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五代十國是唐朝和宋朝之間的一段亂世,北方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輪番登場,從後梁篡唐的907年開始,到北宋建立的960年止,一共延續五十多年。

十國當中九個在南方,南吳、南唐、吳越、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荊南)、閩國,另有一個北漢在北方的山西,十國從楊行密建立南吳的902年開始,到979年北宋滅北漢完成統一止,共七十多年。

五代十國戰亂不斷,留存至今的木結構遺存非常的少,有以下幾座


山西平順龍門寺西配殿,後唐同光三年(925年)

山西平順天台庵大殿,後唐天成四年(929年)

山西平順大雲院彌陀殿,後晉天福三年(938年)

山西平遙鎮國寺萬佛殿,北漢天會七年(963年)

福建福州華林寺大殿,吳越乾德二年(964年)

河北正定縣文廟大成殿,推斷五代


上述六座建築中五座有創建年號可考,但需要說明的是隻有平順天台庵大殿的年號出現在建築本體上,是可靠年號,其餘四座都是以寺院創建的年號作為寺中最古老建築的年號,是參考年號,但即便是以結構斷代,這四座建築也不晚於北宋,因此其五代年號參考價值也很高。


平遙鎮國寺萬佛殿和福州華林寺大殿創建時,北宋已建立數年,但尚未完成統一,北漢和吳越還是獨立的王國,因此歸入五代十國建築當中


六座建築都是單體建築,已無寺院佈局可考


我們逐個看一看這幾座五代時期的大殿


山西平順龍門寺西配殿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龍門寺西配殿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城三十多公里的太行山裡,濁漳河谷地沿岸,寺院不大但保存下來六個時代的古建築。


西配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懸山頂,沒有補間鋪作,沒有普拍方,柱頭鋪作只有一跳華栱,是裡面的梁頭伸出,跳頭沒有令栱,以短替木託橑風槫。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西配殿枓栱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西配殿樑架


根據廟裡留下來的五代時期的經幢記載,龍門寺創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現在把這個年號作為西配殿的創建時間,但題記中並沒有具體指出西配殿的建造時間。


旁邊的龍門寺大雄寶殿創建於北宋紹聖五年(1098年),比西配殿晚一百七十多年


山西平順天台庵大殿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平順天台庵大殿


天台庵位於山西平順縣的王曲村,濁漳河岸邊,僅存一座大殿


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一根四椽栿通搭前後,四椽栿以上的結構大約在明代有改造,增加了屋頂的坡度。柱頭鋪作只有一跳華栱,是裡面的梁頭伸出,跳頭沒有令栱,以短替木託橑風槫。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天台庵大殿枓栱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天台庵大殿樑架


過去一直是推斷為唐代的建築,但現存的唐代建築中沒有與天台庵相同的梁栱結構,後面的宋代建築中也沒有同類型參照物,要想推翻前人的推斷也找不出證據


前幾年維修時,在脊槫發現了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年號,在椽子發現後唐天成四年(929年)年號,這兩個年號都是後唐明宗李嗣源時期的,所以現在天台庵是一座創建年代明確的五代建築,終結了斷代懸疑


山西平順大雲院彌陀殿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平順大雲院彌陀殿


大雲院位於山西平順縣實會村,與天台庵、龍門寺都在濁漳河沿岸不遠


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九脊頂,柱頭鋪作和補間鋪作都採用雙抄,而且應用了普拍方,內部樑架是四椽栿對乳栿用三柱,彌陀殿內採用了許多不同形狀的駝峰,是一大亮點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彌陀殿枓栱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彌陀殿樑架


牆壁上還留下來一些壁畫,與大殿同期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彌陀殿內的壁畫


根據留存下來宋代碑刻記載,大雲院創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現在這個年號也被用做彌陀殿的創建年代,但碑文中並未特指彌陀殿


山西平遙鎮國寺萬佛殿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鎮國寺萬佛殿


平遙鎮國寺在平遙古城東北十幾公里的郝洞村

萬佛殿是廟裡的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採用兩道六椽栿通搭前後,樑架大氣而且漂亮,柱頭鋪作是七鋪作雙抄雙昂,補間鋪作採用雙抄,沒有普拍方,柱頭卷殺圓潤,殿內彩塑現在認為也是五代時期的作品。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萬佛殿柱頭鋪作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萬佛殿樑架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萬佛殿內彩塑


萬佛殿的雙抄雙昂枓栱與唐代建築佛光寺東大殿相似度很高,但結構完全不同,東大殿是梁頭出第二跳華栱,萬佛殿卻沒有


根據後世碑刻記載,萬佛殿建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北漢天會三年(963年),並沒有創建時的碑刻或題記發現,現在殿內的天會三年題記也是清代維修時寫上去的


萬佛殿建立時北宋已建立三年,北宋征服北漢是立國之後十九年的事了,著名的楊家將就是北漢滅亡之後歸順北宋的


福建福州華林寺大殿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華林寺大殿


福州華林寺大殿位於福州城區內,是我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古建築


華林寺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八架椽,九脊頂,沒有普拍方,柱頭鋪作和補間鋪作採用的都是七鋪作雙抄雙昂,當心間用了兩朵補間鋪作,兩次間各一朵,枓栱的排列密度比同樣採用雙抄雙昂的唐代建築佛光寺東大殿要大,樑架採用四椽栿前後對乳栿用四柱,梁和昂的形狀與北方有很大不同,地域差別還是挺明顯的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華林寺大殿枓栱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華林寺大殿樑架


根據記載華林寺建於乾德二年(964年) ,這個年號也被用做華林寺大殿的創建年號,建築本體並無創建年號題記,此時北宋已建立四年,但這個時候福州還屬於吳越國,吳越國使用北宋的年號,直到北宋立國十八年後吳越國才歸屬北宋。


這座大殿曾經整體遷移過,外觀特徵也略有改變


河北正定縣文廟大成殿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正定縣文廟大成殿


著名的古城河北正定有兩處文廟,一處是府文廟,保存下來一座推斷元代的大門;另一座是縣文廟,其大成殿是推斷五代建築


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樑架採用四椽栿前後對剳牽,柱頭鋪作是雙抄,沒有補間鋪作,沒有普拍方,枓栱以及樑柱用材很大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大成殿枓栱


五代十國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

大成殿樑架


我個人認為大成殿並非五代時期的,而是明代建造的仿古建築可能性更大,比如剳牽後尾入柱且出頭以及平梁以上的結構等,都透露出明代的特徵


山西太谷惠安村宣梵寺大殿的梁栱結構與大成殿相似度很高,前些年維修時發現了明宣德年間題記,可視為大成殿是明代建築的一個佐證


五代十國是唐宋之間的一段亂世,朝代更迭頻繁,戰亂不斷,能留下些建築遺存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山西長治地區的濁漳河谷地,短短几十公里就有天台庵、大雲院、龍門寺三處五代建築,是最集中的地方,十分難得

五代十國時期最長只有短短七十多年,留下來寥寥幾座建築,有些還是疑似的,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特建築風格,但它把唐宋之間隔開了七十多年,這就造成唐宋建築的很大區別

這些建築我都實地考察過,多在偏僻的鄉村,很有尋訪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