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胎政策在城裡遭遇“冷待遇”,為何農村卻積極響應?

陳永恩


“二胎政策在城裡遭‘冷待遇’,為何農村卻積極響應?”其實這是多方面的因素,綜合來看,其實現在農村對於生育孩子的觀念,也已經產生了較大的變化,相較於過去“一定要有個男孩子”觀念,現在已經要好很多,但是和城市相比,其實還是有一定的所謂的比較直接的不同;那麼,這是基於一個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為什麼城裡人不想生二胎,農村人卻會比較想要生二胎?

首先,經濟能力的不同,處於的經濟生活水平不同,發展的層次,所需要的資金也有所不同;城市人相對來說,尤其是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可能自己所賺取的工資養活自己都是個問題,就更別說多生養幾個孩子了,奶粉錢都是一個巨大的壓力,更何況往後的學習問題所需要的開銷;

其次,就是個人觀念的不同,傳統思想的差異;農村人相對來說,接受的傳統觀念還是比較深厚的,希望並認為“傳宗接代”,子孫香火延續,二胎更是渴望能夠有男孩子,或者是“多子多福”的想法造就;

但其實,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不管想不想要多生二胎,問題還是在於個人能否願意接受,長輩還是不要去強迫比較好,最好是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畢竟現在確實養一個孩子所要承擔的經濟壓力不是一般地大;


關於上述內容,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愛農幫


二胎政策開放後,生還是不生、養還是不養,一直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在農村和城市,對待這個問題有這截然相反的態度。下面,筆者來說說與兩位朋友之間的對話,就能明白些許原因了。

A,筆者發小,常年在外務工。

“生啊,為什麼不生?前些年冒著交罰款的危險,也要生,現在為什麼不生呢?”,“再說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還沒有兒子呢!”,“生下來讓爸媽領著,我們兩口子還在外打工,又不影響什麼事情。”,“將來上學了,鎮子裡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都有,挺方便的”,“將來長大了,結婚的時候村裡房子有,又不買房,怕什麼”。

B,筆者堂哥,在城裡工作。

“不生,不生,堅決不生!”,“有一個就夠了,再生一個等於養一個小祖宗,我伺候人家,有什麼意思?”,“我生下來拿什麼來養,一套房子百十來萬,我拿什麼來買?”。

從上面對話可以看出,在城市,因為孩子父母大多數都思想比較新潮,注重生活品質,想的是提高自己及孩子將來的生活質量,也對再養大一個孩子的成本和艱辛有著清醒、獨特的判斷,所以,很少有人選擇生二胎。在農村,由於受傳統觀念和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大多數選擇生二胎的,都是一胎為女兒的;加之孩子大多數留在農村,由父母帶著;還有就是養大一個孩子的代價和成本與城裡相比會少許多,所以,大多數會選擇生二胎。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生呢?還是不生呢?

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分享,更多涉農政策解讀、更多農村現象詮釋,請關注“農策分析”。


農策分析


二胎政策的開放真的是給農村家庭省了一大筆超生費,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生,不用再躲到親戚家幾年沒敢回來啦!二胎政策在農村積極響應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自古流傳下來的觀念“兒孫多了就是福”,這句話經常聽老人們講起,誰家要是兒孫成群,大家都會說老人是個有福之人。用我們這土話說就是“這一門子人丁旺盛”,哪門子人多地位就越高,遇到事不會被欺負。哪門子人少,在村子裡就會覺得低人一等,不敢惹事,遇到事也只能忍過去。

二是在農村的觀念裡還是“養兒防老”,孩子多了等他們老了之後,孩子們在一起可以有個商量,如果需要照顧,也能輪流伺候,醫藥費也可以分擔。再者就是孩子多了一個培養不出來還有另一個後補,不管是老早輟學出去打工後來出息了自己做生意的,還是學習成績好上了大學有了好工作的,只要有一人得道全家就能收益。

三是養孩子的成本低。我們這邊的小學上學不花錢,每天還有面包牛奶免費吃。村裡也沒有興趣班,放了學就回家跑著玩。不像城裡的孩子,每學期的學費都要好幾千,再加上至少要上一個興趣班,平時再帶著去遊樂場、海洋館,有的還要再買鋼琴、古箏這些樂器,再請個私人老師等,每年都要幾萬塊花費。真是養一個孩子的錢都能養農村裡的一班孩子了。

四是生二胎拼兒子。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很嚴重的,每個家庭裡面兒子是標配。所以第一胎是女兒的家庭,必然會為了要兒子而再生。沒有開放二胎的時候為了要兒子,寧願罰款也認,更何況是開放了二胎政策呢。

我認為以上是二胎政策在農村積極響應的原因。無所謂孰好孰壞,環境不同早就的人的思想不同吧!


笑靨如花的女子


我是農村的,我也生二胎了,我說一下我的切身感受,

農村私營小企業很多,國企很少,所以,沒什麼晉升機會,大家都是普通工人,也沒什麼三險一金,五險一金的,而城裡很多國企和外企,晉升機會多,就算私企也有五險一金之類的,如果生孩子肯定會丟失晉升機會,而且孩子肯定是會耽誤工作的,對於那些有機會提升的女人,二胎當然是要嚴肅計劃的!我要是有提升的機會,有一幫競爭對手,二胎當然會慎重考慮!

再有就是農村生活壓力小,我們鎮上的小別墅也不超過一百萬,買處地段好的商品房(三層,二百平以上),一百萬輕鬆搞定,普通婚房十幾萬一套還帶車庫哦!我這裡工資也還行,我老公普通工人,一月五千左右,要是嫌少嫌累可以去大城市打工(我這裡去外地打工的一般都是五十歲左右的人,兒女一般都長大了,本地工作也就兩千一個月還挺累),我們這裡的富戶,都是能吃苦的不怕髒不怕累的,可以搞養殖,可以搞大棚,也可以種經濟作物。總的來說,錢好賺,生活壓力小一點。

再一個就是養孩子花費小,小學和初中,花錢很少,一年只要幾百塊,包括校服和課外讀物。也有人把孩子送到城市裡好的學校,一般都是初中的孩子,小學的孩子太小,大多數人捨不得,鎮上也有教跳舞樂器跆拳道的地方,收費都不高,在我媽家對面,教民族舞的一年才一千多

我這裡重男輕女的觀念不是很強,也有些人家就一個女孩,好好培養這一個孩子,不過大多數第一胎是女孩的會打鹼水要二胎,我大姑姐家一個男孩,也不想再要了,像我大姑姐這樣的很多


倩57036353


生育二胎在城市遭遇“冷遇”,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城市人經濟壓力大。

二、子女教育成本大。

三、社會服務項業不健全,孩子管理是大問題。

四、多一個子女多一個房奴。

農村年輕夫婦普遍生育二胎,都是因為農村的經濟壓力小。比如,幼兒園收費就比城裡低。再一個還就是由於幾千年中華風俗習慣及文化的傳承影響。比如,大家都知道每到春節,人們給家裡要買字畫帖,那些字畫上都印有″魚”和“蓮花”圖樣。魚代表的是男孩,蓮花代表的是女孩。因而農村人比較講究,有兒有女家庭才幸福美滿。


康麥平


99隨便語:正所謂環境決定人,農村裡一直想要多生孩子,是一直……

2006年,國家全面開放“二胎”政策,但這項政策施行十年,總的來說在城市裡得到的響應並不明顯,反而對於農村父母來說,成為一個重大利好消息,因為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生二胎了,不再需要東躲西藏。

1,農村裡的傳統習俗。

與城市裡已經習慣於單門獨戶不同,絕大多數農村當中,非常講究同宗同族,爺家孃家一大堆,誰家孩子多,就意味著家大業大,是件很光榮的事。

這種現象,有人稱為”農民的自保“。

農村裡的生存環境,實際上是一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簡單說,誰家如果有三個五大三粗的成年棒小夥子,就算有權有勢的人也不會去欺負他,甚至會讓著這家人。

反之,如果誰家僅有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又生得比較瘦弱,那就等著被欺負吧!

2,農村家庭養孩子,是廣種薄收。

城市裡人很難理解,生養一個孩子多難!如果是個男孩,從懷孕到生育,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再到娶妻生子,除了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更需要海量的金錢支撐,說白了,自己幹一輩子也就僅夠養這一個孩子。

農村裡生那麼多孩子,養得起嗎?

答案是養得起,或者說,農村裡養孩子的態度,與城市裡截然不同。

說句不好聽的,城市裡養一個孩子的錢,換作農村裡可以養一大群同樣的孩子,農村裡的孩子能吃苦,從小到大花錢少,等農村孩子成年後,這個孩子不僅需要自己養活自己,還要賺錢反哺自己的父母。

這就叫廣種薄收!

沒辦法,這就是社會現實,不是農村人不想”精心培養“孩子,而是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於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多生幾個孩子,當這些孩子中有人出息了,全家人因此都能受益。

為啥社會上有鳳凰男的叫法?

其實,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鳳凰男,就是無數農村父母的渴望。

具體來說,農村孩子分兩種。

第一種學習不行的,15,6歲就出去打工自力更生,如果有幸能混出頭,賺了錢,他就是父母未來的依靠。第二種是學習好的,父母就拼命供他讀大學,等這個孩子大學畢業,就能在城市裡找到工作,於是他就是全家人的希望。

3,城市人,農村人,各有各的活法,誰也別鄙視誰。

假如城市人也成了窮光蛋,他們同樣會拼命多生,只要出了一個金鳳凰,父母就翻身了。

農村人未來走進城市之中,隨著他們的經濟條件變好,不再為生老病死操心,他們當然會把更多的精力,用於教育自己的子女,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拼命賺錢去解決溫飽問題。

所謂優生優育,那也得有錢才能優生優育,對不對?

▼這是一句口號▼


99隨便


對於二胎政策的響應,農村的確比城市積極,為什麼呢?

首先,城裡人即便想生但不一定有時間,有精力生孩子。因為上學難,就業難,買房難,意味著城市生活的競爭和壓力更大。農村務農也好,打工也好,工作時間較自由,又不怕被炒,再加老人一般都無條件支持。

其次生育觀不一樣,城裡人重生育質量,年青一代更崇尚自我價值的實現。少生一個意味著更多的自由,甚至先鋒點的丁克家庭,在經濟發達的城市也不罕見。

農村人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的一苗露水一苗草,早生兒子早享福等思想盛行。尤其一些地方,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濃厚,為了生個兒子,生幾個並不鮮見。

三來,城裡人養兒防老的觀念被改變,兒女都一樣,對子女經濟的依賴性較弱。自己有退休金,夫妻身體健康的並不太願意,沒完沒了帶孫子,老人獨立性更強。子女對父母的回報也較少。

農民沒有退休金,特別高齡老人,常年患病的,完全要依賴子女生活,一個孩子負擔,肯定沒有三個孩子分擔輕鬆。 雖然有孩多也沒人管的,但多數情況下,人多力量大。

再有,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農轉非過程中多子的優勢突出。農轉非過程中分房,分錢,補償款多是按人頭計算的,經濟賬,大家都算得來賬的。

另外農村人傳統鄉土觀念濃厚,家族同人抱團取暖,弱者生存的法寶。過去證明有用,今時家族幫扶作用仍然存在。 有錢沒人,在一些地方仍然處於弱勢。

但隨著農村城市化,經濟教育的發展,農民的生育觀念也悄悄發生著改變,早些年生一串半打的極少了,二胎觀念正成為主流。 終有一日,城鄉差別會消失,優生優育,將成為變成所有人的觀念。



(元元金江邊的小閒魚,默默做著大海的夢,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以前城裡的同事都是獨生子女,在生孩子的計劃也是最多一胎,從不想生二胎。現在城裡的新婚小夫婦都是結婚幾年後才考慮生小孩,有些說,自己都沒玩夠還生小孩,再玩幾年再考慮?而在農村普遍二胎政策的實行,在農村的效果很好,基本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普遍都已生二胎,或在準備生二胎。農村和城市的二胎的態度完全不一樣,昕瑞生態覺得主要和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經濟壓力大,攀比心理,不能輸在起跑線

在城市裡供養一大學生畢業,之前有人統計要200多萬。城市上的各種培訓班是平時學費的幾倍幾十倍,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農村小孩除了學校讀書外,比較少參加培訓班。費用自然少了不少。

2.生育觀念不一樣。

城市的年輕夫婦有些都願意是丁克,不要小孩。就算要小孩都最多隻要一個,不管男女。而農村有些還有要生男孩的想法,有些是自己想要有二個小孩,不管男孩女孩,孩子大了,兩個人有個商量。

3.農村養老

“養兒能防老”在農村還是比較盛行,難道靠幾十塊的養老金養老?在城市的養老金都是幾千元,老兩口的養老金都有小萬塊了,而農村的幾十元好乾嘛。農村還是更希望自己的子女養老,所以很多開始了生二胎。

城市農村對二胎的看法差異很大,還有很多原因,大家可以補充。喜歡昕瑞生態的觀點就點贊評論轉發。

昕瑞生態


隨著老齡化的逐漸加巨,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 在政策響應方面,農村和城市截然不同,其實在政策出臺之前,各地就已經進行了生育意願調研,只不過這份調研並不是公開進行的,我的一位老師曾參與過這份調研,當時的調研結果和現在的現象也是趨於一致的,所以,這項政策才能快速的實施。

也就是說,現在的現象其實是意料之中。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一個是農村的空閒時間比較多,也可以理解為時間性不強,有些事今天做,明天做,沒有太大區別,城市則不然。而從孕期到小孩的生產都需要時間,城市競爭力更大,父母可能會因為這個丟掉工作。

第二個是生活成本問題,農村很多東西都是自給自足的,所謂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很多東西的物價也沒有城市高,包括小孩兒的學費之類的。因此,生活壓力不是特別大。城市,高消費,高物價,加之生活節奏比較快,這就導致了城市的父母不太願意要二胎。

第三個涉及思想觀念。我國大多人以養兒防老作為一種養老方式,這種觀念一時間是不容易改變的,尤其是在基礎設施,醫療設施不健全的農村,生個二胎,一部分人是想給自己的晚年留一個雙重保險,當然也有很多人是想在百年之後讓自己的小孩兒不太孤單,彼此多一個照應。於城市而言,基礎設施健全,像80後90後基本上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有兩套房,自己結婚之後也有一套房,以房養老,基本上不是問題,有穩定的工作,有養老金,甚至可以去住養老院,對於自己以後的生活有一個穩定的規劃,所以不存在這種擔心自己晚年沒有著落。

但我認識的很多人中,不選擇生二胎,主要原因是第二點壓力比較大,現在競爭很激烈,隨時隨地都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這才是影響二胎政策在城市實施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於農村而言,也是有壓力的,如果是兩個男孩兒的話,彩禮的壓力也是很大的。


NY王同學


我從另外一個角度解讀下這個現象吧。

從世界人口的增長變化來看中國內部的人口增長變化。

下面是我從網上找到的相關的數據,大家可以看看。

第一張,是2016年世界人口大國的人口數量和預測的2050年的人口數量對比圖。

第二章,是人口生育率最高和最低國家的比較圖

從這兩張圖片我們看到了什麼呢?結論很明顯,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人口增長越緩慢,甚至逆增長;而經濟確實欠發達地區,人口增長越是迅速,生育率排名前十的,全是非洲國家。

就國家而言,是如此;就國內情況而言,城市和農村的對比,其實依然如此。經濟發展的越好的城市,居民生二胎慾望就越低,甚至不要子女的丁克家庭,也越來越多;而經濟發展較差的農村,居民生二胎的慾望就非常高漲。在沒有開放生二胎政策之前,實際上農村生二胎三胎的就是很普遍的現象,很多無戶口的所謂黑戶都是這樣產生的,而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應該說,農村生二胎已經是普遍現象,只生一個的農村家庭,可以說是非常少。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經濟因素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素。對於城市居民而言,生活成本高企,雖說城市人的經濟實力從賬面上來看,是遠遠高於農村人,但是放在實際生活中,卻未必如此。大部分的城市人的資產主要是由房子,車子等不動產組成的,而日常支出,教育支出,醫療支出,等等必要開支,都是非常大的數字,佔據了大部分可自由支配資金,多一個子女,增加的往低說是幾十萬,往高說是幾百萬甚至無底洞的資金。這些支出對於經濟實力比較強的城市人而言,同樣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是對於農村人而言,這些問題就比較好解決了,多生個孩子,管個飯就可以了,國家有免費的9年義務教育,讀完就可以了,養孩子成本很低;這不是我瞎說,現在貴州許多地方留守兒童都是這樣的,家裡的老人帶著小孩,有口飯吃就行了,沒有什麼別的支出,許多父母常年外面打工,甚至都不寄錢回家,孩子老人也就這麼過著。對這樣的農村人而言,生二個,三個,所謂廣撒網,總有一個成才的吧?將來也就有指望了。對於城市人而言,生二胎,那是要下血本的,而且通常來說,將來長大後,也指望不上,能夠養活自己就不錯了,老人大部分還得自己靠養老金生活,他們不來啃老就不錯了;而對於農村人而言,多生一個,就多一份希望,反正都已經在底層了,多一個人,就多一個變數,說不定將來哪個就飛上雞頭變鳳凰了呢?這麼一對比,城市人不願意多生,農村人寧願被罰款也要多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非洲國家人口增長迅速,其實大底也是這個因素。對於貧困的家庭而言,多生一個也多花不了幾個錢,生少了,若是有了意外,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與其將來後悔,何不能生幾個生幾個?至於能活幾個,活的怎麼樣,那都是後話。

到底生不生二胎,還是個人自己的選擇。雖然可以從整體上來認識這個事實,但是具體到個人,那還是個人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抉擇的好,無所謂對,也無所謂錯,更沒有必要對農村人多生說三道四,也不用對城市人只生一個覺得很羨慕,說到底,都是個人基於自己的利益,情感做出的最合適自己的選擇。

於我而言,愛一個人就夠了,哪裡還有精力去愛那麼多呢?所以,有一個閨女,就已經好好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