,神色慌張地朝著乾清宮後暖閣走去,手裡拿著黃花繩和黃綾抹布的她們,要去做一場前無古人的歷史性活動,刺殺皇帝,嘉靖帝朱厚熜。


從1542年16名宮女謀殺皇帝,談談道教對嘉靖帝朱厚熜的終生影響

嘉靖帝畫像


此時的嘉靖皇帝躺在暖閣的高床暖枕中酣然的睡著,或許他正夢見和愛妃的風花雪月魚水之歡,或許是夢到自己終於參透了道教的終極奧義而興奮,無論是啥,此時的朱厚熜睡得死死地,全然不知一場針對他的16人謀殺特工小分隊,正在向他走來。

她們來到嘉靖的床前,有人負責把繩索套在他脖子上勒緊,有人負責往他嘴裡塞抹布,有人負責壓在他身上防止他掙扎亂動,看似分工明確,秩序井然,但是她們卻在慌亂之中,犯了個致命的錯誤,將繩索打了個死結,導致繩索被拽了半天,只見嘉靖帝暈了過去,但是沒有斷氣斃命。

她們慌了,本來對於刺殺皇帝這種高風險的工作,就讓她們做了好久的心理建設,明知作為女人力氣和膽量有限,並理想天真地認為,可以靠人數的眾多來縮短刺殺的時間,但是她們往往過分注重形式,而忽略的刺殺技能的鍛鍊。

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嘉靖帝仍然不見死亡。巨大的恐懼瞬間襲來。

當然,她們缺少奉陪到底的果敢狠辣,也不具備急流勇退的思考謀略,其中的一名宮女,張金蓮,卻做出了一個愚蠢至極的決定,她悄悄退出暖閣,一路奔跑地去敲開了皇后的宮門,實名舉報。

皇后得知後帶人火速趕到,將此謀殺小分隊悉數捉拿審問,當然也包括告密者。而後,太醫們對皇帝進行了搶救,以桃仁、紅花、大黃諸藥配伍,製成“下血藥”,於辰時灌服。嘉靖一直昏迷,灌藥後繼續昏迷。直到未時,“上忽作聲,起,去紫血數升”。又過一個時辰,“能言”,終於說話了。

這樁宮女謀殺案以失敗告終,史稱“壬寅宮婢之變”。

在隨後的現場盤問中,她們指認是受了寧嬪王氏的指使。而皇后又以今晚是端妃曹氏侍寢為由,也將她列入同夥之一。最後,二妃在宮中秘密處決,其餘16人全部被凌遲處死,再加以肢解,再割下頭顱示眾。據說,“行刑之時,大霧瀰漫,晝夜不解者凡三四日。”後人也藉此來隱喻宮女們慘烈收場的感嘆。


從1542年16名宮女謀殺皇帝,談談道教對嘉靖帝朱厚熜的終生影響


經過此驚心動魄的夜晚,讓原本就疑神疑鬼的嘉靖皇帝,更加多了份對自己生命的愛惜,已經死過一次的他,已經無法在乾清宮睡覺了,甚至只是身在其中,都有種不可名狀的恐懼。

所以他要搬走,搬去西苑永壽宮。不光他自己去,名貴寶物,後宮嬪妃都要過去。

說者謂世宗以禁中為列聖升遐之所,而永壽則文皇舊宮,龍興吉壤,故聖意屬之。凡先朝重寶法物,俱徙實其中,後宮妃嬪俱從行,乾清遂虛。


搬到西苑的嘉靖帝,開始不上朝,不見朝臣,推掉政務,一心專研道教。“上既遷西苑……不復視朝,惟日夕事齋醮。”直至嘉靖四十五年他去世,至死未回乾清宮。

可以說,嘉靖真正逃離朝堂,真正沉浸道教,都是因為這場刺殺行動開始的。它就像一個分水嶺,讓嘉靖往後的24年,顯得如此不同。

他為什麼要從此專心修道?道教對他究竟有何吸引?宮女刺殺是否也因此有關?經過此次刺殺未遂後,道教信仰嘉靖以及朝廷有何深遠影響?


壬寅宮婢之變的根本原因,或許是嘉靖皇帝的道教信仰


是什麼讓這16名宮女,齊心協力,視死如歸地去刺殺皇帝?真正的原因或許永遠被密封在當年的皇宮之中,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書中看到些蛛絲馬跡。《世宗實錄》有記載,“諸婢為謀已久”這說明,此次的謀殺行動,不是臨時起意,而是長久的密謀。

無關朝政,無關爭寵,無關寂寞,這16名女子如此奮不顧身,不計一切代價,用最極端的的方式,只是為了索命,可能嘉靖皇帝的死,比她們自己的死亡都值當。

而這背後的原因,就是嘉靖信仰道教。這讓她們或許更多的人,正在遭受的長期的,煎熬的,看不到盡頭的折磨。無底洞似的折磨,比死亡更讓人懼怕。


從1542年16名宮女謀殺皇帝,談談道教對嘉靖帝朱厚熜的終生影響

嘉靖畫像


嘉靖為什麼信仰道教,因為他要永生,壽與天齊。那麼道家靠什麼來佐證道教可以長壽呢?

丹藥只是手段工具,其背後的核心理念,便是藉由房中之術的提高,來給人一種生命強盛不衰的暗示。

“房中術”一直是道教持續的研究方向,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層面:一是房中技巧,二是春藥。而春藥以其立杆經驗效果而深受皇帝的喜愛。


《萬曆野獲編》有記載:

嘉靖間,諸佞倖進方最多,其秘術不可知。相傳至今者,若邵、陶則用紅鉛,取童女初行月事煉之,如辰砂以進。


“紅鉛丸”也就是用經血練成的春藥。所以為了保證嘉靖一直有藥吃,宮中必須備有充足的童女。

史書上有記載:

二十六年二月“辛丑,選宮女三百人”。


三十一年十二月“配朔,選民女三百人入宮”。

這些女孩,在八歲至十四歲之間,年齡分佈符合取“紅鉛”的目的,有立等可取者,也有蓄之以充後備軍者。

宮人們為了完成製藥任務,對那些需被採集經血的宮女嚴加看管,有時維保經血純淨,限制宮女飲食,更有甚者,讓其只喝露水。而且,為了追求經血量,宮女們還會被強迫喝藥。很多人因失血過多而斃命。

王世貞《西城宮詞》也暗指此事:

兩角鴉青雙結紅,靈犀一點未曾通。自緣身作延年藥,憔悴春風雨露中。


嘉靖皇帝簡單把床笫之間雄壯有力,房中雲雨時間的延長,當成生命的延續,卻把宮女當成製藥原材料採集的工具。長期的身體和心理的折磨,致使宮女們積怨頗深,組團採取謀殺行動無不道理,似乎也情有可原。


嘉靖對道教深信不疑背後的兩個重要原因

古代君王信仰道教以求永生不在少數,而像嘉靖皇帝將道教作為畢生事業的或許沒有幾人。城府極深的嘉靖帝,當年以旁支繼承皇位,在對抗京城官僚集團的“大禮議”中完勝,可見他不是一個緊靠著幾個理念幾個藥物幾種技巧就能輕易矇蔽的人。

遙想當年,年少的嘉靖帝就看到自己的父親朱佑杭與道士交往甚密,模仿父母是孩子的天性,道教從此在幼小的嘉靖心中種下了種子。而後,道教也給他帶來了些許實際的好處,才讓他如此將畢生心力投身到道家的信仰工作中。

1.保命

壬寅宮婢之變,並不是嘉靖帝信仰道教的開始。只是因為此事,讓他更意識到生命的無常,想要保命就要訴諸於道教信仰,而就在刺殺行動發生的四年前,一場意外,讓他深信不疑,這世上能救他命保他命的只有道教。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母后蔣氏病逝。嘉靖決定將他母親與父親同葬一穴。翌年二月,從北京動身。這是嘉靖一生唯一一次離京出巡。

行至衛輝府,發生一個怪事,嘉靖被旋風環繞,“白晝有旋風繞駕不散”。古時相信被旋風繞身是不吉利的,於是嘉靖請隨行的道士陶仲文解釋此事,陶仲文告訴他說,這股旋風是即將發生的一場火災的預兆。

嘉靖命令陶仲文用法術阻止火災到來,陶仲文卻回答說,火災是天意,避免不了,但是我可以保皇帝身體周全。

當天夜裡,行宮果然燃起大火,嘉靖也身陷烈焰之中,然而在這關鍵時刻,錦衣衛指揮使陸炳卻及時出現,披著毯子,揹著皇帝逃出大火。


從1542年16名宮女謀殺皇帝,談談道教對嘉靖帝朱厚熜的終生影響

陸炳畫像


這種看似自然的巧合事件,實際上只要稍加思考,便能分辨出這裡面的人為因素較多,而且實施起來毫無難度。

投機者會利用所有的機會,實現自身的目的。所以當年九月,陶仲文被封“真人”,領道教事、總各宮觀住持,成為道教全國最高領袖,而陸炳也快速升遷,此成為錦衣衛頭子。而嘉靖更是被“道教”的未卜先知的超能力所折服。


2.生子

嘉靖即位十年之後,久久不見皇子的誕生,這對於本身就出自旁支的自己更加憂心忡忡,害怕自己享受到的時代紅利,會因為自己無後,而落在別人頭上。當時有官員甚至上書,擇宗室之親賢者留京,以備不時之需,這顯然讓嘉靖更加惱火。

就這嘉靖求子心切的關鍵時刻,道士邵元節出現了,他趁機勸嘉靖設醮求嗣。於是,從嘉靖十年十一月開始,在宮中正式設醮壇,由禮部尚書夏言專任“監禮使”,嘉靖本人和文武大臣輪流上香。

此事持續了很久,直到第二年十一月。動員朝中上下飽學之士,天天陪皇上上香求子玩,這顯然違背了知識分子最起碼的士氣風骨,大家對這種手段也持悲觀態度,翰林院編修楊名還上疏敦促停止醮禱,說別瞎折騰了,根本沒用,“自古禱祠無驗”。


從1542年16名宮女謀殺皇帝,談談道教對嘉靖帝朱厚熜的終生影響


但是,奇蹟來了,後宮傳來閻氏受孕的喜訊。十個月後,嘉靖十二年八月,閻氏為嘉靖產下他的第一個兒子。雖然這孩子命薄,只存活了兩個月就死掉,但邵元節法術奏效卻似乎是不爭的事實,而且三年後的嘉靖十五年,昭嬪王氏又產一子。《明史·邵元節傳》說:


先是,以皇嗣未建,數命元節建醮,以夏言為監禮使,文武大臣日再上香。越三年,皇子疊生,帝大喜,數加恩元節,拜禮部尚書,賜一品服。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皇子疊生。道士真的做到了,看來那些反對皇帝信仰道教的人,可以統統閉嘴了。嘉靖十年無子的困局被道士打破,於是嘉靖重重獎賞了邵真人邵大師。

真是因為道士的做法嗎?其實未必,在《世宗實錄》中有記載,

就在邵元節建醮當年的正月,曾有“淑女四十八人”入宮,邵元節先看到了後宮女人數量所有增加,而後又向嘉靖請求建醮作法來為嘉靖解決心頭之病。而這背後無非是,邵道士準確掌握了概率論的用處。後宮女子增加,受孕幾率更是增加。

此外,上文提到,道士們慣用藥物來提高房中雲雨強壯能力,所以也不排除邵道士雙管齊下,向皇帝進獻藥物,來提高嘉靖的播種密度。


壬寅宮婢之變後,嘉靖道教信仰的強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自從宮女謀殺案之後,道教在他心中的信仰分量加重了,它像是嘉靖執政時期的重要拐點,嘉靖王朝由此轉向衰落。可以說,宮女謀殺案不僅給嘉靖帶來了驚心動魄的恐懼,而且它如蝴蝶效應一般,為他的餘生以及整個王朝都帶了不可磨滅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


1.一心修道,因此致命。

嘉靖十七年,他為安葬他母親蔣氏出宮時,遇到旋風繞身,而後因為道士的占卜,使自己在大火中撿回一條命。這件事是嘉靖第一次如此接近地面對死亡,或許也是他第一次覺得道教可以救命,於是,在他回宮後,他就打算“命東宮監國,朕靜攝一二年,然後親政”。

正直壯年的他,不想幹了,想去幕後當太上皇,從而就有大把時間可以用來修道。而太僕卿楊最,在聞悉這個諭旨後,表示反對,而被嘉靖當庭杖斃。

面對太僕卿的死,他可能猶豫了,但是經過宮女謀殺案之事後,修道的心願成為了他畢生的追求。他不在彷徨,不再猶豫,不再顧忌朝臣的反對,經過兩次生死關頭,他明白,只有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追求長生才是最安全的生存之道。


從1542年16名宮女謀殺皇帝,談談道教對嘉靖帝朱厚熜的終生影響


從前當皇上是主業,修道是副業。從此二者便顛倒了。可誰知,就是他心嚮往之的道教和長生丹藥,成為了他餘生斃命的毒藥。


對嘉靖之死,當時的看法便非常明確一致:藥物中毒。《明史》提到,方士所進藥物之中,居然有以水銀製成的。沒有人能知道,他這一生究竟把多少種毒素自行服入自己體內,但相關記載卻足夠讓我們去想象他的瘋狂:


嘉靖晚年苦求道家藥方,之前藥方練成的丹藥早已不能滿足他的慾望,再加上之前為他煉丹的人都死了。於是,在嘉靖四十一年冬,他命御史姜儆、王大任分行天下,訪求方士及符籙秘書……上所得法秘數千冊。

對這數千冊“法秘”,他居然如獲至寶,大大賞賜姜、王二人。他的確已經癲狂,連內侍悄悄放在其床褥案頭的藥丸,也信為天賜,鄭重其事吩咐禮部舉行“謝典”。


《明史紀事本末》終篇處有記載:

語云: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又云: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籲!可慨也夫!


“君以此始,必以此終”。他因惜命,投身入道教,而後因道教,失了性命。


2.奸臣當道,朝廷內外混亂一片

嘉靖並不是蠢笨之人,他不想他後世子孫朱由校那樣無能,只顧自己的小愛好,而不理朝政。嘉靖作為帝王的智慧和謀略,放在大明王朝所有皇帝中,也是數一數二的。但是,他的聰明或許沒有真正用在治國理政上,而是放在了馭人上。

即使他隱退到西苑三十多年,至死未出,但是朝廷內外的任何風吹草動,全在他的掌握之中。朝臣無一人敢造次

嘉靖雖不朝,不見,但是他又是無處不在,在這種極度詭異的環境下,朝臣們想的大多是自身的保全,而不是為江山社稷而鞠躬盡瘁,導致奸臣當道,民不聊生。

從1542年16名宮女謀殺皇帝,談談道教對嘉靖帝朱厚熜的終生影響

海瑞劇照


海青天的海瑞曾經上書《治安疏》大罵嘉靖。

竭民脂膏,濫興土木,二十餘年不視朝,法紀弛矣……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於君臣。樂西苑而不返,人以為薄於夫婦。吏貪官橫,民不聊生,水旱無時,盜賊滋熾。


經海瑞的描述,可以看到在嘉靖統治下的大明國很是糟糕。從朝中到民間,可以說是無一是處,一片黑暗。然後海瑞有這些毛病的原因矛頭直接指向了大家諱莫如深的問題,嘉靖崇道。

他說道:“陛下之誤多矣,其大端在於齋醮。”因為齋醮信道,你周圍聚集了無數的奸人,用謊言欺騙你,“左右奸人,造為妄誕以欺陛下”。而你不“講求天下利害”,而有“數十年之積誤”;也因這緣故,諸臣共蒙“數十年阿君之恥”,“大臣持祿而好諛,小臣畏罪而結舌”。

大臣持祿而好諛,說的是大多像嚴嵩那樣得到嘉靖縱容的奸臣。嘉靖躲在西內崇道,經常設醮,讓大臣們為他撰寫青詞。“青詞”,是道教用於祭神的駢儷體表文,以硃筆寫在青藤紙上。


從1542年16名宮女謀殺皇帝,談談道教對嘉靖帝朱厚熜的終生影響

嚴嵩劇照


他對青詞格外看重,甚至將它看成評價官員素養的重要手段。寫得好,就給予信任,否則相反。此時幾個重要大臣,夏言、嚴嵩、徐階,都經常為他寫青詞。

其中嚴嵩提供的青詞,因為他兒子嚴世蕃的幫助,尤其能博嘉靖歡心,所以嚴嵩備受重用。有人於此道不通,寫不了,或能寫卻寫得不好,竟削職為民,駙馬鄔景和、吏部左侍郎程文德等,都如此下場。

可見,此時朝廷對於大臣的任用提拔早已脫離了對經世致用之學的考量,而是比較誰的青詞寫的好。嚴嵩當權之時,橫徵暴斂,迫害忠臣,導致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是一片黑暗混亂,或許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嘉靖默認的結果。

結論

所謂“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嘉靖朱厚熜得到皇位如此順利,又憑藉自己年少但卻成熟的敏感和智慧,為自己父母正名而對抗禮制規矩。他是一個強者,但是強者終究要被自己打敗。

朱厚熜作為一國之君,也難逃例外,當他發現朝中內外,已無任何人可做他對手,最終卻被自己終身信仰所擊倒。直到最後時日,面對海瑞的《治安疏》明知自己將死時,他才幡然醒悟:“朕不自謹惜,致此疾困。”

1542年發生的宮女刺殺案,發生看似偶然,實則早已是嘉靖因道教信仰而生死循環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